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系

(2019-07-09 05:52:10) 百科综合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系(Law Department of GSCASS),成立于1978年10月11日,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根据“集中办院、按所设系、分片教学、统一管理”的办学体制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设立的教学系。

法学所、国际法所的研究生教育,肇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时期。研究生院设立法学系后,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法学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3年成为全国首批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目前拥有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以及法律硕士(J.M.)专业学位授权点。

作为国家级法学研究机构、党和国家法治智库的研究生培养基地,法学系研究生导师均由两所法学名家和智库学者出任,其中亦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相当于中国科学院院士)。其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师生比高达1:1,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师生比约为1:5。

建系以来,这里不仅培养出新中国第一位女法学硕士生、第一位宪法学博士生、第一届民法学博士生以及3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和荣誉学部委员、3位“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11位“当代中国法学名家”,还培养出了全国人大常委会专职常委、公安部副部长、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长等实务精英,为法学研究事业与法治国家建设输送了大批高端人才。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系
  • 英文名:Law Department of Graduate School of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 校训:正 直 精 邃(所训·系训)
  • 创办时间:1978年10月11日
  • 所属地区:中国·北京
  • 类别:公立
  • 学校类型:政法
  • 学校属性:国家级科学研究机构举办的研究生培养单位
  • 知名校友:信春鹰、梁慧星、李林、孙宪忠、莫纪宏、孙笑侠、高宗泽、卓泽渊
  • 博士点:10个
  • 硕士点:11个
  • 系主任姓名:李林(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发展历史

