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县(古属泉州府安溪县)古称清溪,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厦、漳、泉闽南金三角西北部,隶属泉州市。县域範围东经117°36′-118°17′,北纬24°50′-25°26′,东接南安市,西连华安县,南毗同安区,北邻永春县,西南与长泰县接壤,西北与漳平市交界。全县总面积3057.28平方千米,辖24个乡镇460个村居,有汉族、畲族等多个民族,通行国语与闽南语。2018年末,全县户籍人口121.95万,常住人口102.5万。
安溪是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宿雨一番蔬甲嫩,春山几焙茗旗香。”安溪已有上千年的产茶历史,勤劳勇敢、聪明睿智的安溪劳动人民在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品种特性的基础上,不仅创造了乌龙茶加工技术,还培育出品质优异的世界名茶——铁观音,创造了独具魅力的安溪茶文化。
安溪县位居中国重点产茶县第一位。安溪铁观音,名扬四海,香溢五洲,已成为中国茶叶第一品牌,也成为福建省一张亮丽名片。安溪还是“中国藤铁工艺之乡”,工艺品畅销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中国同类产品交易额40%。安溪县以茶业闻名全中国,号称中国茶都。
1985年被国家批准为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之一,是台胞的主要祖籍地。2018年安溪县地区生产总值(GDP)574.38亿元,比上年增长8.9%。2018年10月,安溪县入选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排名第63。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安溪县
- 外文名称:Anxi county
- 别名:清溪、中国茶都
- 行政区类别:县
- 所属地区:中国福建省泉州市
- 下辖地区:24个乡镇460个村(居)委
- 政府驻地:安溪县凤城镇大同路1号
- 电话区号:+86 (0)0595
- 邮政区码:362400
- 地理位置:福建省南部泉州市
- 面积:3057.28平方公里
- 人口:102.5万(2018年常住)
- 方言:闽南语泉州话
-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 着名景点:清水岩
- 机场:泉州晋江国际机场
- 火车站:安溪站、安溪东站
- 车牌代码:闽C
- 地区生产总值:574.38亿人民币(2018年)
- 行政代码:350524
- 茶叶主要产地:西坪镇、感德镇
- 高等院校: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慈山分院
- 着名人物:李光地、罗豪才
建制沿革
安溪,周属七闽地。春秋战国属越地。秦属闽中郡地。西汉高祖五年(前202),无诸因助汉灭秦、楚之功被封闽越王,属闽越国地。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因闽越国不断举兵侵百越,汉兴师问罪,废除闽越王封号,并先后封两王(越繇王与东越王)以共领故闽越国地。元封元年(前110),东越王叛汉被杀,汉改封越繇王为东成侯,并命军吏徙闽越民于江、淮间。始元二年(前85年),遁逃山谷未迁的闽越民自立冶县,安溪属冶县。
安溪县城全景

三国吴景帝永安三年(260),以南部都尉地为建安郡,增设东安县,安溪属东安县。
晋太康三年(282),析建安郡置晋安郡,改东安县为晋安县。安溪属晋安县。
南朝宋泰始四年(468),改晋安郡为晋平郡。齐仍为晋安郡。梁天监中析晋安郡置南安郡。安溪属南安郡晋安县。
隋开皇九年(589),改南安郡为南安县,安溪属南安县。唐武德元年(618),南安县属建州。五年析建州南安故郡地置丰州。贞观九年(635),丰州併入泉州(即今福州)。安溪仍属南安县。嗣圣元年(684),析泉州之南安、莆田、龙溪置武荣州,属武荣州南安县。景云二年(711),改武荣州为泉州(即今泉州),天宝元年(742),改泉州为清源郡。乾元元年(758),复为泉州。安溪一直属南安县。
唐鹹通五年(864),划南安县西界两乡始置小溪场,属南安县。后周显德二年(955),小溪场监詹敦仁向清源军节度使留从效申请建县获準,以境内溪水清澈之意,命名清溪县,属清源军。
宋乾德二年(964),清源军改为平海军。清溪县属平海军。太平兴国三年(978),乃复为州。清溪县属泉州。
宋宣和三年(1121),厌其名与浙江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方腊起义地)同音,取溪水安流才能太平之意,改清溪为安溪,属泉州。
元至元十五年(1278),升泉州为泉州路总管府。安溪县属泉州路总管府。大德元年(1297),置福建平海行中书省,以泉州为治所。属泉州。二年改泉州路为泉宁府,不久泉宁府复改泉州路。安溪县属泉州路。至正十八年(1358),复立泉州分省,后复为路,安溪县属泉州路。
明洪武二年(1369),泉州路改为福建行省泉州府。九年,福建行省改为福建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安溪县属福建等处承宣布政使司泉州府。
清沿明制,安溪县仍属泉州府。 清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翌年(1912),成立中华民国,改为民国纪年,并废府、州、厅,福建实行省、道、县三级地方政制。全省分为东路、西路、南路、北路四道;3年6月,依原辖区域置闽海、厦门、汀漳、建安四道;安溪县先后属南路道、厦门道。
民国16年废道。福建省实行省、县二级地方政制。安溪县直隶福建省。民国22年11月,十九路军于福州发动“福建事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将福建划为闽海、延建、兴泉、龙汀四省和福州、厦门两特别市,安溪县属兴泉省。23年1月,福建人民政府失败,所设四省取消,安溪县仍隶福建省。是年7月,福建省政府遵照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训令,实行行政督察专员制度,将全省划为10个行政督察区,安溪县隶属第五行政督察区。24年10月,全省改为7个行政督察区和厦门市,安溪县隶属第四行政督察区。
