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多用就是指同时乾好几样事情,比如,一边做作业一边看电视,或者一边上网一边和家人交谈,对此专家研究发现,同时做几件事不仅不会提高效率,而且对大脑有害。“一心多用”会影响正常的脑力活动,引发多种疾病。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一心多用
- 外文名:Multitasking
- 来源:俄罗斯《报纸报》网站
- 相关因素:同额叶前部皮层提高工作效率有关
- 影响:影响健康,工作效率,致病
研究案例
俄罗斯《报纸报》网站2008年7月27日发表文章,题目是“恺撒大帝并不能一心多用”。文章说,大脑同时做两件事只是一种幻觉,其实是不断从一件事转换到另一件事。这些转换需要一定的时间,可以通过练习缩短时间,但不可能短到任意小的数值。
研究人员利用层析X线照相法观察大脑的活动,发现在把两件事混合在一起时,大脑额叶前部皮层立刻开始发挥关键作用,但它并不能保证两个行为真正同时并行,而是依次先后处理,转换速度可快到让我们产生“同时”的幻觉。
另一项调查:
一心一意地去做事或学习,从普遍意义上讲确实有道理。但最近美国行为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专家联合进行的一项专题研究证实:儿童可以同时把注意力集中在2~3种事情上,而成年人更可以同时把注意力集中在4~6种事情上,即便是刚刚学步的周岁婴儿,也可在父母的教导下一边听从父母的指点,一边迈出蹒跚的步子。
这就意味着,对一个头脑和身体均正常的人来说,“一心”是完全可以“两用”甚至“多用”的。
其实,不少活动或工作本身就需要人同时注意好几个方面,特别是较複杂或较富创造性的活动或工作。如飞机驾驶员在驾驶飞机的同时,须留意地形、气候的变化,并认真观察各种仪表,此外还得随时注意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钢琴家在手指击键时,眼看着琴谱,耳听着琴音,大脑则在分析、判断音乐的节奏和轻重。显然,一个不能有效“分配”注意力的人,在从事这类活动或工作时,就会手忙脚乱。
值得一提的是,注意力的“分配”和注意力的“集中”一样,也需要后天培养,而婴幼儿时期对其所做的有意识培养尤为关键。美国专家建议,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应由浅入深地进行“一心两用”的训练。如:
l岁前后的婴儿可学习一边听音乐一边听说话,或试着一边学说话一边拍手,或反覆练习在注视一枚发光彩球的同时作出举手动作,或一边摇动一面红旗一边发出呀呀的喊声,或一边学步一边听歌。
2~3周岁的幼儿可一边讲一则简单故事,一边脸部做出种种表情,或一边背诵儿歌一边根据内容扭动身躯,或一边摇动铃铛一边报出铃声的次数,或一边注视眼前的图片一边留意别人轻击自己背部的次数。
接受过“一心两用”训练的3周岁以上的孩子,父母可根据其兴趣爱好、表现能力和智力、体力的综合水平因材施教,如边讲故事边表演魔术,边看电视边背诵诗歌,边背诵英语字母表边以躯体动作做模拟字形表演等难度较大的“一心两用”的训练。
研究还表明,凡能轻鬆完成“一心两用”训练的孩子,反过来需要注意力集中时,往往坚持的时间更长,大脑反应较快,身体各部位动作较协调,记忆力较强,也更富创造性。
不过,在让孩子学会“一心两用”的同时,父母自己也必须明白:并非所有活动或工作都是可以同时进行或同时操作的,条件是同时关注的两件事之中至少有一件是孩子较熟悉又较简单的,换句话说即是不需要花费很大注意力的。此外,有些场合“一心两用”可能引发副作用,如一边用餐一边讲故事就不宜提倡,因为分心可抑制孩子唾液的分泌,从而影响正常消化。父母还须特别提醒那些坐不住的“多动”孩子:要是在听课时看连环画或做小动作,那就“丢了西瓜拣了芝麻”,得不偿失啦。
影响
身心健康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边走路边说话会损害健康。由于说话和呼吸同属大脑同一区域控制,边走路边说话会使大脑“一心二用”,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神经信号传输的中断,腹部肌肉活动减弱,降低对脊椎等的保护作用。同样,如果一边进食,一边思考问题;或一边进食,一边看书、看电视,大量的血液要供应脑部工作,会直接影响胃肠道的血液供应。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胃的功能,导致胃病发生。 也会引发一系列危险的精神问题,从成年人的巨大压力和狂躁症,到孩子身上的学习障碍和自闭症。
