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春公益团队成立于2009年,其前身为“山东科技大学暖春公益团队”,是以义务支教项目为主的公益性组织。
暖春公益现下设山东科技大学青岛校区分队、山东科技大学济南校区分队、烟台南山学院分队、山西长治学院分队、网路队员分队,各个分队本着给山区孩子带去“人格助造”和“心灵关怀”的态度,以“给自己一个机会,给孩子一片天空”为宗旨,每年严格选拔优秀队员,为山区支教地注入新的活力。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暖春公益
- 外文名:Warm Spring public welfare
- 成立时间:2009年6月
- 性质:山东科技大学社团类公益组织
- 届数:10届(2018年)
- 宗旨:给自己一个机会,给孩子一片天空
- 发起人:李慧、李银龙、郭忠强等
- 支教地:山东、河南、山西、云南、贵州等
- 选拔方式:面试为主
- 纳新时间:每年三月份
- 支教时间:每年七、八月份
简介
名称:暖春公益 | 全称:暖春公益团队 |
性质:公益组织 | 正式成立时间:2009年6月 |
发起人:李慧、李银龙、郭忠强等 | 院系:山东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工程学院 |
指导老师:李百川 | 单位:山东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 |
理念:人格助造,心灵关怀 | 态度:给自己一个机会,给孩子一片天空 |
团队概况
暖春公益团队自2009年成立以来,不断地努力,不断地进步。
在团队建设方面实现了队伍的壮大,人数由开始时的3人发展到了18年的500余人,支教地区扩大到十个省份,三十多个乡镇,68所中国小。在人才高质量建设上,暖春公益团队各个分队每年都会进行持续两个月的严格选拔,选出优秀队员后将由老队员进行全方位的支教培训,方可参与当年支教活动。在人才多元化发展上,暖春公益团队要求队员的所授课程儘量不局限在语文数学等课堂知识中,而是鼓励队员选择安全知识、美术、音乐、手工等促进孩子多元化发展的课程。
在团队文化方面,建立了暖春公益团队制度,队徽,队服,队旗等,增强了团队凝聚力。
在团队的积极影响方面,团队陆续得到了青岛开发区电视台《生活直通车》栏目10余期报导,以及洛阳电视台、《河南晚报》、《洛阳商报》、《洛阳晚报》、《山东科技大学报》、山科大电视台人民网、中国青年网、中国山东网、中国慈善新闻网、中青线上、中国商务新闻网、中国网、中国导购网、湖南广播电视台以及各支教地地方媒体等多家新闻媒体报导,2016年8月,暖春公益团队作为大学生志愿者代表由山东电视台进行了独家专访跟蹤;2017年,更是继续得到了中国青年网、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山东教育新闻等多家媒体的报导,为公益事业的传播作出了自己的努力。2018年,暖春公益团队携手云南魅力镇雄官方平台、山东金乡共青团、山东金乡政府官网及关工委官网、山东金乡广播电视台、菏泽大众网、菏泽文明网等多家媒体,不断扩大暖春的影响和社会号召力,助力山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在时间的积澱里,暖春公益有了系统的志愿者培训和选拔流程,有了一大批热心的暖春队员,有多项标誌性公益活动,也影响了山科大乃至青岛西海岸一批新的公益组织的成立。
核心理念
人格助造
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在“教人求真”的同时,也应引导孩子们去“学做真人”——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人。然而,达到这一目标是很难的,一个人的性格乃至人格是很难简简单单就被改变的。义教队员通过课堂上的说教与生活中的引导,来逐渐培养学生们的意志品质,希望通过义教课程及与孩子们的交往,能够在人格完善方面给予他们一定的帮助。
“人格助造”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一方面通过课堂上的引导,如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孝”的讲解,自然课上对保护环境的教导,美术课上对“美”的启迪等等;另一方面,则是通过与孩子们的沟通交流,以及心灵上的关怀,通过言行来影响和引导他们。
心灵关怀
