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匀市毛尖茶镇(由江州镇,摆忙乡合併组成,镇人民政府位于江洲村)位于贵州省都匀市西南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市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江洲镇下辖以下地区:江洲村、凌湾村、江边村、富溪村、摆桑村,摆忙等。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毛尖茶镇
- 外文名称:Maojian tea town
- 别名:江州镇
- 行政区类别:乡(镇)
- 所属地区:贵州省都匀市
- 下辖地区:摆忙乡及各乡镇
- 政府驻地:江州镇
- 电话区号:0854
- 邮政区码:558021
- 地理位置:贵州省都匀市毛尖茶镇
- 面积:160.28平方公里
- 人口:12341人3057户
- 方言:贵普话,布依族语
-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 着名景点:平塘瀑布,高寨水库,百里毛尖茶场
行政区划
自2014关于都匀市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黔府函〔2014〕80号》。原江州镇和摆忙乡合併为毛尖茶镇。都匀市由原来22个乡镇(办事处)调整为10个乡镇(办事处)。
江洲镇位于都匀市西部,距都匀市中心44公里,全镇5个行政村,国土总面积160.28平方公里。总人口12341人3057户;居住以布依族、苗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5%以上。2010年末耕地面积8122 亩,其中田7682亩。
江洲村
江洲村位于江洲镇政府所在地,2004年行政村改革后,由原来的江洲村、凌江村、介牌村合併成现在的江洲村,辖10个村民小组,共769户,总人口3160人,其中农业人口3005人,居委会1个,总220户,386人,以布依族为主,少数民族占总人数96%。耕地面积2510.7亩(其中田1989亩),人均占有耕地0.84亩,人均平均吃粮326公斤,江洲村缺乏企业支柱产业,经济收入主要以种养殖业、劳动输出和发展第三产业为主,人均纯收入近2796元,居全镇上游。
江洲村藉助区位优势,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加强,辖区内有寄宿制中学和完小各1所;有中心幼稚园1所;有镇卫生院1所,教育和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市场广场功能逐步完善,小城镇建设规模已日益凹现,全村98%组已通路、通电、通水,基本实现组组通,通信网路覆盖率为100%。区位优势给江洲村经济带来很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江洲村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江洲村位于江洲镇所在地,是江洲镇主要产粮区,有坝子田806.27亩,大季主要以产水稻为主,小季以种黑油菜经济作物和蔬菜为主,是江洲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之一,大力发展农业优尤其重要,但是,目前灌溉江洲村539.28亩坝子田的沟渠严重遭到两方面破坏,使粮食严重减产,损失严重。一方面是江洲村大石沟灌溉面积438.18亩,因受富溪村矿区煤水污染和运输煤车压坏沟渠,无水灌溉因而多次引发矿群矛盾纠纷;另一个方面,江洲村位于江洲镇所在地,境内道路房屋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开石打砂量大,毁坏沟渠严重,例如,狮子桥大沟灌溉面675亩(包括江边凌湾村)沟渠毁坏加上年久失修,供水满足不了需要,因而常引发水势纠纷。因此,给江洲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带来不和谐因素。因此迫切需要规划治理设施水利,从大石沟和狮子桥两条农业命脉着手,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规划如下:
