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矿物资源开发工程》第2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湖北省“十一五”重点图书。
基本介绍
- 书名:固体矿物资源开发工程
- 作者:张世雄
- ISBN:9787562931621
- 定价:¥70.00
- 出版社: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0-5-1
- 开本:大16开
内容简介
全书5篇46章,内容包括:矿床露天开採境界与开拓,露天矿生产能力与採掘进度计画,矿岩的松碎、采装、运输与排岩工作,露天矿边坡稳定分析与维护;矿床地下开拓方案的选择与比较,开拓方法与开拓巷道的布置,井底车场,井巷工程,煤矿开採,金属矿与非金属矿开採,採矿方法的选择与设计,矿山总平面布置,基建与採掘进度计画;特殊开採包括饰面石材开採,宝玉石开採与矿物的保护性开发,纱矿床开採,化学溶浸开採与盐类矿床水溶开採,露天与地下联合开採,矿床二次开採,海洋开採,太空开採;采动损害及其鉴定与评价,开採引起的岩层与地表移动和变形及其预计与观测,“三下一上”采动损害与防护和退役矿山的整治与开发利用;矿山企业设计概预算与总投资,最小工业品位与产品成本计算,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建设项目经济与环境评价方法。
本书以矿山採掘工艺为主线,形成了从设计到开拓、采準、回採直至采动损害防护和退役矿山的整治与开发利用的完整系统,涵盖了煤矿、金属矿与非金属矿等所有固体矿床的开採。
本书以系统的基础理论、具体的设计计算、工程实施技术为重点,注重理论联繫实际,培养辨证思维的能力和解决複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反映矿山开发技术发展的动向和最新科技成果,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与实用价值。
本书除作採矿工程和矿物资源工程专业教材外,还可供从事矿物资源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本书作者
张世雄,博士,武汉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第一届高等学校地矿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矿物资源工程专业分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硅酸盐学会非金属矿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教育委员会委员,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员,纽约科学院成员。 长期从事採矿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讲研究生与本科生课程11门,开展的主要创造性研究工作有:发明大半球赤平极射投影方法,阐明阶段自然崩落法矿体的崩落机理,提出并试验成功分采留矿全面採矿法,提出深凹露天矿减少废石剥离量的时空原理与露天矿快速排土护坡恢复生态技术。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教学研究奖3项,主编出版教材2部,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多次评为先进工作者和师德标兵。

目录
1矿床露天开採
1.1 矿床露天开採概论
1.1.1 露天开採的地位和特点
1.1.2 露天开採的基本概念
1.1.3 露天矿建设 程式和开採步骤
1.2 矿岩松碎工作
1.2.1 概述
1.2.2 穿孔工作
1.2.3 爆破工作
1.3 采装工作
1.3.1 单斗挖掘机采装作业
1.3.2 前装机、铲运机和推土机采装
1.4 露天矿运输
1.4.1 概述
1.4.2 矿用自卸汽车运输
1.4.3 铁路运轴
1.4.4 带式输送机运输
1.4.5 联合运输
1.5 排岩工艺
1.5.1 概述
1.5.2 排岩工艺
1.5.3 废石场建设与安全
1.6 露天开採境界
1.6.1 概述
1.6.2 确定经济合理剥采比的方法
1.6.3 境界剥采比的计算 方法
1.6.4 确定露天矿开採境界的原则
