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宜宾学院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

(2020-05-18 00:50:08) 百科综合
宜宾学院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

宜宾学院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

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前身为生物系,始建于1985年。现有生物科学(师範)、生态学、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农学五个本科专业;生物科学是省级卓越教师培养计画专业;生物工程是省级特色建设专业、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画专业、省级套用示範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是省级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画专业、中美套用技术教育“双百计画”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是由“国家质检总局、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四川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宜宾市政府和宜宾学院”共同发起建设的专业。

在二十多年办学历程中,积累了较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学生管理体系,培养了一支教学、科研过硬的教师队伍,初显教学与科研相得益彰的特色,已成为学院骨干教学与科研单位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宜宾学院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
  • 创办时间:1985年
  • 类别:二级学院
  • 类型:公立大学
  • 现任领导:院长:张超
  • 本科专业: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科学、食品质量与安全
  • 硕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 院训:“依託产业办专业,人才校企共育,服务地方发展”

概述

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前身为生物系,始建于1985年。现有生物科学(师範)、生态学、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农学五个本科专业;在二十多年办学历程中,积累了较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学生管理体系,培养了一支教学、科研过硬的教师队伍,初显教学与科研相得益彰的特色,已成为学院骨干教学与科研单位。目前,生物学和生物工程为校级重点建设一级学科,生物工程专业是四川省特色建设专业,也被列入四川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画。二十多年来,学院为当地教育、政府、企业、科研等部门培养了大批的业务骨干和管理人才。 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以培养高素质複合型套用人才为目标,坚持“依託产业办专业,人才校企共育,服务地方发展”的专业建设理念。秉承学校“为学生成功奠定基础、为地方发展提供支撑”的办学宗旨,按照学校“一二三四五”办学思想体系的要求,构建了以专业核心课程制度为重点的、突出体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高素质複合型套用人才培养方案;依託生物工程特色建设专业,承担了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生物工程专业综合改革”和“生物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画”。
学院以培养创新型套用人才为目标,按照“为学生成才奠定基础、为教师成功搭建平台、为社会发展提供支撑”的服务理念,坚持“依託产业办专业,人才校企共培育”的专业建设思想,构建了互动协同人才培养体系。已建成省级创新创业示範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建设了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现有在编教师42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3人,博士18人;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画等省市各级各类人才14人次;外聘了7名企事业单位教师;拥有教学、科研实验用房近5000平方米,仪器及设备总值近3000万元;建设了10个学生实践教学基地,为培养学生创新套用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教师依託“固态发酵资源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发酵资源与套用、香料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2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油樟资源与利用”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白酒生产技术”、“中国蝮亚科蛇的分子系统地理学”、“香源生物与产香生物技术”、“非粮酿造酒与资源利用”4个省属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围绕地方特色资源和产业开展科学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主持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30项、地厅级90余项,经费超1200万元;发表学术论文800余篇,获国家专利20项、省科技进步奖4项、市科技进步奖3项、省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近三年,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国家级22项、省级5项;获得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特等奖5项,一等奖16项,二等奖29项,三等奖7项;学生考研率在20%以上。
聘请有6名211高校、企业的博、硕士生导师、高级工程师为客座教授,2名名誉院长;建设了“生物与生物工程实验教学示範中心”,包含23个生物学基础与工程专业教学实验室,拥有教学科研实验用房近6000M2,实验仪器及专业设备总值1000余万元;建设有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两栖爬行动物研究室宜宾研究基地,与宜宾红楼梦酒业建立了联合研究基地。建设了近二十个学生实践教学基地,为培养方案的实施提供了保证,为学生套用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实践中,教师依託“油樟资源与利用四川省科技创新研究团队”、 “中国蝮亚科蛇的分子系统地理学创新团队”、“白酒生产技术四川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食品生物技术创新团队”、“长江上游特色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创新团队”,以“发酵资源与套用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西南特色经济植物保护与利用院级重点实验室”和“发酵工程与食品科学研究所”等为平台,围绕地方特色资源与地方经济特点开展科研工作。先后开展了固态发酵系统中微生物资源、发酵工艺和副产物资源利用研究;特色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两栖爬行动物与长江上游珍稀濒危动物的系统进化与种群遗传研究;长江上游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研究,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先后承担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14项、地厅级科研项目64项,科研经费近730余万元,获得专利3项,年均发表科研学术论文30余篇。
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相关产业是世界经济的重要支柱,更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领域,生物技术日新月异,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在学校“一二三四五”办学思想体系的知道下,紧紧围绕“一二三四”人才培养体系、“一二三四”服务社会体系开展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工作,紧跟学科发展和时代的步伐而阔步向前。