1949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兵团进军福建。8月17日福州解放,24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成立。8月31日安溪县城解放,9月正式成立安溪县人民政府。是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全省划为8个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安溪县隶属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之后,行署名称略有更改,先后隶属泉州行署、晋江区专员公署、晋江专署、晋江地区行政公署。
1986年1月,泉州市升格为地级市,安溪县隶属泉州市。1990年,安溪县域东西长74公里,南北宽63公里,总面积3057.28平方公里,是泉州市幅员最辽阔的县份。
安溪县城夜景
安溪县城夜景
安溪万达广场
安溪县最高学府——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
南朝宋泰始四年(468),改晋安郡为晋平郡。齐仍为晋安郡。梁天监中析晋安郡置南安郡。安溪属南安郡晋安县。
隋开皇九年(589),改南安郡为南安县,安溪属南安县。唐武德元年(618),南安县属建州。五年析建州南安故郡地置丰州。贞观九年(635),丰州併入泉州(即今福州)。安溪仍属南安县。嗣圣元年(684),析泉州之南安、莆田、龙溪置武荣州,属武荣州南安县。景云二年(711),改武荣州为泉州(即今泉州),天宝元年(742),改泉州为清源郡。乾元元年(758),复为泉州。安溪一直属南安县。
唐鹹通五年(864),划南安县西界两乡始置小溪场,属南安县。后周显德二年(955),小溪场监詹敦仁向清源军节度使留从效申请建县获準,以境内溪水清澈之意,命名清溪县,属清源军。
宋乾德二年(964),清源军改为平海军。清溪县属平海军。太平兴国三年(978),乃复为州。清溪县属泉州。
宋宣和三年(1121),厌其名与浙江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方腊起义地)同音,取溪水安流才能太平之意,改清溪为安溪,属泉州。
元至元十五年(1278),升泉州为泉州路总管府。安溪县属泉州路总管府。大德元年(1297),置福建平海行中书省,以泉州为治所。属泉州。二年改泉州路为泉宁府,不久泉宁府复改泉州路。安溪县属泉州路。至正十八年(1358),复立泉州分省,后复为路,安溪县属泉州路。
明洪武二年(1369),泉州路改为福建行省泉州府。九年,福建行省改为福建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安溪县属福建等处承宣布政使司泉州府。
清沿明制,安溪县仍属泉州府。 清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翌年(1912),成立中华民国,改为民国纪年,并废府、州、厅,福建实行省、道、县三级地方政制。全省分为东路、西路、南路、北路四道;3年6月,依原辖区域置闽海、厦门、汀漳、建安四道;安溪县先后属南路道、厦门道。
民国16年废道。福建省实行省、县二级地方政制。安溪县直隶福建省。民国22年11月,十九路军于福州发动“福建事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将福建划为闽海、延建、兴泉、龙汀四省和福州、厦门两特别市,安溪县属兴泉省。23年1月,福建人民政府失败,所设四省取消,安溪县仍隶福建省。是年7月,福建省政府遵照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训令,实行行政督察专员制度,将全省划为10个行政督察区,安溪县隶属第五行政督察区。24年10月,全省改为7个行政督察区和厦门市,安溪县隶属第四行政督察区。
1949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兵团进军福建。8月17日福州解放,24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成立。8月31日安溪县城解放,9月正式成立安溪县人民政府。是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全省划为8个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安溪县隶属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之后,行署名称略有更改,先后隶属泉州行署、晋江区专员公署、晋江专署、晋江地区行政公署。
1986年1月,泉州市升格为地级市,安溪县隶属泉州市。1990年,安溪县域东西长74公里,南北宽63公里,总面积3057.28平方公里,是泉州市幅员最辽阔的县份。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名单,安溪县在其中。
行政区划
安溪县辖13个镇、11个乡:
安溪县城全景

- 镇:凤城镇、湖头镇、蓬莱镇、官桥镇、剑斗镇、城厢镇、魁斗镇、金谷镇、龙门镇、西坪镇、虎邱镇、感德镇、芦田镇。
- 乡:湖上乡、尚卿乡、大坪乡、龙涓乡、长坑乡、蓝田乡、祥华乡、桃舟乡、参内乡、白濑乡、福田乡。
共有19个社区、3个居委会、435个行政村。
地理环境
地质
安溪县境内各时期地层均有分布,出露面积约1800平方公里,不同时期地层厚度变化幅度从0~2295米。按地层层序、古生物群、接触关係、岩相、沉积旋迴及火山喷溢次序等。
地貌
