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道巴特尔,男,蒙古族,内蒙古赤峰人,副研究员,博士,现任研究所北方民族语言研究室副主任职务,兼任中国民族语言学会会员、中国声学学会会员、中国蒙古语文学会会员兼语言文化专门委员会副秘书长等职。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曹道巴特尔
- 民族:蒙古族
- 出生地:内蒙古赤峰
- 性别:男
简介
曹道巴特尔掌握语言调查、语言描写、实验语音学、文化语言学等研究方法和理论,熟悉蒙古族的语言、文学、历史和文化,擅长文学创作,兼通蒙古语言文字和汉语言文字,掌握了一定的日本语知识,主要从事蒙古语方言土语研究和民族语言实验语音学研究以及中国北方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研究。自1993年以来,在国内外发表40余篇论文和学术文章。
其中,有关双语和实验语音学及有关方言土语的论文引起学界的关注,《喀喇沁方言的词法学特徵》一文获《内蒙古社会科学》创刊99期优秀论文评选语言学科一等奖,《从谚语看蒙古族和鄂温克族的自然观》一文获《首届国际通古斯语言文化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参加编写的《新蒙汉词典》于1999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深受国内外读者广泛欢迎,参加完成的民族语言声学参数资料库具有重要的信息资料库价值,总发表量达200万字。
曹道巴特尔,男,1963年10月生,蒙古族,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人,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北方民族语言研究室副主任,中国民族语言学会会员,中国声学学会会员,中国蒙古语文学会会员兼语言文化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民族学与文化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会盟员。研究方向为蒙古语言文化及蒙古语族语言研究,主要从事描写语言学、实验语音学、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以及语文学文献学研究。 至今出版《喀喇沁蒙古语研究》(2007.09)、《蒙古语族语言研究史论》(2010.08)、《蒙汉历史接触与蒙古语言文化变迁》(2010.12)等三部独着着作和《北方民族语言变迁研究》(2012.05)、《中国民族语言文字研究史论·北方卷》(2013.03)等两部合着着作,参加《新蒙汉词典》(1999.09)、《中国现代语言学家传略》(2004.09)、《中国语言地图集(少数民族语言分册)》(2012)、《中国民族语言文字研究史论·索引卷》(2013.03)等工具书的编写工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论文集以蒙、汉、英文发表60来篇学术论文和学术资料,至今出版和发表的总量达200余万字。其中,有关双语和实验语音学及有关方言土语的论文引起学界的关注,《喀喇沁方言的词法学特徵》一文获《内蒙古社会科学》创刊99期优秀论文评选语言学科一等奖,《从谚语看蒙古族和鄂温克族的自然观》一文获《首届国际通古斯语言文化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专着《喀喇沁蒙古语研究》获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2013年度优秀成果奖,参加编写的《新蒙汉词典》于1999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深受国内外读者广泛欢迎,参加完成的三项民族语言声学参数资料库具有重要的现代化信息资料库价值。近期文化语言学研究论文被入选张公瑾、丁石庆主编的《浑沌学与语言文化研究》系列论文集。韩国徐罗伐大学(原庆州专门大学)赵诚焕主编的《中国言语学研究家辞典》中有专门的介绍。 协助朝克研究员成功主办两次国际满通古斯学术会议和多次协助中国民族语言学会成功举办主要的学术讨论会,先后参加20来次国际和国内研讨会,并宣读论文。 参加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化部项目和国家民委项目以及中蒙、中日国际合作项目等重大课题,主持实施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项目《中国北方民族语言变迁现状调查研究》(2005-2007)等。 提出并坚持语言学研究必须同历史比较研究和文化语言学研究密切相结合,把语言放到社会、历史、文化等的整体环境中进行动态研究,不断借鉴考古学、民族学、民族文学、人类学、史学等诸方面的研究成果的主张。 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博士研究生讲授“初级蒙古语”、“蒙古语族语言概论”等选修课程。
主要学习经历
1983.09 -1987.07: 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本科生。
1990.09 -1993.07: 中央民族大学语言学硕士研究生。
2002.09 -2005.07: 中央民族大学语言学博士研究生。
