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图文全解》以宋朝王应麟所作《三字经》为蓝本,集合清朝着名学者王相、贺兴思、章炳麟等人独特的见解,从现代社会的视角给于新的阐,丰富的图片使得本书实现了跨越时空的立体阅读。既有说文解字的严谨,又有文化纵览的通达,使读者更加深刻的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三字经》在中国有着独一无二的厚重和普及,凡井水饮处,便有“人之初,性本善”的余音绕樑,《三字经》在我们的精神世界静静的沉澱了七百年。作为中国“蒙学之冠”的《三字经》,从未登上大雅之堂,却在近千年的口口传诵中流传下来,1990年,新加坡出版的英文译本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现代的教育,不能抛弃过去的历史和文化;今天的我们,应该读一读《三字经》。七百年余音绕樑的蒙学之冠!中国人皆可吟诵的文化圣经!
基本介绍
- 书名:《三字经》图文全解
-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 页数:236页
- 开本:32
- 作者:王应麟 黎霈舟
- 出版日期:2009年5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543041707, 7543041707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说文解字 图文相映 全面解读
最适合中国人的国学启蒙读本
最具知识含量的文化百科全书
汇集了清代文化名家王相、贺兴思和民国国学大师章炳麟等人对《三字经》的点评和解读,汇集了历史上多种权威《三字经》版本,诵读蒙学之冠,品味名家点评。
参考了数十种蒙学研究着作,横跨国学、教育、历史和礼仪多个领域,知识体系完整,文化元素众多,是一部关于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
《三字经图文全解》行文流畅,说理清晰,无丝毫的学究气和说教味,丰富的图片实现了平面读物的立体阅读,可以赏阅,可以诵读。
最适合中国人的国学启蒙读本
最具知识含量的文化百科全书
汇集了清代文化名家王相、贺兴思和民国国学大师章炳麟等人对《三字经》的点评和解读,汇集了历史上多种权威《三字经》版本,诵读蒙学之冠,品味名家点评。
参考了数十种蒙学研究着作,横跨国学、教育、历史和礼仪多个领域,知识体系完整,文化元素众多,是一部关于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
《三字经图文全解》行文流畅,说理清晰,无丝毫的学究气和说教味,丰富的图片实现了平面读物的立体阅读,可以赏阅,可以诵读。
作者简介
王应麟
王应麟(1223——1296年),字伯厚,号深宁居士,祖籍河南开封,后迁居浙江鄞县。王应麟自幼聪明好学,九岁便通晓《六经》。南宋理宗淳祐元年(1241年),十八岁的王应麟进士及第,度宗宝祐四年(1256年)中博学宏词科,累迁太常寺主簿,此后他又侍奉恭宗,历事三朝。他为人刚正不阿、不畏权贵,多次直言上疏,因此与宰相丁大全及贾似道结怨,几次遭他们诬陷而被罢官。后来他对日益腐朽的朝政失望,隐居乡中不再出仕。
王应麟是一位忠肝义胆的直臣,更是一位成就非凡的学术大家,南宋后期封官拜将所用的词命多出自他之手,足见其笔力之深厚。王应麟的知识十分广博,上通天文、下晓地理,对诸子百家的经书文集多有研究,是一位通古博今的大儒。他一生着作颇丰,有《困学纪闻》、《玉海》、《诗考》等六百多卷。但正真使他扬名千古的则是其为教育本族子弟而作的《三字经》,书中将中国悠久的文化和优良的美德巧妙的融为一体,说古喻今、寓教于乐。《三字经》在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成为了蒙学中的扛鼎之作。
王相
王相,字晋升,号訒庵,大致生活在康熙年间。王相生于临川(今天归属江西省),祖籍山东琅琊,因此他的作品往往署名琅琊王相。他曾经编辑和注释过许多部启蒙作品,如《三字经训诂》、《千家诗》、《百家姓考略》等,其中大多已经成为现今社会上通行的版本。《四库全书》总集类存目四着录了他的《尺牍嘤鸣集》。王相还将他母亲刘氏所作的《女范捷录》与《女诫》、《女论语》、《内训》三书合编为《女四书》,成为当时女子教育的必读之书。王相在我国蒙学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他的《三字经训诂》影响尤巨。
《三字经训诂》撰写于康熙五年(1666年),文辞优美、简洁易懂、长短适宜、脍炙人口,很快便在当时传播开来,甚至流传到了高丽等地,其影响可见一斑。关于《三字经》的作者众说纷纭,目前尚无定论。王相曾提及《三字经》的作者为王应麟,这个观点成为了有据可考的最早记载。
贺兴思