安溪县属戴云山脉向东南延伸部分。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部山峦起伏,山峰林立,山势峻峭,坡度大,河谷狭窄,平均海拔在700米以上,最高山峰太华尖1600米。千米以上高山2461座;东南部地势相对较平缓,千米高山475座,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下,城厢经兜村最低海拔32米。以丘陵山地为主,河谷盆地串珠状分布在西溪、蓝溪沿岸。主要河流贯串盆地,并切穿盆地之间的山岭。
安溪龙门森林公园

气候
安溪县属南、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由于地形地貌之差异,形成内外安溪明显不同气候特点。东部外安溪属南亚热带,年平均温度19~21℃,年降雨量1600毫米,夏季长而炎热,几乎占近半年时间,冬季短暂而无严寒,农作物一年可三熟;西部内安溪山峦起伏,地形错综複杂,受西北方气流影响较大,加上山脉走向各不相同,坡谷地形成複杂气候状况,夏秋局部多雷阵雨,故有“隔山不同风,同时不同雨”之说。年平均温度在16~18℃,年降雨量1800毫米,全年四季分明,夏季不酷热,秋季冷得较早,春季来得稍迟,农作物常受“三寒”(春寒、梅寒、秋寒)危害,一般一年只有两熟,生长比外安溪普遍迟一个节气。
水文
安溪县境内地表水资源主要来自降雨量,多年平均,年来水量为29.90亿立方米,平均每人占有地表水3320立方米,降水分布随海拔的增高、山峦起伏、热力对流和地形抬升影响,村内、珠洋、珊屏降水量大于1900mm,为安溪县高值区,长坑次之,为1800~1900mm;祥华、感德、剑斗、尚卿、西坪、虎邱、官岭为1700~1800mm;龙涓、福前、仙荣、湖头、蓬莱、城关、官桥、桃舟为1600~1700mm。
安溪县境内东部河流属晋江水系,流域面积1909.6平方公里,占全县流域总面积的63.38%。干流西溪(清溪),主支流有蓝溪、龙潭溪、坑仔口溪、双溪、金谷溪、龙门溪。西部河流属九龙江水系,流域面积1103.2平方公里,占全县流域面积的36.62%。主支流有福美溪、白荇溪、祥华溪、龙涓溪、举溪,河系发育受地层结构影响,呈格子状分布。
土壤
安溪县耕地面积41.1万亩,其中水田面积38.4万亩,旱地面积2.7万亩。县境内的水稻土,是在人为开垦,经旱耕、水耕熟化过程作用,所形成的区域性土壤,它的分布受地形、母质、水文、农业生产条件及人为综合影响而呈区域性分布。分为河谷平原区和山坡、山垄地片。
植被
安溪县域内西北部中低山区,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带(照叶林),东南部丘陵低山区属亚热带雨林植被带。大致界线是从剑斗的潮碧大牛山,连后井、月星,经长坑的扶地、山格凤过山、珊屏铜发山、东坑太湖山,过祥华石狮碧岩山、白玉佛耳山一线为界,界西北海拔1300~1500米,山峰林立,为照叶林带;界东南在海拔400~450米以下为亚热带雨林带,在400米以上的山地则仍有区域性的照叶林植被。由于长期人为活动的影响,这两个植被群落特徵已不明显,所存面积不大,多数由杉木林、马尾松林、建柏林等人工林代替。据调查,县域内有4种类型植被。
自然资源
林木树种,有马尾松、建柏、油杉、木荷、樟树、苦楝、赤皮、栲树、红栲、米槠、甜槠、石栎、两广石栎、青岗栎、南岭栎、栎叶枇杷、红楠、大叶楠、檫树、酸枣、山杜英、红豆树、少叶黄杞、蕈树、山矾、相思树等。主要供作用材。樟树供作造船和炼製樟脑油之用。
野生果类,有毛花猕猴桃(俗称毛桃)、京梨(俗称扁担锥)、茅莓、桃金孃。
牧草种类,有野古草、芒白茅、五节芒、美丽胡枝子、截叶铁扫帚、鸡眼草、野葛、刺子莞、碎米莎草、马兰、胜红蓟等多种以及杂草。
药用植物,有山苍籽、三尖杉、黄柏、狗脊、黄枝子、巴戟等。
野生动物,分布于内安溪山区。
兽类,虎、豹、狼少见,主要是山獐、豪猪、豹猫(石虎)、野兔、山羊、水獭、穿山甲等。
爬行类,有蟒蛇(锦蛇)、眼镜蛇、金环蛇、银环蛇、竹叶青、壁虎等。
两栖类,有棘胸蛙、虎致蛙、泽蛙、水龟、平胸龟。
鸟类,种类繁多,遍布全县,主要有鸠、家燕、老鹰、布穀鸟、白闲、普通秧鸡、蓝胸秧鸡、鹦鹉、猫头鹰、斑啄木鸟、黄鹂等。
微生物,食用菌资源,主要有红菰、香菰等。
开先县令詹敦仁纪念馆
野生果类,有毛花猕猴桃(俗称毛桃)、京梨(俗称扁担锥)、茅莓、桃金孃。
牧草种类,有野古草、芒白茅、五节芒、美丽胡枝子、截叶铁扫帚、鸡眼草、野葛、刺子莞、碎米莎草、马兰、胜红蓟等多种以及杂草。
药用植物,有山苍籽、三尖杉、黄柏、狗脊、黄枝子、巴戟等。
野生动物,分布于内安溪山区。
兽类,虎、豹、狼少见,主要是山獐、豪猪、豹猫(石虎)、野兔、山羊、水獭、穿山甲等。
爬行类,有蟒蛇(锦蛇)、眼镜蛇、金环蛇、银环蛇、竹叶青、壁虎等。
两栖类,有棘胸蛙、虎致蛙、泽蛙、水龟、平胸龟。
鸟类,种类繁多,遍布全县,主要有鸠、家燕、老鹰、布穀鸟、白闲、普通秧鸡、蓝胸秧鸡、鹦鹉、猫头鹰、斑啄木鸟、黄鹂等。
微生物,食用菌资源,主要有红菰、香菰等。

人口
2017年,安溪县户籍人口121.46万人,其中乡村人口92.62万人。年末常住人口101.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7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4.2‰,死亡率为5.3‰,自然增长率8.9‰;全县城镇化水平为46.5%,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经济
综述
2017年,安溪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15.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75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268.20亿元,增长7.9%;第三产业增加值205.38亿元,增长11.4%。第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0%、47.2%、48.8%,分别拉动GDP增长0.4、4.2、4.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占GDP的比例为8.1:52.0:39.9。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6244元,比上年增长8.2%。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1.1%,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0.6%,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5%。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比上年上涨3.7%。
