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我其谁》是由德国Senator影业发行的124分钟历史影片。该片由安德烈斯·凡伊尔执导,奥古斯特·迪赫、莉娜·莱西米兹、亚历山大·斐林等主演,于2011年2月17日在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上映。
该片讲述了伯恩瓦特·维斯珀与后来成为西德恐怖组织“红军派”领军人物古德伦·恩斯林长达几十年的情感纠葛。
基本介绍
- 导演:安德烈斯·凡伊尔
- 编剧:安德烈斯·凡伊尔、Gerd Koenen
- 主演:奥古斯特·迪赫,莉娜·莱西米兹,亚历山大·斐林
- 发行公司:Senator影业
- 对白语言:德语
- 中文名:捨我其谁
- 外文名:Wer wenn nicht wir
- 其它译名:舍爱其谁、除了我们还有谁、如果不是我们,是谁
- 出品时间:2011年
- 製片地区:德国
- 类型:历史
- 片长:124分钟
- 上映时间:2011年2月17日
- 色彩:彩色
- imdb编码:tt1671496
剧情简介
伯恩瓦特·维斯珀是一位受希特勒赏识的纳粹御用作家之子。虽然童年时代维斯珀的父亲枪杀他的宠物猫,造成了他的心理阴影,但成年后的他,却和妻子恩斯林一起重新整理出版父亲那些已经被人遗忘的支持纳粹的作品,希望重新发掘这些作品的文学价值。然而,维斯珀和恩斯林却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对政治运动产生浓厚兴趣,政治立场也转向左翼。恩斯林开始逐渐认为,只有暴力革命才可以改良社会。恩斯林和维斯珀曾试图与维斯珀的情人建立三角家庭,但最终妻子对丈夫的不忠难以接受,两人时常爆发激烈争吵。虽然后来他们有了一个孩子费利克斯,但孩子降生时,恩斯林也已经成为安德列亚斯·巴德的情人,两人正在着手爆炸几座大型商场,并建立“红军派”恐怖组织。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角色 | 演员 | 配音 | 备注 |
---|---|---|---|
伯恩瓦特·维斯珀 | 奥古斯特·迪赫 | ---- | ---- |
古德伦·恩斯林 | 莉娜·莱西米兹 | ---- | ---- |
安德列亚斯·巴德尔 | 亚历山大·斐林 | ---- | ---- |
沃特·韦斯珀 | 托马斯·席尔梅 | ---- | ---- |
鲁思·恩斯林 | 玛利亚-维多利亚·德拉古斯 | ---- | ---- |
罗勒 | 塞巴斯蒂安·布罗伯格 | ---- | ---- |
乌利·恩斯林 | 汉诺·科弗勒 | ---- | ---- |
维特里格 | 莱纳·波克 | ---- | ---- |
记者 | Joachim Paul Assböck | ---- | ---- |
克里蒂克 | 哈克·波姆 | ---- | ---- |
马特·韦斯珀 | 伊摩根·蔻格 | ---- | ---- |
Mentorin v. G. Ensslin | Heike Hanold | ---- | ---- |
Johanna Ensslin | Henriette Nagel | ---- | ---- |
Vater Ensslin | Michael Wittenborn | ---- | ---- |
Dutschke | Alexander Khuon | ---- | ---- |
Polizist | Kai Holzapfel | ---- | ---- |
Ruth - 6 Jahre | Greta Bohacek | ---- | ---- |
Mädchen 1 | Vivien Nagel | ---- | ---- |
Verleger | Andreas Döhler | ---- | ---- |
Dörte | Vicky Krieps | ---- | ---- |
junger Verleger | Johannes Allmayer | ---- | ---- |
Gemeindeschwester | Carmen-Maja Antoni | ---- | ---- |
Verleger | Peter Benedict | ---- | ---- |