2006.05 -2006.07: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乌兰巴托国际青年蒙古学者暑期班学员。
2007.10 -2008.09: 国家留学基金会公派留学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访问学者。
主要工作经历
1987.09-1990.07: 内蒙古赤峰市天义蒙古族中学,蒙古语文教师
1993.07-1994.11: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室,实习研究员
1994.12-1995.07: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计算语言学与实验语音研究室,实习研究员
1995.08-1998.05: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计算语言学与实验语音研究室,助理研究员
1998.06-2002.07: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描写语言研究室,助理研究员
2002.08-2003.11: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描写语言研究室,副研究员
2003.12-2011.11: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北方民族语言研究室,副研究员,研究室副主任
2011.12- 至今: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北方民族语言研究室研究员,研究室副主任
调查
曹道巴特尔多次到内蒙古和辽宁等省区,进行蒙古语言以及方言土语田野调查,获得了大量的十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2005年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喀喇沁蒙古语》一书。其完成于2005年5月的博士论文《蒙汉历史接触与蒙古族语言文化变迁》得到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院2005年度优秀博士论文提名。
曹道巴特尔协助朝克研究员成功主办两次国际满通古斯学术会议和多次协助中国民族语言学会成功举办主要的学术讨论会,先后参加20来次国际和国内研讨会,并宣读论文。
参加项目
曹道巴特尔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多项重大项目,目前正在进行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项目《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史》(2002-2005)中的《蒙古语族语言研究史论》部分的撰写;正在主持进行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项目《中国北方民族语言变迁现状调查研究》(2005-2007)。
曹道巴特尔提出并坚持语言学研究必须同历史比较研究和文化语言学研究密切相结合,把语言放到社会、历史、文化等的整体环境中进行动态研究,不断借鉴考古学、民族学、民族文学、人类学、史学等诸方面的研究成果的主张。
曹道巴特尔在进行科研工作的同时,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博士研究生讲授“初级蒙古语”、“蒙古语族语言概论”等选修课程。
论文成果
[01]《蒙古语喀喇沁土语同蒙古书面语和基础方言的比较研究》,蒙古文,1993年,北京,中央民族学院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60千字
[02]“蒙古书面语中的元音i在现代蒙古语阿鲁科尔沁土语中的状况”,蒙古文,1994年,赤峰,《赤峰师专学报》1994年第1期第 页,8000字
[03]“论句子成分的省略”,蒙古文,1995年,呼和浩特,《蒙古语文》1995年第3期第15-19页,7000字
[04]“双语概论”,蒙古文,1996年,呼和浩特,《内蒙古社会科学》1996年第1期第18-27页,10千字
[05]“关于察哈尔土语词末短元音”(与呼和合作),蒙古文,1996年,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第8-20页,11千字
[06]“汉语国语嗓音抖动及波动声学研究”(与孔江平等),汉文,1997年,郑州,《第八次全国信号处理与通讯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信号处理理论与套用》第45-49页,8000字
[07]“蒙古语喀喇沁-土默特土语词法学特徵”,蒙古文,1998年,呼和浩特,《内蒙古社会科学》1998年第5期第43-48页,8000字
[08]“载瓦语鬆紧元音发声类型声学研究及图谱分析方法”(与孔江平),英文,1998年,香港城市大学,《汉语及少数民族语言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第9-12页,6000字
[09]“八十四名蒙语发音人的声门阻抗信号研究”(与孔江平),英文,1999年,北京,金城出版社出版,《第四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第22-27页,8000字
