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寸河山一寸血5读书笔记(3)篇
(2019-01-31 18:03:35) 读书笔记 -
作者:关河五十州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讲述了中国正面抗日全史。它也是离新中国最近的历史,那是个社会结构、思想经济全面动荡转型的时代,新中国就是从那里走来,而我们就生活在新中国里,我们之所以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与那个时代密不可分。了解它,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这个时代。本书以皇姑屯事件和“九一八”事变为发端,以东北沦丧为起点,再现十四年抗战历史背景下的风云人物、精彩往事。本书犹如一部恢宏的画卷,作者以或幽默、或深沉、或激越、或悲壮的笔调,带你走近张作霖,走近蒋介石,走近汪精卫,领略他们曾经有过的铁甲与鲜花,情义与权谋,眼泪与欢笑,欣慰与悲怆。本册为第5册,主要讲述了1938年到1941年,抗日战争反攻阶段的历史。
一寸河山一寸血5读书笔记 第(1)篇
上高会战(1941年3月14日-4月9日),是抗日战争中中方取得全面胜利的一场战役,被军委会参谋总长何应钦称为“抗战以来最精彩的一战”。上高会战在政治和军事上,给日本侵略者造成了极为沉重的打击,大大加速了其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命运,大大减轻了东南亚各国人民的深重苦难,延缓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同盟的正义战争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因而具有深远的国际意义。兵力中方投入国民革命军第十九集团军等部10万人(4个军11个师),国军伤亡2万余人。日军2.5万人(2个师团1旅团16个大队),伤亡1万5千人。
中条山战役(1941年5月7日-5月27日),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在山西范围内的唯一一场大规模对日作战。中条山战役前后历时一个多月,中国军队由于事前准备不足、又缺乏统一指挥,除少数突围外,大部溃散,被俘虏3.5万人,阵亡将士4.2万人。此役被蒋介石称为“抗战史上最大之耻辱”,此役失败给北方抗战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战后,由于日军长期封锁中条山的三个师团被转用于对付敌后根据地,使得敌后根据地陷入最艰苦的时期。兵力中国军队20万人,被俘虏3.5万人,阵亡将士4.2万人。日军10万人,阵亡634人,伤2279人。
浙赣会战(1942年5月 -1942年 9月),为中日战争中期在中国浙江和江西的大型战役之一。日军大本营决定摧毁浙赣两省中国军队机场,打通浙赣铁路,最后基本实现预定目标,曾经占领衢州机场,但遭到严重损失,第15师团师团长毙命,日军战史记载伤亡1.7万人。此会战后,日军基本达到了“没收与破坏铁路设施和器材以及其他培养战力的各种军事、政治、经济设施和资材”、抢掠物资,并掳劫青壮年等“以战养战”的目的。兵力中国共约30万人,伤亡7万余人。日军9个师以上,伤亡3.6万人。
鄂西会战(1943年5月),日本第十一军为打击中国第六战区部队进行的一次进攻战役,日本机动利用兵力,用各个击破的战术重创中国军队第六战区的第29集团军,第10集团军和江防军,将掠获的大批船只下行。鄂西会战历时月余,第六战区以10个军的兵力抗击了日军约5个师团兵力的进攻。日军沿长江向上游进攻的计划失败,鄂西会战以中国胜利告终。兵力中国 41个师,死伤4万人。日本 3个师团又2个步兵大队,两个炮兵联队,死伤25830人。
常德会战(1943年11月2日 - 12月20日),是侵华日军为牵制国军对云南的反攻,并掠夺战略物资,打击中国军队的士气,对抗日战争第六战区和第九战区结合部发动的一场战役。中国军队依托阵地节节顽强阻击,迟滞日军进攻,给敌重大消耗,击毙日军1万余人。常德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大规模的会战之一,也是抗战以来最有意义的胜利之一,在整个抗日战争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具有一定地位。被誉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兵力中国16个军43个师,约21万人,伤亡约6万人。日本5个师团及伪军,约10万人,伤亡1万余人。