农村的孩子有多种需要,而心灵的需要是最根本的。在心灵的各种需要中,被关注的需要又在其它需要之先。也许多年以后,教给孩子们的知识会慢慢变得模糊,但对他们真诚的帮助与关怀,一定会在他们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这种印记很可能会影响甚至改变他们的一生。他们缺少这种关怀,而这种关怀不一定是物质上的给予,更重要的是心灵上的关爱。这就要求义教队员,以全身心的关怀学生为己任。当真心付出时,收穫的往往是心的感动,还有孩子们的信任与认可。反过来,这种关怀的力量也会使孩子们慢慢学会关怀自己,关怀他人。
“心灵关怀”应该渗透到义教活动的每个角落。课堂上的一句讚许,一个肯定的眼神,甚至是婉转而极具鼓励的批评,都会给孩子们带来心灵上的温暖。在生活中多与他们接触,走进他们的内心,与他们分享快乐,替他们分担忧愁,以一个朋友或大哥哥大姐姐的身份表达我们对他们的重视与关怀。
自我定位
暖春公益团队以义务支教项目为主。
义教不是补课。暖春公益团队的目的是为了弥补农村教育的不足,完善乡村基础教育,旨在开阔农村孩子们的视野,帮助乡村学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在义教期间开设的课程大体分为四大类:基础教育、能力拓展、传统文化、心理与常识。除英语、计算机、音乐、体育、美术等山村学校相对缺乏的课程和中国传统文化等人文拓展类课程外,还结合义教老师的特长、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及当地的实际情况,利用课余时间开设各式各样的兴趣班,如手工、围棋、桌球、话剧、英语口语等等,还有文艺展演、知识竞赛、辩论赛、运动会等特色活动。同时在义教期间进行家访和贫困调查,开展卫生和法律科普知识的宣传,使活动更为丰富多彩。
课程定位是开阔学生们的视野和心界,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具体阐发如下:
从内容上讲,义教课程有别于常规教学,教学内容旨在丰富知识,开阔眼界陶冶品格,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尽最大的努力。
从方法上讲,义教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提倡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倡义教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希望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从与当地教育的关係上讲,义教下乡并不是对学校教育的否定,而是在同一基础上的适当补充,同时注重与当地老师的沟通交流与学习,促进义教的不断完善。
部门划分
暖春公益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现下设秘书部、宣传部、学术部、外务部。
秘书部:主要负责组织召开成员会议,保管收集暖春物资,整理汇总暖春相关档案及资料,组织策划活动,书写活动策划等工作。
宣传部:主要负责暖春宣传工作,製作宣传材料,暖春宣传平台的运营,负责暖春的对外宣讲等工作。
学术部:主要负责暖春的教学及课程架构的建立、队员教学培训和教案批改整理等工作。
外务部:主要负责暖春对接支教地、支教地政府,与企业、学校洽谈合作,联繫兄弟队及选拔网路队员等工作。
义务支教
义教年记
暖春公益团队每年都在暑期开展赴山东、河南、贵州、云南、青海、甘肃、安徽等地的志愿义务支教活动。团队队员不怕吃苦,不怕受累,言传身教,心繫学生,为偏远山区农村的基础教育奉献自己的一片力量。
2010年—2012年,团队与河洛义教深入合作,将河南省伊川县、汝阳县、嵩县、栾川县、宜阳县等山区农村作为义教主阵地。河洛义教是河南省民间公益组织——洛阳市义工联合会下设的一个公益品牌,每年组织义工下乡支教,积极推动了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2010年,暖春公益团队面向山东科技大学3万余名学生选拔,共14名队员赴河南山区进行义务支教,1名队员赴安徽农村进行义务支教。
2011年,暖春公益团队又选拔了11名队员赴河南山区义务支教,其中包括一名英国外教Ben,他的参与极大的丰富了团队的构建。另有2名队员赴青海进行义务支教。
2012年,暖春公益团队选拔了12名队员赴河南山区义务支教,3名队员赴山西省吕梁市进行义务支教。
2013年,暖春公益团队选拔了21名队员,分别赴河北赞皇,山西吕梁,宁夏西吉,云南昭通,山东临沂,河南洛阳等地进行义务支教。
