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颱风鸣蝉

(2020-07-19 19:20:16) 百科综合
颱风鸣蝉

颱风鸣蝉

颱风“鸣蝉”((英语:Typhoon Maemi ,国际编号:0314 ,联合颱风警报中心:17W,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Pogi),是韩国自1959年以来吹袭当地最强的颱风,实测风速是韩国有气象纪录以来第一。鸣蝉是在2003年9月4日,于西太平洋上一个位于季风槽中的扰动形成的。

2003年第14号强颱风“鸣蝉”9月12日和13日袭击了韩国南部地区,至少已造成78人死亡,24人失蹤,数千人逃离家园。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颱风鸣蝉
  • 外文名:Typhoon Maemi
  • 形成时间 : 2003年9月4日
  • 消失时间 : 2003年9月13日
  • 最大风力 : 17级
  • 登录地点: 韩国

发展过程

2003年9月6日凌晨,美军联合颱风预警中心将15W由热带低压升格为热带风暴。同日14时,日本气象厅亦将其升格,并命名为“鸣蝉”。
从NCEP提供的再分析资料可以看到,“鸣蝉”活动期间,南亚高压维持西部型,表现为高压中心位于80°E附近或以西,西风槽在90°-130°E之间。这一时期,500hpa副高位置偏东。
“鸣蝉”生命中前期,欧洲建立阻塞形势并维持经向环流。伴随着阻塞高压的建立,其南侧形成切断低压。阻切形势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造成高压所在纬度急流的分支。一般而言,当西风上游建立阻塞形势时,如果下游(一个长波波长左右)已存在阻塞高压,下游的阻塞形势的经向度就会骤然减小,环流变得平直,副热带高压脊及信风带就会加强西伸。但是当时东亚仅分布一个长波脊,并未形成闭合高压单体,西风在东亚中纬一带以纬向活动为主,经向减弱的程度并未表现得很明显。
倒是这个切断低压发展加深后不断东移,打压中亚的大陆高压,使其减弱消失。切断低压亦逐渐填塞消失。在此期间,由于上游效应,高压前部维持槽位。9月7日0z的500hpa高度场再分析资料显示,槽线大致位于华东地区。次日同一时刻的资料则显示,槽线似乎发生了“西退”。其实是发生了一次长波替换。
经验证明,长波替换基本上可以按照Rossby的长波理论来解释,即长波要按一定的波长来维持其存在。维持长波波长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后槽抑制消失,另一种是长波后退,即如果前槽已经过经向发展,又没有新构成的力管场来加强它的环流,则后面一个发展性槽靠近它时,后槽槽前的西南气流将伸展到前槽槽后以代替槽后原来的偏北气流,切断其能量供给,使前槽减弱。并沿后槽西南气流的方向向东北方向收缩移走。这一次发生的是后者。
值得一提的是,太平洋高压与中纬度高压脊叠加西伸也是长波替换的一种结果。前槽被替换以后,槽前的副热带高压应该随即要发生叠加西伸。但是实际情况并未如此。可能的原因是后槽尚在发展加深,槽前高压脊叠加力度有限;大环境南亚高压处于西部型;“鸣蝉”的加强北上,阻挡副高西伸。 F&J5u
如上所述,“鸣蝉”在这样的大环流背景下,受副高稳定的牵引向西北方向行进,强度逐渐增强。在JTWC提供的Best Track中,“鸣蝉”于07日加强为一级颱风,于10日发展为五级颱风,后在东移高空槽和太平洋高压共同牵引下,于东海沿125°E北上转向。在NCEP提供的200hpa高度场再分析图上可以看到,我国东部有一个强烈发展的高空槽,较500hpa层面明显。
鑒于“鸣蝉”强度较强,所受牵引气流所处层面相对较高,槽前转向作用显着。
另外从“鸣蝉”的路径图上可以看到,其强度巅峰时刻出转向之前,这与一般经验相符。
“鸣蝉”的路径图“鸣蝉”的路径图
因为高空槽对颱风强度的增强作用主要还是以高空辐散流场的形式进行的。比如南支槽前的副热带急流在200hpa附近最强,而颱风的高空辐散场一般也在200hpa最明显,两者相互作用可以引起颱风高空风场发生变化,进而影响颱风的强度。具体一点就是,槽前正涡度平流作用加强颱风的高空辐散场,槽前西风急流之南反气旋水平切变对颱风高空辐散场有激发作用。值得一提的是,颱风北侧的高空急流导致颱风发展加强,是因为恰是这支急流把颱风产生的多余热量带走,使得颱风上空产生的热量输送出去,维持垂直环流,另外槽后弱冷平流从中低层侵入颱风外围使颱风加强,主要还是对流激发的作用。
加强还是减弱的临界点就是权衡两者作用的程度。如果减弱作用大于加强的,颱风自然减弱。比如说槽区风垂直切变增大,减弱效应大于高空辐散的增强效应,那幺最终就是颱风减弱;再比如槽后乾冷空气南侵,减弱效应大于弱冷平流的增强效应,最终结果还是颱风减弱。
反之亦然。虽然没有明确的界限,但一般对于转向颱风而言,进入西风带前,颱风在完成一次加强过程后即开始减弱。“鸣蝉”即是这一类中的典型代表。
“鸣蝉”生命中前期,来自热带辐合带的深厚水汽输送通道为其强度的维持提供了丰沛的水汽和能量,加上200hPa高空槽前西南急流为“鸣蝉”提供强流出流场、涡度场的对称分布,使水汽和能量向“鸣蝉”中心旋转、低层辐合加强,涡度动能得以维持,有利“鸣蝉”强度加强或维持。加上微弱的水平风速垂直切变和暖洋面的加热作用所以在这期间强度减弱非常缓慢。
随着环境逐渐变差,“鸣蝉”强度逐渐缩水,穿过东海黄海,以四级颱风强度登入韩国,实测风速刷新1959年颱风Sarah创造的纪录。之后扫过日本海进入西太平洋,在冷空气团的侵袭和斜压位能的参与下,逐渐变性为温带气旋,其残余甚至扫过美国阿拉斯加海岸。

