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学术体制》是2011年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阎光才。
基本介绍
- 书名:美国的学术体制
- 作者:阎光才
- ISBN:9787504154859
- 页数:219
- 定价:29.90元
- 出版社:教育科学
- 出版时间:2011-5
编辑推荐
《美国的学术体制:历史、结构与运作特徵》是“学术人与学术体制”丛书之一。
目录
前言
第1章
学术体制的肇始:17—19世纪学会组织
一、学会与科学院概念
二、17世纪的科学学会及其与大学的关係
(一)处于科学发展边缘的大学
(二)科学研究的业余爱好者——学会
(三)学会活动及其对学术研究的影响
三、18世纪科学学会的制度化及其对大学的影响
(一)18世纪成立的科学学会及其与大学的关係
(二)18世纪学会活动及其对学术制度的影响
第2章
学会与大学:19世纪后美国学术共同体的成熟
一、学会的研究活动对大学学科分化的影响
(一)科学学会与大学学科的发展
(二)专业学会的形成与发展及大学内部学科建制的完善
二、学会、学术组织与学术职业
三、现代专业学会的功能与学术人的认可机制
(一)美国学会及研究型大学中学术期刊的发展
(二)学术专业组织与学者认可
(三)学会的奖励机制逐渐发育成熟
四、结语
第3章
内行人管理:美国学术界中的同行评议制度
一、美国同行评议的演进历史
二、美国联邦政府对大学资助政策的演变
三、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同行评议
(一)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结构及职能
(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同行评议
四、同行评议在美国学术界其他领域的套用
(一)NIH的同行评议与学术资金分配
(二)同行评议与美国学术发表制度
(三)同行评议与美国学术奖励制度
(四)同行评议与教师的聘任与晋升制度
五、美国各界对同行评议的评价
第4章
美国研究型大学学术“近亲繁殖”防範制度
一、美国研究型大学学术“近亲繁殖”防範制度的历史演变
(一)1876年—20世纪20年代:学术“近亲繁殖”防範的自发阶段
(二)20世纪20年代末20世纪50年代:学术“近亲繁殖”防範的初步制度化阶段
(三)20世纪50年代末至今:学术“近亲繁殖”防範制度的巩固阶段
二、美国研究型大学学术“近亲繁殖”防範制度的形成机制
(一)美国研究型大学学术“近亲繁殖”防範制度产生的竞争性机制
(二)美国研究型大学学术“近亲繁殖”防範制度扩散的合法性机制
三、美国大学学术“近亲繁殖”防範的特点
(一)防範学术“近亲繁殖”的重点在终身教职的聘任上
(二)不同层次的大学形成各自的博士毕业生交换网路
(三)注重维护本院系的学术“正统性”
第5章
美国的学术奖励制度
一、学术活动及其特徵
(一)学术活动主体的需求分析
(二)学术奖励的本质
(三)学术奖励的功能
二、美国学术奖励制度的类型与特徵
(一)学术奖励的制度化历程
(二)美国学术奖励制度的类型
(三)美国学术奖励制度的特徵
三、美国学术奖励制度的运作
(一)美国学术奖励的个案分析
(二)学术奖励制度运作过程的分析
(三)学术奖励效应的分析
第6章
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教师晋升政策与评价制度
一、美国大学教师晋升及评价的历史沿革
(一)教师晋升的史前期(1636—1865)
(二)教师晋升制度的形成期(1866—1944)
(三)教师晋升机制的複杂化时期(1945年至今)
二、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教师晋升政策
(一)晋升标準的特点
(二)晋升程式的特点
三、教师晋升评价的方法及特点
(一)评价方法
(二)评价的特点
四、教师晋升的运行
(一)不言自明的标準
(二)不适当的权力运用
五、余论
第7章
美国研究型大学科研不端行为初探:概念、特点、原因及措施
一、美国科研不端行为概念的界定
二、美国研究型大学科研不端行为特点分析
(一)科研不端行为数量
(二)科研不端行为类型
(三)科研不端行为者的学术地位
(四)科研不端行为举报
三、科研不端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错会学术自由,学术责任意识淡薄
(二)大学内部权力的滥用和被利用
(三)大学内外部激烈竞争的压力
(四)学术期刊论文审查制度缺陷
(五)专业学会的科研道德规範作用不足
四、美国政府应对科研不端行为的措施
(一)召开国会听证会,制定政策法案并设定专门机构
(二)建立举报案件处理程式,开展调查工作
(三)开展合规项目和教育防範项目,倡导科研诚信
(四)兼顾信息公开化与个人隐私保护,建立警示系统
(五)进行相关研究,加强沟通交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