[10]“蒙古语喀喇沁-土默特土语非词首短元音”,蒙古文,1999年,呼和浩特,《蒙古语文》1999年第10期第23-25页,3000字
[11]“喀喇沁的起源、喀喇沁与其他部落及其方言的联繫”,蒙古文,1999年,呼和浩特,《蒙古学研究》1999年第3期第36-41页,9000字
[12]“蒙古语方言土语的划分和喀喇沁-土默特土语研究”,汉文,1999年,哈尔滨,《满语研究》1999年第2期第98-102页,13千字
[13]“蒙古语喀喇沁-土默特土语複合元音”,蒙古文,2000年,呼和浩特,《内蒙古社会科学》2000年第1期第54-57页,4000字
[14]“蒙古语喀喇沁-土默特土语的辅音dZ、tS、S”,汉文,2000年,哈尔滨,《满语研究》2000年第1期第87-91页,9000字
[15]“从谚语看蒙古族和鄂温克族的自然观”,汉文,2000年,海拉尔,《鄂温克研究》2000年第1期第4-7页,5000字
[16]“藏语100人的声门阻抗研究”(与陈嘉猷、沈米遐、孔江平合作),英文,2000年,北京,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主编《人机言语通信技术论文集》第页,6000字
[17]“藏语声门阻抗参数的相关分析和聚类研究”(与孔江平、沈米遐、陈嘉猷合作),英文,2000年,北京,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主编《人机言语通信技术论文集》第页,6000字
[18]“喀喇沁-土默特土语长元音”,蒙古文,2000年,呼和浩特,《蒙古语文》2000年第11期第15-18页,6000字
[19]“汉语国语100人的嗓音声学研究”(与沈米遐、陈嘉猷、孔江平合作),英文,2001年,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蔡莲红等主编《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第30-34页,8000字
[20]“喀喇沁-土默特土语短元音音位”,蒙古文,2001年,呼和浩特,《蒙古语文》2001年第11期第11-22页,10千字
[21]“民族传统文化与环境保护”,汉文,2000年,哈尔滨,《满语研究》2001年第2期第107-113页,11千字
[22]“喀喇沁-土默特土语辞彙成分”,蒙古文,2003年,呼和浩特,《蒙古语文》2003年第8期第 10-19页,10千字
[23]“喀拉沁-土默特蒙古方言辞彙成分”,蒙古文,2004年,呼和浩特,《蒙古语文》2004年第5期第 7-13页,8千字
[24]“语言接触所产生的蒙古族直系亲属称为变异”,汉文,2004年,哈尔滨,《满语研究》2004年第2期第 103-108页,14千字
[25]“中国蒙古族的语言和文字”,英文,2004年,美国,周明朗主编《中国语言政策:1949年以来理论与实践》第 289-302页,17千字 。(“THE USE AND DEVELOPMENT OF MONGOL AND ITS WRITING SYSTEMS IN CHINA ”,Zhou/Sun(editor),Language Policy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Theory and Practice Since 1949,289-302,?2004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26]“系统·混沌·语言”,汉文,2005年,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张公瑾主编《浑沌学与语言文化研究》第55-65页,8千字
[27]“蒙古语构词后缀在农区蒙古语中的变异”,汉文,2005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语言片重点研究室2005年度《学术论文集》论文,12千字
[28]《蒙汉历史接触与蒙古族语言文化变迁》,汉文,2005年,北京,中央民族大学文学博士论文,250千字
专着成果
[01]《喀喇沁蒙古语研究》,汉文,2005年,北京,民族出版社,500千字
[02]《新蒙汉词典》(多人合编),基里尔蒙古文-蒙古文-汉文,1999年,北京,商务印书馆,编纂、校对第829-868页、第1170-1254页,共122页,4046词条,175千字。
语音资料库
[01]《蒙古语语音参数资料库》,1997年,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和内蒙古大学共同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蒙古语人机对话中的语音问题》(1993-1997)软体资料库,曹道巴特尔承担数据提取、参数分析工作
[02]《中国语言嗓音声学类型研究语音库》,2000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民族语言发声类型研究》(1996-1999)课题组软体资料库,曹道巴特尔承担数据提取、参数分析工作
[03]《中国民族语言发声类型研究语音库》,2000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语言嗓音发声类型声学研究》(1997-2000)课题组软体资料库,曹道巴特尔承担数据提取、参数分析工作
会议论
[01]“汉语国语嗓音抖动及波动声学研究”(与孔江平等),汉文,1997年11月4-7日,郑州,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主办《第八次全国信号处理与通讯技术研讨会》论文