第一产业

2017年,安溪县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65.79亿元,比上年增长4.2%。粮食种植面积337705亩,比上年减少10165亩,其中稻穀种植面积180284亩,减少10207亩;蔬菜种植面积245083亩,减少8368亩。粮食总产量103989吨,比上年减少1257吨,其中稻穀64343吨,减少1732吨;蔬菜260132吨,减少6434吨;茶叶62082吨,增加2095吨;水产品1743吨,增加7吨。
全年肉蛋奶总产量26680吨,增长0.5%。其中,肉类总产量20996吨,下降1.5%;禽蛋5684吨,增长26.1%。肉猪出栏数17.26万头,下降3.8%,年末生猪存栏数17.79万头,增长20.2%。
第二产业
2017年,安溪县实现工业增加值234.35亿元,比上年增长8.5%,工业对经济成长的贡献率为44.5%。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735.32亿元,比上年增长11.5%。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8.7%,比全市高2.8个百分点。年末拥有规模以上工业279家,产值增长或持平的企业有239家,占全部企业数的85.7%,净增产值122.60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71.86%,比上年上升50.2百分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34.51%,上升6.37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15.61%,上升8.31%;资产负债率29.92%,下降3.76%;流动资产周转率5.52次,提高0.36次;成本费用利润率16.74%;全员劳动生产率245860元/人,提高38934元/人;产品销售率98.68%,上升0.6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99.89亿元,比上年增长38.5%。
全社会用电量37.8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9.2%,其中工业用电量26.55亿千瓦时,增长10.2%。
安溪县城全景

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3.89亿元,比上年增长3.6%。全县资质等级以上的建筑企业有41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61.82亿元。全县建筑房屋施工面积951.55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436.66万平方米。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62.76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项目投资267.54亿元,增长3.6%;房地产开发投资95.22亿元,增长39.6%。固定资产投资按三次产业划分,第一产业投资7.95亿元,下降38.5%;第二产业投资102.76亿元,增长10.7%;第三产业投资156.84亿元,增长2.9%。工业投资102.76亿元,增长16.1%,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8.3%。全县28个市级在建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68.97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19.01%。
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56.7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2.1%;商品房销售额106.16亿元,增长61.26%。
全县建成区面积27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地面积10.75平方公里。全年城区供水总量2426.7万吨。
第三产业
2017年,安溪县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2.42亿元,比上年增长10.5%。按构成分,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99.50亿元,增长18.2%;限额以下零售额162.91亿元,增长6.3%。
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从商品类值看,粮食和食品类同比增长23.4%、饮料类同比增长28.9%、菸酒类同比增长36.0%、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同比增长25.7%、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同比增长27.1%、机电产品及设备类同比增长25.9%。