1958年,根据董必武在中共八大上的提议,中国科学院成立了法学研究所,隶属于当时的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着名宪法学家、学部主任张友渔兼任首任所长。法学所的研究生教育也由此发轫,被誉为当代中国“法治三老”之一的李步云就是张友渔先生1962年培养的研究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文革”结束后,1977年5月7日,经中共中央批准,在哲学社会科学部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由此改属之。
1978年10月11日,经邓小平、叶剑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自批准,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了研究生院,当时的主要任务是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属各研究机构培养科研后备力量。根据“集中办院、按所设系、分片教学、统一管理”的办学体制,法学所在研究生院相应设立了法学系,系主任由时任法学所副所长芮沐研究员担任。是年起正式招收硕士研究生。
1981年11月26日,中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名单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达,通知要求,中国社会科学院以研究生院为学位授予单位。法学系由此成为全国首批获得法学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法学院校。
法学系1981届毕业合影法学系1981届毕业合影
1982年3月,授予1981届毕业生12人以法学硕士学位,其中,法理学专业3人(丁邦开、信春鹰、王景荣)、法律史专业2人(杨一凡、刘笃才)、行政法学专业2人(陈云生、贵立义)、刑法学专业2人(林文肯、罗锋)、民法学专业2人(梁慧星、寇孟良)、国际法学专业1人(高宗泽)。
1984年,开始招收法学博士研究生。
1996年,开始招收在职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员。
1998年,开始招收外籍留学研究生。
2000年,开始招收港澳台地区研究生。
2002年,法学所国际法研究室升格为独立建制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中心”,法学系改为由法学所与国际法中心共同设立。
200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法学系成为全国首批6个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之一(其余5个分布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武汉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五所高等学校)。9月9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以法律硕士(J.M.)专业学位授权点。
研究生参加学术研讨会研究生参加学术研讨会
2004年,开始招收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法学系组织编写的全国第一套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通用教材开始陆续出版。
2006年,在全国法律硕士培养十周年总结表彰大会暨法律硕士论坛上,法学系荣获全国法律硕士培养优秀教学奖及优秀教学管理奖。
200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建所五十周年纪念大会暨法学学科新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2009年,法学系在河北省廊坊市东方大学城建立了研究生教学基地,暂实行北京(学术学位教育)、河北(专业学位教育)两地办学。
2010年,在中国诊所法律教育十周年庆典暨诊所法律教育论坛大会上,法学系荣获“优秀教学管理单位”和“优秀教师”双项大奖。
法治中国与法学教育研讨会法治中国与法学教育研讨会
2011年,研究生院由望京老校区迁入良乡新校区,法学系亦整体迁入,结束了学术教育和专业教育两地办学史。
2012年,法学所、国际法所提出“教学强所”战略转移,即从规模化办学转向规範化、高质化办学。
2014年,“社科法硕”十周年系列活动之法治中国与法学教育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学术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法学所主要从事法学基础理论和民主法治人权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下设法理学研究室、法制史研究室、宪法与行政法研究室、民法研究室、商法研究室、经济法研究室、智慧财产权研究室、刑法研究室、诉讼法研究室、传媒与信息法研究室、社会法研究室、法治国情调查研究室等12个研究室,以及马克思主义法学研究中心、人权研究中心、法治宣传教育与公法研究中心、私法研究中心、欧盟法研究中心、亚洲法研究中心、智慧财产权研究中心、民主问题研究中心、台港澳法研究中心、公益法研究中心、性别与法律研究中心、文化法制研究中心等 10余个非实体研究中心。法学所主办两份CLSCI核心期刊《法学研究》与《环球法律评论》,此外还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全国首批3个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之一。中国法律史学会也挂靠在法学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系
法学所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自1995年以来,法学所着名专家学者先后8次担任中共中央法制讲座主讲人、6次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讲座主讲人、1次全国政协常委会法制讲座主讲人。法学所曾荣获“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并有多位专家学者被授予“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法学所还应国家有关部门的委託和邀请,多次参与立法、司法工作以及国家级人权对话和交流。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
国际法所专事国际法研究,下设国际公法研究室、国际私法研究室、国际经济法研究室、国际人权法研究室等4个研究室,以及海洋法与海洋实务研究中心、竞争法研究中心、国际刑法研究中心等3个非实体研究中心。其主办的《国际法研究》是国内第一本国际法专业中文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系
在过去的五十余年间,国际法所结合我国对外开放的新形势,在国际法诸领域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截至2011年底,已出版学术着作100余部、译着3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600多篇,译文300多篇。国际法所承担了许多国家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重点科研题目,如“"WTO解决争端机制研究”“国际条约在国内的适用:基于国际人权公约及WTO的视角”“《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批准问题与实施机制研究”等。此外,国际法所还承担了大量的立法、司法谘询的任务,就涉外法律法规的起草或修订,国际条约和协定的拟订与批准,重大国际政治外交事件的预案研究和对策性研究,重大国际经济案件的处理或谘询等问题向中央领导机关、有关政府部门以及有关决策机构报送立法建议、研究报告或法律意见书约200多篇,受到重视和好评。国际法所与众多国外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保持着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关係,先后派出访问学者和进修生150多人次、接待来访学者280多人次,主办或联合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60多次。国际法所许多学者在政府机关、法务部门和法学院校担任法律顾问和兼职教授,为我国的法学研究和法治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专业设定

学术学位

一级学科代码及名称
一级学科授权
时间和级别
二级学科代码及名称
二级学科授权时间和级别
备注
0301 法学
2003.09 博、硕
030101 法学理论
1986.07 博
1981.11 硕
030102 法律史
2003.09 博
1981.11 硕
03010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1981.11 博、硕
030104 刑法学
2003.09 博
1981.11 硕
030105 民商法学
1986.07 博
1981.11 硕
030106 诉讼法学
2003.09 博
1986.07 硕
030107 经济法学
1998.06 博
1990.10 硕
03010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2003.09 博
暂不招博
1993.12 硕
030109 国际法学
1993.12 博
1981.11 硕
030110 军事法学
2003.09 博、硕
暂不招生
0301Z1 传媒信息法学
2012.06 博
自主设定
暂不招博
2005.03 硕
0301Z2 智慧财产权法学
2009.02 博
自主设定
2007.02 硕

专业学位

类别代码及名称
类别英文全称
类别英文缩写
专业领域代码及名称
授权时间及级别
0351 法律硕士
Juris Master
J.M.
035101 非法学
2003.09 硕
035102 法学

