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莱塔92系列9mm手枪是义大利伯莱塔公司1976年开始陆续推出的系列手枪,主要装备义大利军队和警察。它包括有92式、92F-C式、92SB式、92SB-C式、92FS式、92S式、92SB-CM式等型号,但92式、92S式已停止生产。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伯莱塔92系列手枪
- 英文名称:BERETTA 92
- 前型/级:BERETTA 1951
- 次型/级:BERETTA 92S
- 研製时间:1970年
- 服役时间:1975年
- 定型时间:1975年
- 国家:义大利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伯莱塔92系列9mm手枪
英文名称:Beretta 92 Series of 9mm Pistol

生产单位:义大利伯莱塔(皮埃特罗)公司(Beretta, Pietro,SpA,IT)
现状:生产
用途:杀伤近距离有生目标
技术特点
1. 枪
伯莱塔92式手枪採用枪管短后坐式工作原理,射击后,枪管同套筒先共同后坐一小段距离,然后闭锁卡铁在开锁桿的作用下向下摆动,使枪管和套筒分离,实现开锁。此时枪管停止后坐,套筒继续后坐,完成抽壳、抛壳、压倒击锤等一系列动作。该枪膛内有弹时,拉壳钩在侧面凸出以显示有弹。它还有双动式扳机。在挂机柄前方有手枪分解旋钮。
该枪的手动保险机柄在套筒后部,而且有待击解脱装置,使用时可将击针偏离击锤头部,释放击锤,并使扳机桿同阻铁脱离。如果武器处于待击状态,保险机构可使击锤解脱待击状态;如果击锤偶然因其他因素驱动,也不会击发枪弹。
92F-C式手枪是92F式手枪的紧凑型,全枪长198.1mm,比92F式手枪缩短了17.8mm,高度减少了3mm,握把也稍短一些。该枪质量比92F手枪小70.9g,枪管长109.2mm,弹匣容量13发。92F-C式手枪具有92F式手枪的一切特点,包括左右手保险和弹匣解脱按钮。它的握把类似于92SB-C式,但比后者装填性能好。
伯莱塔92式9mm手枪92FS式手枪结构尺寸同92SB式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扳机护圈前部凹进、便于双手持枪射击。握把形状有所改进,加有新的握把护板和枪带环。枪管内膛镀铬,手枪外部用特氟隆材料处理。它还配有一些比赛枪转换附属档案:一根185mm长枪管,一个装在枪前部的重量平衡体,舒适的握把及比赛用瞄準具。
伯莱塔92FS式手枪 92S式手枪同92式手枪基本相同,主要对保险机构作了改进。
92SB式手枪同92S式手枪基本相同,主要改进是手动保险机柄套筒两侧都有,弹匣卡笋位于扳机护圈后部,也是两侧都有。性能及诸元同92S式手枪。
92SB-C式手枪类似92SB式手枪,主要改进是该枪体积有所减小,全枪高135mm,枪管长109mm,容弹量减为13发。其他机构与92SB式相同。
92SB-CM式手枪同92SB-C式手枪相似,改进之处是使用了单排弹的8发弹匣,弹匣下部有一厚支座,以增大射手握枪面积。握把护板前部也稍有弯曲。其结构与92SB-C式相同。
2. 瞄準装置
该枪採用机械瞄準具,準星与套筒构成一体,缺口照门利用燕尾槽装在套筒上。
3. 弹药
该枪发射9mm帕拉贝鲁姆手枪弹。
92式 92SB-C式
性能数据
口径 9mm 9mm
初速 390m/s 390m/s
自动方式 枪管短后坐式 枪管短后坐式
闭锁方式 闭锁卡铁摆动式 闭锁卡铁摆动式
供弹方式 弹匣 弹匣
容弹量 15发 13发
全枪长 217mm 197mm
枪管长 125mm 109mm
膛线 6条,右旋 6条,右旋
全枪质量(含空弹匣) 950g 950g
