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农夫山泉标準门事件

(2020-06-24 15:24:17) 百科综合

农夫山泉标準门事件

农夫山泉“标準门”,是指2013年4月以来,在27天的时间里《京华时报》创造了“一家媒体批评一个企业”的记录,持续28天以连续67个版面、76篇报导,称农夫山泉“标準不如自来水”,引发了不少市民对饮用水问题的强烈担忧。

2013年5月6日,北京市质监局介入调查,农夫山泉桶装水因标準问题停产。同日,农夫山泉宣布已经向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京华时报》赔偿名誉权损失6000万元。

2013年11月4日,农夫山泉在其官方微博称,已派员上京举报《京华时报》。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农夫山泉标準门事件
  • 时间:2013年4月
  • 类型:标準门事件
  • 意义:教育

事件始末

2013年3月8日,消费者李女士投诉称,其公司购买的多瓶未开封农夫山泉380ml饮用天然水中出现很多黑色的不明物。发现这些水中的黑色不明物后,消费者李女士曾与农夫山泉联繫,但是农夫山泉坚称产品合格的做法让其很气愤,也并未解答其黑色不明物究竟是何物的疑问。
3月15日,农夫山泉通过其官方微博作出回应称,细小沉澱物实为天然矿物元素析出所致。经第三方权威机构检测,符合国家标準中的各项安全指标,并不影响饮用,亦无安全问题。
3月25日,有网站爆料《农夫山泉丹江口水源地垃圾围城,水质堪忧》,将农夫山泉又一次推上风口浪尖。农夫山泉新闻发言人周力正告始作俑者和一些公关策划公司,商业竞争不能以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恐慌为代价。
4月11日,农夫山泉向中国网消费频道发声明回应称,农夫山泉饮用天然水的产品品质高于国家现有的饮用水标準,并指责华润怡宝蓄意策划抹黑农夫山泉。同时,农夫山泉还邀请媒体和消费者参观两者的水源和生产过程,以做比对。
4月12日,京华时报撰文称饮用水协会确认农夫山泉标準不及自来水。任何瓶装水企业都必须以国家强制性标準《生活饮用水标準》为底线,若不能执行则有违反国家食品安全法之嫌。
4月12日,农夫山泉微博发布关于质量与标準的声明——复《京华时报》报导,称指责农夫山泉标準不如自来水、浙江标準低于广东标準或者国家标準,是不严谨不科学的。
4月13日,京华时报再次撰文称农夫山泉质的声明混淆视听,自认自来水标準为底线,迴避了其所执行的浙江标準中,重金属指标未达到自来水标準的问题。
4月14日,农夫山泉再发声明称京华时报无知。2011-2013年间浙江省质监局对农夫山泉天然水监督抽查共13批次,全部合格。京华时报拿整套标準中的几个指标做判定属强词夺理。
4月15日,京华时报发文称浙江部分指标是为农夫山泉特设。在农夫山泉发布声明自辩后,浙江质监局紧接着称“地方标準并不宽鬆”,中国民族卫生协会指出地方政府涉嫌袒护作假。
4月15日上午,农夫山泉通过微博警告京华时报“你跑不掉,也别想跑”,称信口开河的时代过去了,“农夫山泉产品标準不如自来水”这个问题必须给公众讲清楚。再次申明农夫山泉砷、镉、硒、硝酸盐和溴酸盐五项指标检测结果优于国标2—11倍。
4月16日,京华时报四度撰文称检测报告佐证农夫山泉不如自来水,称由上海某检测出具的检测报告显示其仍採用浙江地标,其中砷、镉、硒、溴酸盐的指标限值仍不及自来水标準。
4月16日下午,农夫山泉也发布声明四度回应京华时报,称137项内控指标的检测报告原本是企业机密、核心技术,但为了洗刷冤情不得不公布于众,京华时报根本不给农夫山泉辩白的机会。
4月17日,农夫山泉针对京华时报的连续跟蹤报导在官方微博上多次发表声明指责京华时报“连一个电话採访,一个普通解释、辩白的权利都不给农夫山泉”。而京华时报针对农夫山泉的相关声明在第一时间予以反驳称他们不断与农夫山泉主动联繫,但都未得到回应。农夫山泉不寻找自身问题,也不与本报沟通,却将莫须有的“不採访”罪名强加于本报,实在让人费解。并提供相关照片加以证明。
4月25日,随着“农夫山泉标準门”事件的不断升级,浙江卫生厅针对此次系列报导回复京华时报表示:国家标準或行业标準实施后,地方标準自行废止。浙江卫生厅将该回复以《关于对媒体反映瓶装饮用天然水适用标準情况的说明》为题挂在其官网上。而有关专家表示:这意味着农夫山泉公司所有正在生产的工厂必须立即整改。
5月2日,京华时报继续加大火力,陆续发表6篇评论谆促农夫山泉自省1、饮用水标準不是橡皮筋;2、饮用水标準不可任人玩弄;3、标準面前谁也跑不掉;4、较真水标準关注健康权;5、标準不透明农夫山泉澄而不清;6、企业自省才能留住市场。
5月6日下午3点,农夫山泉在北京就标準问题召开新闻发布会,实证自己标準严苛于国标、地标,是目前国内执行最高饮用水标準的企业之一。农夫山泉已经向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京华时报》赔偿名誉权损失6000万元。
农夫山泉“标準门”事件连续27天,67个版面,《京华时报》对农夫山泉报导堪称锲而不捨,在各界关注和讨论下,事件也持续发酵升级。
11月4日,农夫山泉派员上京举报京华时报,称京华时报今年4月10日至5月7日连续发錶针对农夫山泉的负面新闻,捏造事实,进行虚假报导,对公司造成严重损害。当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已受理,目前,农夫山泉对于京华时报索赔额已由6000万升至2亿。

官方回应

2013年5月6日,备受“标準门”困扰的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召开发布会。农夫山泉董事长钟睒睒表示:“该公司在执行地方标準DB33/383-2005的同时,也执行了国家的强制卫生(安全)标準。农夫山泉之所以选择在标籤上标示地方标準,因为DB33/383-2005是目前(2013年5月)饮用天然水行业行政级别最高的质量标準。”

造成影响

作为中国国内天然矿泉水的重要品牌,农夫山泉生产标準和产品质量的高低关乎着众多消费者的健康。“标準门”发酵的背后,反映出了公众对于饮用水安全的担忧,以及国家标準、地方标準完善和统一的迫切性。
“农夫山泉,有点甜”,这句广告语现在多了一份苦涩,截至2013年4月底,农夫山泉“标準门”造成的损失超过6000万元,农夫山泉的销售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严重影响。同时,农夫山泉宣布:放弃北京桶装水市场。

上京举报

2013年11月4日上午,农夫山泉在其官方微博称,农夫山泉派员上京举报《京华时报》。截至目前,京华时报暂未对此事作出回应。
农夫山泉称,2013年4月10日至5月7日,《京华时报》捏造国家行政主管部门意见,持续28天以连续67个版面、76篇报导攻击农夫山泉,具有明显的预谋和组织性质,对农夫山泉实行舆论暴力。
农夫山泉称:“如此规模的对一家企业的批评报导,在中国新闻史上绝无仅有。”

最新论据

首先,“农夫山泉标準不如自来水”没有事实依据。
其次,京华时报捏造国家行政主管部门意见,并反覆报导,混淆视听。
最后,京华时报具有主观恶意。

各方回应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收到举报材料;
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会按照举报处理程式进行操作。同时也强调,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会继续加大对虚假新闻、有偿新闻、新闻敲诈等问题的整治力度。
京华时报:暂不回应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