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义大利9毫米伯莱塔(M9)手枪

(2020-01-31 05:00:59) 百科综合
义大利9毫米伯莱塔(M9)手枪

义大利9毫米伯莱塔(M9)手枪

义大利M951型手枪的改进型,结构简单,外型美观,大小适中,动作可靠,火力猛。参加美国三军选型试验,最后中标,被美军定为M9手枪。发射9毫米枪弹,初速390米/秒,弹匣容量15发,枪长217毫米,枪重1.1千克。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伯莱塔M9手枪
  • 英文名称:BERETTA M9
  • 前型/级:BERETTA 92SB/92SB-F/92F
  • 次型/级:BERETTA M9A1
  • 研製时间:1978年
  • 服役时间:1985年
  • 定型时间:1985年
  • 国家:义大利、美国

发展沿革

1978年,美国空军提出需要採用一种新的9×19mm口径半自动手枪,用以取代老旧的.45 ACP口径柯尔特M1911A1半自动手枪。JSSAP(三军轻武器规划委员会)代表空军向几家着名的枪械公司发出邀请。对比试验是1979年在Eglin空军基地的美国空军武器试验室进行的,由JSSAP主持。义大利伯莱塔公司最初提交的是92S型,但美国空军需要像M1911A1那样的拇指操作式弹匣卡笋,因此伯莱塔公司重新设计了可以用拇指卸下弹匣的92S型,改称为92S-1,为了让左撇子也能使用,弹匣卡笋左右边都可以操作。除此之外,伯莱塔92S-1型还在握把上增加了凹槽防滑纹,并增大了瞄準具以方便快速瞄準。
早期的M9早期的M9
一批改进后的空军M9(AF.mil)一批改进后的空军M9(AF.mil)
伯莱塔92S-1在1979年提交给美国空军进行测试,而其他的竞争对手包括:柯尔特公司的SSP,史密斯-韦森公司的M459A,FN公司的DA、FA,西班牙的Star M28,HK公司的P9S和VP70,此外FNM1935Hi-Power和柯尔特M1911A1也一起参加了对比试验,目的是作为性能参照。
在1980年底,美国空军官方正式宣布了试验的结果,伯莱塔92S-1被评定为比其他型号稍好。此时,其他军种也正好需要寻找1种新的辅助武器,以代替军队已经使用多年25种以上不同型号的半自动手枪和转轮手枪,并把这些武器所使用的100种以上的弹药类型统一改用一种口径的弹药。最主要是代替服役了70年之久的老1911手枪,根据总审计长在1982年3月8日的报告(PLRD-82-42),美国军队里共有417,448把在册登记的.45口径手枪。然而,当1981年美国空军宣布的手枪试验结果被JSSAP正式接受时,美国陆军却质疑这个试验计画的有效性,陆军强调空军是採用了错误的“泥浆类型”才导致伯莱塔手枪胜出的。
在反对声音下,美国国防部受美国陆军要求,开始进行一系列新的更极端的试验,这次试验计画非常严酷,以致于在对比试验结束后,所有参加对比试验的手枪都不合格。但即使在这样的结果下,伯莱塔手枪仍然是表现最好的一组。在1982年5月,美国军方又设立了一个新的试验计画,这个新计画修订了可靠性的标準,使之降低到接近现实环境中的程度,但是仍然没有任何手枪能通过试验。
1983年,由于美国国会施压的作用,JSSAP再次选择由陆军进行一次新的手枪试验计画,命名为“XM9制式手枪试验(Service Pistol Trials——SPT)”。陆军在1983年11月正式向美国国内外的轻武器厂商提出XM9-SPT的招标请求,要求每个製造商在1984年1月底的截标日期前提供30把样枪、备用零件和使用手册以及培训测试人员的厂方代表、10把用于培训测试人员的手枪。共有8家製造商投标,分别为:S&W 459A,伯莱塔92SB-F,SIG-Sauer P226,HK P7M13,沃尔特P88,斯太尔GB型和F型,白朗宁FN-DA,柯尔特SSP。
伯莱塔92SB-F是92SB的改进型,主要特点是扳机护圈前端形状改为内凹的设计,以便能够双手握持射击,在生产工艺上採用了枪膛内镀铬和“Bruniton”处理。后来伯莱塔公司觉得92SB-F这个名字太长,才重新更名为92F。
XM9-SPT在1984年初正式开始,测试项目包括了恶劣环境下的可靠性、弹道性能、耐用性、射击精度等等。这次试验在1984年8月完成,8家厂商所提交的测试样品中,有四家由于技术达不到要求,另外两家刚开始就被取消资格,剩下的两家分别是SACO防务(在当时SIG-Sauer的手枪是由SACO防务公司进口到美国的)和伯莱塔公司。在经过价格对比后,陆军在1984年9月选择了伯莱塔92SB-F。

