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雄风”2型飞弹

(2020-01-13 03:19:53) 百科综合
“雄风”2型飞弹

“雄风”2型飞弹

“雄风”2型飞弹是台湾中科院于1983年开始研製计画,设计方案是模仿美国"捕鲸叉"飞弹系统方案,用目标指示雷达测量目标运动要素,火控系统据此计算诸元、装定并发射飞弹,飞行中段採用惯性制导,末段为红外和雷达主动複合制导模式。台湾中科院将该飞弹命名为"雄风"2飞弹系统,岸防型号为MGB-2A,舰射型号为MGB-2B,后出现的空射型号为MGB-2C。当时,台湾工业体系尚不能全部提供"雄风"2所需的配套装置,关键部件需要外购。

简介

"雄风"2型飞弹採用一台法国许可生产的Arbizon Ⅳ型涡轮喷气发动机,据称推力比"捕鲸叉"飞弹使用的发动机大百分之十左右,台湾中科院在"捕鲸叉"飞弹进气道结构基础上,重新设计了发动机进气口。"雄风"2飞弹是第一种真正採用主动雷达与红外複合制导的飞弹系统,红外导引头设于弹体前上方,直径约70毫米,与弹体中下方的外凸式进气口形成不对称设计外型。早期"雄风"2型的红外导引头为外购,后来由岛内坤仪公司生产,后续的"雄风"2型均改用台湾自製的导引头。台湾中科院的设计採用了类似美制"捕鲸叉"飞弹的摺叠式弹翼,飞弹发射后弹翼自动展开。飞弹装有助推固体火箭发动机,工作3至5秒后自动脱离。

装备过程

1988年,"雄风"2飞弹在"阳"字号驱逐舰上试射成功,1990年1月正式结束研製。舰射型MGB-2B已自1991年开始量产,是台湾海军反舰飞弹中的主力弹种,也是台湾数量最多的一型反舰飞弹,目前台湾中科院的生产线上仍在持续製造此型飞弹。除了部署在台湾海军"成功"级、"康定"级护卫舰二代舰外,台湾海军现有的7艘"武进"3型驱逐舰(除"辽阳"号外)后来也都在舰的左舷加装1具四联装"雄风"2型飞弹发射器。近年来台湾中科院对"雄风"2飞弹系统进行了多项改进,其中一项是採用了新型燃料,将150千米的最大射程提高到170千米。此外,"雄风"2的对陆攻击型号也在研製中。
MGB-2A陆射型从90年代中期开始研製,替代各岸防反舰飞弹发射阵地中原有的"雄风"1型飞弹,採用较少见的三联装发射器发射。目前尚未见有车载机动型出现,各处岸基阵地部署的均为固定阵地型式,但是台湾拥有发达的公路网和很多适合改造的车型,如果要发展车载型"雄风"2飞弹也并非难事。
"雄风"2空射型号MGB-2C最早装备AT-3攻击机,但是这种飞机的电子设备相对简陋。在引进了法国"幻影2000"和美国F-16战斗机后,台湾自行研製的IDF战斗机因机动性能不足退居二线,但是其机载系统性能不错,是携带"雄风"2飞弹的理想平台。台湾已经完成了"金龙"53火控雷达系统与"雄风"2飞弹的整合,IDF比AT-3攻击机能更好地执行反舰任务。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