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爱乐乐团是指中国广播交响乐团基础上组建的国家级交响乐团,成立于2000年5月25日,直属于中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由中央电视台管理。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国爱乐乐团
- 成立时间:2000年5月25日
- 地点:北京
- 所属单位:中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 管理单位:中央电视台
- 荣誉:世界十大最具影响力的乐团
乐团简介
中国爱乐乐团与2000年5月25日在原中国广播交响乐团基础上组建成立。中国爱乐乐团是国家级交响乐团,直属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现任团长为李南,余隆担任艺术总监和首席指挥。2009年,英国《留声机》杂誌评出“世界十大最具影响力的乐团”,中国爱乐乐团与柏林爱乐乐团、伦敦交响乐团、纽约爱乐乐团等一起榜上有名。
乐团成立之后的十四年来,中国爱乐乐团已举行了包括交响乐、歌剧、清唱剧、戏剧配乐、芭蕾音乐、室内乐等多种艺术形式在内的近千余套音乐会,演奏了近三千部作品,观众累计百余万人,国内、国外巡演行程约计百万公里。乐团在艺术总监余隆的率领下进行了区域广泛的境内外巡演,出访的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加拿大、德国、奥地利、英国、法国、义大利、梵蒂冈、波兰、斯洛维尼亚、罗马尼亚、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国以及中国的台湾、香港、澳门等地。
乐团自成立以来乐团相继举行了纪念德沃夏克逝世100周年、莫扎特诞辰250周年和萧士塔高维奇诞辰100周年、孟德尔颂诞辰200周年、海顿逝世200周年、萧邦诞辰200周年、马勒逝世100周年、华格纳诞辰200周年、威尔第诞辰200周年、理查·施特劳斯诞辰150周年系列音乐会以及纪念指挥大师卡拉扬百周年诞辰音乐会等。
中国爱乐乐团在十四年间亦完成了大量作品的世界首演、中国首演,其中包括作曲家杜鸣心的《杨门女将》(音乐会版),郭文景的交响曲《东方红日》、音诗《江山多娇》,陈其钢《五行》、《蝶恋花》、《逝去的时光》(二胡与乐队版)、小号与乐队协奏曲《万年欢》、钢琴协奏曲《二黄》,赵季平《乔家大院》组曲,叶小纲《大地之歌》、《巍巍崑仑》, 潘德列茨基第八交响曲《无常之歌》、钢琴协奏曲《复活》,获得普利兹奖的由周龙创作的歌剧《白蛇传》,谭盾《马克·波罗的四条神秘之路》、《隆里格隆》、《三个音的交响诗》,约翰·沙普利的筝协奏曲《傲鹤还巢》等。
在2012年,中国爱乐乐团发行了一套乐团在过往音乐季演出中的现场录音合集,这套100张CD的唱片套装收录了乐团在过往105场音乐会中演奏的213部中西方经典作品,其中不少作品系第一次由中国的交响乐团录製发行,其中包括华格纳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全剧,亨德尔歌剧《塞魅力》全剧,马勒第一、第三、第五、第六、第七、第九交响曲以及布鲁克纳第四、第八、第九交响曲等鸿篇巨作,创造了我国交响乐团在唱片录製方面的新纪录。
2014年7月,中国爱乐乐团受英国逍遥音乐节之邀赴伦敦演出,成为第一支登上世界顶级夏季音乐节舞台的中国乐团。同年夏天,乐团完成了交响乐艺术电影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录製,这将成为我国第一部该类型的艺术电影。
完
乐团名录
助理艺术总监 陈允 Assistant Artistic Director Chen Yun | ||||
第一小提琴 First Violin | 第二小提琴 Second Violin | 中提琴 Viola | 大提琴 Cello | 低音提琴 Bass |
陈允(乐团首席) Chen Yun (Concertmastet) | 简蓓(首席) Jian Bei (Principal) | 张安详(首席) Zhang Anxiang (Principal) | 赵云鹏(首席) Zhao Yunpeng (Principal) | 张小笛(首席) Zhang Xiaodi (Principal) |
吴阳(乐团首席) Wu Yang (Concertmastet) | 颜柯(副首席) Yan Ke (Assistant Principal) | 毛新光(副首席) Mao Xinguang (Assistant Principal) | 马新桦(客座首席) Ma Xinhua (Guest Principal) | 翟峰(副首席) Zhai Feng (Assistant Principal) |
曾诚(乐团副首席) Zeng Cheng (Associate Concertmaster) | 关正跃(副首席) Guan Zhengyue (Assistant Principal) | |||
彭珂(乐团助理首席) Peng Ke(Assistant Concertmaster) | ||||
王海涛 Wang Haitao | 王 欣 Wang Xin | 孙 奎 Sun kui | 马珏侖 Ma Juelun | 王 骅 Wang Hua |
