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书笔记 / 正文

明朝那些事儿2读书笔记(3)篇

(2019-02-08 08:59:39) 读书笔记

明朝那些事儿2

作者:当年明月

本书内容自永乐夺位的“靖难之役”后开始,先叙述了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永乐大帝事迹——挥军北上五征蒙古,派郑和七下西洋,南下讨平安南,等等,后来永乐于北伐蒙古归来途中病逝。明朝在经历了比较清明的“仁宣之治”后,开始进入动荡时期。大宦官王振把持朝政胡作非为,导致二十万精兵丧于一旦,幸亏著名忠臣于谦在“土木堡之变”中力挽狂澜,挽救了明帝国,但随即又在两位皇帝争夺皇位的“夺门之变”后被害身亡。这一系列的事件和人物都精彩无比,可说高潮迭起,令人目不暇接、欲罢不能。

明朝那些事儿2在线阅读地址

明朝那些事儿2读书笔记 第(1)篇

第二本讲了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朱祁钰n朱棣,永乐大帝,靖难之役夺来王位,颇有建树,政治机构改革,设置内阁,多次御驾亲征把蒙古打的半废,收复安南,还多次让郑和下西洋,加强南海经营,迁都北京,命人编纂《永乐大典》,简直就是当时的百度百科啊,多线发展,国富民强,兵强马壮,好一个“永乐盛世”啊,遂对当时盛世的文化科技发展也比较好奇,回来再找书看。朱高炽,朱瞻基,俩加起来才十一年…盛世之后的无为而治,所以说是堪比文景的仁宣之治,也有“三杨”辅佐,但在这个时候朱高煦出来抢完哥哥抢侄子,一心想当皇帝,书里读起来感觉像个秀智商下限的小丑,跟之前跟随朱棣打天下时期的朱高煦相比,总觉得是人为的丑化,而骂他的御史于谦也一骂成名,也算朱瞻基有识人慧眼。朱祁镇,Emmm,一上来就出了差错,听信王振,害死20万精兵良将,但是!他有一个非常(非常*N)牛逼的本事,能让人心甘情愿死心塌地帮他,所以就算阶下囚的位置换汤不换药,却也成就了不少佳话,特别是钱皇后和伯颜帖木儿,读的时候真的是感触良多,年纪轻轻就气宇非凡,一种大明皇帝绝不认输的气势,姑且算是真的吧,重回皇位后且看第三本了。朱祁钰,嘛…作者对他是相当的不怀好意啊,虽然没什么功绩,算计自家老哥倒是一套一套,但都很拙劣,一眼看穿,但自己又没魄力,你就偷摸杀了他能咋地!何苦后面几年都活在阴影与惶恐中,活脱一个权利改变性格的典范。于谦的北京保卫战可以说是很牛逼了,在北京城内空虚,皇帝大臣都惶恐不安时站出来,用极短的时间调兵遣将解决城防,捍卫大明城门,读的人热血澎湃激情飞扬啊,就是名字总让我跳戏[微笑]

明朝那些事儿2读书笔记 第(2)篇

纵览全书,历史跃然于纸,郑和的果敢,于谦的视死如归,钱皇后与英宗的爱情无一不撼动着我的心。历史是一笔算不清的账,往往鞠躬尽瘁,忍辱负重的忠臣却得不到好结果,而无恶不作,鱼肉百姓,危害国家的奸臣却能横行一时。真是令人匪夷所思,拍手称奇。但也许那些忠臣们认为自己最好的归宿,就是为国家效尽最后一点力,流尽最后一滴血。第二部描述了朱棣造永乐大典,五次率军攻打北元,南定安南,为寻朱允文下落派遣郑和下西洋派胡潆民间暗查,于死前得知朱允文下落。朱高炽当了二十年太子后,在位一年驾崩,与其子朱瞻基在位期间合称为“仁宣之治”,国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朱高煦造反数次最后却主动投降后死于监狱,可笑又可悲。朱瞻基驾崩后年仅九岁的朱祁镇继位称帝,由其皇祖母张氏所组成的摄政集团摄政,随之,张氏驾崩,三杨去位,宠信太监王振,导致宦官专权。正统14年,土木堡之变,被瓦剌俘虏,其弟郕王朱祁钰登基称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改元景泰。后在杨善的机敏游说下,瓦剌释放英宗。随即,景泰帝将他软禁于南宫。一锁就是七年。景泰八年,石亨等人发动夺门之变,英宗复位称帝,改元天顺。

明朝那些事儿2读书笔记 第(3)篇

第二部,最大的感受就是:皇位面前n无亲情,什么父慈子孝,兄弟和睦,都不可能存在,就算曾经拥有,也很快会往事如烟。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朱祈镇⥤朱祈钰,四代人充分地诠释了好人≠好皇帝,皇帝这个职位实在是太太太难做了,没有几把刷子,没有一些手段,没有一颗钢铁般坚硬的心,真的是做不来。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又何偿不是与天下人为敌?n这本也让我记下了两个著名太监:郑和,王振;几个厉害的大臣:三杨,于谦。哎,感觉书真是看了就忘,当时看的时候的那些触动,还是应该更深一层地思考,然后再落实到文字上,而不是老是用“哈哈哈”来标记。手边还应弄点纸笔,稍微理理人物关系,但这样又感觉太正经严肃,对环境的要求也更高。唔,美好的设想先提出来,今后努力改善,慢慢进步吧![呲牙][呲牙]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