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自动化(第六版)》是2010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上海市计算机套用能力考核办公室。
基本介绍
- 书名:办公自动化(第六版)
- 作者:上海市计算机套用能力考核办公室
- ISBN:978-7-309-07165-8/T.360
- 类别:图书
- 页数:347页
- 定价:47
-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0年6月
- 装帧:平装
- 开本:16K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近来最新的办公自动化的基本技术,全书共分五篇 : 基础知识、中文Windows XP Professional、字处理软体基础——中文Word 2003、电子表格处理软体——中文Excel 2003和办公自动化网路套用基础。第一篇 介绍了办公自动化的基本概念和现代办公技术工具;第二、三、四篇 详细介绍了中文Windows XP Professional、字处理软体中文Word 2003、电子表格处理软体中文Excel 2003的操作使用方法和常用技巧;第五篇 介绍办公自动化系统网路套用基础,其中包括: 计算机网路的常识和在中文Windows XP Professional平台上的网路基本套用,电子邮件软体Outlook Express,浏览器软体中文Internet Explorer 8的使用方法和基本技巧,网路安全基础与防範等。
全书内容新颖实用,不仅适合领导干部了解最新的办公自动化理念和技术,而且也是各级各类办公人员学习办公自动化的实用教材。
全书内容新颖实用,不仅适合领导干部了解最新的办公自动化理念和技术,而且也是各级各类办公人员学习办公自动化的实用教材。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基础知识
第1章 办公自动化概述
1.1 办公自动化的定义和特点
1.1.1 办公自动化的定义和特点
1.1.2 办公自动化的发展状况
1.2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要素和目标
1.2.1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要素和目标
1.2.2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技术核心
1.3 办公自动化系统功能
1.3.1 文字处理
1.3.2 数据处理
1.3.3 语音处理
1.3.4 图形和图像处理
1.3.5 通信功能
1.3.6 档案处理
1.3.7 工作日程管理
1.3.8 行文办理
1.4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层次模型
1.4.1 事务型OA系统
1.4.2 管理型OA系统
1.4.3 决策型OA系统
1.5小结
第2章 现代办公技术工具
2.1 计算机
2.1.1 主机
2.1.2 外部设备
2.2 複印机和传真机
2.2.1 複印机
2.2.2 传真机
2.3 小结
第二篇 中文Windows XP Professional
第3章 中文Windows XP Professional入门
3.1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概述
3.1.1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的启动
3.1.2 Windows XP Professional的关闭
3.1.3 Windows XP Professional用户的注销和切换
3.1.4 滑鼠器的使用
3.2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图形界面
3.2.1 桌面
3.2.2 图示
3.2.3 “开始”选单
3.2.4 Windows XP Professional的视窗
