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AutoCAD2019机械製图从入门到精通》是化学工业出版社2019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苏会人、吴比、姚红媛。
本书是中文版AutoCAD2019机械製图从入门到提高的完全自学教程,通过一个个典型的绘图案例,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对每章的知识点结合实际操作案例详细讲解,帮助读者加深理解并扎实掌握AutoCAD机械标準图样的绘製方法和技巧,专业性和实用性强。全书将AutoCAD绘图知识和机械製图国家标準紧密结合,所有案例均是符号国家标準图样要求的CAD图例,并附赠标準CAD图档案和图库;配有完整的教学视频档案,手机扫码即可学习。
基本介绍
- 书名:中文版AutoCAD2019机械製图从入门到精通
- 作者:苏会人、吴比、姚红媛
- ISBN:978-7-122-33768-9
- 页数:526页
- 出版时间:2019年8月
- 装帧:平装
- 开本:16K 787×1092 1/16
- 版次:1版1次
内容简介
全书共21章,主要内容包括机械製图基础、AutoCAD界面介绍、绘图辅助工具的使用、创建和编辑二维机械图形、使用AutoCAD在机械图中添加文字和尺寸标注、AutoCAD三维模型的创建与修改,最后以减速器作为综合案例进行设计讲解。
本书适合于从事机械设计、机械工程、CAD绘图的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和参考,也可供高等院校、联业院校机械专业师生进行CAD製图参考。
本书适合于从事机械设计、机械工程、CAD绘图的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和参考,也可供高等院校、联业院校机械专业师生进行CAD製图参考。
本书较为全面地介绍了中文版AutoCAD2019的使用方法,并通过案例紧密联繫机械工程製图实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实用性。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本书的知识,在编写时对本书採取了疏导分流的措施,将内容划分为了5篇共21章。第1篇为入门篇(第1章~第5章),主要介绍机械行业的基本知识与製图规範以及AutoCAD软体的简单操作,包括软体入门、档案管理、设定绘图环境、图形坐标系、图形的绘製与编辑等。
目录
第1篇 入门篇
第1章 机械製图的基本知识
1.1 认识机械製图 2
1.1.1 认识机械製图标準 2
1.1.2 认识国家製图标準 2
1.2 认识机械工程图 3
1.2.1 机械工程图概述 4
1.2.2 绘製机械工程图的程式 4
1.3 机械製图的表达方式 5
1.3.1 装配图 5
1.3.2 零件图 9
1.4 了解机械图纸各要素 11
1.4.1 了解机械图纸的幅面 11
1.4.2 了解机械图纸的图框格式及图纸幅面 12
1.4.3 了解机械图纸的字型 13
1.4.4 了解机械图纸的比例 13
1.4.5 了解机械图纸的图线线型 14
1.5 机械製图的图样画法 15
1.5.1 三视图 15
1.5.2 向视图 16
1.5.3 局部视图 16
1.5.4 斜视图 17
1.5.5 剖视图 18
1.5.6 断面图 19
1.5.7 局部放大图 20
1.5.8 简化画法 20
第2章 AutoCAD2019入门
2.1 AutoCAD的启动与退出 21
2.2 AutoCAD2019操作界面 23
2.2.1 应用程式按钮 24
2.2.2 快速访问工具列 25
2.2.3 选单栏 26
2.2.4 标题栏 27
2.2.5 互动信息工具列 27
2.2.6 功能区 28
2.2.7 标籤栏 33
2.2.8 绘图区 34
2.2.9 命令视窗与文本视窗 34
2.2.10 状态栏 35
2.3 AutoCAD2019执行命令的方式 37
2.3.1 命令调用的5种方式 37
2.3.2 命令的重複、放弃与重做 39
