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研究》针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将关于不确定性和风险的经济学理论和风险管理学理论相结合,借鉴系统论、控制论等理论思想和逻辑,以及最最佳化理论和贝叶斯统计学思想,构造巨观风险管理理论框架,并对有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一些探索性研究。
基本介绍
- 书名:中国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研究
- 出版社:企业管理出版社
- 页数:234页
- 开本:16
- 品牌:企业管理出版社
- 作者:姜万军 喻志军
- 出版日期:2013年6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516404096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中国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研究》适于高等学校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以及所有对风险管理理论与实务有兴趣、关心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公众与决策者阅读。
作者简介
姜万军,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分院院长。曾先后作为美国西北大学Kellogg商学院访问学者、法国艾克斯—马塞大学商学院(IAE,Aixen Provence)访问教授、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哈斯商学院访问学者(富布莱特学者,Fulbright Research Scholar)和美国克莱蒙特研究大学(CGU)访问学者在国外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企业理论与公司结构治理;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评价与提升策略;风险管理理论与套用研究,企业价值评估与价值创造对策。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动态环境下企业责任(CR)的外部治理机制研究(2013—2016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速北京外贸发展方式转型(2009—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型大学的结构治理对其生产率的作用机理研究(2005—2007年),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项目:中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研究(2005—2006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北京市知识型生产组织的治理结构研究(2001—2003年)。
喻志军,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副教授。主要从事国际贸易与产业经济研究。主持的课题:2012年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社会监管力量与企业行为反应互动作用机理:理论与实证分析》、2008年国家统计局全国统计科学研究计画项目《产业内贸易统计指标研究及中国贸易状况实证分析》、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产业内贸易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套用:探索性研究》,参与的课题:2009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速北京外贸发展方式转型》、2003年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产业竞争力研究》、2003年国家自然基金应急项目《中国房地产业总体态势分析》、2001年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休闲经济研究》、“八五”期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中国产业结构问题研究》,此外,还参与完成多家大型企业委託项目。撰写的论文主要发表在《管理世界》《中国软科学》《统计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等杂誌。参与撰写的专着有:《产业内贸易研究:兼论中国的贸易优势重构》(独立完成)《产业结构问题研究》《休闲经济》《中国住宅市场的发展与政策分析》等;撰写的教材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独立完成)《国际贸易实务与案例》(主编)《国际贸易》(主编)等。
喻志军,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副教授。主要从事国际贸易与产业经济研究。主持的课题:2012年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社会监管力量与企业行为反应互动作用机理:理论与实证分析》、2008年国家统计局全国统计科学研究计画项目《产业内贸易统计指标研究及中国贸易状况实证分析》、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产业内贸易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套用:探索性研究》,参与的课题:2009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速北京外贸发展方式转型》、2003年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产业竞争力研究》、2003年国家自然基金应急项目《中国房地产业总体态势分析》、2001年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休闲经济研究》、“八五”期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中国产业结构问题研究》,此外,还参与完成多家大型企业委託项目。撰写的论文主要发表在《管理世界》《中国软科学》《统计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等杂誌。参与撰写的专着有:《产业内贸易研究:兼论中国的贸易优势重构》(独立完成)《产业结构问题研究》《休闲经济》《中国住宅市场的发展与政策分析》等;撰写的教材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独立完成)《国际贸易实务与案例》(主编)《国际贸易》(主编)等。
图书目录
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食品及食品安全的界定
三、人类对风险管理的尝试——实践与理论
四、本书的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一章最优巨观风险管理理论
一、风险与风险管理
二、风险管理最优準则
三、最优风险管理模型及其求解
四、最优风险管理系统的建立——最优解的维持与修正
五、最优风险管理系统的直观说明
第二章中国食物安全问题、风险与风险管理体系
一、中国农业:成就与问题
二、政府农业政策目标及实现目标条件
三、农业政策体系设计的理论框架——建立农业风险管理体系的系统思考
第三章中国食物安全保险需求与供给(一):理论分析
一、理想状态下的农业保险理论模式一
二、现实状态下农业保险理论模型的问题
三、政府农业保险模型
第四章中国食物安全保险需求与供给(二):直观说明与分析
一、无农业保险时农户的风险管理
二、农业保险的社会福利效应
三、农业保险的成本
第五章中国食物安全保险需求与供给(三):实践经验和教训
一、日本农作物保险的经验和教训
二、美国农作物保险评述
三、中国农业保险试验的经验和教训: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
四、中国农业保险试验的经验和教训:最近几年的变化
五、结论和启示
第六章中国食物安全保险项目框架的最佳化设计
一、总体构想
二、农业保险项目成本估计:以1949—1995年数据为例试算
三、农作物保险项目融资计画
四、农作物保险项目实施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第七章中国食品安全质量风险描述
一、近年来的食品质量安全事故
二、食品安全质量风险的危害
三、形成食品安全质量风险的原因
第八章中国食品质量风险规避途径之一:农业经营模式转型
一、农业国际竞争力理论和评价指标体系
二、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评价
三、农业竞争力:产业内贸易视角的分析
第九章中国食品质量风险规避途径之二:构建有效美德市场
一、道德风险的概念、形成与特徵
二、有关“美德市场”的研究
三、完善中国食品安全的“美德市场”
第十章中国食品质量风险规避途径之三:健全社会监管体系
一、社会监管(第三方监管)的理论基础
二、欧美国家社会监管中NGO的作用
三、藉助NGO监管中国食品安全质量风险
参考文献
后记
一、问题的提出
二、食品及食品安全的界定
三、人类对风险管理的尝试——实践与理论
四、本书的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一章最优巨观风险管理理论
一、风险与风险管理
二、风险管理最优準则
三、最优风险管理模型及其求解
四、最优风险管理系统的建立——最优解的维持与修正
五、最优风险管理系统的直观说明
第二章中国食物安全问题、风险与风险管理体系
一、中国农业:成就与问题
二、政府农业政策目标及实现目标条件
三、农业政策体系设计的理论框架——建立农业风险管理体系的系统思考
第三章中国食物安全保险需求与供给(一):理论分析
一、理想状态下的农业保险理论模式一
二、现实状态下农业保险理论模型的问题
三、政府农业保险模型
第四章中国食物安全保险需求与供给(二):直观说明与分析
一、无农业保险时农户的风险管理
二、农业保险的社会福利效应
三、农业保险的成本
第五章中国食物安全保险需求与供给(三):实践经验和教训
一、日本农作物保险的经验和教训
二、美国农作物保险评述
三、中国农业保险试验的经验和教训: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
四、中国农业保险试验的经验和教训:最近几年的变化
五、结论和启示
第六章中国食物安全保险项目框架的最佳化设计
一、总体构想
二、农业保险项目成本估计:以1949—1995年数据为例试算
三、农作物保险项目融资计画
四、农作物保险项目实施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第七章中国食品安全质量风险描述
一、近年来的食品质量安全事故
二、食品安全质量风险的危害
三、形成食品安全质量风险的原因
第八章中国食品质量风险规避途径之一:农业经营模式转型
一、农业国际竞争力理论和评价指标体系
二、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评价
三、农业竞争力:产业内贸易视角的分析
第九章中国食品质量风险规避途径之二:构建有效美德市场
一、道德风险的概念、形成与特徵
二、有关“美德市场”的研究
三、完善中国食品安全的“美德市场”
第十章中国食品质量风险规避途径之三:健全社会监管体系
一、社会监管(第三方监管)的理论基础
二、欧美国家社会监管中NGO的作用
三、藉助NGO监管中国食品安全质量风险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