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一念之转(华文出版社出版图书)

(2019-08-29 03:10:27) 百科综合
一念之转(华文出版社出版图书)

一念之转(华文出版社出版图书)

《一念之转》是2009年由华文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拜伦·凯蒂。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一念之转
  • 外文名: Loving What Is
  •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9
  • 页 数:337页 
  • 作者:拜伦·凯蒂 
  • ISBN:9787507528121 
  • 译者:周玲莹 
  • 包装:平装 

版权资讯

作 者: 拜伦·凯蒂 & 史蒂芬·米切尔 合着
一念之转:四句话改变你的人生一念之转:四句话改变你的人生
[台湾]周玲莹·译 若水·审订
出 版 社: 华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
页 数:344页
开 本: 16开
I S B N : 9787507528121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心理学

编辑推荐

着名心灵导师拜伦· 凯蒂 (Byron Katie)为自创的“转念作业”(The Work) 被誉为简单且能有效破除小我的方法,它可协助你检视头脑打结的问题,进一步改变信念,让我们从紧张、焦虑、不安、忌妒、痛苦的心境中得到解脱,使生命当下变得轻鬆自在,更具活力。是个人改善婚姻、家庭、人际关係、职场、工作、金钱等各层面生活的最佳法宝。
拜伦·凯蒂的《一念之转》实属当今书坊的一股清流。她曾受十余年忧虑症所苦,从沮丧、愤怒、绝望,最后陷入自杀倾向。一天早上,她突由狂喜状态清醒,了知自己的痛苦是“如何”结束的。自此,她一直活在了悟的自由中。如今,你也能跟随书中的“转念作业”(The Work)找回这一自由。
“转念作业”仅有四句问话,它教我们以全新眼光看待所有烦恼的问题。凯蒂常说:“造成我们痛苦的,并非问题本身,而是我们对问题的想法。”我们一直想要放下痛苦的念头,却从未奏效。“转念作业”反其道而行,它让痛苦之念自动放下我们。
书内透过很多清晰、生动的个案,一步步地教你将这套方法套用在自己身上,彻底扭转你的现实生活。此书录下的个案,几乎囊括了人们所关切的主题,从一位招架不了先生性需求的妻子,到九一一浩劫侥存者的恐惧,一直到失去亲人……“转念作业”不仅帮他们走出问题的阴霾,还帮他们化解焦虑,重燃生命活力,勇敢地开创新生。
若你持续做“转念作业”,可能会像很多人一样,发现它进入了你生活的每一层面,毫不费力地化解你的焦虑,进而经验到内心深虑的平安。在这不可思议的转变过程中,《一念之转》提供你所必须学习的一切,并找到如同凯蒂所说“做真相的情人”的那份喜乐与自由。

内容简介

当你受够了以后,你宁愿要“对”,还是要“自由”?
事实和真相是最大的,你与事实争辩的结果,就是自己吃亏受苦。
我很喜欢《一念之转》,里面的许多观念都超棒,比方说,“做事实的情人”、“热爱真相”,因为事实和真相是最大的,你与事实争辩的结果就是自己吃亏受苦。另外,我们的脑袋通常都是已经有一个既定的看事情的角度,《一念之转》设计的问话,就是要让你看见:你的想法基本上只是诸多想法中的一种,凯蒂就一直强调:相信你的想法,你就会受苦!所以她设计了六个问题,让你一一回答,然后她会问你四句话,在这一问一答之间,你可以看见自己思想的可笑和独断性,然后你的思想自然而然地放过了你(而不是你放过了它!)。
——华语畅销身心灵作家、《遇见未知的自己》作者张德芬
拜伦·凯蒂的“转念作业”可说是地球上的伟大赐福。一切苦因皆源自我们认同自己的念头以及终日萦绕脑际的故事。“转念作业”犹如一把利刃,刺破自我的幻觉,让你体悟自己的无限本质,活出喜悦、平安和爱的本然境界。《一念之转》给了你这把钥匙,现在,好好用它吧!
——埃克哈特·托利(Eckhart Tolle)《当下的力量》(The Power of Now)作者

作者简介

拜伦·凯蒂,1986年“觉醒于真相”之后,她週游欧美世界各地,传授“转念作业”。除公开演讲之外,经常在企业界、学校、教堂、监狱和医院里现场示範。

作品目录

推荐序:一念转乾坤若水
做真相的情人吴家芸
为生命喝彩赖佩霞
译者序:四句问话,活出自在的人生周玲莹
导言
如何阅读本书
1 一些基本原则
2 大化解
3 参与对话
4 转念作业:婚姻与家庭生活
个案:我要儿子跟我说话
我先生有外遇
婴儿不该哭闹
我需要家人的肯定
5 深入“反躬自问”
6 转念作业:工作和金钱
个案:他很不称职!
雷尔夫叔叔和他的股市情报
对美国企业界愤怒
7 转念作业:自我批判
个案:害怕现实生活
8 跟小孩一起做“转念作业”
9 转念作业:潜在信念
个案:她应该使我快乐
我必须作“决定”
10 转念作业:任何想法或境遇
11 转念作业:身体和上瘾
个案:一颗生病的心
我女儿上瘾了
12 与“最糟境遇”为友
个案:恐惧死亡
炸弹正落下来
妈妈未阻止“那件事”发生
我对山姆的死很生气
纽约的恐怖攻击
13 解惑篇
14 随时活用“转念作业”
附录一——自我引导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