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括弧

(2019-12-10 08:29:37) 百科综合
括弧([)

括弧

[一般指本词条

括弧一般是指表示文章中的注释部分使用的符号。这种注释是夹在正文中间的夹注。写文章写到某个地方,为了让读者了解得更透彻,有时需要加个注释。

注释的性质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小括弧内只能对前面的语句进行附加说明,不能引入新的内容。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括弧
  • 外文名:bracket;parenthese
  • 别名:括弓、括弧
  • 拼音: kuòhào

类型

英语:[parenthese,curve;bracket(square bracket,angle bracket);brace]
括弧主要分为四类,包括大括弧“{ }”、中括弧“[ ]”、小括弧“( )”以及比较少用的括线“─”。
此外,还有六角括弧“〔〕”、尖括弧“<>”和方头括弧“【】”等形式。
括弧

括弧由来

朱文熊1906年在日本出版的《江苏新字母》的《凡例》把括弧称为“括弓”,说“括弓()内作注释”。鲁迅1909年在《域外小说集·略例》中也提到“括弧”。
1919年《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确定的括弧形式有()〔〕两种,称为“夹注号”,有用例,无释义。1930年和1933年政府有关档案改称“括弧”。
1951年《标点符号用法》定名为“括弧”。1951年以来政府三次颁布的《标点符号用法》都说明括弧常用的形式为圆括弧(),此外还有方括弧[ ]、六角括弧〔〕、大括弧{ }、方头括弧【】和二角括弧「」以及『』等几种。
西文括弧为义大利人文主义学者所创造,用于句中插入语,最初在佛罗伦斯城邦执政官科卢特乔·萨卢塔蒂《论法律和医学之高尚》1399年写本中出现时形式为「〉,在15世纪上半期先后发展成为配对使用的尖括弧〈〉和圆括弧。马努提乌斯于1495年印刷出版的义大利学者彼埃特罗·本博的拉丁文着作《埃特纳火山探险记》多处使用了圆括弧。英语圆括弧(单数parenthesis,複数parentheses)出现于1500年前后,是当时出版的有关书籍提到的五种标点符号之一种。符号名称源自希腊语parentithenai,意为“置于内侧”,即“插入”,插入成分通常要加括弧与正文分开。英语从1580年起以brackets泛指括弧,特指方括弧,圆括弧又可称为round brackets。三种常用括弧的法语名称先后出现时间为:圆括弧(parenthèse)1620年,方括弧(crochets)[ ]1723年,花括弧(accolades){ }1740年。