龙 翔 Long Xiang | 王 琨 Wang Kun | 孙 音 Sun Yin | 刘宇冬 Liu Yudong | 王 梓 Wang Zi |
李 维 Li Wei | 史 丹 Shi Dan | 李纪泽 Li Jize | 杨长缨 Yang Changying | 王睦冬 Wang Mudong |
刘媛元 Liu Yuanyuan | 刘玉琪 Liu Yuqi | 李 明 Li Ming | 张 集 Zhang Ji | 李鹏贵 Li Penggui |
刘 睿 Liu Rui | 毕阿欢 Bi Ahuan | 李 耀 Li Yao | 吴 瑕 Wu Xia | 张天澍 Zhang Tianshu |
何 伟 He Wei | 张宇晴 Zhang Yuqing | 吴 迪 Wu Di | 郑大伟 Zheng Dawei | 张师帅 Zhang Shishuai |
陈 苏 Chen Su | 陈 莉 Chen Li | 吴 瑞 Wu Rui | 侯新伟 Hou Xinwei | 韩 兴 Han Xing |
宋晓晨 Song Xiaochen | 佟 斐 Tong Fei | 张建立 Zhang Jianli | 郭筱姮 Guo Xiaoheng | |
张 晗 Zhang Han | 张 博 Zhang Bo | 段若男 Duan Ruonan | 彭 棣 Peng Di | |
罗 林 Luo Lin | 陈猷翔 Chen Youxiang | 赵 玲 Zhao Ling | 董 潇 Dong Xiao | |
赵 婵 Zhao Chan | 姜 璐 Jiang Lu | 曹 飞 Cao Fei | ||
徐海波 Xu Haibo | 莫 琦 Mo Qi | |||
贾 梅 Jia Mei 程宝宝 Cheng Baobao | 崔晓雷 Cui Xiaolei |
长 笛 Flute | 双簧管 Oboe | 单簧管 Clarinet | 大 管 Bassoon | |
倪一珍(首席) Ni Yizhen (Principal) | 张正地(首席) Zhang Zhengdi (Principal) | 樊巍(首席) Fan Wei (Principal) | 李岚松(首席) Li Lansong (Principal) | |
程晓华(首席) Cheng Xiaohua (Principal) | 袁小钢(副首席) Yuan Xiaogang (Assistant Principal) | 袁源(副首席) Yuan Yuan (Assistant Principal) | 朱垣平(客座首席) Zhu Yuanping (Guest Principal) | |
王 曙 Wang Shu | 黄立立 Huang Lili | 刘峤(副首席) Colin Liu (Assistant Principal) | 任 彪 Ren Biao | |
张泽婧 Zhang Zejing | 谢红亮 Xie Hongliang | 杨艺林 Yang Yilin | 周俣辰 Zhou Yuchen | |
曹 蕾 Cao Lei | 李瀚琪 Li Hanqi |
圆 号 French Horn | 小 号 Trumpet | 长 号 Trombone | 大 号 Tuba | |
贾辉(首席) Jia Hui (Principal) | 鲁潇霖(首席) Lu Xiaolin (Principal) | 赵欣(首席) Zhao Xin (Principal) | 孙帅 Sun Shuai | |
王冠(无定位) Wang Guan | 李德钦(副首席) Li Deqin (Assistant Principal) | 刘书畅(代理副首席) Liu Shuchang (Acting Assistant Principal) | ||
张 吉 Zhang Ji | 韩宴庭(无定位) Han Yanting | 李潇男 Li Xiaonan | ||
姜 峰 Jiang Feng | 刘海涛 Liu Haitao | 林伟文 Lin Weiwen | ||
赵 旗 Zhao Qi | 汪靖皓 Wang Jinghao | |||
唐 兵 Tang Bing | ||||
智 强 Zhi Qiang |
打击乐 Percussion | 竖 琴 Harp | 钢 琴 Piano | 常任指挥 Principal Conductor | |
刘瑛(定音鼓首席) Liu Ying (Timpani Principal) | 张小音 Zhang Xiaoyin | 陈 敏 Chen Min | 杨 洋 Yang Yang | |
马平(声部长) Ma Ping (Chief of Peicussion Section) | 王 玫(客座) Wang Mei (Guest Player) | |||
王 悦 Wang Yue | ||||
伍 巍 Wu Wei | ||||
吴永硕 Wu Yongshuo | ||||
沙米 Sha Mi |
常任指挥 Principal Conductor | 乐队队长 Director of Orchestra Personnel | 乐队副队长 Deputy Director of Orchestra Personnel | 乐务 Stage Personnel | 舞台监督 Stage Manager |
夏小汤 Xia Xiaotang | 张正地 Zhang Zhengdi | 叶平 Ye Ping | 叶平 Ye Ping | 赵亚男 Zhao Yanan |
闫明(谱务) Yan Ming(Librarian) | ||||
李万钧 Li Wanjun | ||||