导师名录

★导师名录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近5年的招生专业目录整理。
法学理论专业
李步云:荣誉学部委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荣誉委员、中国法理学研究会顾问、中国法学会比较法学研究会顾问。
信春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全国人大常委会专职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机关党组副书记(正部长级)。
夏勇: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兼国际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央办公厅调研室副主任、国家保密局局长,现任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兼任中国法律史学会会长。
刘作翔: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环球法律评论》主编,兼任中国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期刊研究会副会长。
吴玉章: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律史学会执行会长。
硕士生导师:胡水君研究员、贺海仁研究员、黄金荣副研究员、冉井富副研究员、谢海定副研究员、支振锋副研究员。
法律史专业
张冠梓: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人事教育局局长。
张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制史研究室主任。
硕士生导师:尤韶华研究员、高汉成副研究员、高旭晨副研究员、齐钧副研究员、孙家红副研究员。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
李林:学部委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系主任,兼任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法理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审判理论研究会副会长,海峡两岸关係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冯军: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现任山东省司法厅副厅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法制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周汉华: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助理,兼任中国法学会信息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行政法学会政府规制专业委员会会长。
张明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副秘书长。
硕士生导师:李洪雷研究员、翟国强副研究员、刘海波副研究员、刘小妹副研究员、李霞副研究员。
刑法学专业
陈泽宪: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所长,兼任国际刑法协会中国分会副主席、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副会长。
刘仁文: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刑法研究室主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厅副厅长(挂职)。
屈学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张绍彦研究员、黄芳研究员、邓子滨研究员、樊文副研究员。
诉讼法学专业
王敏远: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冀祥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助理,现任方誌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系常务副主任,兼任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
熊秋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诉讼法研究室主任。
硕士生导师:徐卉研究员、叶自强研究员、祁建建副研究员、马可副研究员。
民商法学专业
王家福:学部委员、终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权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荣誉委员、中国民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
梁慧星:学部委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私法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日民商法研究会会长。
孙宪忠: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邹海林: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保险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张广兴: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学研究杂誌社社长,兼任中国法学期刊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谢鸿飞: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民法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国民法学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
龚赛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主任。
硕士生导师:崔勤之研究员、渠涛研究员、薛宁兰研究员、冉昊副研究员、张辉副研究员。
经济法学专业
王晓晔:研究员、经济法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竞争法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经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暨竞争法专业委员会主任。
陈甦:研究员、经济法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与国际法研究所联合党委书记、法学研究所副所长、国际法研究所副所长,兼任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商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陈洁:研究员、经济法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商法研究室主任。
硕士生导师:谢增毅研究员、席月民副研究员、金善明副研究员、余少祥副研究员、董文勇副研究员。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
常纪文: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兼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法分会副会长。
硕士生导师:刘洪岩副研究员。
国际法学专业
刘楠来:荣誉学部委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兼任中国国际法学会副会长。
莫纪宏: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法治宣传教育与公法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国际宪法学协会副主席,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沈涓: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私法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副会长。
赵建文: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国际人权法研究室主任。
朱晓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性别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
硕士生导师:柳华文研究员、孙世彦研究员、刘敬东研究员、黄东黎研究员、蒋小红研究员、廖凡研究员、林欣研究员、王翰灵副研究员、李庆明副研究员、李赞副研究员、郝鲁怡副研究员、张文广副研究员、黄晋副研究员、曲相霏副研究员、戴瑞君副研究员。
智慧财产权法学专业(自主设定)
李明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智慧财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智慧财产权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传媒信息法学(自主设定)
硕士生导师:陈欣新研究员、陈根发研究员。