瞄準基线长 155mm 155mm
配用弹种 9×19,mm帕拉贝鲁姆手枪弹 9×19,mm帕拉贝鲁姆手枪弹
发展沿革
1970年,义大利伯莱塔公司开始设计一种新型手枪,这个项目有三位主设计师:Carlo Beretta、Vittorio Valle和Giuseppe Mazzetti。在1975年,经过五年的研製和试验后,9×19mm派拉贝鲁姆(Parabellum)口径的伯莱塔92型半自动手枪公诸于世。这种以伯莱塔1951型手枪为基础而研製的新手枪是作为新一代的军用手枪,满足现代军事部门和执法机构对安全性、可靠性和耐用性等方面的要求而设计的。当时这种新手枪的最重要特点是:採用航空铝材製成的底把——这是伯莱塔公司超过30年的冶金试验的成果,此外还採用了伯莱塔产品传统的开顶式套筒设计,容易分解和维护,15发的大容弹量弹匣,拉壳钩还具有膛内有弹指示功能。
在1976年,义大利警察表示出採用这种新的伯莱塔手枪的兴趣,但为了提高训练和实战时的安全性,义大利警方要求改进保险机构,增加了一种即使在手枪意外跌落地面而导致击锤被震松也不会打击到击针上的保险机构——即所谓的“跌落保险”。在1977年,增加了这个保险机构的92型手枪被重新命名为92S型,被义大利国家警察採用,随后义大利宪兵也採用了92S。然后伯莱塔92S取代了9×17mm短弹口径的伯莱塔34型和9×19mm派弹口径的伯莱塔51型手枪,成为义大利军队新的制式半自动手枪。
1978年,美国空军提出需要一种9mm派拉贝鲁姆口径的新手枪以取代.45 ACP口径的柯尔特M1911A1手枪,于是美国JSSAP(三军轻武器规划委员会)应空军的要求,开始对几家着名枪械公司生产的一系列9mm派弹口径半自动手枪进行对比试验。义大利伯莱塔公司在1979年提交了改变弹匣卡笋位置的92S-1型给美国空军进行测试。1979年期间,伯莱塔公司还研製了一种採用13发短弹匣的紧凑型92S-1,这种92S-1的紧凑试验型成了日后92系列紧凑型的开端。
1980年,美国空军开始试验各种参加对比测试的手枪,同时伯莱塔公司根据一些警察和军队的反馈经验对92S进行改进,推出一种增加了自动击针保险装置的新型号,被命名为92SB,这种新的击针保险系统能始终卡住击针避免意外击发,只有在扣动扳机时击针保险才会释放击针。伯莱塔92SB的这个新装置也增加到正在美国进行对比试验的92S-1上。在1980年底,美国官方正式宣布了试验的结果,伯莱塔92S-1被评定为比其他型号稍好,其他的竞争对手包括:柯尔特公司的SSP,史密斯-韦森公司的M459,FN公司的DA、FA、FN Hi-Power,Star M28,HK公司的P95和VP70。
服役事件
1987年,一些新交付的伯莱塔手枪出现了问题,使反对者有了可乘之机。
首先出问题的是在1987年9月,一把民用型的伯莱塔92SB手枪的套筒在与闭锁卡铁连线的位置断裂,断掉的半个套筒向后飞出打伤射手(一名美国海军特种部队的成员)。然后在1988年1月和2月,有2把军用型的M9发生了同样的事故,两个海军特种部队射手受伤。在这三起套筒断裂的事故中,三名射手都被划破了脸,其中一个被打掉了牙齿,另外两个必需缝针。
同一时间,美国陆军正在用批量生产的民用型92SB和军用型M9进行枪管试验(与套筒毫不相关),但却同样出现了套筒断裂的事件:当时陆军用3把M9各发射了10,000次,然后在用磁性粒子检查武器的表面时,他们发现其中一把手枪的套筒上出现裂痕。于是试验人员决定继续打这3把M9直到套筒损坏为止。有一把手枪在打到23,310发时套筒断裂,另一把是在打到30,083发时,还有一把是在30,545发时。
对海军特种部队和陆军的断裂套筒进行检验后,发现金属韧性过低是套筒断裂问题的主要成因。陆军接着开始调查套筒的製造过程。调查报告(NSIAD-88-213)指出,由于在阿科基克的厂房还没有完全建立起M9的生产线,因此当时M9手枪的底把是在美国生产,而套筒则在义大利生产。根据皮卡汀尼兵工厂的冶金实验室的报告档案,认为义大利套筒的金属韧性低是因为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含有碲(Te)的钢材
