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人口红利拐点

(2020-05-24 03:06:24) 百科综合
人口红利拐点

人口红利拐点

人口红利拐点目前没有明确的科学定义。一般理解意义上,可以认为人口红利拐点指一个社会人口结构中,劳动人口增长率低于非劳动人口(特别是退休劳动人口)增长率的时候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人口红利拐点
  • 性质:没有明确的科学定义
  • 属性:退休劳动人口
  • 特徵:影响到了经济的增长率

概念

人口红利拐点目前没有明确的科学定义。一般理解意义上,可以认为人口红利拐点指一个社会人口结构中,劳动人口增长率低于非劳动人口(特别是退休劳动人口)增长率的时候。这是可以通过统计得出来的结果,但是这个以增长率为基础的判断显得相对狭隘。因为人口所带来的(经济成长或者财富增加)红利是更加不确定,难以预测和统计的。如果政策和经济的配合与发展得当,当劳动人口增长率已经低于非劳动人口增长率之后,人口红利仍然是可能持续的。在这个更为广泛的意义上,人口红利拐点也可以被认为是,由于人口增长所带来的经济成长由于人口增长率的持续降低从而影响到了经济的增长率(经济成长率降低),并且明显受到人口红利因为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负担的影响的时点。

概述

人口红利在实际意义上和劳动人口的比重最相关。按照上面狭义的人口红利拐点定义,结合中国曆年人口增长率数据。人口红利拐点应该在人口自然增长率开始下降之后的18年开始计算。按照这个方式的计算,中国的人口红利拐点应该是在2005年左右。实际上,从2004年开始,沿海各地就已经开始出现用工荒,民工荒。直到今年2011年,除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特殊情况影响之外,民工荒越来越严重。
中国曆年GDP和总人口数增长率中国曆年GDP和总人口数增长率
按照广义的理解。人口红利事实上只是整个经济成长(GDP,投资,消费,出口)的一部分。这也是为什幺仅仅从历年的数据和图表上看,人口和经济的增长数据,相关性并不是太大。这样的低相关性同时也说明广义的人口红利的理解是必要的,帮助我们认识到人口和经济之间的真实关係。人口红利可以促进经济成长,并且可能成为其很大或者仅仅是其中一部分,这去取决于政策等多方面的综合原因。如果政府鼓励农民工,以及吸收绝大部分农民工的中小企业发展,鼓励出口,并且在城市化进程中,在教育培训,社会保障等方面做大力引导和支持。那幺中国的人口红利就会对经济起到一个助推作用。事实上,中国的改革开放以来,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製造,我们就是依靠扎实的人口红利而腾飞的。只是,到了目前这样一个阶段,劳动密集型的人口红利已经明显开始下降。我们于是需要改变思想和政策的引导,更多的从知识技能的学习结合金融与投资等为人口红利拐点的到来以及以后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做準备。在这一切条件成功成熟的背景下,广义的人口红利拐点可以向后推移。通过原始的财富积累,这一波人口渐渐转型,凭藉更多的经验和知识或者技能,结合政策与金融工具,让财富保值增值,经济继续健康增长。所以人口红利的推迟或者延续是依靠企业和人口的转型,由劳动密集转向知识密集或者资金密集甚至创意创造型。这样的转型结果直接关係到经济成长,如果创造狭义人口红利的这些人他们能够通过转型将自己退休以及步入老年和晚年之后的社会赡养保障经济负担解决,那幺就已经是非常非常不错的,至少他们不会拖下一代人的经济后腿。那个时候的经济成长,无论增长率如何(从其他各国经济发展历史来看,几乎一定是降低的),这一代人的人口红利是可以持续到他们生命结束的。因此,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人口红利拐点最晚也是最好的情况可以持续到2080年。但是按照经验结合其他已开发国家的历史来看,通常这个广义的人口红利拐点也会在2050年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开始下降之后的60年,也就是这一代出生的人的退休年龄)。

意义

人口红利是一个非常现实的社会问题。人口是和地理条件,自然资源,以及货币金融,国际环境等一样非常重要的因素。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口的增加会影响到国家发展的方方面面,经济,文化,政策,军事等等。
对于今天的企业和政府来说,人口红利的研究更是显得必要。任何一个国家,政府或者企业组织的可持续发展都应该考虑到人(人口数量以及人的素质)的因素。
节能环保,创新创造,自动化,知识化,技能化,人性化一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政府,企业,个人都需要做好相应的準备。

相关内容

拐点已经出现
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在相当长时期里第一次出现了绝对下降,比上年减少345万人。近日,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新闻发布会上提醒记者“要高度重视这个事情。”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这意味着中国人口红利消失的拐点已在2012年出现,将对经济成长产生显着影响,我们应当在心理和政策上做好足够準备。
“判断一国是否拥有人口红利,要看两个指标,一是劳动年龄人口,一是将劳动年龄人口作为分母、其他年龄组如年幼、年老者作为分子得到的人口抚养比。”蔡昉说,如果劳动年龄人口增长、人口抚养比下降,就会带来人口红利,反之就没有人口红利。
过去相当长时间里,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人口抚养比一升一降,生之者众,食之者寡,我们得到了人口红利。“自2012年起,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将逐 渐减少,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的报告认为,从2010年至2020年劳动年龄人口将减少2900多万人;与此同时,人口抚养比相应上升。生之者寡,食之 者众,中国的人口红利将趋于消失。”蔡昉坦言。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