灾害影响

韩国

据韩国“全国灾难预防及对策”总部17日说,12日夜强颱风“鸣蝉”袭击韩国釜山一带后,已至少造成127人死亡,损失约40亿美元。颱风登入韩国南部后造成1.7万多公顷农田被淹,4座核电站临时停止运转,2.5万人不得不撤离。
颱风“鸣蝉”于2003年9月12日下午开始影响朝鲜半岛南部地区。颱风“鸣蝉”在韩国南部沿海登入后,以强劲的风力向东偏北方向移动,所到之处风雨成灾,造成大量山体滑坡、房屋倒塌、道路毁坏和船只沉没等事故。
韩国国家灾害中心表示,颱风“鸣蝉”横扫朝鲜半岛东部与南部,导致巨大的损失,之后于13日上午转向海面离去,风速每小时高达216公里,创下韩国气象史上的纪录。颱风吹倒了树木和电线,导致140多万户断电。有超过2.5万人撤离家园暂时在学校等公共场所避难,5112公顷农田被淹没,部分高速公路路段也被洪水淹没。一些地方的雨量超过400毫米,导致广泛地区出现洪灾。来往于中部山区的铁路庆北线,则因为土石流堆在铁路上,造成列车出轨,28名乘客送进医院急救。在颱风下,交通大受影响,特别是有数以十万计的人在中秋节假期后正设法回家。
颱风掀翻的一艘渡轮颱风掀翻的一艘渡轮
狂风颳倒千吨起重机。“鸣蝉”夹着强风暴雨,韩国南部各地都传出灾情。狂风把人吹得几乎站不住,许多电线桿和路标应声倒地,街头险象环生。除了山崩,河水暴涨造成民宅受损。
另外,南部一座核电厂的5个核反应炉,因为泡到海水,无法运转,造成供电全面中断。
由于降雨量太大,河水十分湍急,不仅桥樑被沖断,还可以看到汽车四脚朝天地躺在河中央,令人触目惊心。也有民宅被土石流淹没,当地居民只能无助地在一旁守候。
韩国济州一停车场韩国济州一停车场
位于东南部沿海的釜山市在12日深夜至13日凌晨的3个多小时内,遭受了最高速度达每秒60米以上的狂风袭击,许多行道树和路灯柱被颳倒。因部分供电供水设施遭毁坏,市区50多万户居民的供电中断,100多万户居民的供水中断。
狂风颳倒了釜山港区货柜码头的10多台重达近千吨的货物起重机。“现代”油轮被摧毁。
颱风“鸣蝉”的风速达到了创纪录的216公里/小时,颱风挟带的暴雨造成韩国许多地区发生了滑坡和洪水。韩国救援部门的官员称,受灾地区被颱风切断的通讯联繫正陆续恢复,他们担心颱风造成的死亡者的统计数字还将增多。
颱风“鸣蝉”于2003年9月13日凌晨从韩国东部附近海面进入日本海。从当天白天开始,韩国全境脱离了颱风影响区域。但受颱风影响的庆尚北道部分地区的水位已超过警戒水位,南部洛东江流域的一些地区仍面临着洪水危机。

日本

颱风“鸣蝉”11号在日本南部的宫古岛登入,造成1人死亡,近100人受伤。据日本气象部门称,这次“鸣蝉”颱风是1968年以来在日本造成损失最大的一次。

中国

据中央气象台高级工程师钱传海介绍,颱风“鸣蝉”的中心10日17时位于北纬24.1度,东经126.3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2级。预计,颱风中心将以每小时10至15公里的速度继续向西北方向移动,11日早晨将进入东海东南部海面,然后在东海中部海面转向偏北方向移动。
钱传海说,10日晚上到11日白天,台湾以东洋面、台湾海峡、台湾东部沿海、东海、浙江东部沿海的风力将逐渐加大到7至10级,颱风中心经过的附近海面将有11至12级大风,而且浙江东部将有大雨或暴雨。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