Kommissionsmitglied 1 | Lutz Blochberger | ---- | ---- |
Dieter Kunzelmann | Martin Butzke | ---- | ---- |
Kommissionsmitglied 2 | Justus Carriere | ---- | ---- |
Bundesbruder | Christian Dräger | ---- | ---- |
Sekretärin | Claudia Geisler | ---- | ---- |
Anne | Christina Hecke | ---- | ---- |
Bernward Vesper - 10 Jahre | Jonas Hämmerle | ---- | ---- |
Parteimanager | Norbert Hülm | ---- | ---- |
Stokely Carmichael | Eddie Jordan III | ---- | ---- |
Arzt | Markus Lerch | ---- | ---- |
Kommissionsvorsitzender | Manfred Möck | ---- | ---- |
Mädchen 2 | Karla Nieß | ---- | ---- |
Vermieterin | Bettina Redlich | ---- | ---- |
Walter Jens | 班杰明·萨德勒 | ---- | ---- |
Ulrike | Stephanie Stremler | ---- | ---- |
Burschenschaftler 2 | Til von Droste | ---- | ---- |
Schriftsteller | Hasko Weber | ---- | ---- |
Ello | Kathrin Wehlisch | ---- | ---- |
Gefängnisleiterin | Susanne-Marie Wrage | ---- | ---- |
约翰·甘迺迪 | 约翰·甘迺迪 | ---- | 档案录像 |
库尔特·格奥尔格·基辛格 | 库尔特·格奥尔格·基辛格 | ---- | 档案录像 |
Mutter Ensslin | 苏珊娜·罗莎 | ---- | ---- |
职员表
製作人 | 导演 | 副导演(助理) | 编剧 | 摄影 | 配乐 | 剪辑 | 选角导演 | 艺术指导 | 美术设计 | 服装设计 | 视觉特效 | 布景师 |
---|---|---|---|---|---|---|---|---|---|---|---|---|
Carl Bergengruen Stefanie Groß Andrea Hanke Thomas Kufus Anne Leppin Anatol Nitschke Helge Sasse | 安德烈斯·凡伊尔 | Scott Kirby Tina Rexilius Yael Salomonowitz | 安德烈斯·凡伊尔 Gerd Koenen | Judith Kaufmann | Annette Focks | Hansjörg Weißbrich | Simone Baer | Christian M. Goldbeck | Daniel Chour | Bettina Marx | Joerg Bruemmer | David Hoffmann |
演职员表参考资料
角色演员介绍
- 伯恩瓦特·维斯珀演员:奥古斯特·迪赫受希特勒赏识的纳粹御用作家之子。童年时代父亲枪杀他的宠物猫,造成了他的心理阴影,但成年后的他,却和妻子恩斯林一起重新整理出版父亲那些已经被人遗忘的支持纳粹的作品,希望重新发掘这些作品的文学价值。
- 古德伦·恩斯林演员:莉娜·莱西米兹伯恩瓦特·维斯珀的妻子,“红军派”领军人物。她在和丈夫整理公公一的作品时,逐渐对政治运动产生浓厚兴趣,政治立场也转向左翼。她开始逐渐认为,只有暴力革命才可以改良社会。
- 安德列亚斯·巴德演员:亚历山大·斐林德国左翼恐怖主义组织——“红军旅”第一代核心首领。他认为德国战后“非纳粹化运动”进行的不彻底,因此对社会产生强烈不满,批判自己父母在国家社会主义下的态度,要求彻底清算旧纳粹。
角色演员介绍参考资料.
