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

(2019-11-02 02:01:08) 百科综合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是中国最早从事表面活性剂和家用化学品研究与开发的科研机构,是该领域唯一的国家级研究院。1997年7月,进入中国轻工集团公司,单位性质从事业变成企业。

中国日化院主要从事表面活性剂研究开发、标準制定、分析检测、工程设计和行业信息等工作,是中国最大的表面活性剂技术创新平台。

据2017年8月研究院官网显示,全院占地面积110余亩,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共有员工200多人;研究院设定5个职能部门、4个研发部门、3个产业化群体、2个协会,开设1个分院;拥有二级学科博士点(和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联合)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个。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
  • 外文名:China Research Institute of Daily Chemical Industry
  • 简称:日化院·RIDCI
  • 主管部门:中国轻工集团公司
  • 创办时间:1930年7月
  • 博士点:2个二级学科(联合)
  • 硕士点:2个二级学科
  • 单位代码:83704
  •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文源巷34号
  • 属性:国家级研究院
  • 现任院长:王万绪

历史沿革

民国时期

1930年7月,工商部中央工业试验所在南京成立。
1931年12月,上级修正试验所组织条例,化学、机械两处改成化学组、机械组。
1932年12月,工商部与农矿部合併成为实业部,工商部中央工业试验所更名为实业部中央工业试验所。
1937年11月,试验所西迁往重庆,更名为工商部中央工业试验所。
1946年4月,迁往上海,更名为经济部中央工业试验所。

建国初期

1949年12月,更名为华东区财政经济委中会工业部上海工业试验所。
1950年9月,更名为中央人民政府轻工业部上海工业试验所。
1952年,增设秘书室,原技术科改为计画科、原会计科改为财务科,工业仪器组与机电检验组合併成立仪器机电组。
1953年2月,上海铁路局物料试验所併入上海工业试验所。
1954年2月,皮革组划归中央军委总后军需生产部接管。12月,上海第一、第三製药厂的研究室划归上海工业试验所,成立抗生素组和合成药组。
1955年1月,将食品组分出移交给轻工业部食品工业管理局,在上海成立食品工业研究室。3月,原中央人民政府轻工业部上海工业试验所更名为轻工业部上海工业试验所。
1956年3月,原轻工业部上海工业试验所更名为轻工业部上海科学研究所。5月,中央人民政府成立食品工业部。5月,分出陶工组、抗生素组、合成药组和热工仪表组(仪器机械组)。9月,原轻工业部上海科学研究所更名为食品工业部上海科学研究所。
1958年,食品工业部与轻工业部合併成轻工业部。5月,食品工业部上海科学研究所更名为轻工业部上海食品工业科学研究所。7月,成立水解工业研究室。10月,分出食品发酵工业研究室和水解工业研究室。11月,除香料研究室留在上海外,全所迁往南京与南京食品工业学校、上海机械学校成立轻工业部南京轻工业学院筹备处。
1959年5月,轻工业部科学研究设计院油脂设计室併入轻工业部上海食品工业科学研究所(1960年11月分出返回轻工业部科学研究设计院)。7月,更名为轻工业部科学研究设计院食品研究所。11月,分出机械设备室。
1960年4月,香料研究室与轻工业部上海食品工业设计院合併为轻工业部上海食品工业科学研究设计院。5月,分出油脂研究室的油脂部分人员交粮食部分配,油脂研究室更名为油脂化工研究室。
1961年6月,轻工业部上海食品工业科学研究设计院更名为轻工业部食品工业科学研究所。
1963年6月,批准成立轻工业部日用化学工业科学研究所。9月,成立轻工业部日用化学工业科学研究所筹建处。
1967年,增设军代表办公室。

文革时期

1969年3月,成立食品工业科学研究所革命委员会。
1969年5月,轻工业部日用化学工业科学研究所搬迁至太原;第一轻工业部食品工业科学研究所革命委员会更名为第一轻工业部太原日用化工实验厂革命委员会。7月,改称为第一轻工业部太原日用化工实验厂。
1970年12月,军代表撤离。
1971年1月,日化实验厂接受轻工业部、山西省轻工业局双重领导,原第一轻工业部太原日用化工实验厂遂更名为山西省革命委员会轻工业局日用化工实验厂。6月,建立日用化学工业科技情报服务站。
1972年4月,恢复研究所体制,仍由轻工业部、山西省轻工业局双重领导,厂名更改为山西省日用化学工业科学研究所。9月,撤销生产车间。
1975年11月,成立合成脂肪酸车间,1976年5月撤销,併入第二研究室。

