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Java程式设计及套用开发教程

(2019-09-30 03:00:10) 百科综合
Java程式设计及套用开发教程

Java程式设计及套用开发教程

《Java程式设计及套用开发教程》是2007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虞益诚 。

基本介绍

  • 书名:Java程式设计及套用开发教程
  • 作者:虞益诚 
  • ISBN:9787030192349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7-07-01
  • 开本:16

内容简介

Java语言是目前最为流行和最具魅力的面向对象程式设计语言。《Java程式设计及套用开发教程》系统地介绍了Java语言的基本概念与方法、设计技术与套用、开发过程与实施、课程设计与实验。本教程兼顾基础理论、操作技能与套用开发,融理性与感性知识为一体,是作者多年从事该分支教学与研究的心得。为便于学习,每章后均附有小结与习题,供读者领悟与自我测试之用。教材中还有融汇教材主体内容的套用开发、课程设计和上机实验环节。《Java程式设计及套用开发教程》提供了与教材配套的教学课件、经过精心设计与调试的编程例题以及实例的原始码,旨在使教师们能从繁杂的课件与代码编写中聊以释负。《Java程式设计及套用开发教程》尤其适合于教学与套用开发。

目录

基础知识篇
1 Java概述
1.1 Java发展与特点
1.1.1 Java起源与发展
1.1.2 Java的技术现状
1.1.3 Java语言的特点
1.2 Java程式的分类
1.2.1 Java Application
1.2.2 Java Applet
1.2.3 Java Servlet
1.2.4 JavaBean
1.2.5 JSP
1.3 Java动作机制
1.3.1 Java虚拟机
1.3.2 JVM执行过程
1.4 Java运行平台
1.4.1 JDK 1.5系统安装
1.4.2 JDK环境变数设定
1.5 Java程式开发
1.5.1 Java程式开发步骤
1.5.2 Java Application的开发
1.5.3 Java Applet开发
1.6 Java编辑工具简介
1.7 JCreator 3.5编辑工具
思考与练习
2 Java语言基础
2.1 符号
2.1.1 标识符
2.1.2 关键字
2.1.3 分隔设定
2.1.4 注释语句
2.1.5 编码规範
2.2 基本数据类型
2.2.1 整数类型
2.2.2 浮点型
2.2.3 字元型
2.2.4 布尔型
2.3 常量与变数
2.3.1 常量
2.3.2 变数
2.4 表达式
2.4.1 语句
2.4.2 表达式
2.5 运算符
2.5.1 算术运算符
2.5.2 比较运算符
2.5.3 逻辑运算符
2.5.4 位运算符
2.5.5 条件运算符
2.5.6 赋值运算符
2.5.7 其他运算符
2.5.8 运算符优先权
2.5.9 运算符的套用
2.6 类型转换
2.6.1 自动类型转换
2.6.2 强制类型转换
2.7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3 流程控制
3.1 语句控制结构
3.1.1 语句类型
3.1.2 语句控制结构
3.2 分支语句
3.2.1 if条件语句
3.2.2 switch多分支语句
3.3 循环语句
3.3.1 while语句
3.3.2 do-while语句
3.3.3 for语句
3.3.4 循环嵌套
3.4 跳转语句
3.4.1 break语句
3.4.2 continue语句
3.4.3 return语句
3.5 数组
3.5.1 一维数组
3.5.2 多维数组
3.5.3 数组套用
3.6 字元串
3.6.1 创建字元串变数
3.6.2 字元串操作
3.7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4 面向对象程式设计基础
4.1 面向对象基础
4.1.1 面向对象概述
4.1.2 面向对象软体的开发过程
4.1.3 面向对象程式设计方法的优点
4.2 类
4.2.1 类的概念
4.2.2 类的定义
4.3 方法
4.3.1 方法声明
4.3.2 方法调用
4.3.3 参数传递
4.3.4 递归
4.4 对象与构造方法
4.4.1 对象的创建
4.4.2 对象的引用
4.4.3 构造方法
4.5 成员变数
4.5.1 成员变数的定义
4.5.2 成员变数修饰符
4.6 複合数据类型数组
4.7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5 继承与多态
5.1 类的封装
5.1.1 类的封装
5.1.2 访问许可权
5.2 类的继承
5.2.1 继承机制
5.2.2 创建子类
5.2.3 this与super
5.3 多态机制
5.3.1 方法重载
5.3.2 构造方法重载
5.3.3 方法覆盖
5.3.4 终止覆盖
5.4 接口
5.4.1 接口及特点
5.4.2 接口的实现
5.5 包
5.5.1 包的定义
5.5.2 包的引用
5.5.3 常用包介绍
5.6 内部类
5.7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程式设计篇
6 异常处理
6.1 异常处理机制
6.1.1 异常层次结构
6.1.2 异常处理机制
6.1.3 异常的分类
6.1.4 内置异常类
6.2 异常处理方法
6.2.1 异常的捕获与处理
6.2.2 异常的抛出
6.2.3 自定义异常
6.3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7 输入/输出流
8 图形用户界面编程
9 高级GUI设计与多媒体技术
10 Java执行绪机制
11 Applet程式
套用开发篇
12 Java资料库连线
13 Java网路编程基础
14 Servlet程式设计
15 JSP程式设计
16 Java套用开发与课程设计实例
附录A 《Java程式设计及套用开发教程》实验
附录B 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部分)
参考文献

前言

电子计算机(又称电脑)自20世纪中叶诞生以来,经历了一个只能由极少数人参与研製、套用的神秘阶段,长达30多年,直到80年代才逐渐进入普遍套用与普适教育阶段。这时的计算机套用已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部门,进而又用于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娱乐等方面,这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和微电子技术密切结合的结果,并以网路形态迅速普及发展开来。与此同时,掀开了以信息技术(IT)为基础的信息经济时代。大致说来,IT经历了三次浪潮,即以1981年个人计算机(PC)的推出乃至广泛套用的阶段为第一次浪潮;20世纪90年代初期,Internet被推向社会进入商用阶段,从而掀起了第二次IT浪潮;本世纪之初又掀起了以发展存储为中心的存储区域网(SAN)和网路附加存储系统(NAS),用以存储和保护海量昂贵数据为目标的第三次IT浪潮。这三次浪潮期间也恰逢我国改革开放时期,计算机是IT的重要子集,全国的计算机教育也得到蓬勃的发展,止于1995年,全国已有137所高校设有计算机系或专业,而到2005年,我国已发展到有505所高校具有计算机本科以上的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其中部分高校还招收相应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说明最近的10年我国IT技术处于加速发展时期。针对这种情况,我国以往在计算机教育方面多沿用美国的IEEE/ACM组织的CC1991/CC2001计算机学科的课程计画,恐难以适应的发展状况。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