获奖记录
获奖时间 | 奖项名称 | 获奖方 | 获奖情况 | |
---|---|---|---|---|
2011年2月20日 | 第6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 阿弗雷德·堡尔奖 | 《捨我其谁》 | 获奖 |
德国艺术院线协会奖 | ||||
金熊奖-最佳影片 | 提名 | |||
2011年 | 第61届德国电影劳拉奖 | 铜质电影奖-杰出影片 | 获奖 | |
金质电影奖-最佳男主角 | 奥古斯特·迪赫 | 提名 | ||
金质电影奖-最佳女主角 | 莉娜·莱西米兹 | |||
金质电影奖-最佳剪辑 | Hansjörg Weißbrich | |||
金质电影奖-最佳製作设计 | Christian M. Goldbeck |
幕后製作
《捨我其谁》(If Not Us, Who?)的出处是“If not us, who? If not now, when?”这句话曾是1960年代的时代语录,发明者是美国政治家乔治·罗姆尼,而罗姆尼的灵感则来自基督教领袖罗比·希勒尔。导演安德烈斯·凡伊尔认为德国左翼恐怖主义组织——“红军旅”这些人希望名留青史,却参与了那个时代不需要的革命。虽然他们依旧留名,却是在错误的地方,以及错误的时代。
该片编剧之一的Gerd Koenen在20世纪70年代也参加了大量左派集会,为了更好地“和工农兵相结合”,他甚至放弃了攻读的博士学位,进印刷厂当了一名工人。在恩斯林和巴德以杀人放火的方式表达愤怒的时候,他採取的态度是“做鬼脸”和“吐舌头”。因为厌恶当局对整个社会的军事化管理,他特意在服兵役期间拍了一张照片,穿着窝窝囊囊的军服,腆肉胸叠肚地站在一排装甲车前,行可笑的军礼,以嘲笑兵役制度。1976年到1981年,他在《共产主义人民日报》供职,同时他又是“共产主义德国大学生联合会”的一员。
2003年,GerdKoenen重返校园,在图宾根大学攻读东欧历史的博士学位。同时他也撰写一系列历史专着,出版了包括《红色十年:我们的小的德国文化大革命1967—1977》、《维斯帕、恩斯林、巴德尔:德国恐怖主义的原始情景》等书。2009年,导演安德烈斯·凡伊尔找到他,提出把“德国恐怖主义的原始情景”拍成故事片。
製作发行
製作单位 | Zero One影业、ARD Degeto影业、SWR、WDR、deutschfilm |
---|---|
发行单位 | Golem Distribución S.L.(西班牙)、Senator影业(德国) |
上映国家 | 上映时间、细节 | 上映国家、地区 | 上映时间、细节 |
---|---|---|---|
德国 | 2011年2月17日(柏林国际电影节) | 德国 | 2011年3月10日 |
俄罗斯 | 2011年6月24日(莫斯科电影节) | 以色列 | 2011年7月8日(耶路撒冷电影节) |
芬兰 | 2011年9月15日(赫尔辛基国际电影节) | 丹麦 | 2011年9月22日 |
阿根廷 | 2011年9月23日(德国电影节) | 波兰 | 2011年9月30日 |
瑞典 | 2011年10月7日 | 芬兰 | 2011年10月7日 |
巴西 | 2011年10月21日(圣保罗国际电影节) | 中国台湾 | 2011年10月28日 |
希腊 | 2011年11月9日(塞萨洛尼基国际电影节) | 影片上映参考资料 |
影片评价
《捨我其谁》所展现的是一段极其複杂的社会意识演变史,加上德意志民族自身的历史和民族特性,若不是专门关注研究,很多人只能对这段历史了解个大概。而影片所要表现的又是在大背景下古德伦等人思想演变的过程,如果不对这段历史以及德国文化有深入了解,根本无法体味片中的诸多桥段。
导演安德烈斯·凡伊尔是拍摄纪录片出身的导演,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整部电影说是要探讨主人公思想演变的内因外因,实际上却更像一部中规中矩的传记。记录片的拍摄经历让安德烈斯·凡伊尔习惯于隐藏主观态度,隐藏情绪,以旁观者角度冷静叙述,但这并不适合一部如此充满争议的剧情电影。总之全片就像一部配了画面的历史教科书而不是进行过艺术创作的小说,又因信息量太过庞杂、表述不明,让人看得云里雾里,情感上实难与之产生共鸣。(网易娱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