专业介绍

生物科学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专业基础知识、较高的综合素质、较强实验技能、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教育发展和改革需要的专门人才。
学制及授予学位:学制4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动植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植物生理学、细胞生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生物教学论等。
就业去向:本专业毕业生能够在科研机构、各级学校、政府机关和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研究、管理等工作。
生态学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生命科学基本理论、生态学理论素养、生态工程和园林工程基本技能与较高综合素质的专门人才。
学制及授予学位:学制4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植物学、动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普通生态学、土壤学、地理信息系统、自然地理学、城市生态学、环境学、生态经济学、环境与资源保护学、环境质量评价与监测、测量学、环境生物技术、污染生态学、生态工程学、工程项目管理学、园林工艺学、观赏植物及栽培技术、园林工程製图、城市绿地植物配置与造景、园林规划设计等。
就业去向:本专业毕业生能够在环境保护、城乡建设规划、自然资源保护与开发、动植物检疫、园林园艺、农林旅游、科研单位、党政机关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生态学领域的生产、规划、设计、教学、科学研究、管理等工作。
生物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工程设计等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工程技术人才。
学制及授予学位: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工业微生物与育种学、化工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基因与细胞工程、废水生化处理、工程製图、化工设备基础、工厂设计概论、发酵工艺学、生物工程设备、生物工程分析与检测,药物设计、药物分析与检测、生物製药工艺学、生物製药设备与设计、免疫学等。
就业领域:本专业毕业生能在发酵(酿造)工业、生物製药(品)工业、食品与饲料工业、环境监测、技术监督、科研与设计院所等行业或部门从事生产管理、工艺与设备设计、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教学科研等工作。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生物与化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食品生产技术管理、食品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基本训练的工程技术人才。
学制与学位: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主要专业课程: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加工原理、食品微生物学、果蔬贮藏运销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原料学、食品分析与检测、果蔬加工工艺学、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卫生与毒理学、食品工艺学导论、粮油加工工艺学、畜产品加工学、工程製图、工厂设计概论等。
就业领域:本专业毕业生能在食品企业、食品质量监督、卫生防疫、检验检疫、技术监督、环境保护、内外经济贸易、科研院所等行业或部门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等工作。
套用生物技术专业(专科)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固态发酵相关产业生产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等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工程技术人才。
学制及授予学位:学制2年。
主要课程:工业微生物学、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废水生化处理、工厂设计概论、酒精与蒸馏酒工艺学、白酒品评与勾兑、固态发酵工艺学、生物工程设备、生物工程分析与检测等。
就业领域:本专业毕业生能在发酵(酿造)食品工业、食品与饲料工业等行业或部门从事生产管理、工艺与设备设计等工作。

