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学名:三索颌腔蛇,旧称三索锦蛇,背面灰色或黄褐色,无毒,生活于450-1400m的山地、平原、丘陵地带。性情暴躁,处于攻击状态时前半身保持的形状呈"S"形,主要捕食鼠类,也捕食蜥蜴、蛙类及鸟类,甚至取食蚯蚓。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三索颌腔蛇
- 拉丁学名:Coelognathus radiatus
- 别称:白花锦蛇,白花蛇、三索线、广蛇(泥广)、三索线蛇
- 界:动物界
- 门:脊索动物门
-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 纲:爬行纲
- 亚纲:双孔亚纲
- 目:有鳞目
- 亚目:蛇亚目
- 科:游蛇科
- 属:锦蛇属
- 种:三索颌腔蛇
- 分布区域:印度、印尼、高棉、新加坡、泰国、中国、越南、缅甸、寮国等
- 英文名:Tri-rope beauty snake
- 保护级别:无危(LC),来自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
基本信息
国内分布:云南、贵州、福建、广东、广西
国外分布:印尼、马来西亚、缅甸、锡金、印度

是否药用动物:否
是否经济动物:否
经济用途: 系食用蛇,可配製五蛇酒和三蛇酒供药用,治疗风湿病;胆可入药。能食鼠类,灭鼠害。
繁殖: 卵生,6-7月产卵,每产4-8枚。三索锦蛇-现状
估计数量:50年代估计可达150万条,现在下降到25万条。
估计数量:50年代估计可达150万条,现在下降到25万条。
中国红皮书:EN
生境:生活于450-1400m的平原、山地、丘陵地带。
体型:全长1-2m,上唇鳞9或10;颊鳞1;眶前鳞1;腹鳞200-246;肛鳞1片;尾下鳞72-101对。
三索锦蛇(图1)

习惯:常见于田野、山坡、草丛、石堆、路边、池塘边。昼夜活动。受惊时可似眼镜蛇那样竖起体前部,并能发出咝咝声响。生活于海拔700 m以下的山地、平原、丘陵地带,多见于土坡、田基和路边,有时也闯进居民点内。主要捕食鼠类,也食蜥蜴、蛙类及鸟类,甚至取食蚯蚓。 4月至10月活动,5~6月产卵于灌木丛的落叶下,卵数6~12枚,呈圆柱状,两端稍尖,卵壳革质乳白色,以胶质互相粘连成团,雌蛇伏于其上保护之。卵径54~59 mm×25~28 mm,40~50天孵化。11月至次年3月为冬眠期,冬眠主要是在田基或墓地向南的鼠洞内,单一或成群,有时并和其它种类的蛇在一起。冬眠初醒时,常伏地等待阳光照射。行动敏捷,性较兇猛,遇人则作攻击状。
保护: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物种简介
三索锦蛇,俗名白花锦蛇(不是百花锦蛇),白花蛇,别名三索线、广蛇(泥广),国家“三有”保护野生动物。背面灰色或黄色,枕部有一黑色横纹,因头侧有三条辐射状黑线纹而得名,体前半段或2-3、4条黑色纵纹,上面一对比较宽,腹面淡褐色。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福建、贵州、云南等省区,体全长较大者可达两米,以蛙、蜥蜴、鸟、鼠为食。生活于海拔七百米以下的山地、平原、丘陵地带,多见于土坡、田基和路边,有时也闯进居民点内。
三索锦蛇(图2)

因其肌肉含蛋白质、肽类、胺基酸、脂肪等成份,常作为食物被捕猎,现已被列为濒危动物。
三索锦蛇(图3)

三索锦蛇体背部黄棕色,体前两侧各有2条断续的黑纵带,起始于头部的略后方,消失于体中部,枕部有一块黑斑,从眼部向后及向下有3条放射状黑带。三索锦蛇生活于平原及山区河谷等地带。吃鼠类、鸟类、蜥蜴及蛙类。卵生。激怒时常侧扁其颈部,身体呈S形做迎击姿态。三索锦蛇为无毒蛇,很适合作为宠物蛇。
分类系统: | Animalia:动物界 - Chordata:脊索动物门 - Reptilia:爬行纲 - Serpentiformes:蛇目 - Colubridae:游蛇科 - Colubrinae:游蛇亚科 -Elaphe: |
学名: | |
中文名: | |
中文拼音: | |
分类等级: | |
概述: | |
原始属名 | |
模式标本产地 | |
模式标本保存地 | |
国家保护级别 | 不祥 |
CITES公约级别 | 未定 |
IUCN红色名录等级 | 未予评估(NE) |
红皮书等级 | 未定 |
中国特有 | 是 |
俗名信息 |
|
生活习性
习性:生活于海拔700m以下的山地、平原、丘陵地带,多见于土坡、田基和路边,有时也闯进居民点内。11月至次年3月为冬眠期,冬眠主要是在田基或墓地向南德鼠洞内,单一或成群,有时并和其他种类的蛇在一起。冬眠初醒时,常伏地等待阳光照射。行动敏捷,性较兇猛,遇人则攻击状。常见于田野、山坡、草丛、石堆、路边、池塘边。昼夜活动。受惊时可似眼镜蛇那样竖起体前部,并能发出咝咝声响。食性:主要捕食鼠类,也食蜥蜴、蛙类及鸟类,甚至取食蚯蚓。
三索锦蛇(图4)

繁殖方式:卵生。4月至10月活动,5~6月产卵于灌木丛的落叶下,卵数6~12枚,呈圆柱状,两端稍尖,卵壳革质乳白色,以胶质互相粘连成团,雌蛇伏于其上保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