3.2.5 Windows XP Professional的对话框
3.2.6 Windows XP Professional的选单
3.2.7 Windows XP Professional的系统列
3.3 中文输入法
3.3.1 汉字输入方式的启动
3.3.2 汉字输入状态的使用
3.4 使用Windows XP Professional的帮助
3.4.1 “帮助和支持中心”视窗
3.4.2 其他获得帮助的方法
3.5 小结
第4章 中文Windows XP Professional资源管理
4.1 档案和资料夹简介
4.2 档案管理工具介绍
4.2.1 “我的电脑”简介
4.2.2 “资源管理器”简介
4.3 档案和资料夹的组织与管理
4.3.1 通过资源管理器浏览档案和资料夹
4.3.2 设定资源管理器“资料夹内容框”显示方式
4.3.3 排列档案和资料夹
4.3.4 设定查看属性
4.3.5 选定档案或资料夹
4.3.6 创建新的资料夹
4.3.7 移动档案或资料夹
4.3.8 複製档案或资料夹
4.3.9 删除档案或资料夹
4.3.10 恢复被删除的档案或资料夹
4.3.11 “资源回收筒”管理
4.3.12 重命名档案或资料夹
4.3.13 设定档案和资料夹的属性
4.3.14 Windows XP中的ZIP压缩资料夹功能
4.3.15 列印档案
4.4 搜寻Windows XP Professional中的资源
4.4.1 进入搜寻视窗
4.4.2 搜寻档案或资料夹
4.4.3 搜寻计算机或人
4.5 磁碟管理
4.5.1 磁碟档案系统的概念
4.5.2 格式化磁碟
4.5.3 网路驱动器的映射和解除
4.6 小结
第5章 中文Windows XP Professional系统的简单设定
5.1 桌面设定
5.1.1 创建捷径
5.1.2 设定系统列
5.1.3 设定打开项目方式
5.2 管理“开始”选单
5.2.1 设定“开始”选单样式
5.2.2 自定义“开始”选单
5.3 显示属性设定
5.3.1 设定桌面“主题”
5.3.2 设定桌面背景图案和墙纸
5.3.3 设定萤幕保护程式
5.3.4 “外观”设定
5.3.5 设定显示器的解析度和颜色
5.4 设定系统的时钟
5.5 滑鼠器的设定
5.6 设定输入法
5.7 印表机管理
5.7.1 安装印表机
5.7.2 印表机的设定
5.7.3 列印伫列管理
5.8 帐户管理
5.8.1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安全概述
5.8.2 创建用户帐号
5.8.3 帐户管理
5.8.4 设定帐户登录和注销
5.9 系统还原工具使用
5.10 小结
第三篇 字处理软体基础中文Word 2003
第6章 中文Word 2003基础
6.1 中文Word 2003的新特性
6.2 Word 2003的视窗组成与操作界面
6.3 Word 2003帮助系统的使用
6.4 小结
第7章 文档的建立和文本的编辑
7.1 建立文档
7.1.1 新建文档
7.1.2 文本输入
7.2 打开文档
7.2.1 打开Word文档
7.2.2 宏病毒的防治
7.2.3 利用“自动恢复”功能,打开丢失的文档
7.3 文本编辑
7.3.1 选定文本内容
7.3.2 剪下、複製和贴上
7.3.3 符号和特殊字元的插入
7.3.4 插入系统的日期与时间
7.3.5 撤销与重複
7.4 文档的保存和关闭
7.4.1 同名保存文档
7.4.2 另外储存新档案
7.4.3 保存文档的多个版本
7.4.4 文档的关闭
7.5 小结
第8章 版式设计与排版
8.1 字型格式编排
8.1.1 字型、字号与字形等效果的一般设定
8.1.2 在“字型”对话框中设定文字的多种效果
8.1.3 设定首字下沉
8.1.4 格式複製
8.2 段落格式编排
8.2.1 段落与段落标记
8.2.2 利用标尺调整段落
8.2.3 利用“段落”对话框调整段落
8.2.4 定位点
8.3 各级并列项编排
8.3.1 项目符号的设定
8.3.2 编号的设定
8.4 分栏版式与节的使用
8.4.1 建立分栏
8.4.2 各种视图的切换
8.4.3 多栏并存与节的使用
8.5 查找与替换
8.5.1 无格式的查找
8.5.2 带格式的查找
8.5.3 查找特殊字元
8.5.4 替换
8.5.5 样式的替换