用法


括弧

圆括弧

一、对前边的话加以解释
解释有多种多样的方式,可以就问题的任何一个方面加以分析阐明。例如:
(1)鱼儿只能在海(即水)里游,鸟儿只能在天(即大气)上飞。(张炳元《鸟飞鱼跃的联想》)
(2)江姐叫江竹筠(yún)。(国小语文《江姐》)
(3)戏曲注明折数和出(齿句)名,章回小说注明回数。(《汉语大字典·凡例》)
(4)辛寨村(音)村长王正贵(音)说,自南昆铁路建成以来,该村年人均收入增长了50﹪,达到1200元人民币。(《参考讯息》1998.7.25)
(5)他(林将军)嚼着馒头,倚着沙滩,向大坝看去。(叶圣陶《〈普通劳动者〉是一篇很好的小说》)
(6)《四库全书》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开始修纂,十年之后,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完成。(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古籍整理论文集》)
(7)据《史记·匈奴传》所载,赵国的长城东起于代(今河北宣化境内),中间经过山西北部,西北折入阴山,至高阙(今乌拉山与狼山之间的缺口)为止。(翦伯赞《内蒙访古》)
(8)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草拟了《关于职高语文教材编写的思考与构想》(以下简称《思考与构想》)。(职高《语文》出版说明)
(9)亚太经合组织(APEC)是我国积极参加的最重要区域经济合作论坛之一。(《光明日报》1999.1.20)
例(1)用“即水”和“即大气”解释“海”和“天”在句中的含义。例(2)用拼音“yún”注释“筠”字的读音。例(3)用“出”注出“齿句”字的繁体。例(4)“音”表示前面的村名和村长名是音译。例(5)“林将军”注释“他”指什幺人。例(6)用公元纪年注释帝王纪年。例(7)用今地名解释古地名的位置。例(8)在括弧内交待篇名的简称。例(9)在括弧内写出“亚太经合组织”的英语缩写名称。
二、对有关内容补充说明
(1)正在紧张施工的京广铁路武(汉)广(州)段……也取得了新的进展。(《光明日报》1999.1.5)
(2)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译文】弈秋是(当时)全国围棋下得最好的。(国小语文《学弈》)
(3)南方古猿的……脑量(450—650毫升)高于一般化石猿类和现代类人猿。(李四光《人类的出现》)
(4)这一带在古代就是一个“少草木,多大沙”(《汉书·匈奴传》)的地方。(翦伯赞《内蒙访古》)
(5)哀的美顿(书) 最后通牒(刘正琰等编《汉语外来语词典》)
(6)齐仰之 (看錶)还有两分半钟了。
(齐仰之请陈毅坐下。)
(沙叶新《陈毅市长》)
(7)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的鼓掌)
(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
(8)……(下转第23页)
(上接第30页)……
例(1)括弧内的字补足前面地名的简称。例(2)用括弧标明“当时”二字是译文加上去的,原文在字面上没有。例(3)在括弧内的补充说明南方古猿的脑量。例(4)在括弧内交待引文出处。例(5)表示括弧内的“书”字可以补充到前面的标目中去。例(6)剧本对话在括弧内提示人物的动作情态。例(7)“热烈的鼓掌”作为插入语表示听众对讲话的反应。例(8)在括弧内交待文章转接的页码,还有分期连载的文章在文末加“(待续)”等都属于正文之外的补充说明的话。
三、括出序次语
用圆括弧括出序次语有(一)(二)(三)、(甲)(乙)(丙)、(1)(2)(3)、1)2)3)等多种形式,通常成对使用,有时只用后括弧。例如:
(1)思想有三个条件:(一)事理,(二)心理,(三)伦理;言语也有三个条件:(一)声音,(二)声音的记号——文字,(三)声音和声音连线关係——文法。(《陈望道语文论集》)
(2)回答下列问题:
(1)铍是属于下列元素中哪一类元素?
1)卤族元素,2)硷金属元素,3)惰性元素,4)硷土金属元素,5)稀土元素。
(2)在下列元素中,哪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溶于水显酸性?
1)S, 2)C, 3)Si, 4) N, 5) P 。(《化学複习与题解》)
四、数学用法
括弧(bracket)是用来规定运算次序的符号。
最早出现的括弧是小括弧“( )”,于1544年出现。直至17世纪,中括弧“[ ]”才出现于英国瓦里斯﹝1616─1703﹞的着作中,至于括线则由1591年韦达﹝1540─1603﹞首先採用,而大括弧“{ }”则约在1593年由韦达首先引入,主要用来表示一个数的集合;至1629年,荷兰的基拉德採用了全部括弧,18世纪后开始在世界通用。
随着数学学习的深入,所有的括弧都可以用“( )”代替,这样看起来方便,又可以避免造成括弧样式过少的情况。
在初等数论中,用来表示最大公约数,如(111,148)=37

