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悦读周计画:初级卷3》是2012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石恢。
基本介绍
- 书名:一起悦读周计画:初级卷3
- 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页数:248页
- 开本:16
- 定价:26.80
- 作者:石恢
- 出版日期:2012年5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500088370, 750008837X
- 品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内容简介
石恢主编的《一起悦读周计画:初级卷3》根据青少年读者在学习中的实际情况,《一起悦读周计画:初级卷3》的编排是以一“周”为一个时间单元,合理制订阅读周期,循序渐进,长计画短安排。《一起悦读周计画:初级卷3》强调读者每天都要坚持阅读,并在每天记录开始阅读的时间点。
时间管理和计画性是石恢主编的《一起悦读周计画:初级卷3》最为重要的特点。你只需要每天花上十几分钟时间,不仅轻鬆地就读了一篇好文章,而且慢慢也会养成每天都阅读的习惯。而“习惯”,莎士比亚说,“简直是一种改变气质的神奇力量”。当有一天你回首过去,你会为自己的变化而大吃一惊。
作者简介
石恢,作家,青少年阅读教育专家,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上世纪九十年代曾从事文学创作,着有长篇小说《朝雾》(重庆出版社)等,在《文艺评论》《文艺争鸣》《小说评论》《社会科学》《理论月刊》《学术论丛》《读书》《博览群书》等数十家国内着名报刊发表论文和评论。曾参与《外国文学名作导读本》(广西教育出版社)和《二十世纪末中国文学作品选》(北京大学出版社)等丛书的选编工作。本世纪以来,石恢老师以主要精力从事青少年学生阅读教育工作、亲职教育与阅读的研究和推广工作,曾主持“家庭藏书计画”出版课题研究,在北京师範大学京师大厦曾主持“分享阅读”俱乐部活动。
媒体推荐
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幺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如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谢冕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读者而言,此时的阅读应是更为讲究的。如果没有选择,随意地滥读或是因受宣传的蛊惑而进行媚俗性阅读,将会养成一种低下的阅读趣味和阅读习惯。一旦定型,日后很难纠正过来了。
——曹文轩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关心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倡“读名着,读经典”即是一种导向:唯有用前辈人所创造的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下一代,才能保证他们成为巴老所期待的“更纯洁,更善良”的具有美好心灵的健全的“人”。这直接关係到我们民族(以及人类)的后代的精神质量与生命质量,可以说是一个基本教育工程。
——钱理群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我以为,诗意般的栖居与快乐的阅读是人生一大幸福,但若加上历史学的思考和科学精神的指引,一定会收穫更大的精神财富。本书在循序渐进阅读体系的基础之上,注重了从文学性的审美阅读和情感薰陶,向综合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的多方位知识扩展,我想,这或许会在不经意间影响读者未来的兴趣领域甚或职业选择。来吧,让我们开始悦读一!
——张建华 北京师範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这套丛书以名家名篇为引导线索,用诗化般的语言凝练出各种主题来编排阅读次序,通过“周计画”的时间管理方式合理地安排阅读内容,充分体现了“一起悦读”所倡导的快乐阅读、共同阅读、分享阅读的三大阅读理念,是一套开启心扉、陶冶性情、美化人生的极佳读物。
——陈霞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谢冕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读者而言,此时的阅读应是更为讲究的。如果没有选择,随意地滥读或是因受宣传的蛊惑而进行媚俗性阅读,将会养成一种低下的阅读趣味和阅读习惯。一旦定型,日后很难纠正过来了。
——曹文轩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关心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倡“读名着,读经典”即是一种导向:唯有用前辈人所创造的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下一代,才能保证他们成为巴老所期待的“更纯洁,更善良”的具有美好心灵的健全的“人”。这直接关係到我们民族(以及人类)的后代的精神质量与生命质量,可以说是一个基本教育工程。
——钱理群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我以为,诗意般的栖居与快乐的阅读是人生一大幸福,但若加上历史学的思考和科学精神的指引,一定会收穫更大的精神财富。本书在循序渐进阅读体系的基础之上,注重了从文学性的审美阅读和情感薰陶,向综合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的多方位知识扩展,我想,这或许会在不经意间影响读者未来的兴趣领域甚或职业选择。来吧,让我们开始悦读一!