8.6 小结
第9章 使用图形
9.1 在文档中插入图片
9.1.1 来自档案的图形插入
9.1.2 自选图形的插入
9.1.3 剪贴画的插入
9.1.4 将图片複製到文档
9.2 图形的操作
9.2.1调整图形大小
9.2.2裁剪图形
9.2.3图片的移动、複製、删除和编辑
9.3 图片版式和文本框
9.3.1 设定文本环绕图片方式
9.3.2 文本框
9.4 艺术字(WordArt图片)
9.4.1 插入艺术字
9.4.2 改变和调整艺术字的造型
9.5 插入数学公式——另一种“图形”方式的对象
9.6 小结
第10章 设计表格
10.1 创建表格及行列处理
10.1.1 插入表格
10.1.2 在表中输入内容
10.1.3 表格的选定
10.1.4 调整单元格高度和宽度
10.1.5 处理表格元素
10.2 设计表格格式
10.2.1 格线、框线和底纹的设定
10.2.2 自动套用格式
10.2.3 文字与表格的转换
10.3 引用公式与排序内容
10.3.1 引用公式
10.3.2 排序内容
10.4 表格图表化
10.4.1 由表生成图表
10.4.2 修改和编辑图表
10.5 小结
第11章 设定页面与列印文档
11.1 添加页眉、页脚和页码
11.1.1 设定页眉和页脚
11.1.2 插入页码
11.2 页面设定
11.2.1 设定页边距
11.2.2 设定纸型和纸张来源
11.2.3 设定版式和文档格线
11.3 分页与文档属性
11.3.1 分页
11.3.2 查看文档属性
11.4 列印预览
11.4.1 列印预览视窗及工具按钮
11.4.2 “正常显示”、“列印预览”和“全萤幕显示”间的切换
11.5 列印文档
11.5.1 指定列印範围、份数和内容
11.5.2 重新选择并设定印表机
11.6 小结
第四篇 电子表格处理软体中文Excel 2003
第12章 中文Excel 2003概述
12.1 视窗的组成与操作
12.1.1 标题栏
12.1.2 选单栏
12.1.3 工具列
12.1.4 列标题
12.1.5 行标题
12.1.6 单元格
12.1.7 名称框
12.1.8 编辑栏
12.1.9 工作表和工作表选项卡
12.1.10 工作簿
12.1.11 状态栏
12.1.12 任务窗格
12.2 工作表基本操作
12.2.1 工作表的选取
12.2.2 工作表的更名
12.2.3 单元格、区域及其选取
12.3 输入数据
12.3.1 输入字元
12.3.2 输入数字
12.3.3 输入日期和时间
12.3.4 利用自动填充功能向单元格输入数据
12.3.5 数据编辑
12.4 移动和複製
12.4.1 用滑鼠器拖拽实现的简单方法
12.4.2 用选单命令或者工具按钮实现的一般方法
12.4.3 工作表的複製和移动
12.5 插入和删除
12.5.1 插入
12.5.2 删除
12.5.3 工作表的插入和删除
12.6 小结
第13章 数据运算
13.1 公式的输入
13.1.1 简单公式
13.1.2 複杂公式
13.2 函式的使用
13.2.1 函式的结构
13.2.2 函式的输入
13.3 公式的编辑
13.3.1 公式的修改
13.3.2 公式的複製和移动
13.3.3 单元格特定属性的複製
13.4 绝对引用和相对引用
13.4.1 相对引用
13.4.2 绝对引用
13.4.3 混合引用
13.5 小结
第14章 工作表的格式化
14.1 自动套用格式
14.2 自定义格式化
14.2.1 设定文字外观格式
14.2.2 设定文字对齐格式
14.2.3 设定数字格式
14.2.4 设定框线格式
14.2.5 设定单元格背景和底纹
14.2.6 行高、列宽的设定
14.3 条件格式
14.4 格式複製和删除
14.4.1 格式的複製
14.4.2 格式的删除
14.5 小结
第15章 数据图表化
15.1 图表类型
15.1.1 柱形图
15.1.2 条形、圆锥、圆柱和稜锥图
15.1.3 折线图
15.1.4 饼图
15.2 图表的组成
15.3 创建图表
15.3.1 创建图表的一般方法
15.3.2 创建图表的快捷方法
15.4 图表的修改
15.5 图表编辑和格式化
15.5.1 图表及其元素的选中
15.5.2 图表的移动、複製、缩放和删除
15.5.3 数据系列的增加、删除和重排