改革开放

197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山西省日化所实行以轻工业部为主、地方双重领导体制。
1978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山西省日化所归属轻工业部直接领导。8月,更名为轻工业部日用化学工业科学研究所。
上海分院上海分院
1979年12月,重新设定所内机构及科室干部任职。
1981年1月,全国洗涤用品标準化质量检测中心站在研究所成立,由第三研究室统一领导。
1987年8月,筹备建立国家洗涤用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1990年10月,国家技术监督局授权成立国家洗涤用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行政挂靠轻工业部日化所。
1991年3月,成立轻工业部日化所工程技术试验基地及其筹备组。
1992年6月,原第五研究室更名为轻工业部日化所太原洗涤用品工程开发公司。10月,成立轻工业部日化所恆益公用事业公司。12月,成立轻工业部日化所太原发凯精细化工技术开发公司。
1993年1月,全国日用化学工业科技情报站更名为全国日用化学工业信息中心。
1994年1月,成立太原瑞得士精细化工公司。
1995年2月,轻工业部日用化学工业科学研究所更名为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所。
1996年5月,成立表面活性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1997年7月,进入中国轻工集团公司,单位性质从事业变成企业。
2001年6月,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所更名为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
2003年5月,成立工程谘询及设计管理中心。
2006年1月,成立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上海分院(筹)和上海发凯化工公司筹建领导组。
2017年7月,获批第一批国家级标準验证检验检测点试点单位。

组织体系

机构概览

据2017年8月研究院官网显示,研究院设定5个职能部门、4个研发部门、3个产业化群体、2个协会,开设1个分院。
上海分院上海分院
职能部门:党政办公室、技术市场部、财务审计处、人事教育处、后勤管理中心
研发部门:工艺与催化研究部、装备与设计研究部、套用与基础研究部、工程设计谘询中心
产业化群体:上海发凯化工公司、太原发凯化工公司(产业化中心)、中试研究基地
协会: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表面活性剂专业委员、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专业委员会
分院:上海分院

人员编制

据2017年8月研究院官网显示,研究院共有员工200多人,拥有一批表面活性剂领域专家队伍,其中教授级高工20余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2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省部级劳模2人。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王万绪、支建平、李秋小、杜志平等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万绪
山西省劳动模範、山西省特级劳动模範:王万绪

科学研究

创新单元

据2017年8月研究院官网显示,研究院拥有表面活性剂和洗涤剂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中国日用化学工业信息中心、全国表面活性剂洗涤用品标準化中心,设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山西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山西省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个。
表面活性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表面活性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表面活性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山西省工程研究中心:山西省纳米技术套用工程研究中心
山西省重点实验室:表面活性剂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洗涤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研究成果

据2017年8月研究院官网显示,“八五”以来,共完成科研项目360余项,其中国家攻关、863、973、国家自然基金及部省项目百余项,获部省以上各种奖励100余项。
项目奖项年份
洗涤剂用表面活性剂生物降解性能评价系统及资料库平台建设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16年
烟气高效净化湿式电除尘器及技术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2016年
节水型高效结构液体洗涤剂的配製及生产技术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2015年
日用化学品製造业产排污係数核算技术研究
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4年
双癸基甲基羟乙基氯化铵製备工艺技术开发
中国轻工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2014年
双癸基甲基羟乙基氯化铵製备工艺技术开发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14年
耐硷性糖苷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百佳
2014年
直接法製备醇醚羧酸盐(AEC)的工艺工程技术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3年
一种磺化中和反应一体化的方法
太原市优秀科技项目三等奖
2013年
万吨级绿色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APG)项目
上海市重点产品质量振兴公关成果奖一等奖
2013年
新型煤焦油改性煤沥青研发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2年
消费品安全关键技术标準研究
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
奖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
2012年
催化氧化製备醇醚羧酸盐工艺技术开发
太原市优秀科技项目二等奖
2012年
醇醚封端合成及套用研究
中国轻工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2011年
以糖基改性有机硅表面活性剂为模板剂的製备及组装机理研究
山西省研究生优秀创新项目
2011年
胍基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山西省研究生优秀创新项目
2011年
一种製备烷基糖苷过程中的连续脱醇系统及方法
2009-2010发明创造专利奖
2011年
环路反应胺化装置制叔胺产业化技术开发
山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10年
重烷基苯的喷射磺化装置及工艺技术开发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10年
新型煤焦油改性煤沥青项目
太原市优秀科技项目三等奖
2010年