邵大钊 Shao Dazhao | ||||
邹进 Zou Jin |
团长 President | 常务副团长 Vice President | 副团长 Vice President | 总会计师 General Accountant |
李南 Li Nan | 刘军 Liu Jun | 杨源 Yang Yuan | 朱立敏 Zhu Limin |
业务部主任 Director of Artistic Administration | 业务部副主任 Vice Director of Artistic Administration | 行政办公室主任 Director of Administration Office | 财务部副主任 Director of Financial Department |
庄玉明 Zhuang Yuming | 赵亚男 Zhao Yanan | 滕维 Teng Wei | 杨华 Yang Hua |
人事保卫部主任 Director of HR & Security Department | |||
刘国庆 Liu Guoqing |
发展
2000年12月16日,中国爱乐乐团在艺术总监余隆指挥下,在北京举行了隆重的首演音乐会,获得巨大成功。中国爱乐乐团迄今已完成了七个音乐季,举行了大量音乐会,演奏了众多中外交响音乐名作。2001年9月至2002年7月,中国爱乐乐团举行了第一个音乐季,演出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音乐作品,其中包括当代作曲大师菲利普·格拉斯大提琴协奏曲的世界首演、马勒的《大地之歌》、柏辽兹的《浮士德的沉沦》以及乐团委约创作的京剧交响乐《杨门女将》等。2002年10月,在余隆指挥下,中国爱乐乐团与八百余名中外音乐家一道,完成了马勒第八《千人》交响曲的中国首演,成为中国当代乐坛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演出盛事。2002-2003音乐季最引人瞩目的演出还包括 “不朽的贝多芬”系列音乐会,在艺术总监余隆等多位指挥家的指挥下,与来自国内外的优秀音乐家合作,在九场音乐会上演奏了贝多芬的全部交响曲、协奏曲和大部分序曲,给听众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余隆指挥的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的雄浑阐释令人信服地证明,中国爱乐乐团已跻身于亚洲最优秀的交响乐团之列。在过去的五个音乐季中,中国爱乐乐团完成了跨越三个音乐季的庞大音乐工程——将马勒的全部交响曲呈现给了中国听众,并以一系列专场音乐会纪念伟大作曲家德沃夏克逝世一百周年、莫扎特诞辰250周年、萧士塔高维奇诞辰100周年。除此之外,乐团成功演出了歌剧《卡门》、《罗密欧与朱丽叶》,显示出其作为艺术全能性乐团所具有的水準。
中国爱乐乐团由余隆率领在国内外进行了广泛巡演。2001年9月,乐团赴台湾地区,在台北、新竹、台中和高雄举行了音乐会。2002年6月,乐团赴中北美洲巡迴演出,在波多黎各的卡萨尔斯音乐节上,分别由余隆和乐团首席客座指挥、着名作曲家克里斯托夫·潘德列茨基指挥了两场音乐会,随后又在圣何塞和洛杉矶等地进行了美国西海岸巡演,获得巨大成功。同年9月,余隆率乐团赴日本和韩国演出。2003年9月,中国爱乐乐团在余隆率领下出访欧洲,在着名的巴黎国家歌剧院、华沙国家大剧院和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大厅举行了极为成功的演出。2004年12月,中国爱乐乐团应邀在义大利共和国议会大厅演出圣诞音乐会,义大利国家电视台通过欧洲联播节目向世界转播引起巨大反响。
2005年2月至4月,中国爱乐乐团在艺术总监余隆的率领下远涉重洋举行了中国音乐史上空前规模的环球世界巡演,历时40余天,在美国、加拿大、义大利、斯洛维尼亚、克罗地亚、英国、德国等国家的22个城市成功举行音乐会,其巡演时间之长,涉足地域之广,演出场次之多,不仅在中国乐团出访史上前所未有,在全亚洲的交响乐团中也实属罕见,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包括纽约林肯中心音乐厅、伦敦巴比肯音乐厅和柏林爱乐音乐厅在内的一系列演出,都引起巨大轰动,受到包括美国《纽约时报》、英国《泰晤士报》、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等在内的西方主流媒体的热评,称讚中国爱乐乐团“堪与世界上任何一个着名乐团媲美”,“为中国交响乐的历史书写了崭新的篇章”,“为中国人赢得了骄傲”。
合作
与音乐家合作
中国爱乐乐团与国内外许多优秀音乐家有过成功合作,其中包括克里斯托夫·潘德列茨基、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奇、米哈伊尔·普雷特涅夫、奥科·卡姆、迈克·斯特恩、伊扎克·帕尔曼、米沙·麦斯基、加里·格拉夫曼、阿纳托尔·乌格尔斯基、格哈特·奥皮兹、奥古斯丁·杜梅、萨拉·张、伊曼纽尔·艾克斯、郎朗、白建宇、萨宾娜·迈耶、约瑟夫·希尔弗斯坦、林昭亮、王健、李云迪、竹泽恭子、汤沐海、水兰、克劳斯·韦瑟、邵恩、朱利安·劳埃德·韦伯、普拉西多·多明戈、谢丽尔·斯图德和廖昌永等。
2000年11月,德意志唱片公司发行了两张由余隆指挥中国爱乐乐团录製的唱片,其中之一为华格纳的歌剧《唐豪瑟》序曲和由勛伯格改编为乐队版的勃拉姆斯G小调钢琴四重奏,另一张为中国作品集。
