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入方式,从接入业务的角度看,可简单地分为适用于窄带业务的接入网技术和适用于宽频业务的接入网技术。
从用户入网方式角度来看,Internet接入技术可以分为有线接入和无线接入两大类。
中文名称 | 接入 |
英文名称 | access |
定 义 | 接近、进入或使用某一资源的手段、能力或许可。 |
套用学科 | 通信科技(一级学科),通信原理与基本技术(二级学科) |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接入
- 外文名:access
- 定义:进入或使用某一资源的许可。
- 套用学科:通信科技,通信原理与基本技术。
定义
接入是无线通信系统中现实无线资源管理的基础,良好的随机接入控制策略则是实现用户成功接入的保障。接入技术的不断更新,新的业务不断涌现。总体来说,接入策略包含自适应分配随机接入信道资源策略和自适应接入机率值策略两部分。
接入技术比较
基于双绞线的ADSL技术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系统(ADSL)是充分利用现有电话网路的双绞线资源,实现高速、高频宽的数据接入的一种技术。ADSL是DSL的一种非对称版本,它採用FDM(频分复用)技术和DMT调製技术,在保证不影响正常电话使用的前提下,利用原有的电话双绞线进行高速数据传输。
从实际的数据组网形式上看,ADSL所起的作用类似于窄带的拨号Modem,担负着数据的传送功能。按照OSI七层模型的划分标準,ADSL的功能从理论上应该属于七层模型的物理层。它主要实现信号的调製、提供接口类型等一系列底层的电气特性。同样,ADSL的宽频接入仍然遵循数据通信的对等层通信原则,在用户侧对上层数据进行封装后,在网路侧的同一层上进行开封。因此,要实现ADSL的各种宽频接入,在网路侧也必须有相应的网路设备相结合。
ADSL的接入模型主要由中央交换局端模组和远端模组组成,中央交换局端模组包括中心ADSL Modem 和接入多路复用系统DSLAM,,远端模组由用户ADSL Modem和滤波器组成。
ADSL能够向终端用户提供8Mbps的下行传输速率和1Mbps的上行速率,比传统的28.8Kbps模拟数据机将近快200倍,这也是传输速率达128Kbps的ISDN(综合业务数据网)所无法比拟的。与电缆数据机(Cable Modem)相比,ADSL具有独特的优势是:它是针对单一电话线路用户的专线服务,而电缆数据机则要求一个系统内的众多用户分享同一频宽。儘管电缆数据机的下行速率比ADSL高,但考虑到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用户在同一时间上网,电缆数据机的性能将大大下降。另外,电缆数据机的上行速率通常低于ADSL。
基于HFC网的Cable Modem技术
基于HFC网(光纤和同轴电缆混合网)的Cable Modem技术是宽频接入技术中最先成熟和进入市场的,其巨大的频宽和相对经济性使其对有线电视网路公司和新成立的电信公司很具吸引力。
Cable Modem的通信和普通Modem一样,是数据信号在模拟信道上互动传输的过程,但也存在差异,普通Modem的传输介质在用户与访问伺服器之间是独立的,即用户独享传输介质,而Cable Modem的传输介质是HFC网,将数据信号调製到某个传输频宽与有线电视信号共享介质;另外,Cable Modem的结构较普通Modem複杂,它由数据机、调谐器、加/解密模组、桥接器、网路接口卡、乙太网集线器等组成,它无须拨接,不占用电话线,可提供随时线上连线的全天候服务。
基于五类线的乙太网接入技术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乙太网就成为最普遍採用的网路技术,根据IDC的统计,乙太网的连线埠数约为所有网路连线埠数的85%。1998年乙太网卡的销售是4800万连线埠,而令牌网、FDDI网和ATM等网卡的销售量总共才是500万连线埠,只是整个销售量的10%。而乙太网的这种优势仍然有继续保持下去的势头。
