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书笔记 / 正文

怪诞行为学2读书笔记 读后感(3)篇

(2019-03-17 10:11:13) 读书笔记

怪诞行为学2

作者:丹·艾瑞里

本书内容简介:在《怪诞行为学》中,丹?艾瑞里用13个有趣的实验证明,我们并非想象的那样理性, “非理性”才是人类的本能。本书中,他继续用行为实验的方法,结合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的知识,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将非理性的消极影响和积极意义娓娓道来。

怪诞行为学2在线阅读地址

怪诞行为学2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1)篇


一本妙趣横生的行为经济学著作

    看这本行为经济学的书是很愉悦的精神享受,书中每部分都有精彩的故事和详细的实验过程。虽然万惟钢有一期节目说,美国一个学术机构对1000多个心理学实验进行验证,大多数实验无法重复,《怪诞行为学》是重灾区,但是我还是觉得做过实验和没做过实验相比,做过实验更有说服力。

    王富重写的序二是书评的典范,先说明行为经济学与传统经济学的区别,再介绍书中重点内容,言简意赅,最让人佩服的是他对行为经济学的深刻认识,不因行为经济学家近几年多次获诺贝尔经济学奖而一味地赞美,而是一针见血地指出行为经济学对传统经济学的误解,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书中有几个内容我比较感兴趣:

    1、前言部分。作者住院注射干扰素时副作用特别大,他用看电影作为激励手段忍受治疗的痛苦。这让我反思自己近期一直拖延锻炼这件事,从思想深处我认为锻炼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比读书、听书、看剧都重要,但是就是不愿意行动,应了“万事开头难”这句话。起步阶段可以用惩罚措施,如把100元钱放在鞋柜上,如果不锻炼,钱会被拿走,对我可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根据以往的经验,只要开始锻炼,锻炼其实不是那么让人难以忍受的。锻炼过程中看有吸引力的电视剧,最好是看了上集想下集的电视剧,如果不锻炼就不能看,这样每天都会期待锻炼的时刻。

    2、工作的意义。工作成果是否被看到或欣赏,对积极性产生巨大影响,工作是否有意义决定了你对工作的热情和从中得到的乐趣。博客的魅力:点击率是巨大的激励因素。现在的微信朋友圈里别人的点赞和评论,有很强的激励作用。

    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被异化的劳动者与生产活动、目标、过程相分离,无法领略劳动的意义。目前大学的专业设置越来越细,学生、教授视野狭窄。公司、单位中岗位固定,缺少流动机制,也使人不能从全局考虑问题,固步自封,只注重部分利益。过度分工使人失去顾全大局的责任心、目标感、成就感。

    3、我们会高估息的劳动成果,“自家的孩子最好”。人们高估自己作品的价值,错误地认为别人跟你一样喜欢。2017年暑假法国自驾游付出很多,包括时间、精力、知识准备等各个方面,因此对于法国旅行的感受、回忆比以往任何一次旅行都多,都更珍视。但是别人不能感同身受,跟别人说法国旅行经历时,别人没有那么激动和兴奋,自己得不到想要的反馈,之后也就少说或不说了。2018年寒假计划的南美旅游费是跟团游,费用比法国自驾游高一倍不至,但跟团游不用自己太费心,至今对这次旅行无感。要想有更多的收获,物有所值,应该多看看南美的书、电影、历史,多了解背景,到了当地才会有触动、有感悟,回来才会有更多的回忆。因此,除了金钱投入以外,还要在其它方面多投入才会收获更多。

    4、报复的本能。只要有机会,大多数人都会寻求报复,这是人类的本能。现行法律规定,不准人们自行解决某些争端。婚内出轨不受法律制裁,如果采取伤人手段,自己反受法律制裁。报复得需要怎样的智商才能既有效又不伤害自己啊?人们争名逐利是有道理的,只有使自己强大才不受欺负,在受到侵害时才有能力保护自己和家人,也有能力反击。

    报复时,人们不在意惩罚的对象是谁。比如人们对航空公司不满,就破坏飞机上的设施,这种行为会影响到后面的客人,形成恶性循环。有的人对社会制度的不满,就把愤怒发在一些工作人员身上,比如在路上查身份证的警察,在路上指挥交通的辅警,地铁安检员等。“对不起”可以消除对方的怒气,时间是解决一切问题的良药。不被报复情绪控制的好方法:改变对此事的态度。