全年进出口总额33.78亿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出口30.07亿元,同比增长4.2%;进口3.71亿元,同比增长62.0%。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26.36亿元,比上年减少0.21亿元。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6.73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全年重大招商项目达57个,新引进法国玛尚新材料、印尼PPI国际贸易、香港国泰达鸣等项目。
全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43.07亿元,比上年增长7.7%。
安溪县城全景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收入6426万元,增长27.9%;完成电信业务收入22795万元,增长4.9%。
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客681.83万人次,增长22.5%;实现旅游总收入76.79亿元,增长31.3%。
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40.49亿元,比上年增长8.8%,分徵收部门看,国税部门徵收21.44亿元,增长32.2%;地税部门徵收11.73亿元,下降15.7%;财政部门徵收7.32亿元,增长3.2%。公共财政总收入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57亿元,增长9.3%;上划中央“三税”收入13.92亿元,增长7.8%。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7.86%。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3.10亿元,增长16.7%,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48亿元,增长13.2%;教育支出17.45亿元,增长10.6%;医疗卫生与计画生育支出7.83亿元,增长13.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03亿元,增长0.5%;农林水事务支出7.34亿元,下降0.6%。另外,基金收入21.09亿元,增长115.3%。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07.7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9%,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05.51亿元,增长15.3%;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63.40亿元,增长17.0%,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63.20亿元,增长16.9%。全县银行类金融机构14家,营业网点共38个,实现24个乡镇全覆盖,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典当等类金融机构8家,保险机构8家,证券营业部3家。
社会事业
教育
2017年,安溪县共有各类学校500所,其中幼稚园224所,国小222所,初级中学32所,完全中学1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中等职业学校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学前教育阶段在园(班)48906人,入园(班)16790人,离园(班)18802人;国小阶段在校生112287人,招生18362人,毕业生13873人;国中阶段在校生35008人,招生13470人,毕业生9532人;高中阶段在校生14297人,招生4719人,毕业生4326人;中专职业在校生5845人,招生2411人,毕业生2686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176人,招生19人,毕业生29人。各类学校教职工14956人,其中专任教师12396人,每一教师负担学生17.5人。
安溪县城全景

截止2019年5月,安溪县有1所本科高等院校: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1所专科高等院校: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慈山分院。
科技
2017年,安溪县专利申请2438件,其中发明236件,实用新型629件,外观设计1573件;专利授权1672件,其中发明263件,实用新型410件,外观设计999件。全县累计拥有福建省名牌产品16项,拥有安溪县铁观音地理标誌产品专用标誌使用资格116家。累计获工商总局认定中国驰名商标6件。
全县共有地面气象观测站25个,其中人工站1个,自动站24个。共有地震前兆台站1个,前兆侧项5个,测震台站4个。
文化
2017年,安溪县共有图书馆1个,图书馆藏书总量17.63万册;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站24个,村级文化室472个;博物馆1个;戏剧团1个,演出场数151场,观众人数22.65万人次;影剧院1个,放映场数170场,观众人数6.05万人次。年末全县有广播电台1个,电视台1个;调频转播发射台1座,电视转播发射台1座;调频发射机3部,电视发射机5部;广播节目1套,电视节目1套;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3.18%,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4.16%。全县有线电视用户154304户,有线广播电视网路干线总长6800公里。
卫生
