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换大米是指中泰铁路合作的框架协定,是指中泰政府间进行铁路合作,同时中方与泰方签署採购大米的协定。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高铁换大米
- 外文名:High-speed rail in the rice
事件背景
儘管近日泰国大米国库清点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但是泰官员表示中国依然有意购买泰国大米。这一讯息令中泰“高铁换大米”项目迎来转机。
事件进展
2015年12月3日,中泰铁路合作联合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在曼谷召开,两国代表签署中泰政府间铁路合作框架档案。
合作框架档案是中泰铁路合作的基础性档案,是进一步推动铁路合作项目的重要依据。根据合作框架档案,双方将以设计、採购、施工(EPC)方式实施中泰铁路合作项目,并成立合资公司负责线上部分投资及铁路运营,中方将向泰方提供技术许可、技术转让、人力资源培训和融资等方面支持。3日,中方还与泰方签署了採购100万吨泰国新米的贸易契约和20万吨天然胶的採购协定。泰国农业部副部长猜亚翁那咖说,採购协定的签署将有助于减少泰国的大米和橡胶库存,提高市场价格。
重大意义
高铁换大米”意义重大
中泰之间的高铁合作项目源于2012年英拉到中国来访,面对泰国国内的经济困境,英拉意欲寻求中国方面的合作和帮助。
2012年来华访问期间,英拉乘坐京津高铁来往于北京和天津,称讚中国高铁舒适、快捷,她曾表达过引进中国高铁技术的想法。此后,2013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出访泰国期间,中泰双方签署的谅解备忘录中明确透露,中国将用高铁换取泰国的大米和橡胶。
2013年10月11日,在曼谷发表的《中泰关係发展远景规划》中称,中方有意参与廊开至帕栖高速铁路系统项目建设,以泰国农产品抵偿部分项目费用。泰方欢迎中方意向,将适时在2013年10月11日签署的《中泰政府关于泰国铁路基础设施发展与泰国农产品交换的政府间合作项目的谅解备忘录》基础上,与中方探讨相关事宜。这一合作方式被形象地形容为“高铁换大米”。
2.2万亿泰铢(约合678亿美元)贷款基建项目从制定到最后获国会通过历时整整一年。按原计画,泰政府将在接下来的7年内使用这笔贷款投资兴建水、陆、空交通设施。其中主要投资将用于兴建4条高铁,使泰国成为连通整个地区的枢纽。
事实上,中泰高铁不仅对泰国意义重大,也是中国向东南亚推动“高铁外交”的重要一步。曾有专家预期,如果该项目成行,中国下一步可能将推动以泰国为中心遍布整个东南亚的“泛亚铁路网”计画。此举不仅将加速中国高铁技术走出国门,也将增强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经济联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