15.5.4 图表对象的格式化
15.6 小结
第16章 数据管理和分析
16.1 数据清单
16.1.1 编辑记录
16.1.2 添加记录
16.1.3 删除记录
16.1.4 查找记录
16.2 数据排序
16.2.1 利用排序按钮进行排序
16.2.2 利用选单命令进行排序
16.3 数据筛选
16.3.1 自动筛选
16.3.2 自动筛选前十项
16.3.3 用自定义筛选器进行筛选
16.3.4 关闭自动筛选
16.4 分类汇总
16.4.1 基本分类汇总
16.4.2 嵌套汇总
16.4.3 分级显示
16.4.4 清除分级显示
16.4.5 清除分类汇总
16.5 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
16.5.1 创建数据透视表
16.5.2 编辑数据透视表
16.5.3 创建数据透视图
16.6 小结
第17章 页面设定和列印
17.1 视图
17.1.1 视图的种类
17.1.2 列印预览的使用
17.2 页面设定
17.2.1 “页面”选项卡
17.2.2 “页边距”选项卡
17.2.3 “页眉/页脚”选项卡
17.2.4“工作表”选项卡
17.3 列印
17.3.1 列印对象的确定
17.3.2 执行列印
17.3.3 图表的列印
17.4 小结
第五篇 办公自动化网路套用基础
第18章 计算机网路常识及基本设定
18.1 计算机网路概述
18.1.1 计算机网路的概念和功能
18.1.2 计算机网路的分类
18.2 设定区域网路
18.2.1 通过嚮导连入区域网路
18.2.2 查看网路连线设定
18.2.3 设定区域网路连线
18.2.4 设定“网路标识”
18.3 使用网路资源
18.3.1 使用“网上邻居”浏览共享资源
18.3.2 使用“资源管理器”浏览共享资源
18.3.3 在“资源管理器”中对资料夹或驱动器的共享管理
18.4 连入Internet
18.4.1 Internet 能够提供的服务
18.4.2 通过区域网路连入Internet
18.4.3 通过ADSL连入Internet
18.4.4 通过无线区域网路(WLAN)连入Internet
18.5 小结
第19章 Internet的使用
19.1 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软体的使用
19.1.1 IE8操作界面
19.1.2 网路浏览的基本概念
19.1.3 页面漫游
19.1.4 利用Internet搜寻信息
19.1.5 保存网页中的内容
19.1.6 IE8的新功能
19.2 Outlook Express电子邮件软体的使用
19.2.1 Outlook Express操作界面
19.2.2 设定邮件帐号
19.2.3 建立新邮件
19.2.4 接收和传送邮件
19.2.5 处理邮件
19.3 小结
第20章 网路安全基础
20.1 计算机不安全的主要因素
20.2 保护计算机的基本措施
20.2.1 更新作业系统补丁
20.2.2 更新软体补丁及升级
20.2.3 使用防火墙
20.2.4 使用防病毒软体
20.3 小结
第1章 办公自动化概述
1.1 办公自动化的定义和特点
1.1.1 办公自动化的定义和特点
1.1.2 办公自动化的发展状况
1.2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要素和目标
1.2.1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要素和目标
1.2.2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技术核心
1.3 办公自动化系统功能
1.3.1 文字处理
1.3.2 数据处理
1.3.3 语音处理
1.3.4 图形和图像处理
1.3.5 通信功能
1.3.6 档案处理
1.3.7 工作日程管理
1.3.8 行文办理
1.4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层次模型
1.4.1 事务型OA系统
1.4.2 管理型OA系统
1.4.3 决策型OA系统
1.5小结
第2章 现代办公技术工具
2.1 计算机
2.1.1 主机
