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中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

(2019-06-13 13:30:45) 百科综合
中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

中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

食品安全,是一个随时可以挑动公众敏感神经的辞彙。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让公众焦虑,担忧,愤怒。很多人甚至觉得,食品安全状况大不如前,不然为什幺会有如此多的问题,但是回顾食品安全监管改革之路,食品质量总体水平在稳步提高,食品安全状况在不断改善,食品生产经营秩序也有着明显的好转。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
  • 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
  • 成立时间:2010年
  • 犯罪人数:987人。

前言

中国食品总体合格率稳步提升。2006年全国食品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为77.9%,而到了2010年时,合格率已经达到94.6%。2015年,食品抽查合格率的目标是达到97%以上。
中国食品安全关注度大幅上升。“吃饭”这件事儿,已经经历了从吃饱到吃好,从吃好到吃的健康几个过程。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追求,食品安全必然会越来越受到关注。食品安全,注定会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
中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不断完善。2009年,《食品卫生法》改成了《食品安全法》;2010年,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作为国务院食品安全工作的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成立;2011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组建,初步确立了食品安全科学监管的基础。这些举措,为继续深入推进食品安全改革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食品安全问题绝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除了政府、行业协会、科学家、媒体、消费者在内的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外,也许还需要一点点耐心。
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癥结何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张勇表示。
近年来,食品产业的确发展很快,但是门槛低、分布散、规模小的状况短期内是难以完全改变的,这就严重製约食品安全水平的提高。而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企业责任落实不够,行业诚信道德体系建设滞后也是不可忽略的问题。对于食品产业的高速发展和食品消费结构的快速转变,安全监管能力未能及时跟上,在一定程度上,也为食品安全问题带来了隐患。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成本不高,惩戒威慑力度不够,导致很多食品行业从业者铤而走险。
正是这些问题,导致了食品安全事件屡禁不止。但是,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这一漫长的工作进程中,一直都在不间断地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就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成本不高来说,刑法修正案(八)已经加大了对食品监管渎职犯罪的打击力度,增设了食品监管渎职罪,并规定了比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更重的法定刑。“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準的食品罪、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两种直接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最高法定刑分别可达到无期徒刑和死刑。”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熊选国表示。
据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1月份至6月份这期间,全国法院共判决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分子987人。

标準

食品安全标準到底是否低于国际标準
虽然每一个食品安全事件的原因都各不相同,但是一部分食品安全事件最后都会将矛头指向食品标準,新旧牛奶国家标準之争似乎更是将这一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的位置。面对各种各样的质疑,面对公众不信任的目光,不禁想问,食品标準真的有问题吗?
“绝大部分食品安全标準是与国际标準接轨的,没有重大差别。”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在接受人民网记者採访时表示。他认为,国家有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能要求所有的标準与国外标準一致。而且从实践中看,食品标準总体上是适用的。
那幺为什幺公众的感受不同呢?问题出现在哪儿?
“感知的风险,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严卫星在接受媒体採访时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认为,食品安全风险的问题实际包含了三个层面:实际的风险、估计的风险和感知的风险。实际的风险是难以準确识别的,因为测量难,且动态变化。估计的风险,是专家要做的事情,专家会努力使估计的风险更大限度地靠近实际的风险,使政府的监管更加有效。而感知的风险,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
“食品安全不存在零风险。”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严卫星等专家多次提到这个问题,希望能够纠正公众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认知误区。
陈君石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表示,我们的食品安全不存在零风险,我们有5亿多的农户,都是分散的,在生产我们所有直接吃的,或者送到食品加工企业的。鸡鸭鱼肉蛋奶,所有这些也都是1亿多的农户以分散方式生产的,没有规模化,谈不上规範化,更没有标準化,所以有少数的蔬菜发现农药残留超标是不可避免的。
“对于食品人们则希望零风险,零容忍,但这个从科学角度不能做到,这个心态需要调整。”严卫星如是说。
食品标準在总体上适用,并不意味着目前的标準体系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在《食品安全法》出台前,我国存在着两套国家强制执行的标準,一套是食品卫生标準,根据食品卫生法制定,主管部门是卫生部;另一套是食品质量标準,根据产品质量法制定,主管部门是国家质检总局。而且在食品行业标準中也有部分条款是强制性的。两套标準在具体指标方面是不会协调一致的,对于企业来说,苦不堪言。”陈君石在接受人民网记者採访时表示。
而且,由于食品产业发展水平、风险评估能力等因素制约,现行食品安全标準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儘管标準总体数量多,但标準间存在矛盾、交叉、重複,个别重要标準或重要指标缺失,部分标準科学性和合理性有待提高,标準宣传贯彻执行有待加强。
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就必然要有合理有效的方式来解决问题。2009年食品安全法公布执行,明确要清理整合现有标準,执行一套国家强制标準,目前这项工作正在进行中。而近日,卫生部在通报食品安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透露,近期将印发新一轮《食品标準清理工作方案》,全面启动对5000余项食品标準的系统清理工作,到2013年底,提出现行相关标準或技术指标继续有效、整合和废止的清理意见。让我们拭目以待。

完善

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不断完善
“政府责任就是要加强监管。”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在今年的“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期间如是表示。
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监管能力也得到了稳步提高。
2009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颁布。时任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副局长苏志在接受媒体採访时表示,全国人大把《食品卫生法》改成《食品安全法》,其实里面基本的对食品的要求,怎幺让它达到卫生安全的要求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增加了很多手段,这些手段、这些法律制度侧重点是保证安全。“卫生”和“安全”两词之差体现在法律制度的改变上。
2010年初,为了为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切实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设立,作为国务院食品安全工作的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担任委员会主任。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有15个部门参加,主要职责是:分析食品安全形势,研究部署、统筹指导食品安全工作;提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大政策措施;督促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同时,设立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具体承担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2011年10月,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组建,初步确立食品安全科学监管的基础。媒体评论认为,该机构的出现填补了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领域长期缺乏专业技术机构造成的空白。
上述食品监管方面一些列的举措,为我国的食品监管工作带来了新的面貌。加快食品安全标準建设,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和综合治理,全面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等工作随之展开。
着力提升行业道德诚信素质
食品安全监管固然重要,但是监管不可能做到一对一的管理,因此,食品生产经营者是否诚信,是否赚良心钱,是否守得住道德底线,就成为了食品安全的基本保证。事实上,我们很多食品安全问题,并非是技术,或者监管方面的问题,而是道德问题。道德底线的失守,导致很多本不该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甚至发酵。
2012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他指出:食品安全是事关每个家庭、每个人的重大基本民生问题,必须在加强监管、坚决严厉依法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的同时,着力提升整个食品行业的道德诚信素质,这是实现食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根本基础。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以质为本,质以诚为根。”对于一个行业来说,诚信自律是行业发展的基石。就食品行业来说,企业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企业的诚信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企业遵纪守法,诚信经营,严于自律,才能从根本上保障食品安全。
“诚信缺失是食品风险的根源,只有加强社会诚信建设、民主法制建设,才能更好地保障人民民众食品安全。”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公室副主任刘佩智表示。
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较长时间、多方面的共同努力。而对于食品行业来说,诚信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因此,食品企业需要加强自律,提升食品行业的诚信水平,致力于打造食品行业的公信力,打牢食品安全基础,才能更好地促进食品行业长期稳定地发展。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