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公交专用道车辆运行与乘客感知服务水平评估方法

(2019-03-21 14:14:02) 百科综合
公交专用道车辆运行与乘客感知服务水平评估方法

公交专用道车辆运行与乘客感知服务水平评估方法

公交专用道是优先发展公共运输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公交吸引力、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在我国迅猛发展。公交专用道服务水平评估方法是评价公交专用道运营状况

书籍信息

作者:霍月英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图书书号:9787564164867
出版日期:2016年7月
开本:16
版次:1/1
印张:10.5
上架时间:2017-02-13
图书点击数:158
价格:¥45元

内容简介

公交专用道是优先发展公共运输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公交吸引力、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在我国迅猛发展。公交专用道服务水平评估方法是评价公交专用道运营状况,
指导公交专用道规划、设计的重要工具。本书从车辆运行和乘客感知两方面研究了公交专用道的服务水平评估方法。全书共包含9章。第1~2章介绍了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公交专用道的组成及分类、服务水平评价指标及其影响因素。第3~4章阐述了车辆运行服务水平。第5~6章阐述了乘客感知服务水平。第7章分析了车辆运行服务水平与乘客感知服务水平的关係。第8章以前面章节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提出了公交专用道服务水平评估方法。第9章总结了研究成果并指出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的问题。
本书可用作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教学科研用书,也可供从事交通规划研究的科研人员阅读参考,还可供从事公交规划与管理工作的技术和管理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按照评价指标选取、指标影响因素分析、指标估算模型构建、服务水平分级及服务交通量界定的思路分别研究了车辆运行服务水平和乘客感知服务水平;分析了车辆运行服务水平与乘客感知服务水平的关係;建立了公交专用道服务水平评估方法,以方便研究成果的套用。
第一章介绍了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提出了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并梳理了本书的组织结构。第二章主要分析了服务水平的评价指标,即分别以延误、乘客满意度作为车辆运行和乘客感知服务水平的评价指标。第三章运用排队论和高等数学相关知识,考虑公车到达率、停靠站通行能力、泊位数及信号参数等因素,结合公车在路段和交叉口延误的计算方法,构建了公交专用道延误估算模型,是本书的重点之一。第四章採用因子评点法、K均值聚类和模糊C均值聚类建立了公交专用道车辆运行服务水平分级,并基于公交专用道的VISSIM仿真模型确定了各级服务水平的服务交通量,是本书的重点之一。第五章基于乘客满意度问卷调查获取的数据,採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乘客满意度进行了分析。第六章运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了以到站时间、潜在等车时间、停靠站设施水平、车内时间、车内拥挤度、年龄、受教育程度、有无私家车为解释变数的乘客满意度估计模型,是本书的重点之一。第七章研究了乘客感知服务水平对车辆运行服务水平的影响,并建立了二者之间的关係。第八章以前面章节内容为基础梳理了公交专用道服务水平评估方法,包括车辆运行服务水平的评估方法、乘客感知服务水平的评估方法。第九章是结论与展望,对全书的主要研究成果与结论进行总结,概括主要创新点,分析研究的不足,并对今后研究的方向提出展望。

目录

前言1
主要变数及符号注释表3
第一章绪论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1
111研究背景1
112研究意义3
12国内外研究概况4
121公交服务水平国内外研究概况4
122公交专用道国内外建设及研究概况7
123公交专用道服务水平研究概况13
124公交服务水平国内外研究不足13
13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14
131研究目标14
132主要研究内容14
14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16
141研究方法16
142技术路线16
15本书组织结构18
16本章小结19
第二章公交专用道及其服务水平20
21公交专用道20
211停靠站20
212普通公交专用道21
213快速公交专用道21
22公交专用道服务水平23
23服务水平的评价指标24
231车辆运行服务水平的评价指标25
232乘客感知服务水平的评价指标25
24评价指标影响因素分析26
241公交专用道延误影响因素分析26
242乘客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26
25本章小结27
第三章公交专用道延误估算模型研究27
31研究延误针对的专用道类型28
32公车在停靠站的延误29
321停靠站延误的分类及定义29
322排队论中的M/M/s模型29
323进站阻挡延误30
324转移进站阻挡延误32
325出站阻挡延误35
326停靠站延误的估算模型37
327单泊位通行能力38
328参数估计及模型验证40
33公车在路段的延误44
34公车在交叉口的延误45
35公交专用道延误的估算模型46
36本章小结47
第四章车辆运行服务水平分级与服务交通量研究48
41车辆运行服务水平分级研究48
411问题界定48
412服务水平分级的理论方法48
413车辆运行服务水平分级的延误样本52
414延误的分布检验53
415车辆运行服务水平分级54
42公交专用道服务交通量研究58
421问题界定与研究思路58
422公交专用道仿真59
423延误与服务交通量的关係62
424公交专用道的服务交通量64
43本章小结64
第五章乘客满意度问卷调查及其分析66
51问卷设计66
52问卷调查概况67
53数据分析方法67
54样本特性分析68
55乘客满意度特性分析70
56乘客满意度差异性检验74
561差异性检验方法75
562差异性检验结果76
57本章小结79
第六章乘客满意度估计模型研究80
61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80
611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的定义80
612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81
613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的评价82
62乘客满意度估计模型的构建方法82
63乘客满意度的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84
631建模準备84
632模型构建过程86
633乘客满意度估计模型92
634乘客满意度估计模型分析93
64乘客感知服务水平分级95
65潜在等车时间估算方法95
651等车时间分布的估算方法一96
652等车时间分布的估算方法二98
653估算方法评价及套用实例99
66本章小结101
第七章车辆运行服务水平与乘客感知服务水平的关係研究102
71乘客感知服务水平对车辆运行服务水平的影响102
711车内拥挤度对公车完成上下客时间的影响102
712不同车辆运行服务水平下乘客满意度对服务乘客量的影响103
72车辆运行服务水平与乘客感知服务水平的关係106
721乘客满意度与公交专用道延误的关係106
722车辆运行服务水平分级与乘客感知服务水平分级的关係107
73本章小结112
第八章公交专用道服务水平评估方法及实例分析113
81公交专用道服务水平评估方法113
811车辆运行服务水平评估方法113
812乘客感知服务水平评估方法117
82公交专用道服务水平评估方法的套用及评价120
83实例分析121
84本章小结126
第九章结论与展望127
91主要研究成果127
92主要创新点128
93研究的不足与展望129
参考文献131
附录A上游停靠站延误估算模型参数估计代码139
附录B路中停靠站延误估算模型的模型验证代码141
附录C上游停靠站延误估算模型的模型验证代码142
附录D普通公交专用道计算一组给定解释变数延误代码144
附录E普通公交专用道解释变数组合代码146
附录F快速公交专用道计算一组给定解释变数延误代码147
附录G快速公交专用道解释变数组合代码149
附录H模糊C均值聚类代码150
附录I公交专用道乘客满意度问卷调查的调查问卷152
附录J模型4预测的乘客满意度与调查的乘客满意度对比154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