2.1.2 外部设备
2.2 複印机和传真机
2.2.1 複印机
2.2.2 传真机
2.3 小结
第二篇 中文Windows XP Professional
第3章 中文Windows XP Professional入门
3.1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概述
3.1.1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的启动
3.1.2 Windows XP Professional的关闭
3.1.3 Windows XP Professional用户的注销和切换
3.1.4 滑鼠器的使用
3.2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图形界面
3.2.1 桌面
3.2.2 图示
3.2.3 “开始”选单
3.2.4 Windows XP Professional的视窗
3.2.5 Windows XP Professional的对话框
3.2.6 Windows XP Professional的选单
3.2.7 Windows XP Professional的系统列
3.3 中文输入法
3.3.1 汉字输入方式的启动
3.3.2 汉字输入状态的使用
3.4 使用Windows XP Professional的帮助
3.4.1 “帮助和支持中心”视窗
3.4.2 其他获得帮助的方法
3.5 小结
第4章 中文Windows XP Professional资源管理
4.1 档案和资料夹简介
4.2 档案管理工具介绍
4.2.1 “我的电脑”简介
4.2.2 “资源管理器”简介
4.3 档案和资料夹的组织与管理
4.3.1 通过资源管理器浏览档案和资料夹
4.3.2 设定资源管理器“资料夹内容框”显示方式
4.3.3 排列档案和资料夹
4.3.4 设定查看属性
4.3.5 选定档案或资料夹
4.3.6 创建新的资料夹
4.3.7 移动档案或资料夹
4.3.8 複製档案或资料夹
4.3.9 删除档案或资料夹
4.3.10 恢复被删除的档案或资料夹
4.3.11 “资源回收筒”管理
4.3.12 重命名档案或资料夹
4.3.13 设定档案和资料夹的属性
4.3.14 Windows XP中的ZIP压缩资料夹功能
4.3.15 列印档案
4.4 搜寻Windows XP Professional中的资源
4.4.1 进入搜寻视窗
4.4.2 搜寻档案或资料夹
4.4.3 搜寻计算机或人
4.5 磁碟管理
4.5.1 磁碟档案系统的概念
4.5.2 格式化磁碟
4.5.3 网路驱动器的映射和解除
4.6 小结
第5章 中文Windows XP Professional系统的简单设定
5.1 桌面设定
5.1.1 创建捷径
5.1.2 设定系统列
5.1.3 设定打开项目方式
5.2 管理“开始”选单
5.2.1 设定“开始”选单样式
5.2.2 自定义“开始”选单
5.3 显示属性设定
5.3.1 设定桌面“主题”
5.3.2 设定桌面背景图案和墙纸
5.3.3 设定萤幕保护程式
5.3.4 “外观”设定
5.3.5 设定显示器的解析度和颜色
5.4 设定系统的时钟
5.5 滑鼠器的设定
5.6 设定输入法
5.7 印表机管理
5.7.1 安装印表机
5.7.2 印表机的设定
5.7.3 列印伫列管理
5.8 帐户管理
5.8.1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安全概述
5.8.2 创建用户帐号
5.8.3 帐户管理
5.8.4 设定帐户登录和注销
5.9 系统还原工具使用
5.10 小结
第三篇 字处理软体基础中文Word 2003
第6章 中文Word 2003基础
6.1 中文Word 2003的新特性
6.2 Word 2003的视窗组成与操作界面
6.3 Word 2003帮助系统的使用
6.4 小结
第7章 文档的建立和文本的编辑
7.1 建立文档
7.1.1 新建文档
7.1.2 文本输入
7.2 打开文档
7.2.1 打开Word文档
7.2.2 宏病毒的防治
7.2.3 利用“自动恢复”功能,打开丢失的文档
7.3 文本编辑
7.3.1 选定文本内容
7.3.2 剪下、複製和贴上