资源条件

  • 馆藏资源
据2017年8月研究院官网显示,研究院图书馆馆藏图书10万余册,各种资料4000余种、期刊450余种,其中外文期刊百余种。
  • 学术期刊
《日用化学工业》
广场广场
《日用化学工业》于1971年创刊,2015年荣膺中国“百强科技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同时被《中国学术期刊网路出版总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英国皇家化学学会系列文摘》(RSC)等资料库和检索刊物收录。
《日用化学品科学》
《日用化学品科学》是中国核心期刊、中国百强科技期刊、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双效期刊、山西省一级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俄罗斯《文摘杂誌》(AJ)收录期刊、CNKI全文收录期刊,被万方数据全文收录、重庆维普全文收录。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据2017年8月研究院官网显示,研究院拥有二级学科博士点(和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联合)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个。
二级学科博士点(和山西大学联合):套用化学
二级学科博士点(和太原理工大学联合):工业催化
二级学科硕士点:套用化学、工业催化

教学建设

据2017年8月研究院官网显示,研究院为国家培养了200余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2017年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2名,套用化学专业9人、工业催化专业3人。
在攻读学位期间可以享受助学金,学习成绩优秀的硕士研究生可以获得各类奖学金。一年级在山东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胶体与界面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习基础理论课,二、三年级在日化院完成学位论文,同时能参与到日化院承担的国家和地方各类研究项目中。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研究院的标识带有一种化学工业的印象,中间圆圈里是研究院的英文缩写“RIDCI”。
标识标识

精神文化

企业精神:创新、求实、团结、奉献

机构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
院长、党委书记
王万绪
副院长、工会主席
程宁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耿涛
副院长
孙永强
杨效益

历任领导

时期所长(院长)任期
工商部中央工业试验所
徐善祥
1930年7月-1931年
程振钧
1931年-1932年1月
吴承洛
1932年1月-1932年8月
华乾吉
1932年8月-1933年2月
欧阳侖
1933年2月
实业部中央工业试验所
顾毓瑔
1934年6月-1937年11月
工商部中央工业试验所
顾毓瑔
1937年11月-1946年3月
经济部中央工业试验所
顾毓瑔
1946年4月-1948年12月
顾毓珍
1948年12月
华东区财政经济委中会工业部上海工业试验所
徐名材
1949年12月-1950年12月
陈善晃
1950年12月
中央人民政府轻工业部上海工业试验所
陈世璋
1952年3月-1953年4月
轻工业部上海工业试验所
陈善晃(代)
1953年4月
食品工业部上海科学研究所
沈济川
1956年11月-1958年12月
轻工业部科学研究设计院食品研究所
沈济川
1959年1月-1961年5月
轻工业部食品工业科学研究所
沈济川
1961年6月-1963年5月
轻工业部食品工业科学研究所
轻工业部日用化学工业科学研究所
沈济川
1963年6月-1965年5月
第一轻工业部食品工业科学研究所
第一轻工业部日用化学工业科学研究所
沈济川
1965年6月-1969年4月
第一轻工业部太原日用化工实验厂革命委员会
华新华
1969年1月-1970年12月
轻工业部日用化学工业科学研究所
萧安民
1979年8月-1985年9月
顾季寅
1985年10月-1995年6月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所
张高勇
1995年6月-2001年5月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
张高勇
2001年6月-2004年3月
王万绪
2004年4月-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