技术特点

膛口弧形

伯莱塔枪管的膛口弧形(线膛和枪管前端面之间扩大的腔体)比其他大多数工厂武器上的膛口弧形都要挖得深。膛口弧形的作用是为了保护阳线和阴线,如果它们损坏会严重降低精度。伯莱塔手枪的膛口弧形被深挖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枪口防止因为跌落或其他外物损坏枪口。

顶部开口

关于92系列手枪最大的误解就是它们的顶部开口的设计,一般认为是为了减轻套筒的重量(比不开口的轻),或是为了减少卡壳的机会。其实顶部开口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提供一个180度的抛壳口,这是一个4英寸长1英寸宽的全开式的抛壳口,与之相比,其他厂商手枪上的抛壳口比92系列手枪上的小得多,为什幺美国军队在测试中M9平均发射21,000发弹才出现一个故障?这显而易见。180度抛壳口的另一个好处是,惯用右手的射手可以方便地枪向自己内侧倾拉套管来排除卡弹故障(就是右手把枪向左倾侧的同时,左手拉开套筒,弹壳能掉出来)
伯莱塔手枪最大的特点就是大开口套筒伯莱塔手枪最大的特点就是大开口套筒

性能数据

全枪长
217mm
全枪高
140 mm
全枪宽
38 mm
空枪重(含弹匣)
960g
全枪重(满弹匣)
1,145g
枪管长
125mm
瞄準基线长
158 mm
膛线
6条,右旋,缠距250mm
初速
375 m/s
弹匣容弹量
15rds
最大射程
1,800m
最大有效射程
50 m
扳机扣力(单动)
5.50磅
扳机扣力(双动)
12.33磅

服役事件

1987年,一些新交付的伯莱塔手枪出现了问题,使反对者有了可乘之机。首先出问题的是在1987年9月,一把民用型的伯莱塔92SB手枪的套筒在与闭锁卡铁连线的位置断裂,断掉的半个套筒向后飞出打伤射手(一名美国海军特种部队的成员)。然后在1988年1月和2月,有2把军用型的M9发生了同样的事故,两个海军特种部队射手受伤。在这三起套筒断裂的事故中,三名射手都被划破了脸,其中一个被打掉了牙齿,另外两个必需缝针(反对者趁机谣言满天飞,有的说法是有几个海豹队员被打至残废甚至死亡)。
美军使用M9美军使用M9
同一时间,美国陆军正在用批量生产的民用型92SB和军用型M9进行枪管试验(与套筒毫不相关),但却同样出现了套筒断裂的事件:当时陆军用3把M9各发射了10,000次,然后在用磁性粒子检查武器的表面时,他们发现其中一把手枪的套筒上出现裂痕。于是试验人员决定继续打这3把M9直到套筒损坏为止。有一把手枪在打到23,310发时套筒断裂,另一把是在打到30,083发时,还有一把是在30,545发时。
对海军特种部队和陆军的断裂套筒进行检验后,发现金属韧性过低是套筒断裂问题的主要成因。陆军接着开始调查套筒的製造过程。调查报告(NSIAD-88-213)指出,由于在阿科基克的厂房还没有完全建立起M9的生产线,因此当时M9手枪的底把是在美国生产,而套筒则在义大利生产。根据皮卡汀尼兵工厂的冶金实验室的报告档案,认为义大利套筒的金属韧性低是因为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含有碲(Te)的钢材。
伯莱塔公司最初指责是弹药的使用而导致套筒断裂,他们得知事故中都使用了非北约标準的弹药和M882弹,他们认为这两种类型的弹药的压力过高,才导致套筒断裂。但陆军则坚持套筒断裂是由于金属硬度不够而非高压弹所致,M882弹的膛压也并不是很高,因此冶金问题是M9手枪事故的唯一解释。据传当时有一名海豹队员是这样发誓不使用义大利套筒的M9:“没吃过义大利的钢铁,你就不算是海豹队员。”
国会听了几个审计总署的报告和审计总署职员的证词。报告中共有14例套筒断裂事故:3例是由海军特种部队在野外试验中发生的,另外11例都是在实验室测试中发生,套筒事故引起的受伤只有3例。伯莱塔公司按照陆军的要求,改变了M9手枪的设计,增加了一个套筒阻挡装置,即使套筒断裂也不会再飞去打伤射手,按这种标準生产的92F被改称为92FS。由于伯莱塔公司在美国的厂房的生产线已经全部建好,因此在1988年4月后,所有的M9/92F套筒都在美国生产,以后再也没有发生过套筒断裂的事故(那个套筒阻挡装置算是白增加了)。

总体评价

各项指数(满分为10分):①精确指数10;②耐用性10;③威力指数9.5;④人机工效指数10。
综合指教:10(综合指数并不是单纯对上述四项指数的平均,而是对枪整体的评价)。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