    5、适应的法则。幸福、痛苦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弱。痛苦的事情要一鼓作气地干完,“长痛不如短痛”,愉快的事情可以分段慢慢享受。

    跟别人比较是对幸福感的损害。原以为自己的东西很好,看到周围人有更好的,就会对自己的东西不那么喜欢和珍惜了。为了自己的幸福,不要跟别人比。有些人认为“不比不知自己的不足,就不能进步”。进步是为了什么?为了增强自身能力,在社会上生活得更好,但是终极目标是得到幸福。但是跟别人比的行为,直接损害幸福,因此越少越好。

    6、感情偏好。“一个人的死亡是悲剧,但是100万人死亡不过是一个统计数字”。“杯水车薪效应”:人们因为觉得自己过于渺小而无法改变大的灾难,因而不去投入自己的金钱、感情。有的人为不在眼前的、虚幻的社会制度、公平正义等理想苦闷、纠结,有点像唐吉诃德大战风车,精神可嘉,然而并没有什么用。

    理性思维让我们缺少爱心。看书、听书太多,越来越理性,是否也会感情缺失,失去人性,像机器人一样?应该警惕这一点。

    7、短期情绪的长期效应。夫妻就像划独木舟,双方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才能共同驾驭独木舟顺利通过险滩。在情绪控制下,最好什么都不做。夫妻吵架常常会陷入一种模式,形成套路,时间长了双方都能准确推断对方后面将说什么话。

    这本书比《稀缺》有意思,翻译得也好,内容丰富,故事精彩,以后再读也许有不一样的感悟。

怪诞行为学2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2)篇

总结一下。全书说了一下几个道理:n1.金钱的诱惑——为什么巨额奖金带不来高业绩?作者认为工作激励与工作表现呈“倒U型关系”,工作业绩能随着金钱奖励而提高,但是有个度,超过一定程度,金钱激励失效,过高的金钱奖励反而使得人的注意力集中在金钱上,由于过高的奖金对人造成巨大诱惑,大大提高人的期望值,人们假想自己拿到奖金将会如何如何?形成无形压力,反而导致工作表现不佳。2.寻找工作意义与价值。金钱对工作激励是明显的,但人类内心更深处有着寻求认同的倾向,要想让人们对工作努力,建议不仅要金钱激励,更应该要认同他的工作价值,让员工觉得是他们创造了价值。举个栗子,你帮我做工艺品,我付钱给你,但你每次完成后,我都把工艺品毁掉,这个时候,虽然你完成工作仍可拿钱,但积极性大为降低,因为你认为工作价值得到了否定,尽管已经得到薪酬。3.宜家效应和自我的偏见。这两个道理有点类似,因此放在一起来说。所谓宜家效应就是指宜家的家具买来是需要组装的,这反而更受客户欢迎,因为在组装过程中体现了自己的心血与价值;自我的偏见类似这点,认为融入了自己心血与劳动的东西会比他人东西要好。其实,这些都反映了人类的偏见。比如,我们做个手工品,觉得这手工品老值钱了,因为它是自己动手做的,融入了自己的劳动,但让别人来估价,其实会低很多,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文章和孩子是自己的好,老婆还是别人的好。4.报复的本能。在《正义之心——为什么人们总是坚持“我对你错”》,乔纳森·海特已经向我们证明,人类对公平的关注这一心理有着生物学上的基础,这是人类进化的结果,而报复也是人类的本能,人们倾向于“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但“对不起”三个字有魔力,犯错不要紧,别死要面子,真诚道个歉会减少很多冲突。不过我想说的是,人类的报复心态也不全然是坏事,这也正是人类追求正义的逻辑基础,《合作的进化》一书也向我们指出,即使是都是流氓,基于“一报还一报”的博弈心理,也能促成合作,世间万事就是这么奇妙。5.适应的法则。也就是说在一个环境里呆久了,就会适应它的状态。人类拥有奇特的适应能力,比如,你失恋了,以为会心如刀割地度过很长一段时间,但时间很快就治愈了你的心病,因为很快你就适应了状态,适应之后,失恋就变得没那么痛苦了,除非是刻骨铭心的生死之恋,否则对于一般人来说,适应法则是通用的;又比如,你想要买个新车,刚到手的时候,那个爽呀,但过后就觉得没什么新鲜的,幸福感来的太快,但很快就适应,去得也快,一切习以为常,所以说,我建议买房一族,坚持“低配原则”,就是说房子没必要买那么大,空间够用就好,再大的房子,过段时间你适应之后,幸福感也就大大稀释,习以为常了。基于这一原理,我们要想不马上陷入适应状态,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循序渐进,不一次性全解决,那样幸福来得快去得也快,慢慢增加新鲜感,过一段时间就会有不一样的新鲜感。同理,做人恋爱也这样,你如果想要变得有趣,不让对方一下就完全看透你,学点新东西,保持有趣,超出对方的预期,这样的恋爱效果更佳。6.美丽的标准——你会选择谁做你的终生伴侣?这一节向我们说明了一个道理:对于颜值较高的人,他(她)会倾向于选择同样颜值较高的人;如果是颜值中下等的人,虽然也想选择颜值较高的配偶,但由于自身认知的原因(很大原因是自卑),他们会更看重其他条件(智慧、幽默感、善良等)。简而言之,不漂亮的人会把非外貌的因素看得更重要一些。但请注意,男性跟女性在这里有个区别,即使是颜值一般或者较差的男性看重女性外貌的比重也要高于颜值中下的女性看重男性外貌的比重,这再一次证明了大部分男性是下半身动物。7.为什么在线约会比不上媒妁之言?因为在线的约会相比普通约会,看中的逻辑是基于数据和抽象词语,比如对一个人的语言描述与归纳,但真实的约会要的就是那种感觉与体验,那种东西无法用语言说明,也只有见了面,认真体验之后,才会对一个人有更好的了解,网上的所谓一系列数据与词语(比如描述性的词语:善良、乐观等)并不能描述一个人。不过网上交流可以作为线下约会的准备,尽可能在线上先仔细了解一个人,不至于太离谱,然后线下再谈。