学系领导

历任系主任

芮沐、王叔文、吴建璠、韩延龙、夏勇、王敏远

现任系主任

李林,男,汉族,1955年11月出生于云南昆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博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系
1970年国中毕业后进入云南省医疗器械厂从事汽车驾驶员工作。1980年1月至8月在云南省参事室工作。1980年9月考入西南政法学院法律系,1984年7月毕业并获法学学士学位。1984年8月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系法理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师从吴大英教授学习,1987年7月毕业并获法学硕士学位。1987年研究生毕业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理学研究室工作,同年9月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系法理学专业成为在职博士学位研究生,导师仍是吴大英教授,1990年8月获得法理学博士学位。1993年8月至1995年3月,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作访问学者,并在该校国际关係学院的东亚研究所完成了博士后研究项目。
1990年担任助理研究员,1992年晋升为副研究员,1997年晋升为研究员。1999年担任法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2000年担任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2月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与政治学研究所所长助理兼科研处长。2001年1月调任中国社会科学杂誌社副总编辑。2004年7月调回法学研究所任副所长。2005年12月担任法学研究所所长至今,同时担任法学研究所与国际法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学位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法学部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系主任等。
主要社会兼职: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法理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审判理论研究会副会长,海峡两岸关係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特邀谘询专家、国家图书馆国情谘询委员、北京市学位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法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权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宣部法务部中高级领导干部学法讲师团成员、住建部法律顾问、全国总工会法律顾问、中央国家机关宣传教育工作团宣教员、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宪法学)、“法治浙江”谘询专家等。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专家谘询意见报告的撰写团队负责人。2003年9月十六届中央政治局第8次集体学习主讲人之一,十届全国政协2005年第六次集体学习主讲人之一,1997年中央政治局法制讲座“一国两制与香港基本法”撰稿人之一,2000年中央政治局法制讲座“西部大开发与中西部发展的法治保障”课题组成员,十六届中央政治局第1次集体学习“认真贯彻实施宪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12次集体学习“法制建设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课题组成员和主要撰稿人之一,199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学习讲座“法学理论的几个基本问题”课题组成员。
20多年来,共出版专着、论着、译着等30余部,发表论文160余篇、内部研究报告60余篇。
中国法学核心科研评价来源期刊,英文译为“China Leg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CLSCI),是中国法学会对全国法学研究机构和个人在重要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进行统计分析的期刊目录。CLSCI仅指《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中外法学》、《法学家》、《法商研究》、《法学》、《法律科学》、《法学评论》、《政法论坛》、《法制与社会发展》、《现代法学》、《比较法研究》、《环球法律评论》、《清华法学》等15种重要刊物。其中,《中国社会科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法学研究》和《环球法律评论》由法学研究所主办。

学术期刊

《法学研究》
《法学研究》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法学研究所主办的法律学术刊物。《法学研究》前身为中国政治法律学会于1954年创办的《政法研究》(1957年法学研究所成立后转入法学所,于1966年停刊)。改革开放后,为了繁荣和发展我国的科学文化事业,加强法制建设,推动法学研究的开展,1978年3月,法学研究所召开了法学研究规划会议,后组织两个调查组分赴各地调查,撰写了“法学研究规划和调查综合情况”的报告,提出“力争在今年年底以前恢复《政法研究》的出版”的建议。1978年法学研究所正式挂牌后,经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导批准,决定创办《法学研究》。同年,法学研究所设立《法学研究》编辑部,编辑出版了《法学研究》试刊第1期及第2期。1979年4月,《法学研究》正式创刊。
《法学研究》封面《法学研究》封面
《法学研究》坚持学术性、理论性的办刊宗旨,坚持精品意识,实行“双百方针”,重视基本理论的研究,致力于反映我国法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最高学术水平,建立、 完善和更新我国法学各学科的理论体系。提倡研究方法的创新,鼓励实证研究,扶持弱势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培养和扶持年轻作者,开展学术批评,倡导学术规範。
《法学研究》紧密结合我国法制建设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践,组织刊发了一系列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文章,并围绕各个时期法学研究的热点, 组织了各种形式的研讨。《法学研究》刊发的许多文章,在法学界和社会上引起重大反响。有的主张(例如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尊重和保障社会主义 人权,宪法和法律至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等)被中央採纳,有的还成为国家的治国方略。
《法学研究》1999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首届优秀期刊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首届中国期刊奖提名奖、第二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奖,2002年和2006年,再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期刊奖。2013年,《法学研究》入选新闻出版署全国百强社科期刊, 并荣获第三届中国政府出版奖提名。
《环球法律评论》
《环球法律评论》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主办的法学专业中文学术季刊。自1979年创刊以来,刊物名称虽几经变迁,然融合土洋,会通中西的宗旨一以贯之。在关注法治建设实际问题的同时,本刊尊重法学知识传统,突出人文关怀。《环球法律评论》除译介域外法学研究最新成果外,兼及评论与比较。译文多为国外经典论着,翻译可信;论文则视角独特,能推进学术研究。本刊有主题研讨、人物专访、理论前沿、介绍与评论、游学札记及书评等栏目。
《环球法律评论》封面《环球法律评论》封面
《国际法研究》
《国际法研究》(双月刊)是中国第一本国际法专业中文期刊。它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创办的期刊,更是中国国际法学界共同的学术园地。办刊宗旨是:深入、準确地对国际法领域的法律制度和实践进行研究,反映国内外国际法学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最新动态及重要成果,推动中国国际法学研究的繁荣发展,并为国家处理重大国际事务提供智力支持。
《国际法研究》封面《国际法研究》封面