2014年1月6日,中国爱乐乐团宣布在中山音乐堂举办的音乐会邀请吕绍嘉加盟,曲目确定为马勒的《第九交响曲》。
与合唱团合作
中国爱乐乐团在梵蒂冈首演获巨大成功.中国爱乐乐团及上海歌剧院合唱团2008年5月7日晚联袂在梵蒂冈保罗六世音乐大厅举行专场演出。中国乐团首次在梵蒂冈的专场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 出席音乐会的罗马教皇本笃十六世在致辞中表示,这场音乐会使人们进一步了解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价值和高尚的抱负。音乐成为不同民族和文化碰撞、了解的载体。他同时向所有中国人民致意,并祝北京奥运会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爱乐乐团和上海歌剧院合唱团倾情演绎了莫扎特的《安魂曲》和中国民乐《茉莉花》。中国艺术家们的精湛演绎多次博得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演出结束后,外方友人纷纷向中方人士表示热烈祝贺,认为此次演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中国驻义大利大使孙玉玺、罗马教皇本笃十六世、在意华人华侨以及梵、意各界近6000人观看了音乐会。
乐团荣誉
2009年4月, 拥有86年历史的英国《留声机》杂誌评出世界十大最具影响力的乐团,中国爱乐乐团与柏林爱乐乐团、纽约爱乐乐团、伦敦交响乐团、英国皇家爱乐乐团等超级乐团一起榜上有名,被世界着名音乐杂誌评为世界“十大乐团”之一,这是该杂誌首次将中国的交响乐团列入其中。这在中国交响乐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记者gip 採访到中国爱乐乐团艺术总监余隆,他对记者说:“这是中国交响乐的荣耀,也是中国爱乐乐团近十年来努力的结果,说明中国交响乐演奏正在被国际乐坛认可。在过去的近十年中,中国爱乐乐团不仅在演奏技能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时,几次欧美的巡迴演出也形成了较大的影响,而去年中国爱乐乐团首次在梵蒂冈的演出,更成为乐团用音乐发挥作用的例子。”
乐团成员
陈允(乐团首席)
陈允出生于医生家庭,四岁开始跟随启蒙老师郑日华先生学习小提琴。1978年考入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师从音乐教育家林耀基先生。198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留校任教。

在1981年全国弦乐四重奏选拔赛中,由陈允担纲首席的四重奏组夺得第一名。1982年在英国朴茨茅斯举办的第二届国际弦乐四重奏比赛中,陈允担任首席的四重奏组荣获耶胡迪·梅纽因奖。1983年,陈允获澳大利亚政府奖学金赴悉尼音乐学院留学,师从赫里·克比(Mr Hery Curby) 。在悉尼留学期间,他先后担任悉尼交响乐团首席、悉尼弦乐四重奏首席、悉尼音乐学院教授,并参与创办了悉尼室内乐团。
1985年,陈允回国后,到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室内乐教研室工作,同年参与组建中国青年交响乐团并任首席。1986年到1987年间,该团先后出访了义大利、瑞士、德国、比利时、法国、英国、波兰和前苏联等国家,并在柏林建城750周年庆典演出中获得成功并受到高度讚扬。
1986年,陈允获得《沈心工》奖。1989年加入新加坡交响乐团,任副首席、首席代理、四重奏团首席。1994年担任北京音乐厅首席乐团首席,1996年出任澳门政府文化司乐团首席、艺术指导。
2006年,出任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教授、中央音乐学院室内乐与乐队教研室主任。
陈允受聘于中国爱乐乐团任乐团首席。
第一小提琴:吴阳(乐团首席)

吴阳,1965年生于瀋阳,5岁学习小提琴,10岁考入瀋阳音乐学院附中学习,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进入瀋阳音乐学院继续深造。音乐的天赋及不懈的努力,使他在小提琴的演奏上潇洒自如,被行家们评为很有潜力的演奏家。
1981年,吴阳被国家派往朝鲜学习,师从着名小提琴演奏家白高山教授。在名家指点下,吴阳经过对大量音乐作品的演奏,使自己的小提琴技巧日趋成熟和完善。1986年,吴阳以优异的成绩学成回国。自1987年起,他担任中国广播交响乐团首席。先后随团赴德国、义大利、瑞士、法国、奥地利、西班牙等许多国家及台湾、香港、澳门地区演出,小提琴技巧锤鍊得更加炉火纯青。
1994年3月,吴阳在延边成功地举办了小提琴新作品音乐会,声誉雀起。1996年他与日本指挥家金宝先生合作演出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获得成功,受到多方好评。1997年吴阳进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师从着名指挥家徐新学习指挥。在与国内外众多指挥家、演奏家的合作中,吴阳都以其娴熟的技巧、完美的演绎给人留下深刻影响,受到欢迎和肯定。被公认为在音乐天赋、演奏技巧及作品的理解和处理等诸多方面都令人满意的青年小提琴演奏家。
吴阳受聘于中国爱乐乐团,担任乐团首席。
中提琴:张安祥(首席)
