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玉函路隧道是中国最长组合式城市隧道,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玉函路,2017年12月23日0点正式通车。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济南玉函路隧道
- 属性:隧道
- 地点:山东省济南市
- 通车时间:2017年12月23日0点
工程设计
济南玉函路隧道全长2.755公里,贯通济南南北,双向四车道,设计限速50公里/小时,是目前中国最长、埋深最浅、工程地质最为複杂、施工难度最大的城市隧道。
济南玉函路隧道暗挖段长度达2.3公里,两洞间距小,为中国最长的城市超浅埋双联拱加超小净距组合形式隧道,隧道顶部距离地面平均仅7米,施工难度大。
由于隧道掘进无法採用钻爆法及盾构施工,为提高施工效率,隧道全线配置了22台大型悬臂式掘机。“在市区内修地道採用这种掘进机为主穿隧道的方式在中国尚属首例”。
济南玉函路隧道暗挖段长度达2.3公里,两洞间距小,为中国最长的城市超浅埋双联拱加超小净距组合形式隧道,隧道顶部距离地面平均仅7米,施工难度大。
由于隧道掘进无法採用钻爆法及盾构施工,为提高施工效率,隧道全线配置了22台大型悬臂式掘机。“在市区内修地道採用这种掘进机为主穿隧道的方式在中国尚属首例”。

存在问题
2017年12月25日,玉函路隧道迎来通车后首个工作日。不少市民觉得,出行选择更多了,早高峰上班路会更顺。然而意外的是,开车走隧道,感觉比之前更堵了。2017年12月26日早上还是一样的情况。
2017年12月 25日,市民赵先生透露,“7:15进隧道,在里面就堵了45分钟。好不容易出了隧道,经十路没出口不说,顺河高架也‘堵挺’了。”原以为玉函路隧道通车后上班路会更顺,结果隧道里堵成“一锅粥”,他上班迟到了。还有网友表示,早晨“憋”在隧道里,向北的车从南头堵到北头。
交警部门透露,2017年12月25日,玉函路6:50左右迎来早高峰,玉函路隧道南侧首先出现压车,这个时间较以往提前10分钟。早高峰结束时间也有所推迟,地面道路的车流量8:40开始明显减少,而此时隧道内仍然压车严重,9:15才开始恢复正常。
玉函路隧道的拥堵主要出现在南向北,北向南车流量相对比较平稳。最严重时,玉函路隧道南向北两排车道停满机动车,向北一直堵到顺河高架泺源大街匝道下口,压车超过3公里。
在现场看到,顺河高架泺源大街匝道下口的“卡脖”现象,导致了堵车的蝴蝶效应。南向北车流进入隧道后,行驶约4公里后才能到达顺河高架第一个匝道下口,也就是泺源大街处,该匝道只有一条车道,分流能力十分有限,造成后方车辆排队积压,顺河高架被“卡住了脖子”。而第二个匝道下口到了经一路附近。路段长、出口少,使得玉函路隧道和顺河高架大量机动车无处分流。
2017年12月26日早上,是玉函路隧道通车后的第二个工作日,早高峰依旧是堵到了全线飘红的状态,相比较而言,平时早高峰交通压力比较大的舜耕路,反而通畅了许多。
从交警部门获悉,拥堵的另一个原因,是市民误以为隧道内交通更顺畅,因而集中选择隧道出行。根据2017年12月25日早高峰玉函路周边的交通情况来看,英雄山路、舜耕路、玉函路地面道路的车流量都有所减少。对此,市交通委主任贾玉良表示,2017年12月25日是工作日,车流量大,有不少市民是来“尝鲜”的。
建设意义
据中国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高德地图联合发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济南超越哈尔滨、北京、广州、重庆、大连、长春、上海、西安和昆明等城市,以高峰拥堵延时指数为2.065位居榜首,济南玉函路隧道的建成有望缓解“首堵”济南的拥堵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