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嵌入式Linux系统设计与套用

(2019-09-22 04:17:21) 百科综合
嵌入式Linux系统设计与套用

嵌入式Linux系统设计与套用

《嵌入式Linux系统设计与套用》是2001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学龙。

基本介绍

  • 书名:嵌入式Linux系统设计与套用(含盘)
  • 作者:王学龙
  • ISBN:9787900635990
  • 类别:作业系统/系统开发
  • 页数:400
  • 定价:45.00元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1年8月
  • 开本:平装

编辑推荐

本书将分4部分详细介绍嵌入式Linux系统的设计及套用实例。初级读者可以通过本书逐步接触到嵌入式Linux系统的点点滴滴,而资深的嵌入式系统开发人员也可以通过本书理清思路。尤其是本书介绍的套用实例,它是嵌入式系统与通信系统成功套用结合的範例。

内容简介

本书分4部分详细介绍嵌入式Linux系统的设计及套用实例。第1部分集中对Linux系统的核心原始码进行详细分析,重点放在与嵌入式系统有关的若干问题上。第2部分介绍如何在嵌入式Linux系统中编程,包括与VOIP套用有关的GNU C++编程、多执行绪编程以及BASH和GCC编程。第3部分对如何修改原始码,如何组建嵌入式Linux系统进行实例分析,同时对控制和修改与系统有关的脚本进行示範。最后设计了嵌入式Linux系统的档案系统。第4部分逐步介绍嵌入式Linux系统的一个套用实例,即如何在嵌入式Linux系统中开发VOIP(Voice on IP)应用程式,并且给出此应用程式範例的原始码。开发嵌入式Linux系统的新手以及Linux系统的高级用户均可以本书作为参考书。