2.4 AutoCAD视图的控制 44
2.4.1 视图缩放 44
2.4.2 视图平移 45
2.4.3 使用导航栏 46
2.4.4 重画与重生成视图 46
2.5 AutoCAD2019工作空间 47
2.5.1 【草图与注释】工作空间 47
2.5.2 【三维基础】工作空间 48
2.5.3 【三维建模】工作空间 48
2.5.4 切换工作空间 49
2.5.5 工作空间设定 49
2.6 AutoCAD档案的基本操作 53
2.6.1 新建档案 53
2.6.2 打开档案 54
2.6.3 保存档案 57
2.6.4 保存为样板档案 59
2.6.5 不同图形档案之间的比较 61
第3章 绘图基本工具
3.1 AutoCAD的坐标系 64
3.1.1 认识坐标系 64
3.1.2 坐标的4种表示方法 64
3.1.3 坐标值的显示 67
3.2 辅助绘图工具 68
3.2.1 动态输入 68
3.2.2 栅格 70
3.2.3 捕捉 71
3.2.4 正交 72
3.2.5 极轴追蹤 74
3.3 对象捕捉 78
3.3.1 对象捕捉概述 78
3.3.2 设定对象捕捉点 78
3.3.3 对象捕捉追蹤 80
3.4 临时捕捉 81
3.4.1 临时捕捉概述 81
3.4.2 临时捕捉的类型 83
3.5 选择图形 88
3.5.1 点选 89
3.5.2 视窗选择 89
3.5.3 窗交选择 90
3.5.4 栏选 90
3.5.5 圈围 90
3.5.6 圈交 91
3.5.7 快速选择图形对象 92
3.6 设定图形单位与界限 94
3.6.1 设定图形单位 94
3.6.2 设定角度的类型 95
3.6.3 设定角度的测量方法与方向 95
3.6.4 设定图形界限 96
3.7 自定义快捷键与操作界面 97
3.7.1 自定义快捷键 98
3.7.2 自定义操作界面 98
第4章 二维机械图形绘製
4.1 绘製点 101
4.1.1 点样式 101
4.1.2 单点和多点 103
4.1.3 定数等分 104
4.1.4 定距等分 107
4.2 绘製直线类图形 109
4.2.1 直线 109
4.2.2 射线 111
4.2.3 构造线 112
4.3 绘製圆、圆弧类图形 115
4.3.1 圆 115
4.3.2 圆弧 117
4.3.3 椭圆 120
4.3.4 椭圆弧 121
4.4 多段线 124
4.4.1 多段线概述 124
4.4.2 多段线——直线 125
4.4.3 多段线——圆弧 127
4.5 多线 130
4.5.1 多线概述 130
4.5.2 设定多线样式 130
4.5.3 绘製多线 131
4.5.4 编辑多线 134
4.6 矩形与多边形 135
4.6.1 矩形 135
4.6.2 多边形 137
4.7 样条曲线 140
4.7.1 绘製样条曲线 140
4.7.2 编辑样条曲线 144
4.8 图案填充与渐变色填充 145
4.8.1 图案填充 145
4.8.2 无法进行填充的解决方案 149
4.8.3 渐变色填充 151
4.8.4 编辑填充的图案 152
第5章 二维机械图形编辑
5.1 图形修剪类 155
5.1.1 修剪 155
5.1.2 延伸 159
5.1.3 删除 159
5.2 图形变化类 161
5.2.1 移动 161
5.2.2 旋转 163
5.2.3 缩放 165
5.2.4 拉伸 167
5.2.5 拉长 169
5.3 图形複製类 170
5.3.1 複製 171
5.3.2 偏移 173
5.3.3 镜像 174
5.4 图形阵列类 178
5.4.1 矩形阵列 178
5.4.2 路径阵列 181
5.4.3 环形阵列 184
5.5 辅助绘图类 188
5.5.1 圆角 188
5.5.2 倒角 191
5.5.3 对齐 194
5.5.4 分解 197
5.5.5 打断 198
5.5.6 合併 201
5.6 通过夹点编辑图形 202
5.6.1 夹点模式概述 202
5.6.2 利用夹点拉伸对象 203
5.6.3 利用夹点移动对象 203
5.6.4 利用夹点旋转对象 204
5.6.5 利用夹点缩放对象 204
5.6.6 利用夹点镜像对象 205
5.6.7 利用夹点複製对象 205
第2篇 精通篇
第6章 创建图形标注