一是狮子桥主要对沟渠拓宽加固补修。
二是大石头沟煤矿污染治理难度相当大,民众通过测量,建议在江洲村水头寨组修沟引水,代替部分大石头沟解决灌溉问题。
以上规划项目如得以实施,将极大解决江洲村水利设施落后导致引水困难而引发矿群矛盾纠纷化解矛盾,构造和谐江洲具有重大意义。
摆忙村
摆忙村地处摆忙乡街上,行政区划面积34平方公里。村委会位于922县道(都惠公路)33公里处,距乡政府0.5公里。全村辖11个村民小组,17个自然寨,居住有布依族,汉族、苗族等民族,其中以布依族为主。2010年底总人口为3238人。摆忙村属高寒山区,年平均气温13.2℃,最高气温32℃,最低气温零下9℃,无霜期254天,年均降雨量1429毫米,境内多大山、峡谷,平均海拔1360米。气候属中亚热湿润气候,特徵是温凉、湿润,多秋风,四季分明,湿度较大,日照偏少。主要生产中国十大名茶之一——“都匀毛尖”、野生天麻、海花草等。
凌湾村
凌湾村位于江洲镇政府所在地,辖6个村民小组,共431户,总人口1701人,以布依族为主,少数民族占总人数96%。耕地面积1231.9亩(其中田1177亩),人均占有耕地0.72亩,人均粮食876公斤,凌湾村缺乏企业支柱产业,经济收入主要以种养殖业、劳动输出和发展第三产业为主,人均纯收入近3510元,居全镇首位。现有茶园面积759.04亩。
2015

江边村
地处江洲镇东北面,以癞-为界,与小围寨办事处团山村相邻,南邻凌湾村,西与江洲村、摆忙乡的坪阳接壤,北与甘塘镇绿荫湖村、小围寨三道河村相连。耕地面积1178亩,有大寨庙脚坝子、大寨、平寨坝子、摆忙沖坝子是水稻主产区。辖区有岩上坪塘、瑶仁山段河流,摆忙至大寨段河流两条河流贯穿全村境内。全村属高山地貌,有杨梅坪和岩上千亩草原,草原风光绚丽多彩。
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独坡至岩上脚河谷、博望山落水函、坪塘水电站小库、坪塘壁画山、坪塘瀑布、坪塘竹海、瑶仁山河谷、庭家寨小瀑布、-河大峡谷、大寨共青山石塔、大寨土着人大小营盘等。
全村辖有九个村民小组,一组(偏坡寨)、二组(大寨)、三组(摆忙沖)、四组(半坡)、五组(杨梅坪)、六组(丫口寨、栗木寨)、七组(石板寨、坪塘)、八组(瑶仁山、庭家寨)、九组(岩上)。全村共有1864人,478户,有汉族、苗族、水族、布依族等,布依族占全村总人口98%。
全村村民收入主要依靠种植业、养殖、外出务工。
富溪村
距离江洲镇政府所在地十公里,辖10个村民小组,共688户,总人口2974人,以布依族为主,少数民族占总人数96%。耕地面积1954亩(其中田1845亩),人均占有耕地0.66亩,人均粮食1127公斤,富溪村缺乏企业支柱产业,经济收入主要以种养殖业、劳动输出和发展第三产业为主,人均纯收入近2126元,居全镇首位。现有茶园面积708亩。
摆桑村
摆桑村位于江洲镇政府所在地2公里,2004年行政村改革后,由原来的摆喜村、摆桑村合併成现在的摆桑村,辖11个村民小组,共502户,总人口2117人,以布依族为主,少数民族占总人数96%。耕地面积1728.02亩(其中田1650.02亩),人均占有耕地0.82亩,人均粮食1024公斤,摆桑村缺乏企业支柱产业,经济收入主要以种养殖业、劳动输出和发展第三产业为主,人均纯收入近2010元,居全镇收入下游。摆桑村预计明年新增1000亩茶叶种植面积,且现有茶园面积400亩,需要建设茶叶加工厂一个,面积500平方米。
双堡村
地处摆忙乡东部,行政区划面积25平方公里。村委会位于922县道(都惠公路)25公里处,距乡政府2公里。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10个自然寨,居住有汉族、苗族等民族,其中以汉为主。2010年底总人口为1593人。村设总支部1个,支部下设党小组5个,党员58人。
双堡村属高寒山区,年平均气温13.2℃,最高气温32℃,最低气温—9℃,无霜期254天,年均降雨量1429毫米,境内多大山,平均海拔1360米。气候属中亚热湿润气候,特徵是温凉、湿润,多秋风,四季分明,湿度较大,日照偏少。主要生产中国十大名茶之一——“都匀毛尖.
