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路工程技术与实验教程(第2版)》是2014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新有、袁霞、贾真 。
基本介绍
- 书名:网路工程技术与实验教程(第2版)
- 作者:张新有、袁霞、贾真
- ISBN:9787302363484
- 页数:300
- 定价:34.5元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8-1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而又系统地讲述了计算机网路工程中常用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以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具体套用,主要目的是加深读者对计算机网路原理的理解,掌握网路工程中套用技术与实现方法。本书包括网路协定分析、综合布线及测试、交换技术、路由、网路安全、无线网路等方面内容。针对每种网路技术,分别採用相关的网路设备(软体、硬体)设计实验环境,详细介绍该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具体实施过程。虽然不同厂家的设备在实验过程中有一定的差异,但差异通常不大。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本教材的最终目的。
本书供计算机与通信相关专业的学生(如计算机科学、网路工程、信息安全、通信工程)及有一定计算机网路基础的技术人员使用,可用作网路工程实验、网路工程技术套用与设计、计算机网路实验等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广大网路工程技术人员以及网路爱好者自学读物。
本书供计算机与通信相关专业的学生(如计算机科学、网路工程、信息安全、通信工程)及有一定计算机网路基础的技术人员使用,可用作网路工程实验、网路工程技术套用与设计、计算机网路实验等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广大网路工程技术人员以及网路爱好者自学读物。
图书目录
第1章计算机网路体系结构1
1.1网路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1
1.1.1层次1
1.1.2协定2
1.1.3服务4
1.2网路体系结构的标準化6
1.2.1计算机网路标準化的必要性6
1.2.2标準化组织及主要工作7
1.3ISO/OSI RM9
1.3.1ISO/OSI RM分层原则9
1.3.2开放系统互连环境9
1.3.3数据封装与解封12
1.4TCP/IP协定简介13
1.5ISO/OSI RM和TCP/IP比较15
1.6IEEE802标準系列17
1.6.1区域网路的特点17
1.6.2IEEE802标準系列17
1.6.3LAN参考模型和实现模型18
1.6.4LAN层次结构20
1.6.5IEEE802.321
1.7网路体系结构的发展22
思考题23第2章网路实用程式与伺服器构建25
2.1网路适配器的安装25
2.1.1网路适配器安装25
2.1.2网路适配器属性26网路工程技术与实验教程(第2版)目录2.2TCP/IP协定配置27
2.3Windows网路实用程式29
2.3.1ping29
2.3.2netstat31
2.3.3ipconfig32
2.3.4arp34
2.3.5tracert35
2.3.6route35
2.3.7nbtstat36
2.3.8net37
2.3.9nslookup39
2.3.10netsh44
2.3.11ftp48
2.3.12Telnet50
2.4WWW和FTP伺服器构建50
2.4.1客户端/伺服器模式50
2.4.2常用网路伺服器51
2.4.3WWW伺服器构建51
2.4.4FTP伺服器构建54
2.4.5常用客户程式56
思考题57第3章TCP/IP协定分析实验59
3.1区域网路中常用的协定栈60
3.2区域网路数据链路层的帧结构60
3.2.1IEEE802.2 LLC PDU结构61
3.2.2IEEE802.3帧结构62
3.2.3Ethernet V2帧结构63
3.2.4IEEE802.3帧和Ethernet V2帧实例64
3.3IP协定栈65
3.3.1网际层协定65
