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教育·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上)(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2013中公版)》覆盖公务员考试所有考点,科学预测可能出现的新考点;重点突出高频考点,合理安排内容,大大节约备考时间,提高複习效率;答案精準,解析详尽,还附有解题关键、小贴士、注释等贴心内容;瞬间解题的方法技巧全公开,打破惯性思维,培养快解思维。
基本介绍
- 书名:中公版•2013吉林公务员考试专用教材:全真模拟预测试卷
-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 页数:320页
- 开本:16
- 定价:50.00
- 作者:李永新
- 出版日期:2013年1月25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511511287
- 品牌:中公教育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中公教育·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上)(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2013中公版)》严格依据吉林公务员考试大纲编写的深度辅导教材,真正达到吉林公务员考试难度的深度辅导教材。
作者简介
李永新,中公教育首席研究与辅导专家。毕业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具有深厚的公务员考试核心理论专业背景,对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各级公务员招录考试有着博大精深的研究,极具丰富的公务员考试实战经验。主持并研发了引领公考领域行业标準的深度辅导教材系列和辅导课程、专项突破辅导教材和辅导课程,帮助无数考生成就了梦想,备受考生推崇,是公考辅导领域行业标準的开创者和引领者。
图书目录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甲级)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一)(1)
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甲级)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二)(23)
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甲级)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三)(45)
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甲级)全真模拟预测试卷(四)(67)
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甲级)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五)(90)
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甲级)全真模拟预测试卷(六)(112)
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甲级)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七)(135)
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甲级)全真模拟预测试卷(八)(158)
参考答案及解析(1—8)(227)
【申论】
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甲级)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一)——加强政府职能转变(181)
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甲级)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187)
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甲级)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三)——加强社会管理(193)
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甲级)全真模拟预测试卷(四)——房地产限购令(200)
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甲级)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五)——以房养老(206)
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甲级)全真模拟预测试卷(六)——大气污染(211)
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甲级)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七)——节能减排(216)
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甲级)全真模拟预测试卷(八)——生态草原(222)
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1—8)(293)
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甲级)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一)(1)
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甲级)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二)(23)
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甲级)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三)(45)
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甲级)全真模拟预测试卷(四)(67)
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甲级)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五)(90)
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甲级)全真模拟预测试卷(六)(112)
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甲级)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七)(135)
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甲级)全真模拟预测试卷(八)(158)
参考答案及解析(1—8)(227)
【申论】
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甲级)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一)——加强政府职能转变(181)
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甲级)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187)