怪诞行为学2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3)篇


《怪诞行为学2》比1来说少了很多惊喜,更像是1的延展补充。整体看下来感觉没吸收到什么营养,3和4是不打算看了,重新看一遍1巩固都比这强,虽然如此,还是做一下内容整理。

巨额奖金带不来高业绩

激励与表现呈“倒U型关系”,激励是双刃剑,到达某一个点能促使人们有更好的表现,而超过则会带来压力、分散人们的注意力,从而表现失常

工作的意义

大量的飞机稿和得不到认可,将会使工作者失去工作的意义,产出将会降低效率与质量,而制造工作意义,有时比提供奖励机制更能得到高质量的结果。与《怪诞行为学》里的社会规范、市场规范相同,让人们自愿工作比制定规范更优

自我偏见

我们一旦制造或拥有某一事物,就会对该事物的有用性以及重要性作出过高的评价。《怪诞行为学》宜家效应、折纸实验

报复的曾本能

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是报复与信任,当信任被背叛,被激怒的人宁愿损失自己的时间与利益,也要进行报复。这是人性的一部分,难以克服的本能

适应力法则

人是有适应力的动物,能习惯一切事物——菲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

适应力一部分取决于是正面关联还是负面关联,关联康复还是死亡,影响了人们对疼痛的忍受程度;还有一部分取决于环境影响:战场上的士兵更能忍受疼痛、罗密欧遇到朱丽叶,就把罗莎莉忘到九霄云外。

适应过程可以被打断,痛苦将会叠加,最好的办法是一鼓作气完成适应

美丽的标准

美貌比其他优点更容易决定一个人在社会金字塔中的位置与同征择偶的潜力

市场失灵

市场是让人们节省时间,并达成目标的协调机制,属于两端中间的协调部分(金融市场、菜市场等各种平台)。这章好像和非理性行为学没什么关系

感情偏好

我们更愿意帮助某个人,漠视许多人的痛苦。可识别受害者效应:我们一旦看到一张面孔、一张照片、一个人的具体情况,更容易采取行动。

一个人的死亡是悲剧,而100万人的死亡不过是个统计故事——瑟夫·斯大林

短期情绪的长期效应

我们一旦感情用事,就会做出短期决定,而它会改变我们很多的长期决定

结论:1、我们拥有多种非理性倾向;2、我们经常意识不到这些非理性因素如何影响我们。所以我们要克服认知局限,做可预防准备。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