3.3.2地址解析协定68
3.4TCP协定栈71
3.4.1传输控制协定71
3.4.2用户数据报协定76
3.5协定分析实验78
3.5.1实验目的78
3.5.2实验内容78
3.5.3实验环境78
3.5.4实验步骤78
思考题80第4章网路传输介质与套用实验81
4.1概述81
4.2电话用户线路82
4.2.1通信介质82
4.2.2介质连线器83
4.3同轴电缆83
4.3.150Ω同轴电缆83
4.3.275Ω同轴电缆84
4.4双绞线85
4.4.1分类85
4.4.2结构化布线系统86
4.4.3介质连线器88
4.5光纤89
4.5.1光在光纤中的传播90
4.5.2多模与单模光纤90
4.5.3光缆91
4.5.4光源92
4.5.5光纤接外挂程式92
4.6介质组网93
4.6.1网路适配器93
4.6.2同轴电缆组网94
4.6.3双绞线组网96
4.6.4光纤组网97
4.7双绞线製作实验97
4.7.1实验目的97
4.7.2实验内容98
4.7.3实验设备98
4.7.4实验步骤98
思考题100第5章综合布线系统测试实验103
5.1综合布线系统测试必要性104
5.2综合布线系统测试标準104
5.3测试连线方式105
5.3.1基本连线方式105
5.3.2通道连线方式105
5.3.3永久链路方式106
5.4双绞线的测试参数108
5.4.1长度108
5.4.2传输延迟和延迟偏差109
5.4.3衰减109
5.4.4脉冲噪声109
5.4.5特性阻抗110
5.4.6串扰110
5.4.7额定传输率112
5.4.8衰减串扰比112
5.4.9回波损耗113
5.4.10总能量值113
5.5Fluke DSP4300线缆测试仪简介113
5.5.1DSP4300组成113
5.5.2DSP4300技术指标113
5.5.3DSP4300的其他功能115
5.5.4DSP4300结构及功能115
5.5.5主机旋转开关的功能119
5.6Fluke DSP4300套用实验121
5.6.1实验目的121
5.6.2实验内容121
5.6.3实验设备121
5.6.4实验步骤121
思考题126第6章交换机及套用实验127
6.1交换机概述127
6.2交换机原理128
6.2.1透明网桥128
6.2.2交换机的交换方式131
6.2.3交换机的特性131
6.2.4交换机的分类132
6.3虚拟区域网路133
6.3.1VLAN技术 133
6.3.2VLAN功能134
6.3.3划分VLAN的方法134
6.4中继技术135
6.4.1中继工作原理135
6.4.2VTP协定136
6.5生成树协定136
6.5.1STP功能136
6.5.2STP工作原理137
6.6乙太网链路聚合138
6.6.1链路聚合功能138
6.6.2链路聚合的优点139
6.7锐捷RGS2100系列交换机140
6.7.1锐捷RGS2126S交换机简介140
6.7.2锐捷RGS2126S交换机接口140
6.7.3交换机的管理方式141
6.8交换机配置与VLAN划分实验143
6.8.1实验目的143
6.8.2实验内容143
6.8.3实验环境143
6.8.4交换机配置模式及常用命令143
6.8.5实验步骤146
6.9交换机冗余链路配置实验149
6.9.1实验目的149
6.9.2实验内容149
6.9.3实验环境149
6.9.4实验步骤149
思考题153第7章路由器及基本配置实验155
7.1路由器的功能和特性155
7.2路由器对IP数据包的处理过程157
7.3路由算法与路由协定158
7.3.1路由算法158
7.3.2路由协定158
7.4路由器的物理结构和组成160
7.4.1硬体结构160
7.4.2软体组成161
7.5路由器的管理方式162
7.6访问控制列表技术162
7.7网路地址转换技术164
7.8锐捷R1700/R2600/R3700系列路由器168
7.8.1锐捷R1700/R2600/R3700系列路由器简介168
7.8.2锐捷R1700/R2600/R3700系列路由器外部结构168
7.9路由器基本配置实验171
7.9.1实验目的171
7.9.2实验内容171
7.9.3实验环境171
7.9.4实验步骤172
7.10NAT与IP访问控制列表实验180
7.10.1实验目的180
7.10.2实验内容180
7.10.3实验环境180
7.10.4实验步骤180
思考题184第8章三层交换技术及套用实验187
8.1乙太网交换技术概述187
8.1.1CSMA/CD187
8.1.2网桥与交换机188
8.1.3路由器188
8.2基于二层交换机+路由器的VLAN间通信过程189