贺兴思,大致生活在清朝中叶,生于衡阳(今属湖南)。作为学者的贺兴思曾于鹹丰年间修订刊刻了《三字经》,称之为《注解俗讲》。后来岳门郎轩氏在成都偶然发现了这本书,于是如获至宝,广为传抄。该书在前着的基础上扩充了丰富的知识,在注释上也独具特色。它的大部分注释都是四字一句,十分押韵,便于诵读,是现存《三字经》注释本中篇幅较大的一种,大量的历史、地理、人物使得本书俨然是一本中国历史的简明读本。道光年间,岳门郎轩氏重新订补此书,以《三字经注解备要》之名刊印发行。
章炳麟
章炳麟(1869——1936年),初名学乘,字枚叔。因为敬佩顾炎武的为人改名绛,号太炎,后又改名炳麟。他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便跟随外祖父读经,接受了良好的启蒙教育,后来又师从经学大师俞樾、黄以周等人,国学功底深厚。章炳麟年轻的时候恰值晚清腐败,国难当头,甲午战争之后他参加了维新运动。维新运动失败后章炳麟一直为革命事业四处奔走,虽然经历诸多磨难仍然不辍其志。章炳麟是近代杰出的民主革命家,鲁迅讚誉他“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
章炳麟是中国传统语言的集大成者,朴学大师。他博通经史,精研文字、音韵、训诂之学,在使传统的国小脱离经学附庸的地位而成为独立的语言科学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他对儒家经籍和诸多传统作品的字义考释极大的促进了训诂研究的发展。他涉猎甚广、着作颇多,有《章氏丛书》等。怀着让学生“通经义、知史法……使知昔儒所作非苟而已也”的目的,章炳麟重新修订了《三字经》,这也成为了近一个世纪以来最为流传的版本。
王应麟
王应麟(1223——1296年),字伯厚,号深宁居士,祖籍河南开封,后迁居浙江鄞县。王应麟自幼聪明好学,九岁便通晓《六经》。南宋理宗淳祐元年(1241年),十八岁的王应麟进士及第,度宗宝祐四年(1256年)中博学宏词科,累迁太常寺主簿,此后他又侍奉恭宗,历事三朝。他为人刚正不阿、不畏权贵,多次直言上疏,因此与宰相丁大全及贾似道结怨,几次遭他们诬陷而被罢官。后来他对日益腐朽的朝政失望,隐居乡中不再出仕。
王应麟是一位忠肝义胆的直臣,更是一位成就非凡的学术大家,南宋后期封官拜将所用的词命多出自他之手,足见其笔力之深厚。王应麟的知识十分广博,上通天文、下晓地理,对诸子百家的经书文集多有研究,是一位通古博今的大儒。他一生着作颇丰,有《困学纪闻》、《玉海》、《诗考》等六百多卷。但正真使他扬名千古的则是其为教育本族子弟而作的《三字经》,书中将中国悠久的文化和优良的美德巧妙的融为一体,说古喻今、寓教于乐。《三字经》在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成为了蒙学中的扛鼎之作。
王相
王相,字晋升,号訒庵,大致生活在康熙年间。王相生于临川(今天归属江西省),祖籍山东琅琊,因此他的作品往往署名琅琊王相。他曾经编辑和注释过许多部启蒙作品,如《三字经训诂》、《千家诗》、《百家姓考略》等,其中大多已经成为现今社会上通行的版本。《四库全书》总集类存目四着录了他的《尺牍嘤鸣集》。王相还将他母亲刘氏所作的《女范捷录》与《女诫》、《女论语》、《内训》三书合编为《女四书》,成为当时女子教育的必读之书。王相在我国蒙学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他的《三字经训诂》影响尤巨。
《三字经训诂》撰写于康熙五年(1666年),文辞优美、简洁易懂、长短适宜、脍炙人口,很快便在当时传播开来,甚至流传到了高丽等地,其影响可见一斑。关于《三字经》的作者众说纷纭,目前尚无定论。王相曾提及《三字经》的作者为王应麟,这个观点成为了有据可考的最早记载。
贺兴思
贺兴思,大致生活在清朝中叶,生于衡阳(今属湖南)。作为学者的贺兴思曾于鹹丰年间修订刊刻了《三字经》,称之为《注解俗讲》。后来岳门郎轩氏在成都偶然发现了这本书,于是如获至宝,广为传抄。该书在前着的基础上扩充了丰富的知识,在注释上也独具特色。它的大部分注释都是四字一句,十分押韵,便于诵读,是现存《三字经》注释本中篇幅较大的一种,大量的历史、地理、人物使得本书俨然是一本中国历史的简明读本。道光年间,岳门郎轩氏重新订补此书,以《三字经注解备要》之名刊印发行。
章炳麟
章炳麟(1869——1936年),初名学乘,字枚叔。因为敬佩顾炎武的为人改名绛,号太炎,后又改名炳麟。他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便跟随外祖父读经,接受了良好的启蒙教育,后来又师从经学大师俞樾、黄以周等人,国学功底深厚。章炳麟年轻的时候恰值晚清腐败,国难当头,甲午战争之后他参加了维新运动。维新运动失败后章炳麟一直为革命事业四处奔走,虽然经历诸多磨难仍然不辍其志。章炳麟是近代杰出的民主革命家,鲁迅讚誉他“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
章炳麟是中国传统语言的集大成者,朴学大师。他博通经史,精研文字、音韵、训诂之学,在使传统的国小脱离经学附庸的地位而成为独立的语言科学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他对儒家经籍和诸多传统作品的字义考释极大的促进了训诂研究的发展。他涉猎甚广、着作颇多,有《章氏丛书》等。怀着让学生“通经义、知史法……使知昔儒所作非苟而已也”的目的,章炳麟重新修订了《三字经》,这也成为了近一个世纪以来最为流传的版本。