双新村
行政区划面积27平方公里。村委会位于双新村翁刚组,距乡政府4公里。全村辖11个村民小组,15个自然寨,居住有布依族、苗族等民族,其中以布依族为主。双新村属高寒山区,年平均气温13.2℃,最高气温32℃,最低气温—9℃,无霜期254天,年均降雨量1429毫米,平均海拔1450米。气候属中亚热湿润气候,特徵是温凉、湿润,多秋风,四季分明,湿度较大,日照偏少。境内多大山。煤炭矿藏储藏量大,质量优良。主要生产中国十大名茶之一——“都匀毛尖”、野生天麻、海花草等。
坪阳村
坪阳村地处摆忙乡东部,行政区划面积35平方公里。村委会位于922县道(都惠公路)25公里处,距乡政府8公里。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13个自然寨,居住有汉族、苗族等民族,其中以汉为主。2007年底总人口为1593人。村设支部1个,支部下设党小组9个,党员73人。
坪阳村属高寒山区,年平均气温13.2℃,最高气温32℃,最低气温—9℃,无霜期254天,年均降雨量1429毫米,境内多大山、峡谷,平均海拔1460米。气候属中亚热湿润气候,特徵是温凉、湿润,多秋风,四季分明,湿度较大,日照偏少。主要生产中国十大名茶之一——“都匀毛尖”、野生天麻、海花草等,境内主要有硫铁、重晶石等矿产资源。
地理环境
毛尖镇位于都匀市以西33公里,东面是都匀市甘塘镇,西面与贵定县猴场堡镇相邻,南面是都匀市平浪镇,全镇总面积212.3平方公里。毛尖镇交通便利,922县道横穿毛尖镇25公里,夏蓉高速公路与贵广高速铁路从毛尖镇山脚穿过,其中厦蓉高速公路都匀北闸道口距毛尖镇22公里,贵广高速铁路贵定站距毛尖镇24公里。
毛尖镇位于都匀市螺丝壳山顶处,地貌以高山丘陵地势为主,属喀斯特地形典型环境,海拔980—1720米之间,平均海拔1480米。毛尖镇南面紧靠国家级自然风景区斗篷山山脉,东面是都匀石门坎水库的水源发源地,整个镇型恰似一个硕大无比的螺丝。毛尖镇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3.8—14.9℃,年降雨量1100毫米,其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长夏短,春秋相连,常年多雾,全年日照时数1480小时,无霜期213天。
全镇有林地97630亩,茶园地90560亩,其中可採茶园20500亩,连片面积1000亩以上茶园共有8片,最大茶园连片面积10100亩。森林覆盖率达74%,是名副其实的茶中带林,林中有茶。
自然资源
都匀市毛尖镇地处一个山水交融、山清水秀的天然生态环境,空气品质达到国家环境空气品质一级标準,没有任何污水排放;茶区内各项设施设备符合国家环境保护要求,未造成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不破坏旅游资源和游览气氛;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蹟保护手段科学,措施先进,能有效预防自然和人为破坏,保持了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蹟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毛尖镇海拔高,常年云雾缭绕,气候冷凉,是难得的避暑胜地。毛尖镇具有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源远流长的布依民俗风情。近年来与旅行社联合开发了茶山生态旅游线路,单线长48公里,全程为混泥土硬化路面,茶区交通便捷,设施齐全,功能完善,沿途有各种引导标识牌和景物介绍牌,线路所经之地全是茶园、茶场、茶庄,游客可以自己採茶、制茶、品茶,临走再带上一些手工鞋垫、背带等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吃住玩购一条龙,让游客最大限度感受最美茶乡旖旎秀美风光和浓浓的茶叶文化。
毛尖茶镇盛产毛尖茶,是都匀毛尖的主要生产地区, 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1956年,由毛泽东亲笔命名,又名“白毛尖”、“细毛尖”、“鱼钩茶”、“雀舌茶”,是贵州三大名茶之一。外形条索紧结纤细捲曲、披毫,色绿翠。香清高,味鲜浓,叶底嫩绿匀整明亮。产于贵州都匀市,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味道好,还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脑、去腻消食、抑制动脉粥样硬化、降脂减肥以及防癌、防治坏血病和护御放射性元素等多种功效与作用。
