-
一个重度抑郁症患者的自我救赎读书笔记及摘抄(3)篇
(2019-05-20 08:12:22) 读书笔记 -
作者:刘十木
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绝境重生的体验。从孤独绝望到挣扎反抗,重新认识人生。谨以此书,记录抑郁了的这三年。
一个重度抑郁症患者的自我救赎读书笔记及摘抄 第(1)篇
《长夜如墨,却有花开》
这是一本小书,很薄,才一百四十六页。因为有朋友是抑郁症患者,我注意到此书。以前看过一些抑郁症的资料,大部分是科普性较强的读物。但抑郁症患者自身写的抗争经历之类的书看得并不多。对于抑郁症患者这个群体,到底他们自己是如何看待抑郁症的?从患病到康复,他们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他们又是怎样走出迷雾重重的无人区?我想通过看抑郁症患者自己写的个人经历,去了解这个群体,去获取一些感性认识和一些治疗方法,以便以后能够更好理解我病友的心态,争取帮她挣脱抑郁症的魔爪,重新活在阳光底下。
然而,看过之后有些失望。感性认识的确获取了一些,但治疗方法方面几乎没有什么收获。我暗自揣测,本书可能是作者刘十木把自己在某个网站上发表的一些文章重新整理略加修饰之后,结集出版的小册子。他从个人大学时代的生活一直记录到自己参加工作,最后到娶妻的人生道路。就内容构成比例上而言,多数笔墨用在了工作经历实录,少量花费在了抑郁症患者的心态和感受描写。而且,很难从文中找到医学证据证明他的确是一个重度抑郁症患者。回忆作者在书中提到的几次进医院的事情,比如,第14章,作者第一次在他家乡的小县城去看医生但没被诊断为抑郁症。第16章,作者第二次去医院——秦皇岛人民医院,仍没被诊断为抑郁症。第17章,作者历经两次濒死体验之后,自己查验资料怀疑得了中度抑郁症。第18章,作者去了河北眼科医院,但与抑郁症无关,是为眼睛痛而去。第27章和28章都提到了去山东临沂第四人民医院做“电击治疗”,但究竟去还是没去,作者没有交代。不过,这时作者明确说明自己的抑郁症已经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了,不然,也不会提到电击一说了。让人奇怪的是,他到底是在哪里被确诊为重度抑郁症的呢?书中始终没有给出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这是作者留给读者的一个充满悬疑的礼物。出现在书里较多的指涉定性判断的词语是“我觉得我(如,141页最后一段)”如何如何,“我分析(如,141页倒数第二段)”如何如何,“我感觉”如何如何等,可是,作者本身不是医务人员,也非抑郁症科研人员,仅凭翻阅资料来给自己的种种症状定性,给抑郁症的相关问题(如抑郁症的易感人群)下断语还是有些草率。
第145页,接近结尾之处,作者写了这么一段话,“我觉得我的抑郁症痊愈有几个阶段,或者说几个转折。一是去了那个寺庙,二是认清了自己的问题,三是找到了缓解的办法,四是是遇到了我的老婆,五是心存感激。”看得我一口老血差点喷到手机屏幕上。这是全书的关键点啊,也是我最想知道的,可就这么几行字一笔带过了。真的让我这个目的性极强的读者难以忍受,恨不得满世界去找刘十木的联系方式,想揪着他问问,为何不说详细点?