2017年,安溪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7个,其中医院10个,卫生院及服务中心(站)24个。预防保健机构(含妇幼所、院)1个,个体诊所716个。年末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043人,其中执业医师841人,注册护士1406人。年末共有卫生机构实有病床3629张。
体育
2017年,安溪县共有体育中心1个,标準化体育场地12个、非标準化体育场地285个,乡镇体育健身活动中心45个,农民健身工程602个,省级登山健身步道1条。全年销售体育彩票4720万元。
安溪县城全景

社会保障
2017年,安溪县参加企业养老保险人数57850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55520人;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人数16585人,全年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5529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606870人,参保率达99.15%;全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4150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9700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43600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946310人。
年末全县乡镇敬老院18所,床位数888张,年末在院人数225人。全县村(居)便民服务代办点472处。城市有503人、农村有11674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354.84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470.97万元。
交通运输
2017年末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4937.6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32.56公里;二级公路167.12公里;三级公路45.94公里;四级公路1550.83公里;等外公路1941.22公里。公路密度达158.25公里/百平方公里。年末全县共有营运汽车总数3101辆,其中客运班车289辆,货运汽车2733辆,计程车79辆。
公路
“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规划有沈海複线、莆永、厦沙、泉三高速连线线四条高速从境内穿过,总里程148.5公里、设11个落地互通,其中福广高速,经南安(金淘)至厦门高速公路已于2012年底通车,安溪已经融入泉州、厦门“一小时经济圈”。
铁路
漳肖泉铁路,即漳平-泉州-肖厝铁路,在安溪县境内设有安溪、湖头、感德、福德等站点,均为货运站点,不办理客运。民众可通过高铁泉州站往返安溪,泉州火车站至安溪有接驳班车。
建设中的兴泉铁路在此设有兰溪东站,预计2020年投入使用。
安溪县
历史文化
风靡台湾、南洋的清水祖师信仰,即发源于此。其余安溪乡土神灵,亦颇受重视。
安溪县的乌龙茶製作技艺(铁观音製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湖头米粉亦有名。
茶文化铁观音
安溪产茶始于1725。安溪铁观音天下闻名,安溪县的乌龙茶製作技艺(铁观音製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安溪是中国古老的茶区,铁观音境内生长着不少古老野生茶树,茶叶在蓝田,剑斗等地发现的野生茶树树高7米,树冠达3.2米,据专家考证,已有1000多年的树龄。安溪茶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畅销海外。
长坑乡茶山

台湾乌龙茶由安溪传入,随着乌龙茶传入台湾,安溪的茶俗也传入台湾。以茶王赛、茶文化交流会等民间习俗加强与台湾同胞的交流往来,如今已成为安台加深联繫和乡情的重要方式。
安溪台湾妈祖文化基地
安溪台湾妈祖文化基地项目总投资超过2亿元,规划建设妈祖文化纪念馆、植物园、樱花林等主辅工程。安溪与台湾语言文化习俗相同,台湾茶叶与安溪铁观音同根同源、一脉相承,两岸有着深厚的茶缘,由茶缘演绎出来的茶文化,推动两岸乡亲的交流与合作。此外,安溪台湾妈祖文化基地的建设是对妈祖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促进两岸文化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
民俗文化
安溪的民俗文化极为丰富,除安溪高甲戏外,还有木偶戏、南音、茶歌对唱、鼓吹音乐、民间舞蹈、水车阁、舞狮舞龙、彩灯、装阁、说书、灯猜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千百年来一直在民间盛行。在台湾地区,有供奉保生大帝的寺庙达400多座,供奉清水祖师寺庙达200多座,不少的宗祠、民居、地名与安溪本土一样,成为沟通乡情、联络乡谊的桥樑和纽带,成为数百万台胞心灵的栖息地和故土文化的象徵。
“十里诗廊”
安溪县城,诸峰玉峙,一水环回,有“龙凤名区”的美誉。流经县城的晋江支流湖头溪与龙潭溪,在县城的西部两水合一,呈“S”形自西而东奔流,人们形象地取名“大龙湖”。大龙湖形成后,安溪在规划建设两岸防洪堤时,别出心裁地在两岸花岗岩护栏上,精选、镌刻了先秦以来7000多首古诗词,形成中国独一无二的“十里诗廊”景观。
安溪县城全景

风景名胜
安溪县是“国家级园林县城”,素有“龙凤名区”之美誉。全县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88处,其中以清水岩、文庙、城隍庙最为着名。
清水岩