媒体推荐
欲重理旧学,使人人诵《诗》、《书》、窥纪传,吾之力有弗能已!若所以诏小子者,则今之教科书,固弗如《三字经》远甚也!
——民国国学大师·章炳麟
《三字经》是中国文化的启蒙教科书,共1122字。一书在手,开卷有益。
——着名历史学家 阎崇年
1990年新加坡出版《三字经》英文新译本,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在世界範围内加以推广,这难道不足以说明,《三字经》及其所传达的思想,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吗?
——复旦大学历史学教授·钱文忠
自古以来,圣人的书叫做经典,因其讲述的是恆常不变的宇宙真相,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所以有四书、五经等经典。《三字经》既敢称为经,而且被千古传颂,这就非常耐人寻味了。
——着名文化学者·刘宏毅博士
小小的《三字经》教人许多做人的道理,让人明白中国历史的脉络,对于小孩来说,更是朗朗上口的背诵文章。
——中央电视台着名製片人、主持人·王利芬
——民国国学大师·章炳麟
《三字经》是中国文化的启蒙教科书,共1122字。一书在手,开卷有益。
——着名历史学家 阎崇年
1990年新加坡出版《三字经》英文新译本,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在世界範围内加以推广,这难道不足以说明,《三字经》及其所传达的思想,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吗?
——复旦大学历史学教授·钱文忠
自古以来,圣人的书叫做经典,因其讲述的是恆常不变的宇宙真相,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所以有四书、五经等经典。《三字经》既敢称为经,而且被千古传颂,这就非常耐人寻味了。
——着名文化学者·刘宏毅博士
小小的《三字经》教人许多做人的道理,让人明白中国历史的脉络,对于小孩来说,更是朗朗上口的背诵文章。
——中央电视台着名製片人、主持人·王利芬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后天的学习和修炼是至关重要的,被动的由自己的性格游走,是很难抵御来自环境和他人的干扰的,更难以完成自己人生的目标,相反如果主动的施教和受教,不断的学习和锤鍊,人就会获得精神的强健,灵魂的自由。
第二章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
在“知某数,识某文”的过程中,谦虚能使我们变得虚怀若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只有谦虚的向人学习,才能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伟大的教育家、“圣人”孔子也曾经向老子问礼,这种谦虚的态度永远值得后人效仿。
第三章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儒家的刚健有为思想,激励着个人奋发图强;处理“义利”关係的方式,提醒着我们如何正确地对待物质利益;仁义思想,培养人们的高尚情操;友爱、真诚、平等、守信,这也是建设和谐社会所必须的。
第四章 稻粱菽 麦黍稷 此六穀 人所食 马牛羊 鸡犬豕 此六畜 人所饲······
“五伦”最初只用于家庭组织,经过不断的阐发后影响逐渐扩大,最终形成了影响君臣道义、朋友仁义的社会行为準则。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每个社会成员彼此友爱,各尽其分、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个人由此健全人格,民族由此团结,社会由此安和而有序。
第五章 为学者 必有初 国小终 至四书 论语者 二十篇 群弟子 记善言······
当人有了价值取向之后,在学习《四书》《五经》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事,才能够学有所用。如果人连最基本的道德品质都不具备,那远大的志向和事业也就是空谈了。
第六章 诗既亡 春秋作 寓褒贬 别善恶 三传者 有公羊 有左氏 有穀梁······
作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读物,《三字经》提倡“撮其要,记其事”的学习方法。提纲挈领、掌握主要脉络的方法,适用于任何学科,能够帮助学习者更好的掌握各类知识。而在发展迅速的现代社会,人们终其一生都在不断学习,以提高自身素质,如何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知识,学习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七章 口而诵 心而惟 朝于斯 夕于斯 昔仲尼 师项橐 古圣贤 尚勤学·····