2014年,暖春公益团队选拔了三十余名队员,分作6队,分别赴陕西安康、山东滕州、河南洛阳、山西吕梁、贵州黔西南州、云南昭通等地进行义务支教。
2015年,暖春公益团队校内选拔32名队员,校外从大连海事大学、烟台南山学院、天津师範大学选拔14名队员并与中国石油大学、天津师範大学、河南洛阳协会合作共同组队分别赴河南洛阳、云南昭通、贵州普安、山西吕梁、山东济宁、山东滨州、山东滕州进行义务支教。
2016年,暖春公益团队从校内选拨出38名队员,校外从烟台南山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中选拨出28名队员,并与中国石油大学、天津师範大学、河南洛阳协会合作共同组队前往河南洛阳、云南昭通、贵州普安、山西吕梁、山东济宁、山东滨州五省八所国小进行义务支教。
2017年,暖春公益团队从山东科技大学青岛校区(41人)、山东科技大学济南校区(10人)、烟台南山学院(17人)、大连海事大学(10人)、网路队员(4人)总计选拔出82名队员,并与AIESEC中国大陆区、天津师範大学等组织合作,奔赴山东济宁、山东新泰、山东滨州和云南昭通等支教地进行义务支教。
2018年,暖春公益团队从山东科技大学青岛校区(40人)、山东科技大学济南校区(10人)、烟台南山学院(20人)、大连海事大学(10人)、网路队员(4人)、山西长治学院(10人)总计选拔出94名队员,并与AIESEC中国大陆区、上海国峯慈善组织等组织合作,奔赴山东济宁、山东菏泽、新疆阿克苏和云南昭通等支教地进行义务支教。
爱心募捐
暖春公益团队广泛开展募捐活动,为山区国小募捐有价值的资源,实现对口支援。
2010年,团队向河南山区孩子募捐了近2000册图书和50多个书包,并在支教的程子沟国小以山东科技大学的名义捐建了第一个爱心图书馆,得到了洛阳市志愿者协会的高度讚扬;
2011年,暖春公益赴河洛山区支教的12名队员不仅为山区孩子募集善款1500余元,并为7所学校申请了Google集团的“一个鸡蛋”项目,让2000余名山区学生享受到了每天早上都能吃到谷歌公益项目提供的一个鸡蛋的福利;
2013年,暖春公益团队积极联繫爱心企业,为山区孩子募集遮阳帽、御寒帽等各类帽子750余顶,总计价值近10000元;2014年,团队通过爱心捐赠和公益义卖等形式为山村孩子募集善款2965.8元;
义卖募捐

2016年,团队在经费中拿出5000元建立“暖春·暖心”计画,用于资助生活困难的孩子;
2017年,团队设立泗水县暖春公益专项基金,给济宁泗水圣水峪的孩子们募得一万元,用于教学用具、书本的购买。
2018年,团队初步建立“暖冬计画”,为支教地学校的孩子捐赠保温杯和保暖衣物等生活用品。
队员培训
自2011年起,在支教队员招募的过程中,团队都会全方面对队员进行培训,培训範围涉及到全体新队员,主要形式有素质拓展活动,到黄河西路国小、辛安国小、柳花泊国小、台头国小、黄浦江路国小等地进行支教试讲活动,在科大校园举办募捐活动,公益交流会等。
为使新队员对支教活动有更深刻的认识,自2011年起,暖春团队每年都会开展公益交流会活动,让老支教队员向新队员介绍自己的公益心得,支教生活及体验等。新老队员在见面交流会上深入交流,延续公益。
为保障支教活动高效顺利进行,暖春公益团队每年都会联繫相关机构或组织等,有针对性地为新队员进行医疗救护知识培训,以应对在支教过程中遇到的各类突发情况,并且邀请学校其他支教队一起参加。
团队愿景
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这种生活就是志愿者的生活,这种快乐就是志愿者投身于公益事业的所得!
希望通过义教能够给农村的孩子们带来新鲜的空气,让他们接触到有启发意义的事物,为他们未来增添色彩。希望通过义教能够为山区的孩子们带来一种希望、一份憧憬,为他们的人生之路提供一种动力、一双翅膀。这是一件光荣而又伟大的事情!这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份义不容辞的义务!
山村的孩子一样是祖国的希望,一样会茁壮地成长。爱心之路,永不止步!
暖春公益团队的队员们希望通过他们的实践,能够向社会传播出志愿者的精神和公益的理念,使更多的人关注贫困,关注农村,关注山区教育,让全社会共同出资出力来推动偏远山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有理由相信,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山区的孩子会拥有一片蔚蓝的天空,山区的教育会拥有一片光明的未来,公益事业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