现任领导

院长
张超
副院长
郭鹏
副院长
王涛
党总支书记
曾进
党总支副书记
朱锡中

科研项目

1 周黎军 水稻早世代稳定分子标记研究及利用水稻早世代稳定选育杂交水稻新组合 0.4 校级 2007
2 伍自力 近30年来四川山鹧鸪生境的景观格局变化及面临的生态风险 0.3 校级 2007
3 伍自力 宜宾喀斯特地貌区生态恢复、开发示範研究 7.5 地厅级 2008
4 周黎军 油樟叶生物活性物质及其提取工艺的研究 16 部级 2009
5 叶 华 达氏鲟发育与人工增殖技术改良研究 4.5 地厅级 2009
生态学
序号 姓名 课题名称 经费 级别 年份
1 郭 鹏 Molecular systematics and morphological evolution of Chinese pitvipers 15 国家级 2007
2 郭 鹏 原矛头蝮属两物种的种下分类及系统发育研究 54 国家级 2007
3 李 操 宜宾市云豹救护和栖息地管理 7 省部级 2007
4 李 操 老君山自然保护区四川山鹧鸪资源与环境评价 2 地厅级 2007
5 袁吉有 仙茅栽培与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10 地厅级 2007
6 王 宇 宜宾市居住小区植物资源及套用现状调查 0.5 校级 2007
7 郭 鹏 菜花原矛头蝮的分子系统与形态进化 12 省部级 2008
8 何惠琴 向家坝水电站库区植物多样性与植物区系研究 9 地厅级 2008
9 郭宗锋 紫茎泽兰沿公路入侵的速度及其影响因素 0.4 校级 2008
10 郭 鹏 中国竹叶青蛇属Viridovipera的分子系统与形态进化 16 国家级 2009
11 李 操 牡羊调查项目 25 省部级 2009
12 何惠琴 宜宾三江沿岸沙化土地的植被恢复和护岸防洪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9 地厅级 2009
13 张 萍 宜宾本地晚熟李无性繁殖与套用研究 1.5 地厅级 2009
生物工程
序号 姓名 课题名称 经费 级别 年份
1 王 涛 五粮浓香型白酒窖池微生物群落及动态调控研究 42 省部级 2008
2 王 涛 长江上游浓香型白酒废水资源化及处理工艺研究 1.6 省部级 2008
3 张 健 酒糟培养光合菌条件初步研究 1.5 地厅级 2008
4 王 涛 宜宾优质白酒酿酒微生物区系特异性研究 45 地厅级 2008
5 梅 丽 生化法与电浆法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对比研究 0.4 校级 2008
6 杜永华 不同生长条件下仙茅有效成分含量差异性 0.5 校级 2008
7 张 超 岩桂内生菌分离及发酵技术研究 6.3 省部级 2009
8 张 健 啤酒厂酒糟製备光合菌活性生物蛋白饲料研究 7.5 地厅级 2009
9 杜永华 油樟叶镇痛、抗炎和抗癌活性物质及其提取工艺的研究 7.5 地厅级 2009
10 王 涛 宜宾浓香型白酒酿酒微生物系统学研究 7.5 地厅级 2009
11 冯瑞章 保宁醋酿造过程中微生物演替规律与产品品质关係研究 8 校级 2009
12 侯 茂 油樟内生菌发酵液对油樟细胞生长的影响 0.4 校级 2009
食品科学
序号 姓名 课题名称 经费 级别 年份
1 朱文优 複合生料糖化曲的研製 1.5 地厅级 2007
2 张长贵 蚕豆壳中原花色素提取及其抗氧化性质研究 0.5 校级 2007
3 朱文优 複合生料糖化曲的初步研究 0.5 校级 2007
4 尹礼国 发酵法製备苦竹膳食纤维工艺的研究及发酵液的综合利用 0.4 校级 2008
5 王 松 宜宾芽菜废水中有机物的处理及综合利用的研究 0.5 校级 2008
6 尹礼国 宜宾芽菜低盐发酵工艺研究 1.5 地厅级 2009
7 徐 洲 用于酿酒废水净化修复的植物遴选 1.5 地厅级 2009
8 张长贵 筠连糟黄瓜工业化生产关键技术 7.5 地厅级 2009
9 徐 洲 岩桂抑植物病害内内生菌的筛选及发酵特性初探 0.5 校级 2009

