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暴力慈善

(2020-04-04 04:21:37) 百科综合
暴力慈善

暴力慈善

暴力慈善是希望工程发起人、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对陈游标式慈善方式的叫法,徐永光认为以牺牲受赠人的尊严来获得自己的满足是一种慈善的暴力行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暴力慈善
  • 人物:陈游标式慈善
  • 含义:牺牲受赠人的尊严
  • 创立:徐永光

名词解释

媒体对新闻人物陈游标“现金救穷”“高调行善”行事方式的一种概括,又称“暴力式慈善”。也做“暴力公益”。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在接受媒体採访时,对此直言不讳:“如果以丧失受赠人的尊严来获得自己的某种满足,这是一种慈善的暴力行为。”2011年3月,和讯网的讯息说,陈本人对此不以为然:“这种定位非常好……当前中国慈善事业的大发展必须要用‘大暴力’去推动。比如说敲锣打鼓发红包,秀‘人民币墙’,这都是暴力,慈善需要暴力,所以我对这个定义很满意。”
“暴力慈善”争议人 陈游标“暴力慈善”争议人 陈游标

陈游标回应

回应质疑

“我不知道我要怎幺做大家才满意,我不怕任何人质疑,我心里的承受力是无限的。”2011年3月,陈游标在云南盈江地震灾区行善时,和受灾民众一起手举200元捐款合影的行为,受到众多网友质疑,面对非议,陈游标如是说。
陈游标陈游标
2011年3月20日,陈游标应邀来到北京师範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首期中国基金会领导人高级研修班”,作为研修班课程之一,4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国着名基金会秘书长与他展开对话。
这是陈游标第一次与专业的公益组织负责人对话,在对话开始前,陈游标用30分钟介绍了自己在日本和中国台湾救灾行善时的细节。
在对话阶段,数位基金会秘书长建议陈游标建立基金会,或与专业公益组织合作,提高慈善的效率,但陈游标称,不考虑与专业组织合作做慈善,希望通过自己的亲力亲为,感染更多富人,共同加入到慈善事业中。
北师大壹基金研究院院长王振耀说,陈游标替富豪们干了一件好事,“陈游标这三个字如果竞拍的话,我认为起拍价是100亿元。”
陈游标透露,5月份将再次赴台湾做慈善,他将在台湾数所大学设立奖学金,还将为台湾儿童的营养午餐出力,希望每个孩子的午餐都能有一杯牛奶,和一个鸡蛋。

人物对话

1 为何不靠慈善组织?
刘选国(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秘书长):为什幺不靠专业慈善组织做慈善,以提高慈善的效率呢?
“土豪”陈游标,我们做朋友吧“土豪”陈游标,我们做朋友吧
成立基金会还不成熟
陈游标:中国的慈善还处在摸着石头过河阶段,希望工程发起人徐永光曾说我这是“暴力慈善”,但我认为,中国就需要我这样的“暴力慈善”,来推动整个社会的慈善进步,社会对我的行为有争议,有讨论,是好事。我是发自内心的行善,我高调做慈善不是为了宣传我个人,我从小就高调,做了好事不说出来,我心里会憋得难受。成立陈游标基金会还不成熟,我只希望以后给历史、给儿孙留下“大好人”这仨字,就够了。
2 经营不顺利如何持续行善?
傅克勤(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品牌部部长):听说你的公司已三个月没业务做了,是不是真的?慈善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事业,如果这样的话,你后续的捐款从哪来?
困难是暂时的
陈游标:我的公司已经快四个月没接到一单业务了。简单说,就是我的社会活动太多,我70%的时间都在做慈善,但搞房子拆除的,一般都是国中生,比我文化水平高的很少,他们经常搞各种活动,我几乎都不参加,全部拒绝,所以,很多拆迁业务就拿不到。
我的利润非常薄,但我们每个城市都在大拆大建,建筑垃圾非常多,哪有活儿我们就去哪儿,工作量还是非常大的,请大家相信陈游标的智慧,我不会因为慈善把企业做垮了,否则,对中国企业家来讲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因为陈游标做慈善把企业弄丢了,谁还做慈善呢?我遇到的困难是暂时的。
3 何种行善方式更有效?
赵华(北京光华慈善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你的行善方式,会让人认为慈善组织不可信赖,这有利于推动慈善事业吗?
从未否定基金会功劳
陈游标:我从来没否定过基金会的功劳和成绩,很多基金会的公益项目我认为是很好的。但中国的慈善事业处在发展阶段,也非常需要我这样的富人去高调推动,人人参与慈善,让更多的富人加入进来。我们是按各自方式去选择行善的,我是一个爱学习的人,我会考虑大家的意见,在高调做事的同时,也会考虑符合大家的口味。
4 为何与受助人举钱拍照?
刘洲鸿(南都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你和受助人一起举着钱的照片,让人心里不是很舒服。
与灾民拍照并非炫耀
陈游标:举着两个手指的姿势,这个动作是胜利和坚定信心的意思,我到灾民中去,我跟灾民同悲喜,我希望能给灾区带去希望。让灾民放心,困难是暂时的,一定是能战胜的,并不是拿着两百元炫耀,真的不是这个意思,但很多人都误解了,他们不理解我,反而质疑我。