7.3.3 符号和特殊字元的插入
7.3.4 插入系统的日期与时间
7.3.5 撤销与重複
7.4 文档的保存和关闭
7.4.1 同名保存文档
7.4.2 另外储存新档案
7.4.3 保存文档的多个版本
7.4.4 文档的关闭
7.5 小结
第8章 版式设计与排版
8.1 字型格式编排
8.1.1 字型、字号与字形等效果的一般设定
8.1.2 在“字型”对话框中设定文字的多种效果
8.1.3 设定首字下沉
8.1.4 格式複製
8.2 段落格式编排
8.2.1 段落与段落标记
8.2.2 利用标尺调整段落
8.2.3 利用“段落”对话框调整段落
8.2.4 定位点
8.3 各级并列项编排
8.3.1 项目符号的设定
8.3.2 编号的设定
8.4 分栏版式与节的使用
8.4.1 建立分栏
8.4.2 各种视图的切换
8.4.3 多栏并存与节的使用
8.5 查找与替换
8.5.1 无格式的查找
8.5.2 带格式的查找
8.5.3 查找特殊字元
8.5.4 替换
8.5.5 样式的替换
8.6 小结
第9章 使用图形
9.1 在文档中插入图片
9.1.1 来自档案的图形插入
9.1.2 自选图形的插入
9.1.3 剪贴画的插入
9.1.4 将图片複製到文档
9.2 图形的操作
9.2.1调整图形大小
9.2.2裁剪图形
9.2.3图片的移动、複製、删除和编辑
9.3 图片版式和文本框
9.3.1 设定文本环绕图片方式
9.3.2 文本框
9.4 艺术字(WordArt图片)
9.4.1 插入艺术字
9.4.2 改变和调整艺术字的造型
9.5 插入数学公式——另一种“图形”方式的对象
9.6 小结
第10章 设计表格
10.1 创建表格及行列处理
10.1.1 插入表格
10.1.2 在表中输入内容
10.1.3 表格的选定
10.1.4 调整单元格高度和宽度
10.1.5 处理表格元素
10.2 设计表格格式
10.2.1 格线、框线和底纹的设定
10.2.2 自动套用格式
10.2.3 文字与表格的转换
10.3 引用公式与排序内容
10.3.1 引用公式
10.3.2 排序内容
10.4 表格图表化
10.4.1 由表生成图表
10.4.2 修改和编辑图表
10.5 小结
第11章 设定页面与列印文档
11.1 添加页眉、页脚和页码
11.1.1 设定页眉和页脚
11.1.2 插入页码
11.2 页面设定
11.2.1 设定页边距
11.2.2 设定纸型和纸张来源
11.2.3 设定版式和文档格线
11.3 分页与文档属性
11.3.1 分页
11.3.2 查看文档属性
11.4 列印预览
11.4.1 列印预览视窗及工具按钮
11.4.2 “正常显示”、“列印预览”和“全萤幕显示”间的切换
11.5 列印文档
11.5.1 指定列印範围、份数和内容
11.5.2 重新选择并设定印表机
11.6 小结
第四篇 电子表格处理软体中文Excel 2003
第12章 中文Excel 2003概述
12.1 视窗的组成与操作
12.1.1 标题栏
12.1.2 选单栏
12.1.3 工具列
12.1.4 列标题
12.1.5 行标题
12.1.6 单元格
12.1.7 名称框
12.1.8 编辑栏
12.1.9 工作表和工作表选项卡
12.1.10 工作簿
12.1.11 状态栏
12.1.12 任务窗格
12.2 工作表基本操作
12.2.1 工作表的选取
12.2.2 工作表的更名
12.2.3 单元格、区域及其选取
12.3 输入数据
12.3.1 输入字元
12.3.2 输入数字
12.3.3 输入日期和时间
12.3.4 利用自动填充功能向单元格输入数据
12.3.5 数据编辑
12.4 移动和複製
12.4.1 用滑鼠器拖拽实现的简单方法
12.4.2 用选单命令或者工具按钮实现的一般方法
12.4.3 工作表的複製和移动
12.5 插入和删除
12.5.1 插入
12.5.2 删除
12.5.3 工作表的插入和删除
12.6 小结
第13章 数据运算
13.1 公式的输入
13.1.1 简单公式
13.1.2 複杂公式
13.2 函式的使用
13.2.1 函式的结构
13.2.2 函式的输入
13.3 公式的编辑
13.3.1 公式的修改
13.3.2 公式的複製和移动
13.3.3 单元格特定属性的複製
13.4 绝对引用和相对引用