张安祥1962年生于北京,1972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中提琴,先后师从王可忠、诸耀武、黄晓芝教授,后又向中央芭蕾舞团中提琴首席吴玉申先生学习中提琴,1980年以优异成绩毕业。

张安祥毕业后考入北京交响乐团任中提琴演奏员,在北京交响乐团工作期间,他先后在1984年北京文化局举办的音乐比赛中获得中提琴独奏表演奖,1987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举办的“和平友谊之声”音乐比赛中获重奏优秀奖。1990年,张安祥考入中央乐团室内乐团担任中提琴首席,并应邀赴澳门参加澳门国际音乐节,演奏了泰勒曼的G大调中提琴协奏曲,之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该曲录製了唱片。1992年,张安祥与原中央乐团首席梁大南先生和美国着名指挥家、教育家齐佩尔先生合作,成功地演出了莫扎特为中提琴、小提琴创作的交响复协奏曲作品364号。1993年,他作为“中国音乐家小组”一行五人之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派往阿根廷、委内瑞拉、古巴、墨西哥和美国进行文化交流和访问演出,所到之处引起了很大轰动,得到各界人士的好评,回国后,受到文化部外联局的特别通报表彰。
1996年,张安祥考入中国交响乐团任中提琴首席,随团出访了日本、奥地利、英国、德国和南美等地。1998年,应着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先生之邀,他参加了在日本长野举办的冬季奥运会开幕式。
2000年10月,张安祥考入中国爱乐乐团,担任中提琴首席。
大提琴:马新桦(首席)
马新桦出生于上海,先后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学士)、耶鲁大学(硕士)、南加州大学(高级演奏文凭),先后师从林应荣、奥尔多·帕里佐和埃莉诺·匈费尔德等教授。1988年,美国国家广播电视台特别节目以“一位前途无量的大提琴家”专题报导了马新桦。一年后,她被授予俄亥俄州荣誉市民称号和俄亥俄州的金钥匙。1991年,她被列入美国国家注册所的《谁是谁——行政官员和专业人才领域》全书中。她是唯一一位两度荣获(1988年和1989年)“哈默-罗斯特波维奇基金奖”的音乐家。1997年,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她在香港市政厅音乐厅举行个人独奏会,此演奏会是“中国最具前途的音乐家”系列演出之一。

马新桦曾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等地举行过独奏音乐会,她还以独奏家的身份与新英格兰室内乐团、圣地亚哥交响乐团、大峡谷音乐节交响乐团、坦格伍德音乐节交响乐团、布里斯托交响乐团、斯洛维尼亚国家广播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上海爱乐乐团和广州交响乐团均有过成功的合作。她的演奏受到欢迎和好评。《洛杉矶时报》写到:“马新桦演奏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非常具有说服力,并能够準确无误地表现作曲家的音乐。”《圣地亚哥联合报》评论马新桦的演奏“热情洋溢、技巧娴熟,从她乐器上流淌出的旋律充满激情和渴望,并且如歌一样的美丽”。《斯洛维尼亚共和国报》评论她的音乐会为:“简直是一顿令人心满意足的精神晚宴!马新桦的音乐具有诗般的细腻和微妙的变化,因此证明了她是一位很讲究的音乐演奏者,与此同时她具有内在戏剧性的演奏风格。” 2000年,她在波士顿首演了马克·罗西的大提琴作品。
马新桦还是上海弦乐四重奏组的创建人之一,在丁芷诺教授的指导下,她于1985年与该四重奏组在英国朴茨茅斯国际弦乐四重奏比赛上荣获二等奖。她曾担任美国圣地亚哥交响乐团的首席大提琴。她还曾被美国休斯顿交响乐团邀请为特约大提琴首席。马新桦现任中国爱乐乐团大提琴首席。
大提琴:郭筱姮
郭筱姮1978年出生于一个音乐家庭,四岁开始学习大提琴,七岁便登台演出,九岁时获得甘肃省少儿音乐节器乐比赛第一名。1989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师从全如狮教授和王祥教授。1991年,她升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其间曾担任中国少年交响乐团首席大提琴。1993 年,郭筱姮参加第二届全国大提琴比赛,获少年组第二名。郭筱姮在1993年至1995 年间,曾先后两次赴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演出,受到广大听众的热烈欢迎和好评。1995年,她随中国少年交响乐团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演出,并担任大提琴独奏,她演奏的柴可夫斯基《罗可可主题变奏曲》,大获成功,马来西亚国家元首观看了演出,《新加坡早报》以及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曾以“杰出青年大提琴演奏家”为题予以报导评述。 1996年,郭筱姮在中央音乐学院第一届大提琴比赛中,获得第一名。