专业培养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基本理论与技能、能在农产品贮运、食品加工、食品品质控制、食品安全监管、食品卫生检测和新产品开发等领域或行业从事研究、生产、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套用型专业人才。
二、基本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食品科学和工程基本理论与技能,在专业能力培养上受到食品化学、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管理、工艺设计、设备原理和产品开发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工艺与原理、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食品机械设计原理与选型等专业知识,具有食品保藏、加工、企业管理、食品安全检测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具备扎实的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等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
掌握食品贮运、加工、保藏及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
掌握食品生产技术和设备的基础理论和技能,具有对生产技术和设备运用、研究、设计、设备选用、技术改造的能力,掌握食品生产原料、半成品和成品分析、检测的方法和技术。
具备开展食品生产管理、质量控制、卫生检测的能力。
能够较好地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实验设计理论,拟定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结果与数据。
能够较好地运用所学的工程原理、机械设备设计知识、工厂设计知识,具备一定的生产设备设计与选型、食品厂房设计能力。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科技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计算机、体育、外语及语言文字达到学校相关要求。
三、专业主要课程
食品工艺学导论:主要讲授食品行业中的保藏问题,全面﹑清楚地阐述了食品腐败变质及其控制、食品低温保藏、食品罐藏、食品乾制保藏、食品腌製与烟燻保藏、食品化学保藏和食品辐照保藏等内容。
化工原理:主要学习化工生产过程中化学反应过程以外的物理过程即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典型设备和结构和设备工艺设计计算,并在缺乏设计数据时,能正确地组织实验以取得必要的设计数据。
食品微生物学:主要讲授微生物的种类、形态与结构,营养与代谢,生长与繁殖,遗传与变异,菌种选育,生态分布,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套用,食品微生物污染及控制,食品腐败变质及其控制,微生物与食品卫生和食品保藏的关係等内容。
食品化学:主要讲授食品营养成分(水分、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物质的分类、结构、性质、营养和食品加工特性,酶化学,食品的色、香、味的主要成分呈味原理及控制,食品在加工贮藏过程中的生物化学变化和食品添加剂概况等。
生物科学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专业基础知识、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实验技能的专门人才。毕业生能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职业学校、中国小校、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研究以及管理等工作。
二、基本要求
本专业学生通过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受到基础研究和套用基础研究方面的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以及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要求掌握扎实的教育、心理和师範方面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毕业生应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诚信为人,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健全的人格;
2、掌握扎实的生物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3、掌握生物科学所必须的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4、熟悉教育法规,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具有良好的教师素质和从事生物学教学的基本能力;
5、了解生物科学以及生物科学教学研究的新进展和动态,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和自学能力;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7、掌握一门外国语,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
8、具有健康的体魄,文明的行为习惯,良好的心理素质;
9、具有专业以外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修养。
三、主要课程简介
高等数学
内容包括函式与极限、导数与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套用、不定积分、定积分及套用、重积分、多元函式微分法及其套用、常微分方程、机率论和数理统计等。
大学物理
由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近代物理学基础五个部分组成。内容包括:牛顿定律和动量、角动量、机械能守恆定律;刚体和弹性体运动以及振动、波动的基本规律。分子运动论。电磁运动规律,静电场、恆稳磁场、电磁感应现象和基本规律。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特徵。量子化学作基本介绍。
无机及分析化学
本课程主要阐述无机化学原理、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理论、电离理论、氧化还原理论、元素及化合物的结构、组成、性质、变化规律等内容;分析化学涉及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及常规的光度分析、色谱分析、滴定分析等内容。
生物工程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工程技术人才。
二、基本要求
本专业主要通过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学习,使学生受到生物套用基础、技术开发和工程管理等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训练,具备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科研、设计、开发、管理、教学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一门外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掌握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发酵工程等生物技术与工程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术;
具备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以及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基本能力;
熟悉国家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的产业政策、智慧财产权、安全条例等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了解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的理论前沿、套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
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知识和原理;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主要课程简介
高等数学及工程数学
该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函式与极限、导数与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套用、不定积分、定积分及套用、重积分、多元函式微分法及其套用、常微分方程、机率论和数理统计等。高等数学部分主要学习微积分,工程数学部分则主要学习线性代数和机率统计。
大学物理
该课程主要由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近代物理学基础五个部分组成。主要内容包括:牛顿定律和动量、角动量、机械能守恆定律;刚体和弹性体运动以及振动、波动的基本规律。分子运动论。电磁运动规律,静电场、恆稳磁场、电磁感应现象和基本规律。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特徵。量子化学作基本介绍。
无机及分析化学
该课程主要包括无机化学原理、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理论、电离理论、氧化还原理论、元素及化合物的结构、组成、性质、变化规律等内容;分析化学涉及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及常规的光度分析、色谱分析、滴定分析等内容。
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的一门科学,其内容主要包括: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和异构现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和典型性质,旋光异构现象,糖、油脂、类脂、萜类和甾体化合物、重要杂环化合物的结构、组成和性质。
生态学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生命科学基本理论和生态学基础知识、理论素养、基本技能和较高综合素质的专门人才,毕业生能在与生态学相关的生态、环保、农林等行政机关、事业部门、工程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从事规划、管理、研究、教学等工作。
本校生态学专业以普通生态学教育为主导,主要在套用生态工程和园林工程方面突出套用能力。为立足宜宾,服务西部,面向全国,培养高素质、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套用型智力和人才支持。其中,套用生态工程方向侧重于大、中型水电、交通、流域环境评价、监测、保护与治理的工程规划、施工、管理和养护,园林工程方向侧重从事各类城市公共空间、公园、风景区等各类绿地景观规划设计、各类景观工程施工与管理。
二、基本要求
本专业主要通过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学习,在科学训练中培养基础研究和套用基础研究的科学思维,具备较好的科学素养,掌握现代生态工程或园林规划的理论和技能,初步具备在生态环保领域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的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一门外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掌握生物学、现代生态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生态工程设计、管理的基本方法;
具备在生态环保领域从事科研、管理以及教学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熟悉国家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智慧财产权等有关的政策和法规;
了解生态学的理论前沿、套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
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知识和原理;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主要课程简介
高等数学1、2
内容包括函式与极限、导数与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套用、不定积分、定积分及套用、重积分、多元函式微分法及其套用、常微分方程、机率论和数理统计等。
大学物理
由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近代物理学基础五个部分组成。内容包括:牛顿定律和动量、角动量、机械能守恆定律;刚体和弹性体运动以及振动、波动的基本规律;分子运动论;电磁运动规律,静电场、恆稳磁场、电磁感应现象和基本规律;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特徵;量子化学的基本知识。
无机及分析化学
无机化学主要阐述无机化学原理、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理论、电离理论、氧化还原理论、元素及化合物的结构、组成、性质、变化规律等内容;分析化学涉及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及常规的光度分析、色谱分析、滴定分析等内容。
有机化学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