——张建华 北京师範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这套丛书以名家名篇为引导线索,用诗化般的语言凝练出各种主题来编排阅读次序,通过“周计画”的时间管理方式合理地安排阅读内容,充分体现了“一起悦读”所倡导的快乐阅读、共同阅读、分享阅读的三大阅读理念,是一套开启心扉、陶冶性情、美化人生的极佳读物。
——陈霞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图书目录
总序:成长与阅读
第一周:敬畏生命
结识一位昆虫学家——法布尔
周一 剔开红焰救飞蛾
周二 萤
周三 草虫的村落
周四 草百灵
周五 父狼
周末 智慧分享与写作学习
第二周:沧桑里的柔情
结汉一位诗人——巴勃罗·聂鲁达
周一 聂鲁达这个人
周二 归来的温馨
周三 清凉的水罐
周四 自由与生命
周五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周末 智慧分享与写作学习
第三周:永久的书香
结识一位作家——郑振铎
周一 回忆父亲
周二 烧书记
周三 开箱整理我的藏书
周四 读书
周五 书桌
周末 智慧分享与写作学习
第四周:心中的大自然
结识一位作家——大仲马
周一 大仲马非凡的一生
周二 猎狼记
周三 猫的本事
周四 长颈鹿寻找自己
周五 心中的大自然
周末 智慧分享与写作学习
第五周:花开花落
结识一位作家——叶圣陶
周一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怀念叶圣陶先生
周二 牵牛花
周三 蒲公英
周四 郁金香花圃
周五 玫瑰小姐
周末 智慧分享与写作学习
第六周:行动人生
结识一位诗人——闻一多
周一 说和做——记闻—多先生言行片段
周二 五四断想
周三 微笑的挑战者
周四 给匆忙走路的人
周五 你想一鸣惊人吗
周末 智慧分享与写作学习
第七周:听听那冷雨
结识一位诗人——余光中
周一 余光中先生
周二 听听那冷雨
周三 雨前
周四 雨荷
周五 骤雨
周末 智慧分享与写作学习
第八周:流逝与追怀
结识一位诗人——席慕蓉
周一 家有“名妻”席慕蓉
周二 如歌的行板(外二首)
周三 才知道青春
周四 藕与莼菜
周五 瀑布与石头
周末 智慧分享与写作学习
第九周:给播种者的种子
结识一位诗人——普希金
周一 波罗金诺的秋天
周二 生命的驿车(外一首)
周三 我爱我生命中的晦冥时刻…(外一首)
周四 给播种者的种子(黎巴嫩)
周五 鹰羽(保加利亚)
周末 智慧分享与写作学习
第十周:雪夜的林边
结识一位诗人——弗罗斯特
周一 弗罗斯特的路
周二 停马在雪夜的林边(外一首)
周三 雪夜
周四 雪
周五 树林和草原
周末 智慧分享与写作学习
第十一周:快乐的期待
结识一位学者一爱默生
周一 爱默生礼帽
周二 在这阳光灿烂的夏天——在神学院的演说
周三 快乐的期待
周四 仰望天空
周五 箭与歌
周末 智慧分享与写作学习
第十二周:笑是一种习惯
结识一位作家——哈谢克
周一 顽劣的波希米亚人——哈谢克
周二 得救
周三 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一个家庭成员的自述
周四 草船借箭
周五 我要笑遍世界
周末 智慧分享与写作学习
第一周:敬畏生命
结识一位昆虫学家——法布尔
周一 剔开红焰救飞蛾
周二 萤
周三 草虫的村落
周四 草百灵
周五 父狼
周末 智慧分享与写作学习
第二周:沧桑里的柔情
结汉一位诗人——巴勃罗·聂鲁达
周一 聂鲁达这个人
周二 归来的温馨
周三 清凉的水罐
周四 自由与生命
周五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周末 智慧分享与写作学习
第三周:永久的书香
结识一位作家——郑振铎
周一 回忆父亲
周二 烧书记
周三 开箱整理我的藏书
周四 读书
周五 书桌
周末 智慧分享与写作学习
第四周:心中的大自然
结识一位作家——大仲马
周一 大仲马非凡的一生
周二 猎狼记
周三 猫的本事
周四 长颈鹿寻找自己
周五 心中的大自然
周末 智慧分享与写作学习
第五周:花开花落
结识一位作家——叶圣陶
周一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怀念叶圣陶先生
周二 牵牛花
周三 蒲公英
周四 郁金香花圃
周五 玫瑰小姐
周末 智慧分享与写作学习
第六周:行动人生
结识一位诗人——闻一多
周一 说和做——记闻—多先生言行片段
周二 五四断想
周三 微笑的挑战者
周四 给匆忙走路的人
周五 你想一鸣惊人吗
周末 智慧分享与写作学习
第七周:听听那冷雨