6.1 图形标注的国家标準 209
6.2 尺寸标注的组成与原则 213
6.2.1 尺寸标注的组成 213
6.2.2 尺寸标注的原则 214
6.3 尺寸标注样式 214
6.3.1 新建标注样式 214
6.3.2 设定标注样式 215
6.4 标注的创建 226
6.4.1 智慧型标注 226
6.4.2 线性标注 228
6.4.3 对齐标注 231
6.4.4 角度标注 232
6.4.5 半径标注 234
6.4.6 直径标注 236
6.4.7 折弯标注 237
6.4.8 连续标注 239
6.4.9 基线标注 241
6.4.10 多重引线标注 244
6.5 几何公差的标注 248
6.5.1 机械行业中的几何公差 248
6.5.2 标注几何公差 250
6.6 形位公差的标注 252
6.6.1 机械行业中的形位公差 252
6.6.2 形位公差的结构 252
6.7 标注的编辑 255
6.7.1 标注打断 255
6.7.2 调整标注间距 257
6.7.3 折弯线性标注 259
6.7.4 翻转箭头 260
6.7.5 编辑多重引线 260
第7章 文字和表格
7.1 文字、表格的国家标準 266
7.1.1 文字的国家标準 267
7.1.2 表格的国家标準 267
7.2 创建文字 270
7.2.1 文字样式 270
7.2.2 创建单行文字 272
7.2.3 创建多行文字 275
7.2.4 插入特殊符号 276
7.2.5 创建堆叠文字 277
7.2.6 编辑文字 277
7.3 创建表格 280
7.3.1 创建表格样式 280
7.3.2 插入表格 281
7.3.3 编辑表格 281
第8章 图层与图层特性命令
8.1 图线的国家标準 286
8.2 图层的基本概念 288
8.3 图层的创建与设定 289
8.3.1 新建并命名图层 289
8.3.2 设定图层颜色 290
8.3.3 设定图层线型 290
8.3.4 设定图层线宽 292
8.4 图层的其他操作 295
8.4.1 打开与关闭图层 295
8.4.2 冻结与解冻图层 297
8.4.3 锁定与解锁图层 299
8.4.4 设定当前图层 299
8.4.5 转换图形所在图层 300
8.4.6 删除多余图层 301
8.4.7 清理图层和线型 304
8.5 图形特性设定 305
8.5.1 查看并修改图形特性 305
8.5.2 匹配图形属性 307
第9章 块、外部参照与设计中心
9.1 块 309
9.1.1 创建内部块 309
9.1.2 控制图块颜色和线型 311
9.1.3 插入块 311
9.1.4 创建外部块 312
9.1.5 分解图块 314
9.1.6 块属性 314
9.1.7 创建动态图块 317
9.2 外部参照 322
9.2.1 了解外部参照 322
9.2.2 附着外部参照 322
9.2.3 拆离外部参照 324
9.2.4 管理外部参照 325
9.3 设计中心 326
9.3.1 打开设计中心 326
9.3.2 设计中心窗体 326
9.3.3 设计中心查找功能 328
9.3.4 设计中心管理资源 328
第10章 图形约束
10.1 几何约束 333
10.1.1 重契约束 333
10.1.2 共线约束 333
10.1.3 同心约束 334
10.1.4 固定约束 334
10.1.5 平行约束 334
10.1.6 垂直约束 335
10.1.7 水平约束 335
10.1.8 竖直约束 335
10.1.9 相切约束 336
10.1.10 平滑约束 336
10.1.11 对称约束 337
10.1.12 相等约束 337
10.2 尺寸约束 339
10.2.1 水平约束 339
10.2.2 竖直约束 340
10.2.3 对齐约束 340
10.2.4 半径约束 340
10.2.5 直径约束 341
10.2.6 角度约束 341
10.3 编辑约束 343
10.3.1 编辑几何约束 343
10.3.2 编辑尺寸约束 344
第11章 图形的列印与输出
11.1 模型空间与布局空间 348
11.1.1 模型空间 348
11.1.2 布局空间 348
11.1.3 空间管理 349
11.2 布局图样 352
11.2.1 创建布局 352
11.2.2 调整布局 355