书中谈到的有些观点,个人之见,带有一定的误导性,读者需要睁大眼睛,严加提防。如,第58页,作者这样写到:“我个人可以明确的告诉你,关于这个病,医生能提供的帮助真的不大,最多是心理辅助,问题还是自己克服。”基于抑郁症科学研究的角度而言,这样的说法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它完全抹杀了众多科研工作者的劳动成果,也无视众多一线精神科医生的辛勤付出,还有可能导致部分重度抑郁症患者产生错误信念,从而大大延缓其康复进程。抑郁症的治疗,尤其是重度抑郁症的治疗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领域,医生能提供的帮助可绝对不是作者所言的“帮助不大”。此外,书中第25章119页作者写到的有关抑郁情绪和抑郁症的区分,也不太严谨,建议读者最好去看一看专业性较强的科普文章或者咨询相关医务人员和科研人员等,以免误判。
或许是因为我个人受过一些严格的做学术搞研究的训练吧,抛开文学作品靠其文字组合的无穷魅力感染人熏陶人不谈,对于病友写的这类书籍,我不太喜欢书本作者信口开河的一些论断。要知道,不是所有的读者都能对抑郁症相关问题有一个清醒认识!当然,或许我有些过于苛刻或者说吹毛求疵了。因为,作者并非抑郁症研究专家或一线医务人员,而仅仅是一个没有得到确诊的重度抑郁症患者。
摘录全书我最喜欢的两句话准备结束。第22章106页。“愿每一个人,每一颗心,终究会成为一个晴朗的世界。我们生活在灰色的海里,身附蓝色的灵魂。”不过,为了给这篇书评画一个光明的尾巴,所以,狗尾续貂:长夜苦涩,如墨沉重,有花悄悄绽放。
一个重度抑郁症患者的自我救赎读书笔记及摘抄 第(2)篇
自我救赎很了不起,一个人绝望中不彻底放弃自己,仍然点亮希望的烛光,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每个人或多或少,或早或晚或许都会有一段沉闷的时光,回首时来路已崩,抬头望前路茫茫,不知何去何从。私以为,敏感而内心丰富,实际交友活动不频繁不密切,想象力丰富的人很容易抑郁,而且其中还夹杂着某些固执和倔强,无法说这是一段好的经历,因为谁崩溃谁知道,也无法说不好,反正已经走过了,见识了,了解了,懂得了,反正也不是自己能回头选的。抑郁会让人缩小自己的格局,看人看事很近视,最重要的是自己总是处于压抑的状态,谈不上真正的开心。要走出来,要只靠自己走出来,那是很不容易的。在某个契机下,遇到某个人,喜欢上一件事,开始持续有益的大量输入,慢慢地,搭建新的三观的架子有了,站得高了,看得远了,视野开阔了,就好了。当然,能走出来,要感恩,感激父母不离不弃,感激自己没一念之差,感谢契机,感谢某人。要成为自己的太阳!n很多事情就像是转圈圈,往外拓一分,环就大一点,就螺旋上升了,要是拓不出去,就一直原地转圈圈,过来人再怎么说也不等于是金手指指一条开了光的明路,还得自己一点点来,反正起码先活着,其他的都好说。
一个重度抑郁症患者的自我救赎读书笔记及摘抄 第(3)篇
其实这本不算太专业啦感觉.n作为一个最近面临抑郁症复发的人来记录一下这种感觉.n抑郁之前在家创业,因为工作的一些事脾气也有大的时候,因为创业也有点孤独也会思考找份工作拓展圈子,但是状态一直不错,自己觉得有意义感.n抑郁症导火索,失恋,吵了很多次,最终分开n复发时期,产生了幻听,妄想,现在已经彻底消失,但是却无法摆脱那样一种难以描述的空虚感,这种感觉不是自身带来了,而是抑郁症的附属品n就算恋情回复,事业成功,一切好处都落到了有头上,我的大脑依然就像受过地震后的余伤一样n我不会因为自己的幸福而有多开心 感觉一切的意义感都不强 这种状态与之前在家创业的我恍若隔世n我明白我的抑郁症又复发了 而我也知道它不会持续很久 很有可能这次的好转 会带来彻底的修复n但是抑郁 却确实不是一个心理行为 而是生理心理受创之后的生理反应n治愈它需要时间 需要极大的心理康复 但一定要认清 这种状态不是心理导致的 却要靠心理提升去改善解决n也许不经历的人不会懂 经历了你就会懂了n感谢默默陪在我身边的人,抑郁时周围人的陪伴,支持,都是救命稻草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