1997 年,郭筱姮考入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其间曾担任中国青年交响乐团首席大提琴,并随团出访了香港、台湾等地。大学期间,郭筱姮还师从王振山教授学习重奏,并经常以重奏、室内乐形式活跃在音乐舞台上。 1999 年,她在北京国际音乐节上,参加了“艾萨克-斯特恩”大师班,并参与录製了纪录片“从毛泽东到莫扎特”续集的拍摄。
2000 年,在上海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国际大提琴比赛中,郭筱姮获得重奏组第一名。
2001 年郭筱姮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凭藉自己优秀的职业素质被中国爱乐乐团聘为演奏员。
2003 年3月,由中国爱乐乐团协奏,郭筱姮担任独奏,在北京保利剧院中国首演了旅美作曲家叶宁、胡晓的《安魂曲——不朽者的礼讚》,获得广大听众的好评,取得了巨大成功。 同年 11月,在第六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上,由郭筱姮创建并参与的“北京女子四重奏”和来自纽约的“上海四重奏”合作,成功演出了“贝多芬系列专场音乐会”,音乐会反响热烈,好评如潮。
2005 年7月,郭筱姮参加了广东省国际夏令营,在夏令营期间,得到了大师迪图瓦(Charles Dutoit )的亲自指导,参加了着名钢琴家加里-格雷夫曼 (Gary Graffman)小提琴家香特尔 -朱丽叶(Chantal Juillet )的室内乐大师班,并演出了多场室内乐音乐会和交响乐音乐会,其中包括和小提琴家( Akiko Suwanai)、 美国匹兹堡交响乐团首席贾红光,加拿大蒙特娄交响乐团首席大提琴布赖恩-曼克( Brian Manker)合作演奏的孟德尔颂八重奏,获得了巨大成功。
除参加大型乐队演出之外,她还担任四重奏和独奏任务。
双簧管:张正地(首席)

张正地,国家一级演奏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轻音乐学会理事。他自幼随父亲学习小提琴和钢琴,1976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属中央乐团专修班学习双簧管演奏,师从石里先生。1979年毕业后进入中央乐团任演奏员,不久,升至中央乐团双簧管副首席、首席,中央乐团改组为中国交响乐团后,他担任乐团的首席双簧管。2000年,中国爱乐乐团成立,张正地成为中国爱乐乐团首席双簧管。1980年,张正地与指挥家徐新先生组建“北京星期天青年爱乐乐团”,通过义务排练和演出,扶持首演中国民族交响乐新作以及外国交响乐作品在我国的首演,将演出送到大学和工厂,同年,他还与同事组建管乐重奏团,在北京各大专院校和工厂进行义务演出,举办讲座,普及交响乐、室内乐知识,并在北京文化艺术中心、北京音乐厅举办专场音乐会,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
多年来,他演奏了大量古今中外的交响乐作品以及协奏曲、歌剧、芭蕾舞音乐、中国民间音乐、戏曲音乐等。他曾与许多中外指挥家、独奏家、歌唱家合作演出。在音乐会上,他多次担任协奏曲独奏。1999年,在北京国际音乐节上与小提琴大师艾萨·斯特恩合作演出时,得到大师的讚扬。
张正地曾随中国交响乐团出访了美国、西班牙、马来西亚、韩国、德国、奥地利、英国、日本、墨西哥等国及港澳台地区,1987年赴美国演出,担任柏辽兹“罗马狂欢节”序曲中的英国管独奏,得到美国《华尔街邮报》的高度好评。
张正地还做为录音师,多年来录製製作了大量音乐作品,包括交响乐、协奏曲、舞剧音乐、音乐剧、戏曲音乐、大型晚会、运动会、电影音乐、电视剧音乐等。其中有影响的有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钢琴协奏曲《黄河》;舞剧音乐《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天鹅湖》;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文艺晚会、1996年文化部春节晚会;影视音乐《红楼梦》、《霸王别姬》、《风月》、《红河谷》、《孔繁森》、《丰碑》、《黄河绝恋》、《漂亮妈妈》、《一声叹惜》、《刮痧》和《荆轲刺秦王》等。
单簧管:樊巍(首席)

樊巍1985年考入西安音乐学院附中,师从迟铮教授学习单簧管演奏。1991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张梧教授。在校期间,他表现出色,担任了中国青年交响乐团单簧管首席,并随团成功地出访了日本、印度尼西亚和香港等地,所到之处,均受到好评。1994年,樊巍获得全国青年单簧管比赛第二名,同年,他还获得了学院颁发的傅成贤奖学金。
1995年毕业后,樊巍经考核成为中央音乐学院单簧管教师。1996年,他考入新组建的中国交响乐团,担任单簧管首席。在中国交响乐团期间,他与许多着名音乐家如作曲家克里斯托夫·潘德列茨基、指挥家夏尔·迪图瓦、根纳季·罗日杰斯特文斯基、钢琴家保罗·巴杜拉-斯科达、小提琴家耶胡迪、梅纽因、安妮-穆特、吉尔·沙哈姆和大提琴家果沙·麦斯基等都有过成功合作。自担任乐团单簧管首席以来,演出的音乐会达数百场之多,1998年,樊巍随中国交响乐团在德国、奥地利和英国巡迴演出,引起巨大反响,之后,他又随团成功地出访了日本和墨西哥等地。作为建国50周年的重点项目,樊巍应中央音乐学院北京环球音像出版社之邀,出版了单簧管教学VCD,弥补了国内教学方面的空缺,受到国内广大师生的欢迎和好评。