方括弧

方括弧“[]”,又可称正方括弧。用来标示行文中的补缺或订误、国际音标、参考文献等。
一、用于补缺或订误
(1)茬子,味辛辣,无[毒]。(《草药方书》盛唐抄本)
(2)所举的例证有司马迁“成《史记》百三十篇,并自抄正副两册,一藏京师,一藏名山,以待传播于世,他所做的虽[显?]然不仅是写作”(《出版发行研究》1995年3期45页)。(《编辑学刊》1995/6)
(3)词语缺漏、意思不完整的例子还有:
“249人达国家二级以上运动员[的标準]”“连然建筑公司负责的建筑工程全部达到优良[的标準]”。
“于是发生了本文开头的那封信[所反映的问题]”。(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编《书报刊文字差错评析》)
*(4)此外,《简牍概述》一书还对该简和汉代的庸贾作了如下的推算:“如库卒之奉,当时每月最多三百钱,每年则仅有三千六百钱,须(需)要八年,方有二万九千钱。本简一次雇价,就有此数。爵位与赵勤(勛)同为大夫的武便(哽)何以有此巨资?……”
例(1)抄本整理者用方括弧补出原件所缺的“毒”字。例(2)引者在方括弧内注明引文的“虽”字疑是“显”字之误。例(3)方括弧内的文字是评论者认为不完整的句子缺漏的词语。例(4)圆括弧内的字看来是引者所加,用来订正前面的引文错字,改用方括弧更符合常规用法。现代作品的原着也可能有作者用圆括弧加的注释,夹在文中的引者注或编者注要设法区别于原作者着。《汉语大词典》在《凡例》中说该书的做法是:“校订引证原着的脱误,用方括弧标明。”
二、用于标注国际音标
国际音标多採用拉丁字母印刷体小写形式,有的在形体上略加变通或带附加符号,一律外加方括弧以表示它是音标,不是字母。例如:
(1)北京话能做介音的因素有[i]、[u]、[y]三个……(罗常培、王均《普通语音学纲要》)
(2)舌面元音在各种语言中使用得很广泛,其中八个是基本元音,又称标準元音,它们是:[ i ] [ e ] [ε] [a] [α] [ C] [o] [u](张志公主编《现代汉语》)
三、在辞书中用于字头后的注音
(1)佩[pèi]《广韵》蒲味切,去队,并]
(2)夯[hāng]《字彙》呼朗切]
以上两例摘自《汉语大词典》。按照该书的体例,字头后用方括弧依次标注现代音与古音,古音用反切标注。
四、在辞书中用来注明词源
(1)[佛陀]佛教徒称释迦牟尼。简称佛。[梵buddha](《现代汉语词典》)
(2)tea…1.【植】茶2.茶叶……[《Chin.闽南语茶》(《英汉大词典》)

六角括弧

一、在引文内增补词语,使前后文义贯通
(1)又如“信”,古代只指送信的人,现代的信古代叫“书”,《世说新语》:“俄而谢玄淮上信至,〔谢安〕看书竟,默默无言”,“信”和“书”的分别是很清楚的。(吕叔湘《语言的演变》)
(2)《论语·公冶长》:“〔子贡〕对曰:‘赐(子贡)夜,何敢望回(颜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汉语大词典》第1卷第1页)
例(1)“谢安”是引者补出的人名,否则读者不清楚引文中所讲的看书认识谁。从例(2)可以看出《汉语大词典》的处理办法是:补出的词语用六角括弧,如“〔子贡〕”;解释性的词语用圆括弧,如“(子贡)”和“(颜回)”。
二、用于公文字号
国 务 院 办 公 厅 文 件
国办发〔1993〕81号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布《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通知
…………
括弧前是发文机关,括弧内的“1993”是发文年份,其后是发文的顺序号。标示年份除用六角括弧外,有时也用方括弧。
三、在脚注中表明被注解的词语
(1)﹝寻﹞古代八尺为寻。(王安石《登飞来峰》注释)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古人常用浮云遮日比喻奸邪进谗言蒙蔽皇帝,陷害贤臣。这里表示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不怕阻挠。(同上)
四、标明作者的国籍或所属的朝代
(1)《世界史纲》﹝英﹞赫·乔·韦尔斯着
《林肯传》﹝美﹞卡尔·桑德堡着
(2)忆秦娥
﹝唐﹞李白
渔家傲
﹝宋﹞范仲淹(国中课本《语文》)
例(1)在原书封面和扉页上用六角括弧标明作者的国籍。例(2)在课本标题下用六角括弧标明作者所属朝代。
五、用于注释的序号
在民众组织上,忽视军队士兵会的组织和对地方工农民众的组织。
〔1〕见本卷《井冈山的斗争》注﹝5﹞(《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86、95页)

其他

方头括弧“【】”常用来标示工具书的条目。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