结识一位诗人——余光中
周一 余光中先生
周二 听听那冷雨
周三 雨前
周四 雨荷
周五 骤雨
周末 智慧分享与写作学习
第八周:流逝与追怀
结识一位诗人——席慕蓉
周一 家有“名妻”席慕蓉
周二 如歌的行板(外二首)
周三 才知道青春
周四 藕与莼菜
周五 瀑布与石头
周末 智慧分享与写作学习
第九周:给播种者的种子
结识一位诗人——普希金
周一 波罗金诺的秋天
周二 生命的驿车(外一首)
周三 我爱我生命中的晦冥时刻…(外一首)
周四 给播种者的种子(黎巴嫩)
周五 鹰羽(保加利亚)
周末 智慧分享与写作学习
第十周:雪夜的林边
结识一位诗人——弗罗斯特
周一 弗罗斯特的路
周二 停马在雪夜的林边(外一首)
周三 雪夜
周四 雪
周五 树林和草原
周末 智慧分享与写作学习
第十一周:快乐的期待
结识一位学者一爱默生
周一 爱默生礼帽
周二 在这阳光灿烂的夏天——在神学院的演说
周三 快乐的期待
周四 仰望天空
周五 箭与歌
周末 智慧分享与写作学习
第十二周:笑是一种习惯
结识一位作家——哈谢克
周一 顽劣的波希米亚人——哈谢克
周二 得救
周三 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一个家庭成员的自述
周四 草船借箭
周五 我要笑遍世界
周末 智慧分享与写作学习
序言
“周计画”十年新起点
我们强调的就是每天都要有课外阅读,每周都要有学习检测。时间管理和计画性是本书最为重要的特点。你只需要每天花上十几分钟时间,不仅轻鬆地就读了一篇好文章,而且慢慢也会养成每天都阅读的习惯。而“习惯”,莎士比亚说,“简直是一种改变气质的神奇力量”。当有一天你回首过去,你会为自己的变化而大吃一惊。
——石恢,初版前言
转眼间,自这套阅读“周计画”首次出版至今,已经整十年了。十年前本书甫一出版,就以其高品质的精神文化内涵,尤其以全新的“周计画”体例安排,备受业界关注与读者欢迎。当年《中国教育报》记者访谈编者时也专门问及“周计画”的具体含义,我在回答中强调了其两个方面的特性:
一是“周单元”主题阅读,即以“周”作为时间管理单元和主题阅读单元,以人物作为引导线索串联相关选文,并与现行教科书选文的主题和作者关联呼应。
二是“计画性”分解阅读,即阅读内容按每周和每天的进程做计画安排。“根据学生学习中的具体情况,合理地制定一个阅读周期,循序渐进,长计画短安排。分解在每一天的阅读量并不多。”(见《从周一到周日每天都有好故事》《中国教育报》2002年8月8日第6版)
然而,当“周计画”这个概念被同行们大量複製套用到各种语文和英语的阅读图书中,并成为一种主流的图书产品类型时,我们这套显然更为严谨的始作俑的周计画丛书,由于一些十分偶然的因素使然,却在这十年中的大多数时间,处于无奈的缺货状态。
当然,也总有一些好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们,没有忘记这套曾经给予他们重要影响的书,我的信箱和QQ里一直不间断有人留言,问我为什幺买不到这套书,在哪里还能再买到。我在网上也看到有更多的人相互问询,甚至有人在报纸匕广告求购。还有许多语文老师和教育研究者,他们在多种场合提及和推荐这套书。心理学家王利群教授,使用本套书做团体阅读治疗效果显着,更是逢人说项,这幺多年来也一直催逼我再版。还有—位工作后又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读研究生的小朋友亲口跟我说,大学时代如果没有读到这套书,他生命中的重要部分就真的被错过了。
很感激这些认识与不认识的朋友们,我知道他们只是阅读人群中的小众。但他们的存在,给了我安慰和鼓励。本丛书从最初出版就非常明确地宣称,这是—套编选给“好学生”阅读的书,至今这一定位未曾改变。也正是总有这种少数人真挚而诚恳的需求渴望,促使我下决心在这套阅读“周计画”诞生十周年之际,放下手边的其他事情,全力以赴对之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完善。丛书新版的重要改变之一,就是分册不再对应于年级,而是对应于不同阅读能力分级基础上的自主选择。这里也要特别感谢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教育分社社长陈琦先生与我取得的共识,让我有信心使本丛书获得更长久的生命力。
为什幺“一起悦读”
这里选编的文章并不是非读不可的,你可以读,也可以不读,你千万不要有任何的心理负担。如果你觉得读来有困难,你可以跳过去,以后再读,先换自己喜欢的读。课外阅读不是为了增加你的负担,而是为了增加你的快乐!在快乐的阅读中收穫思想、智慧与情感。
但快乐还来自坚持,来自对于自我挑战的克服!