樊巍的演奏深刻而富有感染力,他不仅在单簧管首席职位上表现出色,更在独奏演出上游刃有余,得到国内外音乐爱好者及专家的讚赏。
2000年,樊巍考入刚刚组建的中国爱乐乐团,担任单簧管首席。
大管:朱垣平(首席)

朱垣平1952年生于江苏宜兴,自幼酷爱音乐,曾学习过多种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后师从我国着名大管演奏家刘奇先生专攻大管演奏艺术,1983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师从赵準先生继续攻读大管专业。朱垣平以各学科优秀成绩毕业后去云南工作,之后,多次举办独奏、协奏音乐会,并组织了木管重奏团,活跃在云南的音乐舞台上,受到音乐界的广泛好评
1986年,朱垣平考入中央乐团。1993年6月15日,他在北京音乐厅举办了大管独奏与协奏曲专场音乐会,演出获得很大成功,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人民音乐》杂誌等媒介发表文章对音乐会的成功表示祝贺。
1996年,朱垣平考入重新组建的中国交响乐团,成为乐团第一任首席大管。在中国交响乐团的四年中,他演奏了大量中外交响乐经典作品,还随团出访了德国、英国、维也纳、日本、墨西哥和香港、澳门等地。
2000年,朱垣平考入新成立的中国爱乐乐团,担任首席大管。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朱垣平在大管演奏艺术上取得了很大成绩,他的演奏基本功扎实,音色纯厚,表现力丰富,并能熟练地运用循环呼吸技巧,他的演奏艺术得到了广大听众、音乐界专家的讚赏。
圆号:贾辉(首席)

贾辉1963年生于吉林省长春市,11岁随原吉林省歌舞剧院林海相老师学习圆号演奏。1977年进入吉林省歌舞剧院,担任圆号演奏员。1986年,贾辉应聘在珠江电影製片厂电影乐团任首席圆号,1987年考入星海音乐学院,师从张邦联教授攻读圆号演奏本科学历,1991年毕业后,贾辉进入广州交响乐团担任首席圆号。1994年至1999年,贾辉先后在上海交响乐团和中国交响乐团任首席圆号。
2000年,贾辉赴美国罗斯福大学就读于交响乐演奏大师班,师从芝加哥交响乐团圆号首席戴尔·克莱文杰,其间,他在芝加哥城市交响乐团任首席圆号。2001年,贾辉接受中国爱乐乐团聘请,回到北京,担任乐团圆号首席。
1991年,贾辉在第二届全国圆号比赛上获得第二名。多年来,贾辉演奏了许多经典交响乐作品,并多次举行独奏音乐会,1995年,他在日本举办的第27届国际圆号节上举办独奏专场,1999年参加在美国举办的第31届国际圆号节并举行专场独奏音乐会,2000年,他又在北京举办的第32届国际圆号节上举行专场独奏音乐会。1987年至今 ,他先后同珠影乐团、广州交响乐团、中国交响乐团、澳门乐团、上海交响乐团和日本山形交响乐团合作,举办协奏曲专场音乐会,演出均获得很大成功。
长号:郝杰(首席)

郝杰出生于山东省青岛市。1977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属中央乐团学员班学习长号。1990—1993年,郝杰在德国汉诺瓦音乐学院独奏班学习长号演奏,师从德国北部广播交响乐团长号首席海尔木特·赛费尔。1992—1993年,他又跟随柏林爱乐乐团首席长号约翰·达姆斯学习长号。1996年,郝杰在美国印地安那大学继续深造,师从西南密西根交响乐团首席长号约瑟夫·希克纳和芝加哥交响乐团首席长号海弗里德曼并取得硕士学位。
郝杰曾在很多乐团担任首席长号,其中包括埃尔克哈特交响乐团、希尔德斯海姆城市歌剧院乐团、德国夏萨克森州立管弦乐团、汉堡青年交响乐团和中国中央乐团。他还曾任汉诺瓦北德广播管弦乐团的第二长号。1986—1989年,他在北京铜管五重奏组中演奏长号。
郝杰是1995年度美国印地安那大学音乐部唯一的优秀学生特别奖获得者。毕业后,他在北卡罗莱纳州三角洲乐团任首席长号,此外,他还从事铜管室内乐演奏及教学工作。2000年,中国爱乐乐团成立,郝杰任首席长号。
打击乐:刘瑛(定音鼓首席)

刘瑛,生于山西省榆次市。自幼随父学习音乐并随山西省歌舞团刘雪林老师学习木琴,1984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学习打击乐专业,1987年以优异成绩被保送进入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打击乐专业继续学习,师从打击乐专家刘光泗教授,1991年毕业后考入中国广播交响乐团工作。1997年至1998年留学于芬兰西贝柳斯音乐学院。
刘瑛一直是我国舞台上活跃的打击乐演奏家,曾与中国广播交响乐团、中央乐团、中央歌剧芭蕾舞剧院交响乐团以及“爱乐女”室内乐团合作演出,担任马林巴、打击乐独奏。演奏过的曲目有旅美作曲家周龙的《大曲(敲击与乐队)》、作曲家莫凡特为她创作的马林巴独奏《渔岛掠影》(已录製成C D 发行)、为打击乐与女高音所作的叙事音诗《鹿母莲》以及日本作曲家松下功先生的《和太鼓协奏曲》等。她的演奏受到社会各界及专家的一致好评,她录製的独奏曲多次在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及地方台播放。《中华英才》、《八小时以外》、《作家文摘》、《北京青年报》、《山西文艺生活报》等许多报刊杂誌以“敲敲打打的亮丽人生”等为题,刊登过她的学琴历程和成功之路,中央、北京、天津电视台都播出了对她的人物专访。1987年以来曾先后随中国青年交响乐团,中国广播交响乐团,芬兰西贝柳斯青年交响乐团出访过前苏联、德国、波兰、澳门、香港、日本等国家与地区,进行演出与交流活动。