图书馆藏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实行“总馆—分馆—所馆”三级管理体制,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设施先进、数位化程度最高的哲学社会科学专业图书馆,馆藏经典文献仅次于中国国家图书馆,拥有古今中外的基本文献资料,馆藏图书已达537万余册,其中包括了相当数量的善本典籍、珍本图书。2007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院图书馆是国务院学位办确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收藏点之一。收藏学位论文约20万册。1995年院图书馆设立了地方志收藏中心,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地方志收藏机构,馆藏志书总量已达53,600册,其中新编地方志书为26,000册。收藏的地名志1,512册,涵盖全国地名志的93% 。

法学分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法学分馆在建馆之初,接收了清华大学、北京铁道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法律出版社、国务院法制局、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等单位的法律藏书,随后又获得清末着名法学家沈家本和民国着名法史学家杨鸿烈二位先生的后人赠送的手稿和资料,法学研究所第一任所长张友渔先生也在文革后将个人藏书悉数捐赠。这批图书数量庞大,总数达到20万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法治事业的发展和购书经费的日益充裕,馆藏数量和结构也进一步完善,截至2007年底,馆藏书刊近35万册,电子资源近百种,特藏中心三个(人权资料中心、联合国托存图书馆、法律史资料库)。无论是藏书数量还是文献结构,均居于全国法学图书馆前列。
法学分馆法学分馆

研究生院分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研究生院分馆,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图书馆,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保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始建于1978年8月,是以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为宗旨的中小型综合性图书馆。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及各研究所(系 )专业图书馆共同为在校研究生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研究生院分馆现有中、外文社会科学各学科藏书27万余册,以经典着作、研究专着、资料彙编为重点,并特别收藏有关新学科、交叉学科及边缘学科的书籍,其中外文藏书涵盖英、法、德、俄、日等5个语种的社会科学方面有代表性的经典着作及部分语言学习教材。 期刊是研究生院图书馆的收藏重点,每年订购国内外有影响的社会科学方面的学术期刊1200余种。历届博士、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是研究生院图书馆的特藏,图书馆收藏自1978年建院至2001年的博士学位论文1130册,硕士学位论文2514册,并建立了全文资料库,供读者在馆内上网浏览。
研究生院分馆研究生院分馆

知名校友

建系以来,师生员工辛勤耕耘,桃李满园,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其中有些毕业生担任了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如罗锋、王景荣、信春鹰等;有些成为着名学者,如梁慧星、李林、陈云生、孙宪忠、卓泽渊、张新宝、周汉华、莫纪宏等,有些成为优秀法官、检察官、律师,如高宗泽、董开军、柯良栋等。