目录

第1部分 Linux核心原始码分析
第1章 Linux进程管理代码分析
1.1 基本概念
1.2 进程的状态和标誌
1.3 Linux中进程间的状态转换
1.3.1 进程的创建
1.3.2 进程的调度
1.3.3 进程间通信
1.3.4 进程从运行态到停止态的转换
1.3.5 进程从停止态到运行态的转换
1.3.6 进程的终止
1.4 小结
第2章 记忆体管理分析
2.1 概述
2.1.1 Linux记忆体管理的基本特点
2.1.2 Linux记忆体管理的主要实现技术
2.1.3 虚拟记忆体模型
2.1.4 页面管理
2.2 Linux记忆体管理数据结构
2.2.1 32位虚拟地址
2.2.2 Linux的多级页表结构
2.2.3 页表项的格式
2.2.4 动态地址映射
2.2.5 用户进程的虚拟记忆体结构
2.3 进程记忆体管理数据结构的建立、维护及其系统调用
2.3.1 进程载入、创建及记忆体管理数据结构和连结建立
2.3.2 缺页中断服务
2.4 主要函式分析
2.4.1 记忆体管理的主要档案
2.4.2 记忆体映射档案
2.5 小结
第3章 虚拟档案系统
3.1 基本概念
3.2 VFS的数据结构
3.2.1 VFS的超级块结构
3.2.2 VFS inode及其相关数据结构
3.3 高速级存的管理
3.3.1 缓冲区高速快取
3.3.2 VFS inode高速快取
3.3.3 VFS目录高速快取
3.4 VFS inode资源链
3.4.1 资源链的组织及主要操作
3.4.2 VFS inode的主要操作
3.5 档案系统的管理
3.6 档案系统的系统调用
3.6.1 sys_onen系统调用
3.6.2 sys_close()系统调用
3.7 小结
第4章 EXT2档案系统
4.1 概述
4.2 EXT2档案系统的数据结构
4.2.1 EXT2档案系统的物理布局
4.2.2 EXT2档案系统的超级块结构
4.2.3 EXT2档案系统的inode结构
4.2.4 EXT2档案系统的组描述符
4.3 档案管理
4.3.1 系统打开档案表
4.3.2 EXT2的目录项
4.3.3 档案的访问
4.3.4 数据块的管理
4.4 EXT2档案系统的系统调用
4.4.1 sys_mkdir系统调用
4.4.2 sys_rmdir系统调用
4.5 小结
第5章 Linux的网路设备接口
5.1 网路设备概述
5.2 网路设备的数据结构
5.3 网路设备的初始化
5.3.1 模组初始化模式的分析
5.3.2 启动初始化模式的分析
5.4 网路设备的打开和关闭
5.5 数据包的传输和接收
5.5.1 Socket缓冲区及相关操作
5.5.2 数据包的传输
5.5.3 数据包的接收
5.6 网路设备驱动程式的开发
5.6.1 网路设备驱动程式的开发步骤
5.6.2 设备驱动程式的开发实例
5.7 小结
第6章 系统调用的原理
6.1 系统调用概述
6.2 Linux系统调用流程
6.2.1 Linux系统调用的中断机制
6.2.2 相关的数据结构及函式
6.2.3 Linux系统调用的流程
6.3 系统调用的实例分析
6.3.1 mlock系统调用简介
6.3.2 mlock所用到的主要数据结构和重要常量
6.3.3 mlock系统调用代码分析
6.4 系统调用的创建
6.4.1 系统调用编程
6.4.2 系统调用的连线和使用
6.5 小结
第2部分 Linux系统编程
第7章 Bash编程
7.1 Bash的编程步骤
7.2 Bash中的变数
7.2.1 特殊变数
7.2.2 Bash中的引号
7.3 Bash中的数值运算
7.4 Bash中的特殊语句
7.4.1 条件语句
7.4.2 循环语句
7.4.3 移位语句
7.5 在Bash中使用函式
7.6 正则表达式
7.6.1 句点的单字元匹配
7.6.2 行首和行尾的匹配
7.6.3 星号和反斜槓的使用
7.6.4 括弧匹配和指定次数匹配
7.6.5 Bash脚本中常用的正则表达式
7.7 Bash编程实例
7.7.1 网路检测脚本
7.7.2 备份脚本
7.7.3 限制访问脚本
7.7.4 清除日誌脚本
7.8 小结
第8章 GNU make管理项目与Gcc编程
8.1 make管理项目简介
8.2 编写Makefile的规则
8.2.1 虚拟目标
8.2.2 Makefile的变数
8.2.3 make的变数
8.2.4 隐式规则
8.2.5 模式规则
8.3 make命令
8.4 makefile实例分析
8.5 Gcc的基本概念
8.6 Gcc命令
8.7 Gcc扩展简介
8.8 Gcc编程实例分析
8.8.1 串列口通信程式
8.8.2 网路通信程式
8.9 小结
第9章 GNU C++编程
9.1 Gcc与GNU C++的比较
9.2 GNU C++程式概述
9.3 GNU C++的编译和调试
9.3.1 警告与错误
9.3.2 编译选项
9.3.3 调试技术
9.4 GNU C++编程特点
9.4.1 记忆体管理的特点
9.4.2 指针使用的特点
9.4.3 异常处理的特点
9.4.4 类对象複製的特点
9.5 GNU C++程式实例分析
9.5.1 接收变元的程式示例
9.5.2 类对象複製程式示例
9.5.3 多重继承程式示例
9.5.4 异常处理程式示例
9.6 小结
第10章 多执行绪编程
10.1 Linux执行绪简介
10.1.1 执行绪的基本概念
10.1.2 执行绪的实现和创建
10.1.3 执行绪创建原始码
10.2 LinuxThreads执行绪库
10.2.1 pthread_create()
10.2.2 pthread_join()
10.2.3 pthread_self()
10.2.4 pthread_detach()
10.2.5 pthread_exit()
10.2.6 pthread_cancel()
10.3 执行绪间通信
10.3.1 pthread_once()
10.3.2 pthread_key_create()
10.3.3 pthread_getspecific()
10.3.4 pthread_setspecific()
10.3.5 pthread_mutex_lock()
10.3.6 pthread_mutex_unlock()
10.3.7 pthread_cond_init()
10.3.8 pthread_cond_wait()
10.4 守护执行绪分析
10.5 多执行绪编程实例分析
10.5.1 X Window GUI示例程式
10.5.2 TCP/IP伺服器示例程式
10.5.3 生产者和消费者模型示例程式
10.5.4 同步执行绪测试示例程式
10.5.5 同步执行绪读写缓冲区示例程式
10.6 小结
第3部分 建立嵌入式Linux系统
第11章 修改和编译Linux核心
11.1 概述
11.2 修改Linux核心示例
11.2.1 虚拟记忆体
11.2.2 实时调度
11.3 编译Linux核心
11.3.1 初始化环境
11.3.2 配置核心
11.3.3 编译核心
11.3.4 套用核心
11.4 小结
第12章 嵌入式Linux系统中的脚本控制
12.1 Linux启动和退出过程简介
12.2 自定义决定运行级别的脚本
12.3 特定运行级别脚本
12.4 自定义公共启动脚本
12.5 自定义退出脚本
12.6 小结
第13章 组建嵌入式Linux系统的档案系统
13.1 概述
13.2 组建嵌入式Linux系统的档案系统脚本
13.3 分析嵌入式Linux系统的档案系统
13.4 小结
第4部分 嵌入式Linux系统的套用
第14章 IP电话的实现原理
14.1 IP电话套用结构
14.2 H.323协定栈结构及套用
14.3 H.323系统的组成
14.4 H.323协定实体的功能
14.4.1 终端功能
14.4.2 网关功能
14.4.3 网守功能
14.4.4 多点通信端点的功能
14.5 相关协定简介
14.5.1 RAS协定
14.5.2 H.255.0
14.5.3 H.245
14.5.4 RTP
14.5.5 RTCP
14.5.6 RSVP
14.6 小结
第15章 利用PPCBOOT引导系统
15.1 开发步骤简介
15.2 开发模型
15.3 修改PPCBOOT原始码
15.3.1 与主机板有关的档案
15.3.2 与CPU有关的档案
15.3.3 头档案
15.3.4 公共函式档案
15.3.5 网路传输代码档案
15.3.6 Makefile档案
15.4 PPCBoot的监视界面
15.5 小结
第16章 建立开发平台
16.1 安装CDK 1.2
16.2 设定目标系统
16.3 设定开发主机
16.3.1 设定DHCP
16.3.2 设定TFTP
16.3.3 设定NFS
16.4 测试目标系统的核心装载与引导
16.5 开发平台的调试模型
16.5.1 开发套用
16.5.2 调试套用
16.6 小结
第17章 套用软体开发实例
17.1 需求分析
17.2 使用的协定栈和函式馆
17.3 套用软体原始码
17.3.1 main.cxx
17.3.2 main.h
17.3.3 version.h
17.3.4 Makefile
17.4 小结
参考文献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