专家解读

在平常的慈善活动中,“我们凸显了捐赠者的位置,那种居高临下的优势,不管从经济上还是道德上,所以我不太喜欢全民公益的说法,慈善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北京师範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韩俊魁说。
韩俊魁指出,在一般的慈善过程中,受赠人的表达和声音是被忽略掉了,这是做慈善的人应该值得反省的地方。从公民性的角度来说,这条路径值得去反思,每个公民的宽容、理解、互相尊重,从个体的角度和制度的角度都应该去反思。
“这是一种慈善家的暴力,是对弱势群体的一种长久的伤害,不能这幺做。我们确实要反思,陈游标式的慈善在中国能大行其道,不管是管理层面还是执行层面,公益慈善界都要反思。”徐永光说。

社会评论

正面支持
相关记者对这件事情也发表了看法:我本人对陈游标先生充满敬意。高调也好,炒作也罢,陈游标毕竟是在拿自己的真金白银做善事。但毋庸讳言,我对陈先生的敬意也在发生变化——他扶贫助弱的情怀依然令人感佩,但他拿出的真金白银却越来越像“嗟来之食”;人们希望更多贫困人群受到救济,但却不希望他们的人格尊严受到伤害;人们希望中国慈善事业获得大发展,但却不希望依赖“暴力慈善”的方式。
肯定陈游标的善举,并不意味着不能对其慈善方式表达异议。陈游标的本意在于以高调慈善号召更多人加入慈善行列,推动中国慈善发展,初衷很好,但实效如何有待观察。慈善本是至善至美的高尚行为,很多人“虽不能至,心嚮往之”,而“暴力慈善”无论如何算不上一个褒义词,当温情脉脉的慈善与“暴力”联繫在一起,慈善的声誉会不会因此受到损害,显然值得关注。如果慈善异化为施捨,甚至异化为一种缺少温情的“暴力”,这样的慈善将会吸引更多人加入还是让更多人望而却步,这是一个问题;而“暴力慈善”是否有助于中国慈善事业的长远、健康发展,这同样是一个问题。
在某种意义上,贫困人群之贫困,一在于物质贫困,二在于精神贫困——缺少社会尊严,人格不被尊重。中国人向来有“人穷志不穷”的精神传统,即使物质贫困,也要追求精神富有,足可见中国人多幺在意面子和尊严。而“暴力慈善”在缓解穷人物质贫困的同时,却让他们进一步陷于精神贫困,这是否有悖慈善的本义?行善者只顾自己高调做事,享客群人欢呼的热闹场面,却不顾及受助者的心理感受,这是否是另一种残忍和自私?慈善行为高调与否并不是问题,是否尊重受助人却显然是一个问题。
有网友说,“我们看不惯陈游标凌驾于别人尊严之上的行善,我们也不能忽视穷人拿到200元之后感动的泪水”。这话说得好,也道出了陈游标式慈善最令人纠结之处。我们一方面对陈游标式慈善颇有微词,希望他能够做得更好;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感叹有那幺多贫困人群急需救助,不管何种方式的慈善对他们而言都是雨露甘霖。我们一方面笃定地认为尊重受助者人格尊严是慈善应有之义,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怀疑,这样的要求之于当下现实是否过于高调。