伯莱塔公司最初指责是弹药的使用而导致套筒断裂,他们得知事故中都使用了非北约标準的弹药和M882弹,他们认为这两种类型的弹药的压力过高,才导致套筒断裂。但陆军则坚持套筒断裂是由于金属硬度不够而非高压弹所致,M882弹的膛压也并不是很高,因此冶金问题是M9手枪事故的唯一解释。据传当时有一名海豹队员是这样发誓不使用义大利套筒的M9:“没吃过义大利的钢铁,你就不算是海豹队员。”(You're not a S.E.A.L. ‘till you have eaten Italian steel…)
国会听了几个审计总署的报告和审计总署职员的证词。报告中共有14例套筒断裂事故:3例是由海军特种部队在野外试验中发生的,另外11例都是在实验室测试中发生,套筒事故引起的受伤只有3例。伯莱塔公司按照陆军的要求,改变了M9手枪的设计,增加了一个套筒阻挡装置,即使套筒断裂也不会再飞去打伤射手,按这种标準生产的92F被改称为92FS。由于伯莱塔公司在美国的厂房的生产线已经全部建好,因此在1988年4月后,所有的M9/92F套筒都在美国生产,以后再也没有发生过套筒断裂的事故。
还有另一个问题是M9手枪的生产过程中冒出来的,在1987年12月和1988年1月,在M9生产的例行抽检测试中发现有一些底把在握把位置的扳机拉桿座上有裂痕。陆军的驻厂代表认为这些裂痕并不影响武器的安全性、可靠性或使用功能,只不过要“化化妆”。无论如何,有裂痕就已经违犯了M9契约的条款,因此被抽检的这一批次产品被全部退回。伯莱塔公司在1988年2月和3月继续生产完这一批底把,然后封存起来希望有机会重新採用。在1988年4月,伯莱塔公司提出的工程变更获得批准,军代表同意让这批有裂痕的底把装备部队。于是先前被退回的产品被翻新,新设计的底把再进行测试。新的底把在测试期间没有再出现裂痕问题或任何其他的问题而被军队接受。而那一批被退回的底把有缺陷的24,000把手枪,在全部翻新过后再被军队接收。
虽然军方对M9的问题没有异议了,但S&W公司还是利用这些事件成功说服了国会,推迟了第二份M9手枪契约的签定。迫于政治压力,1987年秋天美国军方开始进行XM10测试的招标,陆军的发言人在宣布这个决定时说:“陆军将要进行第二次对比试验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接到命令要求这样做。”
测试在1988年春天开始,参加投标的是斯图姆-鲁格(Sturm Ruger)公司的P85和义大利Tanfoglio C75,但很快就被取消资格。这一轮的投标中,XM9-SPT的两个决赛选手——伯莱塔和SIG-Sauer都没有参加。伯莱塔公司认为用自己批量生产的手枪同其它公司样枪进行对比是很不公平的,因此拒绝参加测试。但是军方仍然从验收合格的工厂交货中提取30支M9参加测试。结果由于伯莱塔和SIG-Sauer的拒绝参加,S&W的参加在情理上就说不过去了。于是S&W抗议伯莱塔和SIG-Sauer的举动也不参加这次试验,结果导致在1988年9月重新开始第二轮的XM10对比试验。
第二轮XM10对比试验是由Ruger P85和S&W M5904之间进行的,伯莱塔仍然拒绝参加,但陆军为了消除对伯莱塔手枪的怀疑,从伯莱塔美国公司新近验收合格的M9交货中随便选择了30把送去参加测试。结果出乎意料,批量生产的M9手枪在测试中全面击败Ruger P85和S&W M5904,S&W公司精挑细选的样枪在所有性能上都败给了批量M9,特别是精度方面相差甚远。至此,美国国会对装备M9手枪再无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