——石恢,初版前言
“一起悦读”是本套“周计画”十周年新版新增元素。如果说,在“课外阅读周计画”和“每周阅读计画”时代,本书主要重视的是“读什幺”和“怎幺读”的内容安排与计画安排。那幺,在“—起悦读周计画”时代,本书更加突出重视的则是“读”的行动本身与“读”的行为操作。本版几乎删除了所有纯知识性的语文练习,而增强了伴读、探究与积累,其强调意义在于:
一个字.“读”!首先要有个体的阅读行为,才可能有真正的阅读教育。如有困难挡道,可以绕道,但不要放弃持续的“读”。
两个字,“悦读”!也就是陕乐的阅读。“快乐阅读”是“—起悦读”提倡的首要核心理念,指的是自由的阅读而非功利性阅读,是趣味的阅读而非职业性阅读;是寻找快乐的阅读,也是指以快乐的心态来阅读。但更是指寻找真正幸福感的阅读,是对艰涩的阅读过程进行克服的阅读,是开掘思想征服挑战,能够真正体验到生命的深度愉悦的阅读。
三个字。“一起读”!编者与读者一起读,教师与学生一起读,家长和孩子一起读,同学与同学一起读。这里有两个关键性要素,一个是被动性:每个人在表面上的个性化选择,实际上都是在一定群体或环境中相互影响下的一起阅读;另一个要素是主动性:即个体仍然有可能选择与谁在一起阅读。这其实体现了“—起悦读”所提倡的第二个核心理念即“共同阅读”。共同阅读强调的是面对共同问题的阅读,也是强调共同担当的阅读。一方面是指“共时性”共读,即同—时期在一定範围的社会成员之间,大家共同阅读同—作品,共同感受内心的力量与温暖,寻找相互间心灵的契合。另一方面也指“历时性”共读,即好的作品口口相传,被不同时期的人共同阅读,形成精神文化影响的代代承传。
以上三个方面结合起来形成了“—起悦读”的主要字面含义,但仍不足以表达其真正的内涵。因为“—起”同时也意味着“不同”,所以“—起悦读”还有第三个核心理念就是“分享阅读”。分享阅读是承认差异性的阅读。每个人的阅读选择和阅读感受都是独特的,每个人的独立思想也终将汇人人类文明的溪流。理想的阅读是—个人在自己的身边能找到能进行充分交流的对象的阅读,找到能相互馈赠思想的伙伴的阅读。我们希望能有分享喜悦与感动、分担痛苦与压力的阅读,在分享中获得相互的接纳与相互的尊重,在分享中增长人生的阅历与生活的智慧。
因此,一起悦读与分享的行为目标,成为本丛书编者新的自觉追求。围绕这一清晰目标的实现,我们将在本丛书后台搭建一系列交流与表达的活动平台,力图使“一起悦读”最终或就人与人之间的真正互读。
我们强调的就是每天都要有课外阅读,每周都要有学习检测。时间管理和计画性是本书最为重要的特点。你只需要每天花上十几分钟时间,不仅轻鬆地就读了一篇好文章,而且慢慢也会养成每天都阅读的习惯。而“习惯”,莎士比亚说,“简直是一种改变气质的神奇力量”。当有一天你回首过去,你会为自己的变化而大吃一惊。
——石恢,初版前言
转眼间,自这套阅读“周计画”首次出版至今,已经整十年了。十年前本书甫一出版,就以其高品质的精神文化内涵,尤其以全新的“周计画”体例安排,备受业界关注与读者欢迎。当年《中国教育报》记者访谈编者时也专门问及“周计画”的具体含义,我在回答中强调了其两个方面的特性:
一是“周单元”主题阅读,即以“周”作为时间管理单元和主题阅读单元,以人物作为引导线索串联相关选文,并与现行教科书选文的主题和作者关联呼应。
二是“计画性”分解阅读,即阅读内容按每周和每天的进程做计画安排。“根据学生学习中的具体情况,合理地制定一个阅读周期,循序渐进,长计画短安排。分解在每一天的阅读量并不多。”(见《从周一到周日每天都有好故事》《中国教育报》2002年8月8日第6版)
然而,当“周计画”这个概念被同行们大量複製套用到各种语文和英语的阅读图书中,并成为一种主流的图书产品类型时,我们这套显然更为严谨的始作俑的周计画丛书,由于一些十分偶然的因素使然,却在这十年中的大多数时间,处于无奈的缺货状态。