导致事倍功半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神经学家厄尔·米勒研究证实,相比于循序渐进地做事,同时做两件或多件事需要付出更多的脑力。他在志愿者同时处理不同工作时对他们的脑部进行扫描,发现即使面前有很多看得见的物体时,也仅有一两件会引起大脑的反应,这表明我们实际上只能集中精力做一两件事。也就是说,我们的大脑在处理不同工作时只能来回忙碌,做无用功。还会导致大脑的处理能力透支而引发严重问题。
加州大学科学家马克研究显示当人们快速地在不同工作中换来换去时,他们工作速度加快,但效率很低。
使人狂躁好斗
澳洲中央昆士兰大学行为科学家艾伦·基恩博士认为“一心多用”是狂躁症蔓延的重要因素。
因为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愈来愈丰富,人们往往同时乾好几样事情,这些都会引起大脑中的化学变化。而这些变化,包括应激激素指标的长期增加,会使我们更倾向于好斗而冲动,同时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导致疾病
长远来看,“一心多用”引起的心理和治理损耗会导致普遍的危害,其中年轻一代面临的危险最大。年轻人“一心多用”的时间越长,他们专心致志的能力就越差。试图边学习边做别的事,例如边做作业边看电视,会给大脑输送有害的信息,从而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
美国神经科学家加雷·斯默警告说,在性格形成时期总是“一心多用”的孩子会失去发展那些成长缓慢但至关重要的社交能力。因为会随着大脑神经系统能力的下降,保持人际关係和社会交往将变得很糟糕,我们会误解甚至无法理解那些微妙的、非言语的信息。
相关因素
“一心多用”事实上同大脑其他分工区域参与与否没有关係,只同额叶前部皮层提高工作效率有关。
且研究人员已将他们的试验写成文章发表在《神经元》月刊上。他们的试验证实,大脑同时做两件事只是一种幻觉,其实是额前叶快速不断从一件事转换到另一件事。这些转换需要时间,但由于时间很短,不被人们所察觉,所以使人们产生一心可以多用的错觉。虽然人们可以通过练习缩短时间,但不可能将其缩短到任意小的数值。而且,练习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事情的难易程度。研究人员勒内马鲁阿指出,解决複杂问题时还需要调动大脑其他不参与解决容易问题的结构。
科学研究
英国心理学家表示,当多项任务在执行且需要快速转换时,女性超过男性。实验显示,无论男性女性都会艰难抉择任务优先问题,但男性显得更加困难。在实验中,研究人员首先比较各120名男女在电脑测试中的表现。这些测试要求他们在计数及形状辨识这两项任务中转换。任务刚刚开始时,实验对象都可以及时完成任务,但当任务混合交替时,速度慢下来且错误率上升,男性反应速度比正常情况下慢77%,而女性速度则为69%。第二项测试是:在八分钟之内完成一系列任务。其中包括:在地图上定位餐厅位置,解决简单数学问题,接电话,决定要如何在田地里找到一把丢失的钥匙。想要在八分钟之内完成以上任务不太可能,因此这就需要实验对象决定优先顺序,规划好时间安排并且在压力下也能冷静应对。通过两项测试,研究人员认为在多任务执行时,女性比男性“更有优势”,至少是在一定情境之下。传统生活中,女性在家做饭,同时还要照顾婴儿;而男性则在外从事更加“线性”任务,如捕猎等等。
但最近有研究者提出相反观点。斯德哥尔摩大学心理学教授TimoMaentylae表示:“我们通过研究发现,其实男性比女性更擅长同时做多件事。”其研究报告发表在美国《心理科学》杂誌上。过去有研究认为,记性好的人通常更擅长一心多用,但研究者发现,同时做多件事的能力还和空间思维能力有关。而对女性而言,空间思维能力通常和月经周期相关,行经期间,空间思维能力较好,排卵期则较差。排卵期的女性与男性相比,一心多用的能力明显较差,但这种差距在行经期的女性身上并没有明显体现。
研究意义
通过这项一心两用的研究不仅有利于了解大脑真实的工作原理,还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