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锆(Zirconium(IV) chloride),也称为四氯化锆,分子式是ZrCl4,分子量为233.04。主要用途为用作分析试剂、有机合成催化剂、防水剂、鞣化剂。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氯化锆
- 英文名:Zircomiun tetrachloride;Zirconium(IV) chloride
- 别称:四氯化锆
- 化学式:ZrCl4
- 分子量:233.04
- CAS登录号:10026-11-6
- EINECS登录号:233-058-2
- 熔点:437
- 沸点:331(升华)
- 水溶性:溶于冷水
- 密度:2.80
性质
物化性质
1、性状:白色有光泽的结晶或粉末,易潮解。
氯化锆

2、熔点(℃):437(2533.3kPa)
3、沸点(℃):331(升华)
4、相对密度(水=1):2.80
5、饱和蒸气压(kPa):0.13(190℃)
6、临界压力(MPa):5.77
7、溶解性:溶于冷水、乙醇、乙醚,不溶于苯、四氯化碳、二硫化碳。
易吸潮和吸湿,在潮湿的空气中或水溶液中水解成氯化氢和氯氧化锆,方程式如下:
。

稳定性
1、稳定性:稳定
氯化锆

2、禁配物:水、胺类、醇类、酸类、酯类、酮
3、避免接触的条件:潮湿空气
4、聚合危害:不聚合
5、分解产物:氯化物
用途
(1)用于制金属锆、颜料、纺织品防水剂、皮革鞣剂等
(2)用于製取锆化合物和有机金属有机化合物,可作为溶剂和重熔金属镁的净化剂,具有除铁及除硅之功效。
合成方法
按计量摩尔比称取二氧化锆和煅烧过的炭黑,混合均匀后放入瓷舟。将瓷舟置于瓷管中,在氯气流中加热到500℃进行煅烧。用捕集器在室温下收集产物。考虑到四氯化锆在331℃升华,可用600mm长的管子,在300~350℃于氢气流中将其重新升华,以除去氯化锆中氧化物及三氯化铁。
对环境的影响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皮肤接触。
健康危害:吸入后引起呼吸道刺激,勿吞咽。有强烈刺激性,造成皮肤灼伤和眼损伤。口服出现口腔和咽喉烧灼感、噁心、呕吐、水样便、血便、虚脱和惊厥。
慢性影响:引起皮肤肉芽肿。对呼吸道有轻度刺激作用。
毒理学及环境
急性毒性:LD501688mg/kg(大鼠经口);665mg/kg(小鼠经口)
危险特性:受热或遇水分解放热,放出有毒的腐蚀性烟气。
燃烧(分解)产物:氯化氢。
实验室监测方法:电浆光谱法(NIOSH方法 7300)
空气中的测定:样品用过滤器收集,用酸溶解后,再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
环境标準:美国(1974)职业安全及卫生管理局标準,空气时间加权平均值5
。

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誌,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避免扬尘,小心扫起,配成约5%的水溶液或酸溶液,再逐渐加入稀氨水至有沉澱发生,然后废弃。也可以用大量水沖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在技术人员指导下清除。废弃物处置方法:废料同碳酸氢钠混和,用氨水喷淋,同时加碎冰,反应停止后,用水沖入下水道。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应该佩带防毒口罩。必要时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製作)。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用水沖洗至少15分钟。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沖洗至少15分钟。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患者清醒时立即漱口,勿催吐,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灭火方法:泡沫、二氧化碳、砂土、乾粉。
贮存方法
储存于阴凉、乾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包装必须密封,切勿受潮。应与酸类、胺类、醇类、酯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计算化学数据
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无
2、氢键供体数量:0
3、氢键受体数量:0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
5、互变异构体数量:无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0
7、重原子数量:5
8、表面电荷:0
9、複杂度:19.1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