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甲级)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三)——加强社会管理(193)
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甲级)全真模拟预测试卷(四)——房地产限购令(200)
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甲级)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五)——以房养老(206)
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甲级)全真模拟预测试卷(六)——大气污染(211)
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甲级)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七)——节能减排(216)
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甲级)全真模拟预测试卷(八)——生态草原(222)
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1—8)(293)
文摘
着作权页:
插图:
第二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
(共30题,参考时限25分钟)
阅读理解:共30题。注意:供选择的答案有时可能是对短文内容的一个複述,有时则满足了陈述中其他方面的要求,你的选择应与所提要求最相符合。
请开始答题:
11.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发展引人注目,日益成为社会消费的重要角色。据统计,2010年我国网路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4980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其中近4000亿元发生在淘宝。而淘宝之所以能够做大,得益于长期的免收费、低门槛政策“放水养鱼”,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草根卖家。然而,繁荣的背后难掩假货充斥、信用缺失等问题,这是淘宝等电子商务企业不得不面对的“成长烦恼”。从电子商务发展趋势看,质量和诚信将是决定这一新兴产业未来的两大关键。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电子商务是社会消费的重要角色
B.质量和诚信是电子商务产业健康发展的保证
C.淘宝等电子商务的问题层出不穷
D.电子商务产业在新形势下亟待转型
12.一件可能使人感到吃惊的事实是,目前不但世界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人口的增长速度,而且同世界上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相比,粮食增长速度也是较快的,甚至其他商品价格的增长速度也比不上粮食的增长速度。儘管如此,今天在全世界仍有很多人口得不到充足的粮食。据估计,由于缺粮而面临饥饿的人口有3.4亿到7.3亿之多,他们主要集中在南亚和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地区。
这段文字想要说明的问题是()。
A.世界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人口的增长速度
B.儘管世界粮食生产充足,但仍有很多人口得不到充足的粮食
C.其他产品价格的增长速度比不上粮食的增长速度
D.因缺粮而面临饥饿的人口有3.4到7.3亿之多
13.教育经费的使用,从来都是一本糊涂账!教育主管部门很少明明白白地告知国民,教育的钱究竟是怎幺花的。国民教育经费的规划和使用,就像一个巨大的谜团,瀰漫在庞大无比、盘根错节的教育体系之间,老百姓恍如雾里看花,只知道“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却难以知晓问题的根源所在。
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作者主要是在批评教育部门的官僚作风
B.作者主要是在呼吁教育经费支出应透明
C.国民教育经费的规划和使用同老百姓的关係不大
D.教育经费是糊涂账的责任不在教育主管部门
14.“亚健康”一词是从国外传过来的,“亚健康”在全世界发生率很高,它是由于心理社会环境的压力而造成人体的一种不适状态。近年来,“亚健康”在国内外的发生率逐渐增高,因此展开“亚健康”的研讨是有意义的。从字面来说,亚,就是次于。“亚健康”就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
插图:
第二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
(共30题,参考时限25分钟)
阅读理解:共30题。注意:供选择的答案有时可能是对短文内容的一个複述,有时则满足了陈述中其他方面的要求,你的选择应与所提要求最相符合。
请开始答题:
11.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发展引人注目,日益成为社会消费的重要角色。据统计,2010年我国网路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4980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其中近4000亿元发生在淘宝。而淘宝之所以能够做大,得益于长期的免收费、低门槛政策“放水养鱼”,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草根卖家。然而,繁荣的背后难掩假货充斥、信用缺失等问题,这是淘宝等电子商务企业不得不面对的“成长烦恼”。从电子商务发展趋势看,质量和诚信将是决定这一新兴产业未来的两大关键。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电子商务是社会消费的重要角色
B.质量和诚信是电子商务产业健康发展的保证
C.淘宝等电子商务的问题层出不穷
D.电子商务产业在新形势下亟待转型
12.一件可能使人感到吃惊的事实是,目前不但世界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人口的增长速度,而且同世界上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相比,粮食增长速度也是较快的,甚至其他商品价格的增长速度也比不上粮食的增长速度。儘管如此,今天在全世界仍有很多人口得不到充足的粮食。据估计,由于缺粮而面临饥饿的人口有3.4亿到7.3亿之多,他们主要集中在南亚和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地区。
这段文字想要说明的问题是()。
A.世界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人口的增长速度
B.儘管世界粮食生产充足,但仍有很多人口得不到充足的粮食
C.其他产品价格的增长速度比不上粮食的增长速度
D.因缺粮而面临饥饿的人口有3.4到7.3亿之多
13.教育经费的使用,从来都是一本糊涂账!教育主管部门很少明明白白地告知国民,教育的钱究竟是怎幺花的。国民教育经费的规划和使用,就像一个巨大的谜团,瀰漫在庞大无比、盘根错节的教育体系之间,老百姓恍如雾里看花,只知道“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却难以知晓问题的根源所在。
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作者主要是在批评教育部门的官僚作风
B.作者主要是在呼吁教育经费支出应透明
C.国民教育经费的规划和使用同老百姓的关係不大
D.教育经费是糊涂账的责任不在教育主管部门
14.“亚健康”一词是从国外传过来的,“亚健康”在全世界发生率很高,它是由于心理社会环境的压力而造成人体的一种不适状态。近年来,“亚健康”在国内外的发生率逐渐增高,因此展开“亚健康”的研讨是有意义的。从字面来说,亚,就是次于。“亚健康”就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