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法学院,其前身为北洋大学法科。北洋大学法科始建于1895年10月,是我国近代最早开办的法学高等教育专业,培养了包括民国外交部长王宠惠、民国着名外交家王正延、海牙国际法院首位法官徐谟、革命烈士张太雷等人在内的诸多海内外知名人士。北洋大学法科在实践中所积累的丰富办学经验和形成的较为完善的法学教育管理体制,已经成为天津大学法学系所拥有的珍贵历史财富。1924年,北洋大学法科併入北京大学,自此,北洋法科教育中断。1994年1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天津大学正式设立经济法专业,主要承担法学专业研究生、本科生、法学辅修学位和法学双学位课程的教学任务。1998年,天津大学法学系设立经济法专业硕士点。2015年6月17日上午,天津大学法学院正式揭牌成立。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天津大学法学院
- 英文名:Law school of TianJin University
- 创办时间:1895年10月
- 所属地区:天津市
- 学校属性:985工程、211工程
- 高级职称:7人
- 中级职称:9人
- 院长:孙佑海
师资力量
法学系现有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者7人,具有中级职称者9人;已经获得博士学位者6,正在攻读博士学位者2人。所有教师均系国内知名院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南开大学等)毕业,具有扎实的法学理论功底和较高的教学科研水平。现有兼职教授6名,兼职研究员8名。在教学方面,法学系教师的授课不仅深受学生的好评,更有5位教师分获天津市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的重要奖项,1位教师获得天津大学顶新奖教金。在科研方面,法学系教师也是成绩斐然,其中包括国家和地方各级重点科研课题立项若干,发表核心刊物论文二十余篇,出版着作、教材十余种等。此外,法学系教师还具有较强的法律实践能力,可针对法学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为学生提供法律实务方面的必要指导。
国家软课题、天津市社科项目以及社科评奖等方面均已经取得突破,论文发表的数量、质量领先。
与法务部、天津市人大法工委、天津市法制办、天津市司法局、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天津市检察院以及各实习基地单位建立了密切的联繫;与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天津电视台卫视频道、综合频道和教育频道、天津日报、城市快报等新闻单位均有合作;与具有优势的法律院系具有交流渠道;每年开办的面对社会和校内学生的法学义务讲座10余场次;在校内定期举行社会热点问题为内容的法律沙龙;固定参加经济法与科技法的相关年会和论坛;法律援助中心定期开展免费法律谘询服务。
与韩国梨花女子大学法学院、台湾中央大学法律与政治研究所、台湾东华大学法学院签订了合作协定并建立了学术交流平台,与欧洲人权法研究机构存在合作关係,与印度、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国民大学、澳大利亚若干高校的法学专业也进行着学术交往,与美国王氏基金会、国际法学院协会以及多所大学的法学院存在交流渠道。

教学设施
除天津大学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可供师生利用外,学院还设有图书资料室和报刊资料室供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使用,资料室中的法学书刊种类较为齐全,由专人负责管理。此外,学生的专用教室、模拟法庭、电教设备、外语语音室和计算机房等教学设施也一应俱全,办学条件总体上优于同类院校。

培养目标
法学系旨在培养:掌握扎实的基础法学和部门法学知识,具备良好的法学理论修养和业务素质,同时具有一定的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知识和较高的外语、计算机水平,不仅能胜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立法、司法和法律服务工作,而且能适应企业管理、外贸、市场行销等各类部门需要的,複合型高级法律人才。
天大法学院的办学宗旨即:培养不仅具有法律知识,还具有职业立场、职业思维、职业责任的法律人才,建立高起点、国际化、有特色的法学院。
地图信息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天津大学卫津路92号

打开百度地图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