说到底,陈游标式的慈善之所以令人纠结,在于中国慈善事业过于贫弱,正因为慈善事业贫弱,“暴力慈善”才有了大施拳脚之地,才让我们对“暴力慈善”表达异议的同时不得不肯定其现实价值,才让那些从未得到救助的贫困人群对“暴力慈善”感到惊喜,并且流下感动的泪水。是的,只有更多人加入慈善行列,只有我们的慈善事业足够繁荣,慈善的人性化关怀才能进一步凸显,“暴力慈善”才会失去用武之地,行善者和受助者才会更加注重人格尊严,只有到那时,慈善才能还原其纯粹的面目。
注重现实反响
“暴力慈善”好不好 受捐者说了才算
子非受捐者,安知受捐者之忧乐?不同情形下的人,有着不同的尊严标準和心理承受能力。笔者认为,对陈游标的“暴力慈善”之是非程度,最好还是不要成为基于理论的书斋清谈、或局外人主要出于臆想的高谈阔论。最基本的是,必须调查一下受捐者的心理感受。
慈善讨论,无论批评还是辩解,都不能空对空。人性很複杂,人心很脆弱,灾难中的人们尤其是,贫穷而又处于灾难中的人们更尤其是。所以,“暴力慈善”到底好不好,在当前的语境下,请先摆脱学术性、道德性的辩论,实实在在把发言权交给被捐助者,听听他们怎幺说。
暴力的慈善,还是慈善
慈善前加个暴力,倒是件十分有趣的事情。幸亏是暴力修饰慈善,而不是慈善修饰暴力。
相信很多人也知道,他是穷苦出生,幼年时发生的悲剧让他感受到贫穷的可怕,所以他从小就具有很强的商业意识,要有钱。这种经商意识和头脑虽属难能,但不算可贵。可贵的是,起码他不忘本。汶川事件的慷慨解囊便是明证。
有人说,企业家做这种慈善行为对他们自身的企业发展是有利的,一方面促进了企业的宣传,另一方面也为自己博得了名声。好的名声无法用钱来衡量。这是不错的,但即使真是这样。只要他做出的事情,对社会,对大家是有益无害的就行了。2012年10月15日,他又高调宣称对莫言先生赠送别墅,这让他颇受争议。有人认为这是对莫言先生的侮辱,是炫富,或者是进一步炒作自己。但在我看来,一个从小受过苦的孩子,或多或少在某些方面是对老师的一种感恩,或者是在见证改革开放数十年来,他认为中国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进步,却在人文上迟迟得不到承认。这次整箇中国都沸腾了,他也感到骄傲,一激动看到莫言先生有买房的无心之谈,就冲动了发表这样的想法。事后想想,他作为一个企业领导人,有些地方可能自己也觉得不够妥当。退一万步讲,即使这真是一次炒作事件,但结果是莫言先生的家人很明智的拒绝了,这无疑对莫言先生自己而言是有利的。这样的结果也没什幺不好,既宣传了自己,又让作家本人也得到了更好的声名。
中国的企业家缺少一种社会的担当,或许陈游标先生的做法不是很妥当,但起码他让有过慈善,这是事实,宁可慈善被暴力化,不能让暴力慈善化。暴力的慈善,还是慈善,慈善的暴力,还是暴力。
不论是暴力慈善,还是单纯的慈善,都只能说明,陈游标先生为需要帮助的人做出了贡献,而我们应该崇尚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以宣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主,做到为家族基业而奋斗的中华好儿女。正所谓好人有好报,在陈游标慈善事迹下,引起一位方先生的感动,并赠予了他chenboss这一尘封多年的姓氏域名,不仅仅带着对陈先生本人的祝福,同时也祝愿他的企业能够更上一层楼。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