人口民族
布依族、苗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5%以上。总人口12341人3057户。
民族风情
1、少数民族的茶具
毛尖镇少数民族沖泡茶叶时使用的茶具为带有自身民族特色的原始器具,多由陶土製成。
2、少数民族的茶艺
在布依族家庭中,男女老少天天都要饮茶,茶是他们生活中最为普遍和必不可少的基本饮料。火塘上的茶壶,终日热气腾腾,他们相互往来,相互敬茶,品评茶味,说古论今,无拘无束,享受着天伦之乐。布依族的茶艺讲究茶叶品质、沖泡技艺、茶具玩赏和品茗的自然环境等。做法是先把黄豆、玉米、糯米等用油炒熟混合入在茶碗里,然后用油把茶叶炒香放入少量的姜、葱、盐,水煮直到沸腾,去渣后倒入茶碗拌匀即成打油茶。布依族同胞有“早茶一盅,一天威风;午茶一盅,劳动轻鬆;晚茶一盅,全身疏通;一天三盅,雷打不动”之说。可见这种茶俗深入人心。
3、传统加工工具
毛尖镇少数民族传统的手工加工工具为密封式的锅灶。密封式锅灶分为室内和室外两个部分,室内部分是把灶台和铁锅用水泥完全密封起来,室外部分是烧火的灶口,这样在炒制茶叶时就能把烟火味和茶叶分开来,防止茶叶串味,火的大小则由人工在室外根据炒制的要求控制起来。
4、布依姑娘茶
在布依族聚居的毛尖镇,有一种不仅味道别具一格,名字也十分好听的茶,这就是布依“姑娘茶”。姑娘茶是布依族未出嫁的姑娘精心製作的茶叶,清明前夕,布依未婚姑娘上山採回毛尖嫩茶,热炒后保持一定的湿度,然后把茶叶一片一片叠成圆锥体,晒乾,再经过加工,就做成一卷一卷圆锥体的姑娘茶了。姑娘茶不仅形状优美,而且质量精良,是茶叶中的精品。制好的这种茶叶都不拿出来出售,而只作为礼品赠送给亲朋好友,或在谈恋爱或订亲时,由姑娘家作为信物送给情人,意思是用纯真精緻的名茶来象徵姑娘的贞操和纯洁的爱情。
茶文化
1、茶历史遗存
毛尖镇茶山通天台位于原摆忙乡坪阳村茶山之颠,海拔1600余米,站在通天台上展望,触目儘是茶园,满眼都是苍翠,可将摆忙乡半数茶园尽收眼底,景色极为壮观。2010年,毛尖镇将通天台建成了一个圆形平台,供茶农凭弔埃朗和秧歌。通天台也成为了外来游客观赏和品味摆忙美景的一个观景台。
2、通天台的传说
鹹丰年间,清兵将领巴杨阿率部2000于人攻打摆忙,摆忙石板寨布依民族英雄罗维率领摆忙布依青年与之抗战。罗维元帅在与清兵的激战中受伤,退至摆忙鱼洞山中医治。摆忙石板寨一对布依难女青年埃朗和秧歌冒险为罗维元帅四出寻医,得到平山沖(今通天台崖下)一老茶农相助,采来中药。由于此味中药要求要用甲林山上的老泉水(今供销茶场逍遥亭下的泉水)作药引,用平山沖山上(今高寨水库茶园)的老茶树根架火慢慢熬制。埃朗和秧歌悄悄躲在平山沖里老茶农家为罗元帅熬药。3天后,疗伤的药熬好了,埃朗和秧歌按照约定,爬到平山沖高崖上(今通天台)燃起烟火通知义军。哪知此时,远在10数公里的鱼洞山上亦是烽烟大作,义军已被清兵围困在鱼洞山的一处洞穴里,被清兵用火攻入洞中,活活烧死,至今该洞穴里尚残余大部分人体头、股骨的那个残骸及刀枪棍棒等兵器。埃朗和秧歌得知讯息,悲痛不已,喝下熬好的中药,双双从通天台上跳下了平山沖万丈深渊。有人说,埃朗和秧歌在通天台上升入了天堂,一直在庇佑着当地的茶农,不信你看通天台附近的茶叶就是比别处茂盛比别处绿;也有人说,埃朗和秧歌喝下了老茶农配下的中药后跳下了没有死,有被老茶农救回去了,医治好后隐姓埋名跟随,老茶农学习种茶和炒制茶叶,现在平山沖的茶农就是他们的后代……不管怎幺说,从那以后,平山沖山上便四处长出了茶树,并且那里的茶叶叶分外香甜。后人为纪念埃朗和秧歌,把当初两人跳下来的山崖叫通天台。
3、都匀毛尖茶艺、茶歌舞、茶剧目表演
都匀毛尖茶艺一共有十二道工序。第一道:点香,焚香除妄念。第二道:洗杯,冰心去凡尘。第三道:凉汤,玉壶养太和。第四道:投茶,清宫迎佳人。第五道:润茶,甘露润莲心。第六道:沖水,流水静无声。第七道:泡茶,碧玉沉清江。第八道:奉茶,观音捧玉瓶。第九道:赏茶,春波展旗枪。第十道:闻茶,慧心悟茶香。第十一道:品茶,淡中品致味。第十二道:谢茶,自斟乐无穷。
历史文化
由于很多的历史文化没有被记录,对于很多的故事我们都无从考量,但是在这里还有一些被保存下来的国共时期对抗的遗蹟和故事。
风景名胜
百里毛尖茶场是当地最为直接观赏的,也是这里最为重要的,在这个大山环绕的小镇有美丽的平塘瀑布。也有云雾缭绕的高山云海。同时这里也可以看到屹立在高山上的核电-风力发电的大风车。
地图信息
地址: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市毛尖小镇(茶博园南150米)

打开百度地图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