缅北滇西战役(1943年10月—1945年3月),是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在美、英军的协同下,在缅甸北部和云南省西部对日军缅甸方面军的进攻战役。战役历时一年半,中国军队以阵亡31443人、负伤35948人的代价,毙伤日军25000余人,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盟军26万人,国军伤亡6.7万。日军18师团,56师团,伤亡2.5万。
豫湘桂会战(1944年4月17日 - 12月10日),是日本陆军于1944年4月至12月期间贯穿中国河南、湖南和广西三地进行的大规模进攻战役。豫湘桂战役的大溃退是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第二次大溃退。日军尽管达成作战企图,却无力保障大陆交通线畅通,也未能阻挡美机空袭日本本土。除此之外,由于分散了兵力,反而为国民党军队反攻提供了条件。兵力中国约130万,伤亡情况50-60万 。日军41万,伤10余万死2.4万。
豫西鄂北会战(1945年3月21日-1945年5月),是蒋介石国民政府军队为抵抗日军攻占老河口目的,第5、第1战区部队在河南省西部、湖北省北部地方对日军华北方面军第12军所进行的防御战役。会战中,日军采取东、南、北三个方向合击,其中以东路为主力,南路为策应战场,北路则牵制佯攻。蒋介石国民政府军队实施后退决战,以消耗敌有生力量,集中嫡系主力在东路战场决战,形成围歼之势,同时反击北路之敌,并与敌展开南路战场的反复争夺。此后,中日两军在西峡口以西及襄河两岸形成对峙,直至日本投降。兵力中国军队10个军。日军7万2千人,伤亡约1.6万人。
湘西会战(1945年4月9日-6月7日),也称“雪峰山会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最后一次会战。侵华日军此战目的是争夺芷江空军基地,在王耀武指挥下,湘西会战取得了雪峰山大捷,歼敌3万余人。战役以日本军队战败而结束。湘西会战的胜利标志着中国抗日正面战场由防御转入反攻阶段。中国军队9个军26个师,伤亡20660人。日军5个师团(10万余人),伤亡35805人。
一寸河山一寸血5读书笔记 第(2)篇
抛却主义和信仰,不谈立场和身份,单单在抗日战场上,那些有名的、无名的、受赞扬的、被误解的都是挽狂澜的英雄、扶大厦的栋梁!
“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以残躯补国破,以热血润山河,每一寸土地上都记录着你们的英容,都镌刻着你们的名字!
八年的全面抗战,八年的艰苦卓绝,八年的生离死别,八年的慷慨悲歌。所谓“以空间换时间”的理论,依赖的不仅仅是神州的地大物博,更依赖于数千万军民的拼死抵抗,我们是用牺牲之人的死亡时间换取了喘息的机会,活下去的权利。
这不似客观的史料,也不是无脑的神谈,而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旧忆,一曲荡气回肠的悲歌。让我们了解到除了敌后战场大快人心的斗智斗勇,还有正面战场的跌宕起伏的拼死拼活。
每一个名字都应该铭记,每一个故事都值得诉说。致敬那些为抵御日寇而流汗流泪亦流血的英勇先驱,你们是当之无愧的中流砥柱!
一寸河山一寸血5读书笔记 第(3)篇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在国家最危急的时候,我们的国人依旧能万众一心,坚持抗战,没有丢掉我们中华民族的尊严,真正值得我们敬佩。
向1931年到1945年,在抗击日寇的战争中牺牲的人们,在国家危亡之际挺身而出的中国军人,在中国饱受战火摧残的时候为中国伸以援手的人们致敬!!!
向29军,19路军,18军,第一军,74军,第十军,八路军,新四军,川军,滇军,湘军,桂军,粤军,黔军,东北军,教导总队,中国远征军……的抗日军人致敬!
向蒋介石,毛泽东中国军队领导人致敬!
向马占山,蒋廷锴,宋哲元,佟麟阁,张自忠,刘汝明,冯治安,赵登禹,傅作义,陈长捷,郝梦龄,陈诚,高志航,胡宗南,孙连仲,谢晋元,张治中,薛岳,张发奎,唐生智,罗卓英,汤恩伯,杜聿明,戴安澜,胡链,王耀武,李玉堂,方先觉,廖耀湘,孙立人,卫立煌,顾祝同,还有许多许多为抗战奋力拼搏的中国军人们致敬!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