法学界

李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法学研究所所长、
研究生院法学系主任,中国法学会副会长
法理学专业1990届博士生
梁慧星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民法学专业1981届硕士生
杨一凡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法学研究所法制史研究室研究员,中国法律史学会会长
法律史专业1981届硕士生
李薇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
民法学专业1996届博士生
莫纪宏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
宪法学专业1994届博士生
文学国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
经济法学专业2002届博士生
龚赛红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办主任
民商法学专业2000届博士生
邹海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商法研究室主任
民法学专业1998届博士生
孙世彦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国际公法研究室主任
国际法学专业1999届博士生
周汉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宪法与行政法研究室主任
法理学专业2000届博士生
谢鸿飞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民法研究室主任
民法学专业2002届博士生
陈云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宪法行政法研究室副主任
宪法学专业1987届博士生
孙宪忠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民法研究室副主任
民法学专业1990届博士生
李忠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宪法行政法研究室副主任
宪法学专业1998届博士生
邱本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经济法研究室副主任
民商法学专业2000届博士生
吴新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宪法学专业1982届硕士生
崔勤之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民法学专业1982届硕士生
刘兆兴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法理学专业1982届硕士生
陈世荣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法理学专业1982届硕士生
陶正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研究员
国际法学专业1982届硕士生
张平开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商法研究室研究员
民法学专业1997届博士生
徐立志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法律史专业1983届硕士生
许振中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民法学专业1983届硕士生
刘作翔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理学研究室研究员
法理学专业1998届博士生
陈瑞洪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宪法学专业1993届博士生
刘俊海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民法学专业1995届博士生
张新宝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民法学专业1997届博士生
张志铭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法理学专业1998届博士生
王军敏
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副教授
国际法学专业1999届博士生
王明远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民法学专业1999届博士生
朱慈蕴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民法学专业1998届博士生
马俊驹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民法学专业1982届硕士生
骆伟建
澳门大学法学院教授,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法律改革谘询委员会副主席
宪法学专业1987届博士生
孙笑侠
复旦大学法学院院长
法理学专业2000届博士生
李道军
山东大学法学院教授
法理学专业1999届博士生
葛明珍
山东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法理学专业2002届博士生
张俊浩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民法学专业1982届硕士生
曹明德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民法学专业1998届博士生
贺绍奇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
法理学专业2001届博士生
赵雪纲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
法理学专业2002届博士生
孙虹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
法律史专业1986届硕士生
韩世远
西南政法大学期刊编辑部主任、教授
民法学专业1997届博士生
俞荣根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
法律史专业1982届硕士生
肖厚国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民商法学专业2000届博士生
刘静
国家法官学院民商法教研室主任
民法学专业1996届博士生
陈华彬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
民法学专业1994届博士生
徐海燕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教授
民法学专业1999届博士生
丁邦开
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
法理学专业1981届硕士生
张军旗
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
国际法学专业2001届博士生
陈伯礼
重庆大学法学院副院长
法理学专业1997届博士生
张舫
重庆大学法学院教授
民法学专业1997届博士生
徐国栋
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
民法学专业1991届博士生
赵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教授
法理学专业2001届博士生
葛洪义
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
法理学专业2002届博士生
孟祥娟
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
民商法学专业2000届博士生
薛红
外交学院国际法系教授
民法学专业1998届博士生
张志越
湖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
法理学专业1998届博士生
刘定华
湖南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
民法学专业1982届硕士生
张新娟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国际交流处副处长、法学院教授
民法学专业1997届博士生
德全英
新疆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
法理学专业2000届博士生
解兴权
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政策法规所所长
法理学专业1998届博士生