刘瑛现为中国爱乐乐团打击乐声部长、定音鼓首席,中央音乐学院打击乐客座教师。
打击乐:张景丽

张景丽1988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1994年升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着名打击乐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赵纪先生,1998年以优异成绩毕业,现任职中国爱乐乐团。张景丽从1990年代开始举办打击乐独奏音乐会,她曾与国内众多交响乐团合作演出,其中包括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上海广播交响乐团、河北交响乐团、昆明交响乐团、兰州歌舞剧院交响乐团、山东交响乐团、合肥歌剧舞剧院、西安音乐学院、哈尔滨歌剧院等。
1998年,张景丽在北京音乐厅成功举办了打击乐个人专场音乐会,受到听众的欢迎和好评。同年,她还应邀参加了美国史蒂芬斯打击乐音乐节(国际马林巴比赛音乐节)的演出。1999年在加拿大温哥华成功的举办了个人打击乐独奏音乐会,被当地媒体誉为“动感与韵律的融合,技巧与音乐的升华”,“来自亚洲的杰出打击乐演奏家”。她的演出足迹遍及亚洲、欧洲、美洲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艺术总监
艺术总监:余隆

余隆是活跃于当今国际乐坛的最杰出的中国指挥家之一,曾应邀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担任客席指挥。他曾经在德国、法国、荷兰、瑞士、波兰、匈牙利、葡萄牙、斯洛伐克、澳大利亚、新加坡、泰国和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登台指挥,与世界着名的指挥家内维尔·马里纳,钢琴家米哈伊尔·普雷特涅夫、郎朗、李云迪,小提琴家伊扎克·帕尔曼、林昭亮、弗朗克·彼得·齐默尔曼,大提琴家玛特·海莫维兹、王健,单簧管演奏家查尔斯·内迪克和女高音歌唱家蒂齐娅娜·费贝利希尼等合作,指挥过德国汉堡歌剧院、柏林广播交响乐团、莱比锡广播乐团、汉堡交响乐团、英国圣马丁乐团、匈牙利布达佩斯广播交响乐团、布莱梅爱乐乐团、法国尼斯大剧院、爱尔兰国家爱乐乐团、澳大利亚悉尼交响乐团和香港管弦乐团、东京爱乐乐团和新加坡交响乐团等知名的乐团和歌剧院。余隆的指挥曲目包括不同时代和不同领域的作品,尤以指挥歌剧而闻名,他在世界各地指挥了《茶花女》、《图兰多》、《阿伊达》、《卡门》、《拉美莫尔的露契亚》、《罗密欧与朱丽叶》、《风流寡妇》、《唐·帕斯瓜勒》等歌剧名作,均获得巨大成功,在国际乐坛赢得了广泛讚誉,也由此奠定了他作为一位优秀指挥家的国际地位。
客座指挥

首席客座指挥:克里斯托夫·潘德列茨基
克里斯托弗·潘德列茨基(Krzysztof Penderecki),1933年11月23日生于波兰的德比扎,当代最有影响的作曲家之一,同卢托斯拉夫斯基和格雷茨基一道成为新波兰作曲学派的代表人物。其音乐创作将波兰和东欧民间音乐、古代宗教音乐、巴托克和斯特拉文斯基所代表的现代音乐创作以及先锋派手法融为一体,发展出一种富有个性的折衷风格。主要作品包括《广岛受难者輓歌》、《圣路加受难曲》、《所罗门之歌》、《波兰安魂曲》、《耶路撒冷的七座门》,歌剧《劳敦的魔鬼》、《失乐园》、《黑面具》以及六首交响曲、两首小提琴协奏曲、两首大提琴协奏曲和中提琴协奏曲等。
周年庆典
首播时间:2010-5-28
首播频道:CCTV-音乐
产 地:中国大陆
年 份:2010
栏目简介:
中国爱乐乐团建团十周年庆典日音乐会在保利剧院隆重举行。“爱乐掌门人”余隆率团携手京剧名角邓沐玮、王艳、张建国,歌坛大腕儿廖昌永、张建一、幺红,享誉世界乐坛的韩国钢琴家白建宇、大提琴家王健、小提琴家宁峰为观众奉献了一台中西合璧的饕餮盛宴。
音乐季
2012音乐季交响音乐会
演出时间:2012.05.19
演出地点:北京音乐厅
指挥:杨洋
演出票价:480 ,280 ,180 ,80 ,50。
演出简介:
王南斐:交响诗《午夜的红旗袍》(中国首演)。
埃里希·沃尔夫冈·科恩戈尔德: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35号。
贝拉·巴托克:管弦乐队协奏曲。
小提琴:拉腊·圣约翰
2011音乐季交响音乐会
中国爱乐乐团因其艺术与管理观念的高起点和对交响乐艺术的执着精神,不仅为广大音乐客群提供了丰富而高格调的音乐生活,亦获得国内外社会资源的殷殷襄助,这是她不同于国内其他乐团的得天独厚之处。来自不同领域的交响乐爱好者及赞助者,以自己乐意的方式为这支年轻而富朝气的乐团提供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持,成为乐团高速而稳定前行的坚强后盾和动力。在这个空间中,音乐是神祇,艺术至高无上,人们在敬畏天籁之声的同时,亦享受到生命和生活的美好与可贵。
演出时间:2011年6月11日 星期六 19:30。
演出地点:中山公园音乐堂。
指 挥:杨洋。
演出票价:480 ,280 ,180 ,80 ,50。
2017年10月30日讯息,中国爱乐乐团2017-2018音乐季特别音乐会将于11月7日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