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陕西博物馆百年史

(2019-10-21 09:53:10) 百科综合
陕西博物馆百年史

陕西博物馆百年史

陕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陕西历史文物丰富,其文物博物馆事业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陕西博物馆百年史》一书全面地梳理、总结了百年来陕西博物馆的发展轨迹,细緻地叙述了博物馆丰富多彩的业务活动,生动地记述了为陕西博物馆事业付出心血、作出贡献的人物。全书材料丰富,脉络清楚,论点鲜明,是一部博物馆学的力作。

基本介绍

  • 书名:陕西博物馆百年史
  • 作者:张礼智
  • 出版社:三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年9月

出版信息

《陕西博物馆百年史》
张礼智着
陕西出版传媒集团三秦出版社
2014年9月出版

序文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20世纪是一个不平凡的时代。短短100年间,从清朝末年到中华民国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发生着一系列巨大变化,风雪激荡,因缘际会,许多新的事物在出现在成长,不少新的领域在开拓在发展,共同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伟大场景。现代博物馆事业就是其中的一项。
1905年,中国博物馆建设的先驱者张謇自费创建了中国第一座现代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开创了中国现代博物馆的新纪元。辛亥革命后,一直延续到20世纪30年代后期,国人和政府创办的博物馆愈来愈多,出现了中国博物馆发展的第一个高峰,1936年中国已有博物馆77个。中国博物馆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直至50年代末,各级博物馆总数达480个。第三个高峰则是在80年代以后,直到世纪之交,数量已达2000多个。对20世纪的回顾、总结和反思,可以说是新世纪初的一个普遍现象,作为社会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的博物馆事业当然也应该给予总结。多年来,已有一些博物馆界人士及有关学者努力从事着这方面的工作,从不同的方面对中国现代博物馆史进行探讨,张礼智同志的《陕西博物馆百年史》就是其中一部有特色有份量的着作。

撰述特点

《陕西博物馆百年史》的撰述,从体例结构到内容叙述,都体现了一些新的视角,新的理念和新的探索,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结构上的创新。全书以《沿革篇》、《业务篇》和《人物篇》的形式构架陕西博物馆史的体例。《沿革篇》以历史脉络为纲,力图梳理出陕西博物馆的发展线索。《业务篇》以博物馆的主要业务为纲,分专题对各项业务工作予以叙述。《人物篇》以人物为纲,将陕西博物馆史主要事件融于对人物的叙述中。作者曾考虑採用传统的志书形式,这种形式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保存资料,就一个馆来说,这种体例的最大优点是每一馆都有清晰的历史;但是,作者认为,这种体例容易割裂博物馆之间的联繫,使博物馆成为一个个独立的、互不相干的个体,看不出时代特点,看不出博物馆发展与社会的联繫,而这不符合其对陕西博物馆百年发展历程进行总结、反思的初衷。经过再三权衡和构思就形成了这种框架。这是一个创新,也是一个探索。
第二,坚持联繫的观点。博物馆不是孤立的事物,而是社会一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产物,是科学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的特徵和发展规律,因此要看到博物馆与社会的联繫,看到文博事业之间的联繫。作者坚持把博物馆放在历史的、社会的环境中进行考察,力图总结博物馆作为社会文化事业一个组成部分的发展规律。作者从巨观的视野出发,重视对一切有关资料的蒐集、整理与研究。正是有了这种认识,作者在研究中得出了一些新的结论,提出了新的观点。例如,在追述陕西博物馆初创时期历史时,作者提出了一些非博物馆的组织,如陕西考古会等,认为博物馆与其他文物保护组织如考古研究所等的明确分工是文物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事情;所以,在叙述初创阶段的陕西博物馆时,感到不能捨弃这些早期的文物保护组织,因为他们的活动不但为博物馆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而且在很多情况下直接起到了博物馆的作用。这样就把陕西博物馆的历史追溯到1909年。传统认为陕西博物馆的历史是从1944年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成立开始的。对于陕西博物馆的发端,作为学术问题,当然可以有不同的看法,但本书作者依据大量资料得出的这一结论,也是有充分说服力的。
第三,为个人立传,特别是为生者立传。这种做法很大胆,很需要勇气。本书人物篇传主的选择,不拘于行政级别、不拘于职称高低、不拘于年龄大小,只注重和博物馆事业的关联程度。写法上则力避个人简历式、公文式的简单写法,在叙述传主和陕西博物馆事业关係的同时,力图写出传主的个性特徵。人是历史的创造者。作者认为,儘管我们这个时代有不太重视个人作用的习惯,凡事总要以集体的形象出现,但是事实上,在事业发展的过程中,还是有不少博物馆工作者以其超凡的个人魅力为陕西博物馆事业增添了不朽的光彩,而且这些人物的事迹深深地感动和激励着作者,使他感到在陕西博物馆发展史上如果不书写这一笔,就是自己的失职,博物馆史也会因为缺少生动的人物而黯然失色。这是作者在本书设立人物篇的初衷,无疑也是一个探索。

积极意义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博物馆事业方兴未艾,快速发展,截止2011年,全国博物馆总数已达3589个。中华民族有着重视历史的传统,善于总结历史经验,从中获得借鉴与启发。中国博物馆的路是怎幺走过来的?其间有什幺经验教训?对于博物馆事业今后持续健康地发展,无疑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陕西省博物馆百年史》首次以一个省的博物馆发展历史为研究对象,进行全面总结和叙述,不仅可使读者对陕西博物馆百年历史有充分的认识,对于中国博物馆史的研究与撰述也是有意义的。
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从整体上看,我国博物馆学研究还适应不了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需要,这方面的着作还不够多。因此,在祝贺张礼智同志着作出版之际,希望他继续努力,在博物馆学研究上作出新的贡献,也希望全国博物馆界有更多的学术着作出版,共同推进我国博物馆事业的不断进步。

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张礼智同志是我国博物馆学领域一位不辞辛苦的探索者,也是一位勤于思考的管理者。他1982年从武汉大学历史系毕业,任职于西安半坡博物馆,后在陕西省文物局博物馆处工作17年,又回到半坡博物馆任馆长10年。30年的博物馆生涯,辛勤的学术耕耘,除过数十篇博物馆学论文外,《遗址博物馆研究——兼述陕西遗址博物馆》与《县级博物馆研究》两部专着,见证了他的学术之路。《陕西博物馆百年史》则是他26年心血的凝聚。1986年他参加陕西省博物馆调查,即萌发了撰写此书的想法。题目的变化与确定,材料的挖掘与梳理,兄弟省市博物馆的考察与感悟,直至最后体例的选择,都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其间虽然也有过短暂的停顿,但凭着“时不我待”、“捨我其谁”的历史责任感,凭着厚实的博物馆实践和充分的学术积累,凭着坚持不懈的努力,一部50余万字的书稿终于完成了。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