仅仅读和思考还不远远不够,还要做到心无旁骛,持之以恆,在循序渐进中不断地积累和巩固,才能有所得。正如《朱舜水集》中说的那样:“学者用功,须是渐进而不已。日计不足,岁记则余。若一曝十寒,进锐退速,皆非学也。”
第八章 犬守夜 鸡司晨 苟不学 曷为人 蚕吐丝 蜂酿蜜 人不学 不如物 ······
金钱并不能提高人的自身能力,无法应对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只有儘可能地接受教育,培养孩子健康的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生存技能,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第九章 勤有功 戏无益 戒之哉 宜勉力
文学家说勤奋是打开文学殿堂之门的一把钥匙,科学家说勤奋能使人聪明,而政治家则说勤奋是实现理想的基石,《三字经》说到底只讲了一个道理。
后天的学习和修炼是至关重要的,被动的由自己的性格游走,是很难抵御来自环境和他人的干扰的,更难以完成自己人生的目标,相反如果主动的施教和受教,不断的学习和锤鍊,人就会获得精神的强健,灵魂的自由。
第二章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
在“知某数,识某文”的过程中,谦虚能使我们变得虚怀若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只有谦虚的向人学习,才能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伟大的教育家、“圣人”孔子也曾经向老子问礼,这种谦虚的态度永远值得后人效仿。
第三章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儒家的刚健有为思想,激励着个人奋发图强;处理“义利”关係的方式,提醒着我们如何正确地对待物质利益;仁义思想,培养人们的高尚情操;友爱、真诚、平等、守信,这也是建设和谐社会所必须的。
第四章 稻粱菽 麦黍稷 此六穀 人所食 马牛羊 鸡犬豕 此六畜 人所饲······
“五伦”最初只用于家庭组织,经过不断的阐发后影响逐渐扩大,最终形成了影响君臣道义、朋友仁义的社会行为準则。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每个社会成员彼此友爱,各尽其分、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个人由此健全人格,民族由此团结,社会由此安和而有序。
第五章 为学者 必有初 国小终 至四书 论语者 二十篇 群弟子 记善言······
当人有了价值取向之后,在学习《四书》《五经》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事,才能够学有所用。如果人连最基本的道德品质都不具备,那远大的志向和事业也就是空谈了。
第六章 诗既亡 春秋作 寓褒贬 别善恶 三传者 有公羊 有左氏 有穀梁······
作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读物,《三字经》提倡“撮其要,记其事”的学习方法。提纲挈领、掌握主要脉络的方法,适用于任何学科,能够帮助学习者更好的掌握各类知识。而在发展迅速的现代社会,人们终其一生都在不断学习,以提高自身素质,如何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知识,学习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七章 口而诵 心而惟 朝于斯 夕于斯 昔仲尼 师项橐 古圣贤 尚勤学·····
仅仅读和思考还不远远不够,还要做到心无旁骛,持之以恆,在循序渐进中不断地积累和巩固,才能有所得。正如《朱舜水集》中说的那样:“学者用功,须是渐进而不已。日计不足,岁记则余。若一曝十寒,进锐退速,皆非学也。”
第八章 犬守夜 鸡司晨 苟不学 曷为人 蚕吐丝 蜂酿蜜 人不学 不如物 ······
金钱并不能提高人的自身能力,无法应对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只有儘可能地接受教育,培养孩子健康的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生存技能,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第九章 勤有功 戏无益 戒之哉 宜勉力
文学家说勤奋是打开文学殿堂之门的一把钥匙,科学家说勤奋能使人聪明,而政治家则说勤奋是实现理想的基石,《三字经》说到底只讲了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