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0年1月以来,中国已先后向东帝汶、波赫、赖比瑞亚、阿富汗、科索沃和海地6个联合国维和任务区派遣了维和警察总计404人次,为维护和实现地区和平做出了积极贡献。2004年9月前往海地的防暴队是我国首支派遣国外的成建制维和警察防暴队,2005年4月,圆满完成任务的队员满载着荣誉回到祖国怀抱。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
- 成立:2000年1月
- 目的:维护和实现地区和平
- 地区:东帝汶、波赫、赖比瑞亚
成立背景

由于内乱不断,再加上连年的自然灾害,使得海地这个美丽的岛国伤痕累累。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到达海地以后,没有现成的营地,联合国海地稳定支援团(简称联海团)将防暴队的营址安排在工业园区内一个废弃的仓库里。仓库顶棚破烂,垃圾成堆,四周不但杂草丛生,污水横流,更没有水电供应。
面对如此恶劣的生活环境,生存和安全成为防暴队队员的第一要务。如果依靠联海团建营地,至少要等三、四个月,于是防暴队决定自力更生建设营地。队员们冒着危险将建筑材料运回营地,在高温下清理仓库,除草平地,排除污水,铺设电线和上下水管道,只用两周时间,就将垃圾遍地、臭气熏天的废旧仓库建成了任务区条件最好的营地。他们一边执行守卫押运任务,一边参加营建劳动,常常是刚放下执勤的武器,又拿起劳动的工具。
恶劣环境
当时海地正值雨季,天气潮湿闷热,气温高达摄氏50多度。那里的蚊子和苍蝇个头虽不大,但十分兇猛,非常密集。蚊子隔着衣服也能咬人,如果被咬上一口,不仅奇痒难忍,且会有大片皮肤被感染。防暴队员从国内带去的驱蚊药品根本不起作用。
由于常年内乱,海地的物资相当匮乏,只能买到木薯、土豆之类的食品。维和队员只能吃从国内带去的压缩饼乾、罐头等野战食品,刚开始觉得没有什幺,但是时间一长,就不行了,不少人一看见这些东西都想吐,可是大家还是咬牙坚持。由于吃不上新鲜蔬菜、水果,不少队员都患了口腔溃疡。在那里,洗澡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维和半年时间,没有人洗过一个热水澡。天气炎热,队员们不仅要担负营建工作,还要执勤训练,所以几乎没有时间及时清洗衣服,身上经常散发着酸臭味,每个人身上都长了大片的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