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激荡三十年(下卷)读书笔记及摘抄(3)篇
(2019-03-24 12:15:05) 读书笔记 -
作者:吴晓波
作者以写实的手法和犀利的风格,描绘了1993年~2007年部分国企和民企在改革和崛起中的艰难历程。本书采用编年体写法,将1993年以来发生在中国大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大事作了全景式的描绘,其中有政府的决策,有高层的指示,有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更多的是企业界人士台前幕后的种种作为……
激荡三十年(下卷)读书笔记及摘抄 第(1)篇
一觉醒来后终于看完了此书,纵观整个中国历史及中国商人阶级的发展史,总让人心酸痛楚,一个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史,是由断断续续的朝代甚至个人集权史组成的,商业始终是集权阶层的附属品,没有独立发育期,很多都是少年则夭折……是统治阶级挥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民族企业家近三十年的国有、外资的夹缝中的坚难发展着,大部分都是依赖于国企生存发展中,国企背后有政府的垄断资源与强大的资金,但他们又不甘平庸,脱离于国有之腐朽制度,产权不清,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此萧何正是地方政府的一把手、最高领导人,历史性的教训深圳告诉企业家能在强盛的时候尽早独立于政府,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企业家深暗些理,力争变革,与政府争权,最终二败俱伤!书中提红塔山的储时健、健力宝的李经纬以及科龙的潘宁等等n另一部借助外资入股得到了政府的优惠政策与资本,此类企业家亦是无办法,没有外资势力依靠,很可能被某个领导以莫须有名的罪名关羁与问罪。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公平、公开!自由、透明法治的政治环境,正如此书所描述的一样,制度改革大于技术的发展,而此问题一直困扰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发展亦是畸形曲折的,企业家也是权力的隙缝中想方设法地得到利益,甚至游走于法律的边缘中。中国企业家一开始就注定了他们的源罪性,没有公开、平等的经商环境,政府一纸公文就能让企业家破产。在此基础上的企业只能不惜一切代价与手段,在短时间内迅速赚大钱做大,做大就什么都有了。上下五千年,百年变革,激荡三十年,让中国商人浮躁、急性,不肯脚踏实地、没有长青企业的概念,唯有快与大!正如自己创业5年多,三起二落,将前人走的路都走了,成王败寇……悲哉!n中国商人!
激荡三十年(下卷)读书笔记及摘抄 第(2)篇
刚刚给上下两卷写了一篇文章,回过头来给这本下卷写个点评吧!n看下卷的时候,我已经出生了,所以给自己画了个时间线。每阅读一章,对应一年,我就努力回忆那一年发生的事,残留的记忆。上一卷我说邓小平扮演者重要角色,这一卷朱镕基总理继续引领着这场变革。我认为变革的中心永远围绕着国企,随着国营资本从竞争性领域退出,剩下留在垄断领域的最后都有着大幅增加的盈利,并且冲进世界500强!相对国企来说,民营企业始终没有得到一个较好的发展环境,但是互联网的出现诞生了一批非常优秀的企业!国家对外资的引进产生了一些争议,上卷有,下卷也有,中国似乎有些“崇洋媚外”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利益重新分配,在我看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转变,它直接导致了国富以及后来的地产热。“灰色”始终是改革三十年的代名词,这也从另一个侧面看得出来其中的尝试和冒险!n总之是一本很好的书啦,真的是刚刚写了一篇长文,不想废话了,5星推荐!
激荡三十年(下卷)读书笔记及摘抄 第(3)篇
如果说读上卷让我看到中国改革的不易,草根企业家的崛起与衰落。那么下卷让我看到了经济发展中部分政府的丑恶与企业崛起的灰色路径,政府利用强权博弈,民族企业无可奈何地走向死亡。中国的重工业高歌猛进,互联网势力初生,在中国吸引越来越多目光的同时,需要解决的问题依旧很多。大国的崛起是不易的,中国迄今为止算得上世界级的伟大企业好像依旧没有诞生,但是互联网领域的发展还是颇为喜人的。中国现在面临着很多机遇,但不能在全球目光里过度膨胀,中国落后世界大国的东西依旧很多,但是我们也要肯定国家的进步。没有完美的年代,只有向往着更好生活的人。在最好的时代里我们也遇到最坏的问题,但是历史不会为任何人停止脚步,接受它吧,然后勇敢、坚定地朝着想要的方向好好地走下去。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