11.3 列印出图 355
11.3.1 指定列印设备 357
11.3.2 设定图纸尺寸 357
11.3.3 设定列印区域 358
11.3.4 设定列印偏移 360
11.3.5 设定列印比例 360
11.3.6 指定列印样式表 361
11.3.7 设定列印方向 361
11.3.8 最终列印 361
11.4 档案的输出 363
11.4.1 输出为dxf档案 363
11.4.2 输出为stl档案 364
11.4.3 输出为PDF档案 366
11.4.4 图纸的批量输出与列印 368
第3篇 机械製图篇
第12章 标準件和常用件的绘製
12.1 标準件和常用件概述 372
12.1.1 标準件 372
12.1.2 常用件 372
12.2 螺纹紧固件 373
12.2.1 螺纹的绘图方法 373
12.2.2 绘製六角螺母 375
12.2.3 绘製内六角圆柱头螺钉 377
12.3 销钉类零件 379
12.3.1 销钉的分类与设计要点 379
12.3.2 绘製螺纹圆柱销 380
12.3.3 绘製螺尾锥销 381
12.4 键 382
12.4.1 键的简介与种类 382
12.4.2 绘製钩头楔键 383
12.4.3 绘製花键 385
12.5 弹簧 387
12.5.1 弹簧的简介与分类 387
12.5.2 绘製拉伸弹簧 388
12.6 齿轮类零件及其啮合 391
12.6.1 齿轮的简介与种类及加工方法 391
12.6.2 齿轮的绘图方法 395
12.6.3 绘製直齿圆柱齿轮 396
第13章 轴类零件图的绘製
13.1 轴类零件概述 399
13.1.1 轴类零件简介 399
13.1.2 轴类零件的特点 399
13.1.3 轴类零件图的绘图规则 400
13.1.4 轴类零件图的绘製步骤 401
13.2 普通阶梯轴设计 401
13.2.1 阶梯轴的设计要点 401
13.2.2 绘製减速器传动轴 402
13.3 圆柱齿轮轴的绘製 406
13.3.1 齿轮轴的设计要点 406
13.3.2 绘製圆柱齿轮轴 407
13.4 圆锥齿轮轴的绘製 410
13.4.1 圆锥齿轮轴的设计要点 410
13.4.2 绘製圆锥齿轮轴 411
第14章 盘盖类零件图的绘製
14.1 盘盖类零件概述 415
14.1.1 盘盖类零件的结构特点 415
14.1.2 盘盖类零件图的绘图技巧 416
14.2 调节盘 416
14.2.1 调节盘的设计要点 417
14.2.2 绘製调节盘 417
14.3 法兰盘 421
14.3.1 法兰盘的设计要点 421
14.3.2 绘製法兰盘 421
第15章 箱体类零件图的绘製
15.1 箱体类零件概述 426
15.1.1 箱体类零件简介 426
15.1.2 箱体类零件的结构特点 426
15.1.3 箱体类零件图的绘图技巧 427
15.2 轴承底座的绘製 427
15.2.1 轴承底座设计要点 427
15.2.2 绘製轴承底座 428
15.3 蜗轮箱的绘製 434
15.3.1 蜗轮箱设计要点 435
15.3.2 绘製蜗轮箱 435
第4篇 综合实战篇——减速器设计
第16章 减速器的参数计算与传动零件的绘製
16.1 减速器设计概述 442
16.1.1 减速器设计的步骤 442
16.1.2 减速器的设计任务 443
16.1.3 减速器设计的图纸要求 443
16.2 电动机的选择与计算 444
16.3 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 445
16.3.1 传动装置总传动比的确定及各级传动比的分配 445
16.3.2 传动装置运动和动力参数的计算 447
16.4 V带的设计与计算 448
16.5 齿轮传动的设计 450
16.5.1 选择齿轮的材料与热处理方式 450
16.5.2 计算许用应力 450
16.5.3 确定齿轮的主要参数 450
16.5.4 选定齿轮的形式与尺寸 451
16.6 绘製大齿轮零件图 452
16.6.1 绘製图形 452
16.6.2 标注图形 458
16.6.3 创建齿轮参数表与技术要求 465
16.7 轴的设计 466
16.7.1 选择轴的材料与热处理方式 466
16.7.2 确定轴的各段轴径与长度 466