法律界

信春鹰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机关党组副书记(正部长级)
法理学专业1981届硕士生
罗锋
公安部副部长
刑法学专业1981届硕士生
杨临萍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
宪法学专业1996届博士生
王闯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三庭副庭长
民法学专业1998届博士生
曹士兵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员,国家法官学院副院长
民法学专业1995届博士生
张根大
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副局长
法理学专业1997届博士生
陈现杰
最高人民法院赔偿办副主任
民法学专业1996届博士生
卓泽渊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办公室副主任
法理学专业2000届博士生
孙家瑞
最高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厅检察员
民商法学专业2000届博士生
谢鹏程
最高人民检察院理论研究所副所长
法理学专业1996届博士生
王景荣
中共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中国法学会副会长
法理学专业1981届硕士生
董开军
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二级大法官
民法学专业1992届博士生
崔智友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宪法学专业1999届博士生
张弢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宪法学专业1999届博士生
陈贵民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员
法理学专业1998届博士生
张晓都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员
民法学专业2001届博士生
高宗泽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长,国际律师联盟副主席
国际法学专业1981届硕士生
肖微
君合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
国际经济法专业1987届硕士生
袁长春
世泽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
民商法学专业1995届硕士生
刘守豹
北京市普华律师事务所主任
民法学专业1993届博士生
邸晓峰
通商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国际法学专业1986届硕士生
李伟斌
香港李伟斌律师行首席合伙人
国际法学专业1986届硕士生
项宏峰
北京市景春律师事务所律师
民法学专业1999届博士生
陈晓
中国建设银行总行法律部部长
民法学专业1996届博士生
李凌燕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金融专业仲裁员
民法学专业1998届博士生

政商各界

林文肯
中央纪委驻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纪检组组长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党组成员
刑法学专业1981届硕士生
田培炎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党建局局长
宪法学专业1992届博士生
杨一平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行政複议处处长
法理学专业1996届博士生
李光林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收益管理局处长
民商法学专业2000届博士生
郑扬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党委委员郑扬
民法学专业1992届博士生
胡平
北京市知识产权局专利实施处处长
民商法学专业2000届博士生
李季泽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党组成员、总会计师
法理学专业2002届博士生
曹叠云
深圳市长城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
法理学专业1992届博士生
黄晖
北京君策智慧财产权发展中心副理事长
民商法学专业2000届博士生
寇孟良
当代着名美术家,曾任中共中央纪委研究室法律顾问
民法学专业1981届硕士生
李茂管
《求是》杂誌社政治编辑部主任、编审
法理学专业1982届硕士生
李三友
北京惠泰国际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
民法学专业1982届硕士生

文化传统

系训
正、直、精、邃”,既是法学所、国际法所所训,也是法学系系训。
所(系)训石所(系)训石
正,即正当、公正、刚正。直,即率直、刚直、坦直。正直乃最高的美德,它要求我们正心诚意,维护正义,襟怀坦白,刚强勇敢。孔子曰“人之生也直”,是说正直心乃天生之德。这样的美德,其实也是要靠后天的努力修炼来培养或彰显的。在古汉语里,“直”还表示仁义、规则或法律,如孔夫子所说,“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还有人认为,如果把“正”作动词,“直”作法律,那幺,“正直”就表示要完善现有的法律,尤其是纠正不正当的法律,反对恶法亦法。
精,即精细、精到、精深。无论大事小事,都要做得儘可能完美。因为每个人做事情,实质上都是在“做”自己,在完成你自己。邃,即邃远、长久。人生短暂,能做的事情很多,又很少。古人说,“文章草草皆千古,仕宦匆匆只十年”。其实,精邃之道并非限于做学问。古人把“立德”、“立功”、“立言”称作“三不朽”。我们应当牢记的是,在当下这个充满欲望和诱惑的社会环境里,在这个惯把“速朽”当不朽的道德氛围里,一定要持恆追远,恪守不易,舍小我成大我,弃小利谋大义。

校园环境

法学系位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良乡校区。2008年4月26日,新校园建设开工。2011年,法学系完成了良乡新校区的搬迁。良乡校区占地610余亩,分三期建设。一期建设项目82800余平方米,包括教学区约23500平方米,后勤生活区约59300平方米。二期工程的主要建设项目是气膜体育馆(现为亚洲最大的气模体育馆)和露天标準塑胶体育场,现也已竣工。研究生的人均学习、生活面积和条件已大体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图书借阅条件更是接近国际先进水準。

地理位置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高教园区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