1.6.5 确定露天开採境界的方法和步骤
1.6.6 短露天矿深凹边坡加陡下部边坡角的合理性
1.7 矿床露天开拓
1.7.1 概述
1.7.2 露天矿开拓方式
1.7.3 开拓方式选择
1.7.4 深凹采场开拓方式特点及选择
1.7.5 开拓工程发展程式
1.8
露天矿生产能力与採掘进度计画
1.8.1 露天矿生产能力
1.8.2 露天矿生产剥采比
1.8.3 露天矿採掘进度计画的编制
1.9 露天矿边坡稳定性分析与维护
1.9.1 概述
1.9.2 影响露天矿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和边坡破坏形式
1.9.3 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计算
1.9.4 霹天矿边坡治理
1.1 0计算机技术 在露天开採中的套用
1.1 0.1 概述
1.1 0.2 矿床模型
1.1 0.3 露天矿最佳化设计的计算机方法
1.1 0.4 编制採掘进度计画的cad技术
1.1 0.5 露天矿生产过程的计算机模拟
1.1 0.6 霹天矿卡车调度参考文献
2矿床地下开採基本概念
2.1.1 影响矿床地下开採的工业特徵
2.1.2 矿床回採单元的划分及其开採顺序
2.1.3 矿井巷道
2.1.4 矿井储量、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
2.1.5 矿石损失与贫化
2.2 矿床地下开拓方式
2.2.1 开拓与开拓方式
2.2.2 平硐开拓
2.2.3 斜井开拓
2.2.4 立(竖)井开拓
2.2.5 斜坡道开拓
2.2.6 联合开拓与综合开拓
2.2.7 开拓延深
2.2.8 主要开拓井巷评述
2.3 矿床巷道的布置
2.3.1 主井位置的选择
2.3.2 辅助井筒的布置
2.3.3 水平垂高或斜长的确定
2.3.4 阶段巷道的布置
2.4 井底车场
2.4.1 井底车场形式及调车方式
2.4.2 常用的井底车场
2.4.3 井底车插选择
2.4.4 井底车场硐室
2.5 矿床地下开拓方案的比较与选择
2.5.1 矿井主要费用参数的计算方法
2.5.2 矿床开拓方案选择的方法和步骤
2.5.3 矿床开拓方案的经济比较方法
2.6 井矿断面设计
2.6.1 平巷断面设计
2.6.2 竖井断面设计
2.6.3 其他井巷断面设计
2.7 井巷掘进
2.7.1 平巷掘井
2.7.2 竖井掘井
2.7.3 井筒延深
2.7.4 天井与溜井掘进
2.7.5 硐室掘进
2.8 井巷支护
2.8.1 梯形棚式支护
2.8.2 石材支护
2.8.3 混凝土 支护
2.8.4 锚桿支护
2.8.5 锚索支护
2.8.6 喷射混凝土支护
2.9 地下採矿方法概述
2.9.1 採矿方法的概念
2.9.2 採矿方法的分类
2.9.3 地下採矿方法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1 0煤矿地下开採
2.1 0.1 準备方式
2.1 0.2 採煤方法概述
2.1 0.3 单一走向长壁採矿法
2.l0.4 倾斜长壁採矿法
2.1 0.5 倾斜分层走向长壁下行採矿法
2.1 0.6 放顶煤採矿法
2.1 0.7 急倾斜煤层採矿方法
2.1 0.8 大倾角煤层走向长壁综采(放)技术
2.1 0.9 连续採煤机房柱式採矿法
2.1 1金属矿与普通非金属矿开採
2.1 1.1 空场採矿法
2.1 1.2 崩落採矿法
2.1 1.3 充填採矿法与支柱採矿法
2.1 2地下组合式採矿法与联合式採矿法
2.1 2.1 组合式採矿法的原理与适用範围
2.1 2.2 组合式採矿法实例
2.1 2.3 地下联合式採矿法
2.1 3採矿方法的选择与设计
2.1 3.1 採矿方法的选择
2.1 3.2 採矿方法设计
2.1 4矿山总平面布置
2.1 4.1 概述
2.1 4.2 矿山总平面布置
2.1 4.3 场区运输系统布置
2.1 4.4 管线布置
2.1 5基建与採掘进度计画
2.1 5.1 概述
2.1 5.2 三级矿量及投产条件
2.1 5.3 基建进度计画的编制
2.1 5.4 採掘进度计画的编制
2.1 6计算机技术在地下开採中的套用
2.1 6.1 概述
2.1 6.2 採矿工程图绘製技术
2.[6.3 作业规程计算机管理系统
2.1 6.4 动态採掘工程管理系统软体
2.1 6.5 用vb编程计算保护煤柱尺寸
2.1 6。6大型矿山工程软体在採矿设计与生产管理中的套用参考文献
3特殊开採
3.1 饰面石材开採
3.1.1 概述
3.1.2 饰面石材矿山开採技术条件的一般工业要求