清水岩位于安溪县城西北的蓬莱山,始建于北宋,内奉中国百仙之一清水祖师,是国家 A AAA级风景名胜旅游区,又是享誉海内外的朝圣旅游胜地。清水岩是中国惟一主殿建设呈“帝”字形结构的岩寺,存有文物古蹟中,宋代29处,元代1处,明代8处,清代5处,近代拓展23处,加上天造地设的自然景观,构成了令人神往的“蓬莱仙境”。2009年12月份,清水岩获批为福建省着名商标 。2010年,“清水祖师信仰”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0年,清水岩成为中国书法家创作培训基地 。自古就有一句俗谚,到安溪必到清水岩,到清水岩必有所得。
清水岩

安溪文庙
安溪县文庙,位于安溪县城南,始建于宋鹹平四年(1001年),屡毁屡修,格局为清康熙年间重建。安溪人李光地任清康熙年间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相当于宰相),他召集中国名师巧匠,参照山东曲阜孔庙、北京故宫、山西武庙等建筑精华,进行重建。因此,安溪文庙素有“八闽第一”“ 安溪文庙冠八闽”、“秀甲东南”之誉,中国排名第五位。
安溪县文庙

安溪文庙是中国现存比较完整的文庙,为江南现存同类物中最完整的古建筑艺术群,它工程宏大,艺术精湛,雄伟壮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地方性特徵,其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相当高。其建筑法式曾传播日本,是中日文化科技交流史的重要例证。
安溪文庙主体建筑贯穿在一条南北走向的中轴线上,呈左右对称。自外至内有泮宫、腾蛟起凤石坊、泮池、照墙、欞星门、戟门、庑廊、大成殿、崇圣殿、教谕衙等,南北长164米,东西宽36.5米,加上东边的明伦堂,建筑面积达5986平方米。整个建筑布局合理,层次分明,规模宏大,艺术精湛。1985年10月,被列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安溪文庙被确定为第六批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凤山风景旅游区
安溪凤山森林公园位于安溪城关,以凤山公园为中心,向周边辐射,经营总面积180公顷(2700亩)。站在山顶可以看到整个安溪 ,该公园以自然、人文景观为根本,强化茶文化、宗教文化主题,集茶文化旅游、寻根旅游、朝圣旅游、健身旅游、观光旅游、生态旅游6大功能为一体,公园规划由“一园两区”构成,即茶叶大观园、宗教朝圣区、健身游览区,共有景点71处,其中现有45处,规划建设26处。
凤山森林公园

阆苑岩
阆苑岩是安溪有名古剎,为“安溪八景”之一。始建于唐末,历史上以产白茶闻名,岩宇大门上有一副茶联:“白茶特产推无价,石笋孤峰别有天。”记载当时盛产白茶的历史。
阆苑岩

特产
安溪自然环境得天独厚,茶树资源十分丰富,已收集的茶树品种达50余种,被誉为“茶树良种宝库”。安溪最具代表性的六大名茶如下:
铁观音:原产于安溪西坪镇,系乌龙茶中之极品。其条索紧结沉重,茶汤金黄明亮,香气馥郁悠长,滋味醇厚甘鲜,被评为全国名茶和世界名茶。
黄金桂(黄旦):原产于安溪虎邱美庄村,是乌龙茶中风格有别于铁观音的又一极品,具有“一早二香”的独特品质,1985年被评为全国名茶。
本山:原产于安溪西坪镇,与铁观音近亲,但生长势与适应性均比铁观音强,成茶品质好的与铁观音相近似。
毛蟹:原产于安溪大坪乡,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易于栽培,产量较高,外形条索紧结,嫩叶尾部多白毫,内质香气清高,深受消费者青睐。
梅占:原产于安溪芦田镇,适应性广,产量较高,在不同产地能适制各种茶类。制红、绿茶香高味醇;制乌龙茶香味独特,品质优良。
大叶乌龙:原产于安溪长坑珊屏,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根系发达,耐旱耐寒,抗病虫害能力强,产量高,品质好,深受消费者喜爱。
着名人物
- 詹敦仁:安溪首任县令,追封靖惠侯。先世河南光州固始人。
- 詹仰庇(1534~1604)明泉州安溪祥华乡多卿人,父詹源,弘治进士,曾任监察御史、云南按察司副使。
- 李光地(1642~1718)湖头人;康熙九年(1670)进士,官至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
- 陈万策(1674~1724)崇信里(今祥华乡珍山村)人,清着名数学家。着《四书制义》等。
- 谢宸荃( 生卒年不详)直隶安肃进士,授安溪令,留心民瘼,整饬有方,勇往任事。
- 官献瑶(1703~1782)长坑福春人,授翰林院修撰、提督粤西学政、陕甘学政等,着有《读易偶记》等。
- 王瑞璧(1904~1998年),安溪县解放前最后一任县长,新加坡着名书法家、教育家。
- 陈沼涛(1917~2007)祖籍祥华乡珍山村,生于台北,热心家乡文教事业。
- 莫耶(1918~1986)女,原姓陈,金谷镇人,作家,甘肃省文联副主席,革命歌曲《延安颂》词作者。
- 林梧桐(1918~2007)原籍蓬莱镇,马来西亚云顶度假旅游胜地创始人,慈善家,雪兰莪安溪会馆会长。
- 林降祥(1915~) 龙门镇人,中国侨联办公室副主任,联络部负责人。
- 林福星(1918~) 官桥莲美人。上海市闸北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 林如鹏(1968~) 官桥赤岭人,博士;现任暨南大学副校长,新闻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庄希泉(1888-1988)龙门镇人,第二届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
- 庄炎林(1921~)龙门镇人,第四届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
- 林军,印尼归侨,第七届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
- 李尚大(1920~2008)湖头镇人,印尼雅加达安溪福利基金会主席,着名实业家、社会慈善家。
