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师範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是由具有五十多年办学历史的传统生物科学专业及现代生命科学前沿专业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专业构成的新兴学院,专门从事基础生命科学及现代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的教学、研究和产业开发。现任院长乙引,现任书记王亚筑。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贵州师範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隶属:贵州师範大学
- 性质:二级学院
- 成立时间:2008年9月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在册教职工68人,其中专任教师51人,具有博士学位20人,占39.2%,硕士学位21人,占41.2%。在职称结构上,高级职称28人,占54.9%,中级职称23人,占45.1%。拥有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多人先后获得“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省管专家、省级教学名师、“省五四青年奖章”、“省青年科技奖”、“省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省优秀教师”和“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光荣称号,生物技术核心课程教学团队获校级优秀教学团队。
专业学科
学院设有植物学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本科示範专业(生物科学),1个省级本科示範性专业(生物技术)。6个专业可招收培养硕士生,1个专业可招收培养教育硕士;3个专业可招收本科生,2个专业可招收高职生,1个专业可招生自考学生,3个专业可招生函授、业余学生。在校本科生600人,高职专科生191人,硕士研究生104人。
办学资源
学院现有8000多平方米的教学科研用房和1500多万元的现代生物学实验仪器设备,学院资产近2000万元。拥有3个省级评估合格实验室(生物科学基础实验室,生物技术基础实验室和生物工程专业实验室),2个校级重点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和植物遗传育种实验室)。近五年来,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画等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60余项,发表SCI、核心期刊论文100余篇,获省部级奖10项,年均科研经费200余万元。
学院的出路在市场、生命在特色、活力在机制、建设在人才、发展在拼搏。瞄準学术前沿,倡导学术优先,打造一流学科,强调合作精神,努力培养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生命科学研究领域高级专门人才,实现学院跨越式发展。
历史沿革
办学目标
建设集师範、理学和工学为一体的複合型人才培养基地,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生命科学领域专门人才;瞄準学术前沿,突出地方特色,打造一流学科,建设省内一流、国内知名、部分学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办学定位
稳定本科教育,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学术研究为依託,以服务地方经济为载体,实现人才培养多元化和产学研有机结合。
一、师範之基 教学之本——历史沿革
1956年在鱼类学家、贵阳师範学院副院长顾光中教授提议下创办生物科,借用贵州农学院的教师、校舍和设备,在农学院上课。1957年搬迁回贵阳师範学院。
1958年8月生物科转为生物系。
1991年设立贵州师範大学生物研究所。
1994年生物系更名为生物科学技术系。
2003年7月,学校进行教学科研组织机构调整,撤销生物研究所,生物科学技术系重新组合,在生物技术专业基础上组建生物技术与工程学院,生物科学专业调整到地理与生物科学学院。
2008年8月,学校再次进行组织机构调整,撤消生物技术与工程学院、地理与生物科学学院,整合生物学相关专业,组建生命科学学院。
学院领导
翁庆北 院 长
全面主持学院行政工作,负责学院学科建设、实验教学中心、人才引进及发展等工作。
龚宁 副院长
负责研究生招生和培养等工作
陈庆富 副院长
兼植物遗传育种研究所所长
余天华 副院长
负责本科生教学管理、课程建设等工作
学院党委领导
曾宪林 党委书记
主持分党委的全面工作。参与学院重大事项的决策。负责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干部的教育和管理。指导工会和分团委工作。
陈 椽 党委副书记
主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织班主任、辅导员开展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指导分团委、学生会、研究生会、学生社团组织工作。
专业设定
生物科学专业(师範、本科、学制四年、理工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具有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的中等学校生物科学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和其他教育工作者。
主要课程:植物学、动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生态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高等数学、生物统计学、环境生物技术、专业英语等四十余门。
就业方向:在高等学校、中学、中专等从事生物学及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和实验工作,也可到科研、环保、卫生防疫、动植物检疫、食品加工及检测等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及管理工作。
生物技术专业(非师範、本科、学制四年、理工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是侧重理科,兼顾理工结合的複合型专业。着重培养学生掌握生命科学基本理论,熟练套用生物技术原理,成为生物技术及其相关领域的技术型、推广型、创新型、管理型的优秀人才。
主要课程: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酶工作、发酵工程、细胞工程、生物信息学、生物工程下游技术、中药现代化、环境工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高等数学、生物统计学、环境生物技术、生物製药、农业生物技术、生物工艺学、生物技术产业法规、专业英语等四十余门。
就业方向:能在生物製药、园林、园艺、种苗、植物所、化工、酒业、食品、林产、农技等企业单位从事相关技术的设计、生产管理、新产品研发、市场行销等工作,还能在医药、环保、海关、检疫、工商、学校和行政部门从事管理、教育等工作,或在科研单位、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生物工程专业(非师範、本科、学制四年、理工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是侧重工科,工、理、管相结合的複合型专业。着重培养具有生命科学的基本知识、掌握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核心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物理学、计算机基础、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化工原理、工程製图、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发酵工程、生物物质分离工程、生化工程设备、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酶工程)、生物工艺学、生物信息学等四十余门课程。
就业方向:可在生化製剂、製药、日用化学、啤酒、製糖、造纸、食品、菸草等企业从事相关工艺的研究、设计、生产管理、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市场行销等工作,也可在环保、商检、海关、工商、税务和政府管理部门从事监督管理工作,或在教学科研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学科建设
贵州师範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学硕士点性属省级重点学科,本学科于1989年挂靠自然地理硕士点招收了孢子植物学方向研究生2人,1996年至2000年先后以生态地植物学、植物地理学、生物岩溶学、环境植物学等方向合招研究生13人。2000年12月获硕士授予点,2002年9月获省级重点学科,并于同年开始独立招生。迄今为止,共招收硕士研究生129人,其中,在读研究生70人。植物学一直是贵州师範大学生命科学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生命科学的发展在贵州师範大学有着悠久的历史。1941年贵阳师範学院(贵州师範大学前身)创办时,就开设了生物学方面的课程。1956年正式设定生物系,成为贵州省第一个培养生物学专门人才的单位。改革开放以来,贵州师範大学生命科学取得了飞速发展。
长期以来,植物学学科针对贵州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特点,率先在贵州省内开展了植被学、植物地理学、孢子植物学、植物生态学、植物分类学等方面的系统研究,为贵州省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5年来,该学科发展迅速,在基础研究、套用基础研究和套用研究等各个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学术地位处于省内领先水平,一些成果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5项,国际合作项目7项, 国家科技支撑计画项目3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2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画项目4项,教育部青年骨干教师科研基金5项,贵州省科技攻关项目3项,贵州省中药现代化专项6项,贵州省优秀科教人才省长基金10项,贵州省科技基金13项,贵州省教育厅科研基金6项。此外,还承担了政府各部门和企业的科研项目50余项。出版学术专着13部,发表学术论文601 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356 篇,SCI收录22 篇,EI收录3 篇。获省部级科研奖励12项,共申请国家专利21项,获準15 项,实现经济效益61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