[02]“载瓦语鬆紧元音发声类型声学研究及图谱分析方法”(与孔江平),英文,1998年6月26-31日,香港,香港城市大学主办《汉语及少数民族语言语音学研讨会》论文
[03]“八十四名蒙语发音人的声门阻抗信号研究”(与孔江平),汉文,1999年,北京,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主办《第四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
[04]“从谚语看蒙古族和鄂温克族自然观”,汉文,2000年9月8-12日,海拉尔,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主办《首届国际通古斯语言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
[05]“汉语国语100人的嗓音声学研究”(与沈米遐、陈嘉猷、孔江平合作),英文,2001年8月,北京,清华大学主办《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
[06]“国共两党蒙古语言政策比较”,汉文,2002年6月15-17日,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主办《语言与法律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
[07]“蒙古族亲属称谓的地区差异”,汉文,2002年7月12-18日,呼和浩特,中国民族语言学会主办《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第八届学术讨论会》论文
[08]“混沌学与作为非线性系统的语言”,汉文,2003年12月6日,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院主办“语言学与混沌学理论研讨会”论文
[09]“蒙古族餐饮业的发展与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播”,汉文,2004年4月3 日,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北方民族语言研究室主办《北方民族语言接触与影响讨论会》论文
[10]“喀喇沁-土默特土语所反映农业蒙古人语言文化变迁”,蒙古文,2004年5月2-4日,北京,中央民族大学蒙古语言文学系主办《国际蒙古文献学研讨会》论文
[11]“农业蒙古人语言的形态变异”,汉文,2004年8月16-18日,海拉尔,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主办《第二届国际通古斯语言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
学术资料
[01]“《陈乃雄论文集》出版”,汉文,1997年,北京,《中国民族语言学会通讯》1997年第1期第19页,600字
[02]“《康家语研究》评介”,汉文,1999年,北京,《中国民族语言学会通讯》1999年第2期第22页,1500字
[03]“首届国际通古斯语言文化研讨会综述”,汉文,2000年,北京,《中国民族语言学会通讯》2000年3-4期第22-23页,3000字
[04]“首届国际通古斯语言文化研讨会语言文字组论文目录”,汉文,2000年,北京,《中国民族语言学会通讯》2000年3-4期第24-23页,1700字
[05]“首届国际通古斯语言文化研讨会简况”,汉文,2000年,北京,《世界民族》2000年4期第77页,700字
其他信息
[06]“首届国际通古斯语言文化研讨会在海拉尔召开”,汉文,2000年,北京,《民族语文》2000年5期第64页,300字
[07]“蒙古文发表民族研究论着目录”,汉文,2001年,北京,民族出版社,《中国民族研究年鉴》(2000年卷)第597-608页,11千字
[08]“蒙古文发表民族研究论着目录”,汉文,2002年,北京,民族出版社,《中国民族研究年鉴》(2001年卷)第641-658页,14千字
[09]“蒙古文发表民族研究论着目录”,汉文,2003年,北京,民族出版社,《中国民族研究年鉴》(2002年卷)第760-785页,20千字
[10]“蒙古文发表民族研究论着目录”,汉文,2004年,北京,民族出版社,《中国民族研究年鉴》(2003年卷)第 页,16千字
[11]“蒙古文发表民族研究论着目录”,汉文,2005年,北京,民族出版社,《中国民族研究年鉴》(2004年卷)第 页,16千字
[12]“确精扎布·确精扎布语言学着作目录”,汉文,2004年,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中国语言学会主编《中国现代语言学家传略》第1027-1032页, 6千字
[13]“第二届国际通古斯语言文化学术研讨会召开”,汉文,2004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8月29日,600字
译文着作
[01]中国社会科学院和蒙古语科学院国际合作项目《中蒙边境地区民族经济文化生态现状调查研究》课题组《蒙古国学者调查报告》,蒙译汉,2003年,46千字
近期学术活动
一、主持召开的学术会议
[01] 第二届国际满通古斯语言文化讨论会( 2004年8月16-18日,海拉尔,民族所与日本樱美林大学合办),宣读《农业蒙古人语言的形态变异》。
[02] 东北亚语言文化经济国际讨论会,( 2005年8月23-27日,海拉尔,民族所与日本樱美林大学合办),宣读《蒙古族餐饮业在北京的发展与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播》。