- 施金城(1925~ )原籍龙门镇,印尼实业家,新加坡安溪会馆名誉主席,香港安溪同乡会名誉会长。为家乡教育事业呕心沥血,捐建培文师範学校,被誉为安溪当代的“陈嘉庚”。
- 李陆大(1926~2006年)湖头人,新加坡着名实业家、慈善家。1996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1980年发现的“3609号”小行星命名为“李陆大星”。
- 唐裕(1926年~ ),祖籍安溪县蓬莱镇,新加坡华人实业家,着名侨领,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世界安溪乡亲联谊会创会主席。
- 王永庆(1916~2008)祖籍长坑乡,全球杰出企业家,台湾第一大财团台塑集团董事长。在不足50年的时间内,创造惊人的“台塑”神话,被誉为“中国经营之神”。
- 陈发树(1961~)祥华乡福洋村人。新华都实业集团董事长、武夷山旅游股份副董事长、紫金矿业董事等。 2009年以218.5亿个人财富位列2009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11名,连续多年成为福建首富。
- 高建平,安溪人,高级经济师。现任中共福建省委委员,兴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 张明法,祖籍蓬莱镇。1934年出生于缅甸仰光,香港实业家。畜医专家。他的科研成果“家畜针刺麻醉”获得第一届中国科 学大会奖。
- 罗豪才,1934年3月生,安溪人,教授。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97年至2007年任中国致公党中央主席。
- 陈梧桐,1935年11月生,安溪人,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历史学家,曾任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主任兼民族研究所所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起),着有《洪武皇帝大传》《明史十讲》等学术作品。
- 陈志坚,1966年1月出生于安溪县长坑乡南斗村。博士生导师。青年专家。
- 陈火炎,1968年生,官桥吾宗人,教授、博导、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2年起)。
- 裴金佳,,湖头镇人,1963年8月出生,中共福建省委委员;党校在职大学学历,助理会计师。。
- 李建国,1952年8月生,湖头镇人。中共福建省委委员,第十一届中国人大代表。
- 柯希平,1960年生,蓬莱镇蓬溪村人。2009年柯希平夫妇以81.9亿财富并列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51名(较2008年215名的财富排名有很大的提升),连续多年成为厦门经济特区首富。2009年,柯希平出资10亿元兴建厦门第一高楼——厦门财富中心。
- 陈清江(1904~)官桥吾宗额人,厦门市侨联副主席
- 陈乃昌(1910~)龙涓新岭人,中共中央马恩列斯编译局研究室主任,中国政协委员(副部级)
- 陈宗基(1922~) 龙涓人,中科院学部委员,中国人大常委会华侨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侨联副主席,一级研究员。
- 陈觉万(1932~)魁斗奇观人,华侨大学校长,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常务理事,教授
- 陈福接(1935~0官桥吾宗人,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系主任,少将军衔,教授
- 陈金池(1935~)官桥吾宗人,新疆公安厅厅长,新疆武警总队队长、政委
- 陈火旺(1936~)长坑玉南人,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少将军衔,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 陈金榜(1937~)官桥吾宗人,中共江西省委委员,江西省外事办副主任,江西省侨联主席
- 陈田爽(1944~)凤城吾都人,中共福建省委统战部办公室主任、副部长兼机党委书记
- 陈联合(1944 ~)官桥吾宗人,厦门市侨联主席,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 陈树林(1944~)中铁第十六工程局局长
- 陈连真(1952~)蓬莱美滨人,商业部办公厅副主任,中国商业对外贸易总公司总经理兼党委书记(正司局级)
城市荣誉
安溪县荣获“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中国科技进步先进县”、“中国最具特色魅力旅游名县”、“福建十大产茶大县”、“2010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与“中国重点产茶县”第一位、“中国世博十大名茶”第一位、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县、中国商标发展百强县、福建省经济实力十强县、福建省经济发展十佳县、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示範县、中国生态旅游大县、中国青年喜爱的海西旅游目的地、中国茶都‘闽南茶都、中国家居工艺城、中国着名侨乡、福建省科普先进县、中国茶叶第一镇、中国藤铁工艺品之乡、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中国无公害农产品(茶叶)生产基地县、中国园艺产品(茶叶)出口示範区、南亚热带作物(乌龙茶)名优基地、世界名茶铁观音之乡、中国世博十大名茶首位、中国百个重点产茶县首位、国家生态县、中国新闻传播十强县国家园林县城 、中国民间艺术(茶文化)之乡、中国魅力新农村十佳县市(特色经济魅力县)、福建省优秀旅游县、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