3.1.3 开採工艺
3.1.4 石材矿山生产能力和开採要素
3.1.5 开拓运输和装载
3.1.6 花岗石的锯切开採
3.2 宝玉石开採与矿物的保护性开发
3.2.1 宝玉石开採
3.2.2 矿物的保护性开发
3.3 砂矿床开採
3.3.1 概述
3.3.2 砂矿床开採设备
3.3.3 砂矿床开採方法
3.化学溶浸开採
3.4 概述
3.4.1 化学溶浸开採及其分类
3.4.2 化学溶浸开採的基本原理
3.4.3 堆浸採矿法
3.4.4 就地破碎浸矿法
3.4.5 原地溶浸採矿法
3.4.6 环境保护
3.5 盐类矿床地下水溶开採
3.5.1 概述
3.5.2 钻井水溶法的矿床开拓
3.5.2 钻井水溶开採法
3.5.3 硐室水溶开採法
3.6 露天地下联合开採
3.6.1 露天与地下联合开採的分类与特点
3.6.2 露天转地下开採
3.6.3 露天与地下同时联合开採
3.6.4 地下转露天开採
3.7 矿床二次开採
3.7.1 二次开採及其原因
3.7.2 二次开採的对象及其特点
3.7.3 二次开採的採矿方法
3.7.4 矿床二次开採实例
3.8 海洋採矿
3.8.1 梅洋矿产资源开发
3.8.2 海洋矿产资源与工程地质 环境
3.8.3 海底矿产开发系统
3.8.4 海底採矿
3.9 太空採矿
3.9.1 太空资源及其开发
3.9.2 月球的矿产资源与环境
3.9.3 月球採矿工艺与方法
3.9.4 月球採矿探索进程与展望参考文献
4采动损害与防护和退役矿山的整治与开发利用
4.1 采动损害及其鉴定与评价
4.1.1 采动损害与防护概述
4.1.2 采动损害的鉴定与评价
4.2 矿山开採导致的岩层与地表移动和变形
4.2.2 地表移动及其特徵
4.2.3 地质和採矿条件对地表移动和变形的影响
4.3 地表移动和变形的预计与观测
4.3.1 机率积分法
4.3.2 典型曲线法
4.3.3 岩层与地表移动和变形的观测
4.4 “三下一上”采动损害与防护
4.4.1 适于“三下一上”开採的方法
4.4.2 建筑 物及村庄下的采动损害与防护
4.4.3 铁路下采动的损害与防护
4.4.4 水体下采动的损害与防护
4.4.5 承压水体上采动损害与防护
4.5 退役矿山的整治与开发利用
4.5.1 退役矿山整治概述
4.5.2 井巷工程封闭方法
4.5.3 露天场治理与复垦
4.5.4 废石堆治理方法
4.5.5 塌陷区治理方法
4.5.6 其他污染物的治理
4.5.7 退役矿山的开发利用参考文献
5矿山企业设计
5.1 矿山企业设计概述
5.1.1 矿山企业设计的基本内容
5.1.2 初步设计的原始资料 、协定及準备工作
5.1.3 矿山企业设计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5.1.4 设计中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法
5.2 矿山基本建设项目工程 造价 计价
5.2.1 矿山基本建设项目的组成及分类
5.2.2 矿山基本建设项目工程造价费用构成
5.2.3 矿山基本建设项目投资估算
5.2.4 基本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概算
5.2.5 施工 图预算
5.2.6 基本建设项目工程量 清单 计价
5.3 产品成本计算
5.3.1 产品成本及成本项目计算
5.3.2 多种产品共用成本的分摊
5.3.3 年经营费的计算
5.4 最小工业品位
5.4.1 概述
5.4.2 最小工业晶位的确定
5.5 方案技术经济比较
5.5.1 概述
5.5.2 资金的时间价值及换算公式
5.5.3 静态分析法
5.5.4 动态分析法
5.5.5 方案比较法的评价
5.6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与环境评价
5.6.1 概述
5.6.2 建设项目的财务评价
5.6.3 建设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
5.6.4 建设项目风险评价
5.6.5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参考文献(彰 习题
1.2 矿岩松碎工作
1.2.1 概述
1.2.2 穿孔工作
1.2.3 爆破工作
习题
1.3 采装工作
1.3.1 单斗挖掘机采装作业
1.3.2 前装机、铲运机和推土机采装
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