传统乙太网技术不属于接入网範畴,而属于用户驻地网(CPN)领域。然而其套用领域却正在向包括接入网在内的其它公用网领域扩展。历史上,对于企事业用户,乙太网技术一直是最流行的方法,利用乙太网作为接入手段的主要原因是:
(1)乙太网已有巨大的网路基础和长期的经验知识;
(2)目前所有流行的作业系统和套用都与乙太网兼容;
(3)性能价格比好、可扩展性强、容易安装开通以及可靠性高;
(4)乙太网接入方式与IP网很适应,同时乙太网技术已有重大突破,容量分为10/100/1000Mb/s三级,可按需升级,10Gb/s乙太网系统也即将问世。
基于乙太网技术的宽频接入网由局侧设备和用户侧设备组成。局侧设备一般位于小区内,用户侧设备一般位于居民楼内;或者局侧设备位于商业大楼内,而用户侧设备位于楼层内。局侧设备提供与IP骨干网的接口,用户侧设备提供与用户终端计算机相接的10/100BASE-T接口。局侧设备具有汇聚用户侧设备网管信息的功能。
宽频乙太网接入技术具有强大的网管功能。与其它接入网技术一样,能进行配置管理、性能管理、故障管理和安全管理;还可以向计费系统提供丰富的计费信息,使计费系统能够按信息量、按连线时长或包月制等计费方式。
光纤接入技术
光纤通信具有通信容量大、质量高、性能稳定、防电磁干扰、保密性强等优点。在干线通信中,光纤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接入网中,光纤接入也将成为发展的重点。光纤接入网指的是接入网中的传输媒质为光纤的接入网。光纤接入网从技术上可分为两大类:即有源光网路(AON,Active Optical Network)和无源光网路(PON,Passive OpticalNetwork)。有源光网路又可分为基于SDH的AON和基于PDH的AON,本文只讨论SDH(同步光网路)系统。
SDH系统
有源光网路的局端设备(CE) 和远端设备(RE)通过有源光传输设备相连,传输技术是骨干网中已大量採用的SDH和PDH技术,但以SDH技术为主。远端设备主要完成业务的收集、接口适配、复用和传输功能。局端设备主要完成接口适配、复用和传输功能。此外,局端设备还向网路管理系统提供网管接口。在实际接入网建设中,有源光网路的拓扑结构通常是星型或环行。在接入网中套用SDH(同步光网路)的主要优势在于:SDH可以提供理想的网路性能和业务可靠性;SDH固有的灵活性使对于发展极其迅速的蜂窝通信系统採用SDH系统尤其适合。当然,考虑到接入网对成本的高度敏感性和运行环境的恶劣性,适用于接入网的SDH设备必须是高度紧凑,低功耗和低成本的新型系统,其市场套用前景看好。
无源光网路
无源光网路(PON)是一种纯介质网路,避免了外部设备的电磁干扰和雷电影响,减少了线路和外部设备的故障率,提高了系统可靠性,同时节省了维护成本,是电信维护部门长期期待的技术。PON的业务透明性较好,原则上可适用于任何制式和速率信号。特别是一个ATM化的无源光网路(APON)可以通过利用ATM的集中和统计复用,再结合无源分路器对光纤和光线路终端的共享作用,使成本可望比传统的以电路交换为基础的PDH/SDH接入系统低20%—40%。
光纤接入技术与其他接入技术(如铜双绞线、同轴电缆、五类线、无线等)相比,最大优势在于可用频宽大,而且还有巨大潜力可以开发,在这方面其他接入技术根本无法与其相比。光纤接入网还有传输质量好、传输距离长、抗干扰能力强、网路可靠性高、节约管道资源等特点。另外,SDH和APON设备的标準化程度都比较高,有利于降低生产和运行维护成本。

光接入网
光接入网是指採用光纤传输接入网路,泛指本地交换机或过程模组与用户之间採用光纤通信或部分採用光纤通信的系统。通常光接入网是指採用基带数字传输技术,并以传输双向互动式业务为目的的接入传输系统,将来应能以数字或模拟技术升级传输频宽广播式和互动式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