[03] 首届蒙古语言文化讨论会(2006年11月25-26日,北京,中国蒙古语文学会、民族所、中央民族大学合办),宣读《蒙古人姓氏人名文化变迁》。
二、参加的学术会议
[01] 第八次全国信号处理与通讯技术研讨会(1997年11月4-7日,郑州,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主办),宣读《汉语国语嗓音抖动及波动声学研究》(与孔江平等)。
[02] 汉语及少数民族语言语音学研讨会(1998年6月26-31日,香港,香港城市大学主办)宣读《载瓦语鬆紧元音发声类型声学研究及图谱分析方法》(与孔江平)。
[03] 第四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1999年8月25-28日,北京,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主办),宣读《八十四名蒙语发音人的声门阻抗信号研究》(与孔江平)。
[04] 首届国际通古斯语言文化学术研讨会( 2000年9月8-12日,海拉尔,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主办),宣读《从谚语看蒙古族和鄂温克族自然观》。
[05]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2001年8月,北京,清华大学主办),宣读《汉语国语100人的嗓音声学研究》(与沈米遐、陈嘉猷、孔江平合作)。
[06] 语言与法律首届学术研讨会(2002年6月15-17日,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主办),宣读《国共两党蒙古语言政策比较》。
[07] 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第八届学术讨论会(2002年7月12-18日,呼和浩特,中国民族语言学会主办),宣读《蒙古族亲属称谓的地区差异》。
[08] 语言学与混沌学理论研讨会(2003年12月6日,北京,中央民族大学主办),宣读《系统·混沌·语言》。
[09] 国际蒙古文献学研讨会(2004年5月2-4日,北京,中央民族大学主办),宣读《东部蒙古人语言文化变异》。
[10] 中国民族语言接触与相互影响学术讨论会(北京,中国社科院民研所),宣读《蒙古语和汉语的混杂》
[11] 蒙汉双语研究理论与方法研讨会(2005年8月28,北京,中国蒙古语文学会与中国双语教学研究会合办)。
[12] 民族语言研究理论与方法学术讨论会(2005年9月21-22,北京,中国社科院民研所南方语言室、北方语言室合办),宣读《蒙古语语法形态在农区蒙古人语言中的变异》。
[13] 国际青年蒙古学者“蒙古的历史与传统”讨论会(2006年6月29-30日,蒙古国乌兰巴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蒙古国科学院主办)。
[14] 第九届国际蒙古学者大会(2006年8月8-12日,蒙古国乌兰巴托,国际蒙古学协会主办),宣读论文《汉语语音对中国农区蒙古人语言的影响》。
[15] 第一届混沌学与语言文化学专题会议(2006年12月20日,中央民族大学),宣读论文《关于浑沌学理论与方法在社会科学领域的运用》。
[16] 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发布会,(2007年8月16日,教育部)。 [17] 日本蒙古学学会2007年度秋季大会(2007年11月17日,日本九州大学)。
[18] 内陆亚洲史学会2007年度大会(2007年11月18日,日本九州大学)。
[19] 日本蒙古学学会2008年度春季大会(2008年5月17日,日本早稻田大学)。
[20] 第二届蒙古语言文化讨论会(2008年8月9-12日,锡林浩特,中国蒙古语文学会、民族所、中央民族大学合办),宣读《蒙古人亲属制度变迁与蒙古语变迁》。
[21] 第二届混沌学与语言文化学专题会议(2008年12月20日,中央民族大学),宣读《蒙古语二元对立文化语义语音选择》。
[22] 第16届世界人类学大会·语言接触与变异专题会议(2009年7月26-30日,昆明),宣读《蒙古语构词后缀在农区蒙古人语言中的变异》。
[23] 第16届世界人类学大会·阿尔泰诸民族语言文化专题会议(2009年7月26-30日,昆明),宣读《驯鹿图瓦人和驯鹿鄂温克人的语言现状》。
[24] 第三届混沌学与语言文化学专题会议(2009年12月20日,中央民族大学),宣读《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社会环境作为初始条件对语言变异的牵制-以蒙古语变迁为例》。 [25] 第四届混沌学与语言文化学专题会议,(2010年12月5日,中央民族大学),宣读《黏着型语言构词形态标记现存定态及其源流》。
获奖情况
[01] 《喀喇沁方言的词法学特徵》一文获《内蒙古社会科学》创刊99期优秀论文评选语言学科一等奖(1998年)。
[02] 《从谚语看蒙古族和鄂温克族的自然观》一文获《首届国际通古斯语言文化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000年)。
[03] 专着《喀喇沁蒙古语研究》获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优秀成果奖(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