16.8 绘製低速轴零件图 468
16.8.1 绘製图形 468
16.8.2 标注图形 472
16.8.3 填写技术要求 476
第17章 绘製减速器的装配图并拆画零件图
17.1 减速器装配图概述 478
17.1.1 估算减速器的视图尺寸 478
17.1.2 确定减速器装配图中心线的位置 479
17.2 绘製减速器装配图 479
17.2.1 绘製装配图的俯视图 479
17.2.2 绘製装配图的主视图 485
17.2.3 绘製装配图的左视图 490
17.3 标注装配图 494
17.3.1 标注尺寸 494
17.3.2 添加序列号 496
17.3.3 绘製并填写明细表 498
17.3.4 添加技术要求 499
第18章 由装配图拆画箱体零件图
18.1 拆画零件图概述 501
18.2 拆画箱座零件图 502
18.2.1 由装配图的主视图拆画箱座零件的主视图 502
18.2.2 由装配图的俯视图拆画箱座零件的俯视图 505
18.2.3 由装配图的左视图拆画箱座零件的左视图 506
18.2.4 标注箱座零件图 507
18.3 拆画箱盖零件图 511
18.3.1 由装配图的主视图拆画箱盖零件的主视图 511
18.3.2 由装配图的俯视图拆画箱盖零件的俯视图 514
18.3.3 由装配图的左视图拆画箱盖零件的左视图 517
18.3.4 标注箱盖零件图 517
第5篇 三维篇
第19章 三维实体的创建和编辑
19.1 三维模型的分类 523
19.1.1 线框模型 523
19.1.2 曲面模型 523
19.1.3 实体模型 523
19.2 三维坐标系统 523
19.2.1 UCS概念及特点 523
19.2.2 定义UCS 523
19.2.3 编辑UCS 523
19.2.4 动态UCS 523
19.2.5 UCS夹点编辑 523
19.3 观察三维模型 523
19.3.1 设定视点 523
19.3.2 预置视点 523
19.3.3 利用ViewCube工具 523
19.3.4 三维动态观察 523
19.3.5 控制盘辅助操作 523
19.4 视觉样式 523
19.4.1 套用视觉样式 523
19.4.2 管理视觉样式 523
19.5 由二维对象生成三维实体 523
19.5.1 拉伸 523
19.5.2 旋转 523
19.5.3 扫掠 523
19.5.4 放样 523
19.5.5 按住并拖动 523
19.6 布尔运算 523
19.6.1 并集运算 523
19.6.2 差集运算 523
19.6.3 交集运算 523
19.7 三维对象操作 523
19.7.1 三维旋转 523
19.7.2 三维移动 523
19.7.3 三维镜像 523
19.7.4 对齐和三维对齐 523
19.8 实体高级编辑 523
19.8.1 创建倒角和圆角 523
19.8.2 抽壳 523
19.8.3 剖切实体 523
19.8.4 加厚曲面 523
第20章 三维实体生成二维零件图
20.1 三维实体生成二维视图 524
20.1.1 使用【视口】命令(VPORTS)创建视口 524
20.1.2 使用【视图】命令(SOLVIEW)创建布局多视图 524
20.1.3 使用【实体图形】命令(SOLDRAW)创建实体图形 524
20.1.4 使用【实体轮廓】命令(SOLPROF)创建二维轮廓线 524
20.1.5 使用创建视图面板命令创建三视图 524
20.2 三维实体创建剖视图 524
第21章 创建减速器的三维模型
21.1 创建各零件的三维模型 525
21.1.1 由零件图创建低速轴的三维模型 525
21.1.2 由零件图创建大齿轮的三维模型 525
21.1.3 由零件图创建箱座的三维模型 525
21.1.4 由零件图创建箱盖的三维模型 525
21.2 组装减速器的三维装配体 525
21.2.1 装配大齿轮与低速轴 525
21.2.2 啮合大齿轮与高速齿轮轴 525
21.2.3 装配轴上的轴承 525
21.2.4 将齿轮传动组件装配至箱座 525
21.2.5 装配箱盖 525
21.2.6 装配螺钉等其他零部件 525
附录 机械製图常用国家标準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