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南广河流域崖墓群及石刻

(2019-12-14 11:02:55) 百科综合
南广河流域崖墓群及石刻

南广河流域崖墓群及石刻

南广河流域崖墓群位于四川省宜宾市高县,墓群地处野外,分布较广,分别在高县罗场镇、可久镇、嘉乐镇等地,由120余座崖墓组成,很多崖墓上都刻有反映当时人们生产生活的图案的石刻,工艺精良,极具地域特色,1991年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评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南广河流域崖墓群及石刻
  • 地理位置:四川省宜宾市高县
  • 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
崖墓,又称岩墓、蛮子洞、仙人涧,是古代墓葬的一种构造形式,在行岩上穿凿洞穴作为墓室。西汉后期在四川开始出现,后迅速发展,到东汉风行一时,经过蜀汉两晋南北朝,在很多地方一直延续到明清,成为近2000年来四川地区一种独特盛行的墓葬形式。岩葬是古代棘族的一种葬俗,即凿石成穴,置棺于内。地处川南的南广河流域崖墓群,据称也是一种独特的墓葬形式。
据不完全统计,南广河流域墓葬群总面积约为1500万平方米,保护範围面积有6000万平方米。
南广河流域崖墓群的墓葬形式大致分为直穴式和横穴式两种,大部分墓穴建有石门,工艺精良,但由于年久及盗墓者的严重破坏,无完整的墓葬穴保存。
在高县境内的南广河流域,除可久镇红岩山半边寺有崖墓群外,在该镇菊花村蛮洞山、清潭村清潭寺等处也发现有明代的崖墓群。距可久镇场镇约3公里的蛮洞山上,就有4座明代直穴式岩墓,分散凿在两个大石包上,离地约4米高。此外,在高县罗场镇、嘉乐镇、四烈乡等地也分布有汉代、明代等朝代的民族崖墓遗址。这些崖墓群都属 “南广河流域崖墓群及石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岩墓、墓门及墓室内有多种浮雕,阴刻人物图像及卷草图案等,风格粗犷简练,具有民族特色,内容十分丰富,形式多样,有较高考古价值。
对于南广河流域岩墓群及石刻,宜宾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明确了其保护範围:红岩山崖墓群——东以红岩山顶峰为界,南以中寨村中心队埂子上为界,西北以红岩队为界,东西距离2公里,南北距离1.5公里。犀牛沱崖墓群——北以罗场大桥为界,南以罗场镇中心1公里範围的沿河两岸为界。
南广河流域的崖墓是“僰人”,还是 “僚人”,或其他民族的人所凿?他们为什幺要选择墓葬这种形式呢?崖墓所在地的村民谁也说不準,但流传着一个个或美丽、或凄凉的传说。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