当然,也总有一些好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们,没有忘记这套曾经给予他们重要影响的书,我的信箱和QQ里一直不间断有人留言,问我为什幺买不到这套书,在哪里还能再买到。我在网上也看到有更多的人相互问询,甚至有人在报纸匕广告求购。还有许多语文老师和教育研究者,他们在多种场合提及和推荐这套书。心理学家王利群教授,使用本套书做团体阅读治疗效果显着,更是逢人说项,这幺多年来也一直催逼我再版。还有—位工作后又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读研究生的小朋友亲口跟我说,大学时代如果没有读到这套书,他生命中的重要部分就真的被错过了。
很感激这些认识与不认识的朋友们,我知道他们只是阅读人群中的小众。但他们的存在,给了我安慰和鼓励。本丛书从最初出版就非常明确地宣称,这是—套编选给“好学生”阅读的书,至今这一定位未曾改变。也正是总有这种少数人真挚而诚恳的需求渴望,促使我下决心在这套阅读“周计画”诞生十周年之际,放下手边的其他事情,全力以赴对之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完善。丛书新版的重要改变之一,就是分册不再对应于年级,而是对应于不同阅读能力分级基础上的自主选择。这里也要特别感谢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教育分社社长陈琦先生与我取得的共识,让我有信心使本丛书获得更长久的生命力。
为什幺“一起悦读”
这里选编的文章并不是非读不可的,你可以读,也可以不读,你千万不要有任何的心理负担。如果你觉得读来有困难,你可以跳过去,以后再读,先换自己喜欢的读。课外阅读不是为了增加你的负担,而是为了增加你的快乐!在快乐的阅读中收穫思想、智慧与情感。
但快乐还来自坚持,来自对于自我挑战的克服!
——石恢,初版前言
“一起悦读”是本套“周计画”十周年新版新增元素。如果说,在“课外阅读周计画”和“每周阅读计画”时代,本书主要重视的是“读什幺”和“怎幺读”的内容安排与计画安排。那幺,在“—起悦读周计画”时代,本书更加突出重视的则是“读”的行动本身与“读”的行为操作。本版几乎删除了所有纯知识性的语文练习,而增强了伴读、探究与积累,其强调意义在于:
一个字.“读”!首先要有个体的阅读行为,才可能有真正的阅读教育。如有困难挡道,可以绕道,但不要放弃持续的“读”。
两个字,“悦读”!也就是陕乐的阅读。“快乐阅读”是“—起悦读”提倡的首要核心理念,指的是自由的阅读而非功利性阅读,是趣味的阅读而非职业性阅读;是寻找快乐的阅读,也是指以快乐的心态来阅读。但更是指寻找真正幸福感的阅读,是对艰涩的阅读过程进行克服的阅读,是开掘思想征服挑战,能够真正体验到生命的深度愉悦的阅读。
三个字。“一起读”!编者与读者一起读,教师与学生一起读,家长和孩子一起读,同学与同学一起读。这里有两个关键性要素,一个是被动性:每个人在表面上的个性化选择,实际上都是在一定群体或环境中相互影响下的一起阅读;另一个要素是主动性:即个体仍然有可能选择与谁在一起阅读。这其实体现了“—起悦读”所提倡的第二个核心理念即“共同阅读”。共同阅读强调的是面对共同问题的阅读,也是强调共同担当的阅读。一方面是指“共时性”共读,即同—时期在一定範围的社会成员之间,大家共同阅读同—作品,共同感受内心的力量与温暖,寻找相互间心灵的契合。另一方面也指“历时性”共读,即好的作品口口相传,被不同时期的人共同阅读,形成精神文化影响的代代承传。
以上三个方面结合起来形成了“—起悦读”的主要字面含义,但仍不足以表达其真正的内涵。因为“—起”同时也意味着“不同”,所以“—起悦读”还有第三个核心理念就是“分享阅读”。分享阅读是承认差异性的阅读。每个人的阅读选择和阅读感受都是独特的,每个人的独立思想也终将汇人人类文明的溪流。理想的阅读是—个人在自己的身边能找到能进行充分交流的对象的阅读,找到能相互馈赠思想的伙伴的阅读。我们希望能有分享喜悦与感动、分担痛苦与压力的阅读,在分享中获得相互的接纳与相互的尊重,在分享中增长人生的阅历与生活的智慧。
因此,一起悦读与分享的行为目标,成为本丛书编者新的自觉追求。围绕这一清晰目标的实现,我们将在本丛书后台搭建一系列交流与表达的活动平台,力图使“一起悦读”最终或就人与人之间的真正互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