13.4.1 相对引用
13.4.2 绝对引用
13.4.3 混合引用
13.5 小结
第14章 工作表的格式化
14.1 自动套用格式
14.2 自定义格式化
14.2.1 设定文字外观格式
14.2.2 设定文字对齐格式
14.2.3 设定数字格式
14.2.4 设定框线格式
14.2.5 设定单元格背景和底纹
14.2.6 行高、列宽的设定
14.3 条件格式
14.4 格式複製和删除
14.4.1 格式的複製
14.4.2 格式的删除
14.5 小结
第15章 数据图表化
15.1 图表类型
15.1.1 柱形图
15.1.2 条形、圆锥、圆柱和稜锥图
15.1.3 折线图
15.1.4 饼图
15.2 图表的组成
15.3 创建图表
15.3.1 创建图表的一般方法
15.3.2 创建图表的快捷方法
15.4 图表的修改
15.5 图表编辑和格式化
15.5.1 图表及其元素的选中
15.5.2 图表的移动、複製、缩放和删除
15.5.3 数据系列的增加、删除和重排
15.5.4 图表对象的格式化
15.6 小结
第16章 数据管理和分析
16.1 数据清单
16.1.1 编辑记录
16.1.2 添加记录
16.1.3 删除记录
16.1.4 查找记录
16.2 数据排序
16.2.1 利用排序按钮进行排序
16.2.2 利用选单命令进行排序
16.3 数据筛选
16.3.1 自动筛选
16.3.2 自动筛选前十项
16.3.3 用自定义筛选器进行筛选
16.3.4 关闭自动筛选
16.4 分类汇总
16.4.1 基本分类汇总
16.4.2 嵌套汇总
16.4.3 分级显示
16.4.4 清除分级显示
16.4.5 清除分类汇总
16.5 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
16.5.1 创建数据透视表
16.5.2 编辑数据透视表
16.5.3 创建数据透视图
16.6 小结
第17章 页面设定和列印
17.1 视图
17.1.1 视图的种类
17.1.2 列印预览的使用
17.2 页面设定
17.2.1 “页面”选项卡
17.2.2 “页边距”选项卡
17.2.3 “页眉/页脚”选项卡
17.2.4“工作表”选项卡
17.3 列印
17.3.1 列印对象的确定
17.3.2 执行列印
17.3.3 图表的列印
17.4 小结
第五篇 办公自动化网路套用基础
第18章 计算机网路常识及基本设定
18.1 计算机网路概述
18.1.1 计算机网路的概念和功能
18.1.2 计算机网路的分类
18.2 设定区域网路
18.2.1 通过嚮导连入区域网路
18.2.2 查看网路连线设定
18.2.3 设定区域网路连线
18.2.4 设定“网路标识”
18.3 使用网路资源
18.3.1 使用“网上邻居”浏览共享资源
18.3.2 使用“资源管理器”浏览共享资源
18.3.3 在“资源管理器”中对资料夹或驱动器的共享管理
18.4 连入Internet
18.4.1 Internet 能够提供的服务
18.4.2 通过区域网路连入Internet
18.4.3 通过ADSL连入Internet
18.4.4 通过无线区域网路(WLAN)连入Internet
18.5 小结
第19章 Internet的使用
19.1 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软体的使用
19.1.1 IE8操作界面
19.1.2 网路浏览的基本概念
19.1.3 页面漫游
19.1.4 利用Internet搜寻信息
19.1.5 保存网页中的内容
19.1.6 IE8的新功能
19.2 Outlook Express电子邮件软体的使用
19.2.1 Outlook Express操作界面
19.2.2 设定邮件帐号
19.2.3 建立新邮件
19.2.4 接收和传送邮件
19.2.5 处理邮件
19.3 小结
第20章 网路安全基础
20.1 计算机不安全的主要因素
20.2 保护计算机的基本措施
20.2.1 更新作业系统补丁
20.2.2 更新软体补丁及升级
20.2.3 使用防火墙
20.2.4 使用防病毒软体
20.3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