8.3三层交换机工作原理191
8.3.1两种三层交换技术原理191
8.3.2两种三层交换技术比较194
8.3.3三层交换机实现VLAN间通信过程195
8.4流交换技术实现196
8.4.1NHRP196
8.4.2标记交换197
8.5锐捷RGS3760交换机198
8.6基于二层交换机+路由器实现VLAN间通信实验199
8.6.1实验目的199
8.6.2实验内容199
8.6.3实验环境199
8.6.4实验步骤200
8.7基于三层交换机的VLAN间通信实验202
8.7.1实验目的202
8.7.2实验内容202
8.7.3实验环境202
8.7.4实验步骤202
思考题204第9章距离矢量路由协定与套用实验205
9.1距离矢量路由协定简介205
9.1.1DV路由协定的特点及工作原理205
9.1.2DV路由协定的路由选择问题206
9.2路由信息协定208
9.3RIPv2路由配置实验210
9.3.1实验命令简介210
9.3.2实验目的210
9.3.3实验内容210
9.3.4实验环境210
9.3.5实验步骤211
思考题221第10章OSPF路由协定与套用实验223
10.1LS路由协定223
10.2OSPF概述224
10.2.1OSPF特点224
10.2.2OSPF原理简述224
10.3OSPF基本概念225
10.3.1OSPF区域与路由器类型225
10.3.2路由器ID225
10.3.3Hello报文协定226
10.3.4邻居与邻接关係227
10.3.5网路类型228
10.3.6指定路由器和备份指定路由器229
10.3.7LSA通告扩散229
10.3.8LSA主要类型231
10.4OSPF算法描述232
10.5OSPF报文结构232
10.6OSPF协定验证与互连234
10.7单区域OSPF协定套用实验235
10.7.1OSPF相关命令235
10.7.2实验目的236
10.7.3实验内容236
10.7.4实验环境236
10.7.5实验步骤237
10.8多区域OSPF协定套用实验246
10.8.1实验目的246
10.8.2实验内容246
10.8.3实验环境246
10.8.4实验步骤247
思考题248第11章防火墙技术与套用实验251
11.1防火墙技术251
11.1.1包过滤技术251
11.1.2套用网关252
11.1.3代理服务252
11.2防火墙的体系结构253
11.2.1分组过滤型253
11.2.2双宿主主机型253
11.2.3禁止主机型254
11.2.4禁止子网型255
11.3防火墙功能256
11.3.1包过滤规则256
11.3.2网路地址转换257
11.3.3连线埠映射257
11.3.4路由257
11.3.5入侵检测258
11.3.6防火墙的功能特点及发展258
11.4锐捷RGWALL 60防火墙简介260
11.4.1RGWALL 60防火墙结构260
11.4.2RGWALL 60防火墙默认参数261
11.4.3RGWALL 60防火墙功能简介261
11.5防火墙套用实验261
11.5.1实验目的261
11.5.2实验内容261
11.5.3实验环境262
11.5.4使用串口登录防火墙262
11.5.5RGWALL 60防火墙管理系统264
11.5.6防火墙安全策略设定267
11.5.7系统监控功能270
思考题271第12章无线区域网路技术与套用实验273
12.1无线区域网路概述273
12.1.1无线区域网路的优点273
12.1.2无线区域网路的组成274
12.2无线区域网路协定802.11275
12.2.1IEEE802.11体系结构275
12.2.2IEEE802.11中服务集概念275
12.2.3IEEE802.11中的物理层276
12.2.4IEEE802.11中的MAC子层277
12.3IEEE802.11系列标準280
12.3.1IEEE802.11b280
12.3.2IEEE802.11a281
12.3.3IEEE802.11g281
12.3.4IEEE802.11n283
12.4无线区域网路的安全性284
12.4.1非法接入无线区域网路284
12.4.2数据传输的安全性286
12.5WLAN的套用模式287
12.6无线区域网路套用实验289
12.6.1实验目的289
12.6.2实验内容289
12.6.3实验环境289
12.6.4TPLink AP安装与配置290
12.6.5无线网卡的配置295
思考题299
参考文献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