宵,拼音:xiāo本义:入寝。转义:入夜。“宵”指入夜时段,大概在晚饭后的八、九点钟,是上床睡觉的时候。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宵
- 拼音:xiāo
- 部首:宀
- 郑码:WDKQ
基本信息
拼音:xiāo 注音:ㄒㄧㄠ部首:宀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0

五笔86:PIEF 五笔98:PIEF
仓颉:JFB 郑码:WDKQ 电码:1366
笔顺编号:4452432511 四角号码:30227 UNICODE:5BB5
词语解释
形声。字从宀,从肖,肖亦声。“肖”指“(声音)变小变细”。“宀”指“人家”、“宅屋”。“宀”与“肖”联合起来表示“一家人说话声变小变细了(休息了)”。本义:入寝。转义:入夜。
辨析:宵和夜。“宵”指入夜时段,大概在晚饭后的八、九点钟,是上床睡觉的时候。“夜”指黄昏之后夜幕降临到次日早晨太阳快要出来的时段,大约是每天傍晚六时到次日早晨六时。
夜:今宵|良宵|元宵佳节|通宵达旦。
词语典故
宵 <名> 同本义
宵,夜也。──《说文》
宵中星。──《书.尧典》 案:“宵中星”与“昏中星”有所区别:“昏中星”指黄昏时刻升到子午线上的星。“宵中星”指晚饭到睡觉时段(大约是晚上六点到九点之间)升到子午线上的星。
禁宵行者。──《周礼.司寤氏》
甘暝太宵之长。──《淮南子.精神》。注:“长夜之中也。”
宵扈宵。──《尔雅.释鸟》。樊注:“夜为农驱兽者也。”
昼尔于茅,宵尔索宵。──《诗.豳风.七月》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李白《塞下曲》
今宵酒醒何处。──宋.柳永《雨霖铃》
方元宵宴客,有传辽将李性忠与张尔心谋叛者,诸监司怖甚。公(袁可立)徐命小队阿殿过沈帅。──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方言集汇
粤语:siu1
客家话:[客英字典]siau1[东莞腔]siau1[梅州腔]siau1[客语拼音字彙]seu1xiau1[沙头角腔]siau1[台湾四县腔]seu1[海陆丰腔]siau1[宝安腔]siau1[陆丰腔]siau1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古文〕𣆺《唐韵》相邀切《集韵》《韵会》思邀切《正韵》先雕切,𠀤音消。《说文》夜也。从宀。宀,下冥也。肖声。《书·尧典》宵中星虚,以殷仲秋。《注》阳气消也。《诗·召南》肃肃宵征。《周礼·秋官·司寤氏》禁宵行者。《注》宵,定昏也。
又《庄子注》不由明坦之路曰宵。
又小也。《礼·学记》宵雅肄三。《注》宵之言小也,习小雅之三。
又宵行,虫名,如蚕,夜行,喉下有光如萤。《诗·豳风》熠耀宵行。
又与绡通。《仪礼·士昏礼》姆纚筓宵衣。《郑注》宵,读如素衣朱绡之绡。
用法示例
如:宵烟(指夜晚的烟雾);宵宿(住宿;住宿的地方);宵夕(晚上);宵中(夜里,晚上);宵分(半夜,深夜);宵行(夜间出行);通宵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