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师範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简称数信学院,成立于2000年,是河北师範大学最强的学科之一。河北师範大学校长蒋春澜、副校长邓明立均出自于该学院。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河北师範大学数信学院
- 创办时间:2000年
- 隶属:河北师範大学
- 地点:河北
历史沿革
河北师範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简称数信学院,成立于2000年,是河北师範大学最强的学科之一。河北师範大学校长蒋春澜、副校长邓明立均出自于该学院。数学学科的发展源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成立的河北师範大学数学系和河北师範学院数学系。河北师範大学数学系成立于1950年初,由天津河北师範学院筹备建立的理化系在1952年分立的数学系发展而来,1956年8月迁至石家庄建立石家庄师範学院数学系,并于1962年更名为河北师範大学数学系;河北师範学院数学系源于1951年河北师範专科学校的数学科,1956年改为河北北京师範学院数学系,1961年北京铁道师範学院数学系併入,1969年迁至张家口市宣化更名为河北师範学院数学系,1981年迁至石家庄市。而河北教育学院数学系成立于1986年。1998年11月原河北师範大学数学系、河北师範学院数学系、河北教育学院数学系合併成立了河北师範大学数学系,2000年1月与河北师範大学计算机系合併成立了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办学规模
学院设有数学系、套用数学系、计算机科学系、数学研究所、资料室、实验中心、培训中心和相应的办公机构。实验中心有586以上微机800多台以及投影仪、扫瞄器、雷射印表机等。微机已连成教学区域网路并与中国教育科研网相连。除学校图书馆藏书外,院资料室还藏有中外文专业图书25000多册,专业期刊470多种。
学院现拥有数学与套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三个本科专业,数学硕、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所有专业,新开科学技术史研究生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体工程等硕士授权一级学科和计算机技术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数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师资力量
河北师大数信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工156名,其中教授24名,副教授51名。获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90名,博士生导师19名,硕士生导师52名,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名,省管优秀专家5名,享受政府津贴人员6名,燕赵学者1名,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画入选2名。
学科建设
河北师範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现有数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史3个学科,拥有数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科学技术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体工程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计算机技术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数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数学学科是河北省强势特色学科,基础数学为河北省重点学科,河北省政府每年投入400多万元用于学科建设,河北省政府批准设立了“河北省数学中心”和“河北省计算数学与套用重点实验室”两个平台,河北省数学中心、河北省数学会、河北省工业与套用数学学会、河北省祖沖之研究会挂靠在学院。
2010年学院培养出百篇优博,是到目前为止全国12届评选出的49篇数学优博论文中,唯一来自地方高校数学学科的一篇。
科学研究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基础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发表论文有147篇被SCI收录,由World Scientific、Springer和科学出版社等出版学术专(译)着11部,获得专利4项。在套用研究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运用小波分析和余弦变换,成功开发了“基于3G的移动视频自适应系统”,获得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资助,并获得国家专利进入市场推广阶段。套用这一技术建成的“数字北戴河”,使北戴河成为国内首个拥有套用于旅游行业的360度全景视频服务系统的城市。为河北省人口和计画生育委员会开发的“河北省人口和计画生育信息化系统”,构建了人口、地域、经济、资源、环境等多个维度的人口数位化模型和公共服务平台,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省级人口巨观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和人口多维辅助决策系统,受到了国家人口计生委的高度评价,并向全国推广。
数学学科已经形成了若干个在全国甚至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研究方向,如:代数与代数组合、代数拓扑与微分拓扑、微分动力系统、运算元逼近与複分析、组合设计与组合几何、运算元代数、量子计算与智慧型计算、近现代数学史等,这些方向不但取得了优异的研究成果,而且还形成了合理的研究梯队,正在并继续支撑着学院的发展。
代数与代数组合方向在万哲先院士的支持和帮助下,在王仰贤教授的带领下,形成了一支优秀的研究团队,在李群李代数以及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对于结合方案的研究工作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出版专着《矩阵结合方案》,获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一项,并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培养了中科院百人计画获得者赵开明教授等优秀人才。在结合代数与环论的研究方面,以朱元森教授为代表的研究队伍,得到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主持召开的“环与根论国际学术会议”以及“数学辞海”第二卷的编纂工作在国际国内都产生了很好的影响。
代数拓扑与微分拓扑是数学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以吴振德教授为创始人和带头人的拓扑学研究团队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在该方向的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发表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有的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获得了同行的广泛关注。该团队获得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三项。
微分动力系统研究梯队始建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在陈藻平教授和何连法教授的带领下,围绕动力系统理论中的核心研究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而独具特色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动力系统学界赢得了广泛讚誉。多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研究成果三次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奖,该团队还被同行讚誉为是国内动力系统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北京大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刘培东教授为杰出代表,团队的年轻教师朱玉峻教授入选了“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画”。该团队成功举办了全国“2012动力系统及相关课题学术会议”。
组合设计与组合几何研究团队形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康庆德教授、丁仁教授在国外留学回来后开始发展起来的,是我国最早从事该领域研究的科研团队之一,现已构成一支优秀的研究团队,组合论的研究在国内外已经处于领先地位。三十多年来,该团队在区组设计的大集与超大集、图设计的大集与超大集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开拓性的工作,并得到了许多国际瞩目的研究成果;在铺砌与分划、三角剖分等问题的研究中取得了突出成绩,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及国内重要刊物上。自1991年至今该团队一直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并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项,河北省科技进步奖四项。该团队还培养了一大批组合论方面的优秀研究人才,如常彦勛教授、雷建国教授、苑立平教授等。
运算元逼近与複分析是函式论中的重要分支,郭顺生教授与黄沙教授是国内较早从事该领域研究的学者。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该团队用机率方法解决运算元对有界变差函式逼近的问题,并得到了开创性成果。此后,用统一光滑模对运算元逼近的等价定理和拟中插式运算元的逼近等问题进行了完整系统的刻划,填补了国际上有关研究的空白。在複方程函式理论及边值问题,Clifford数不可交换性、典型群上的调和分析以及相应于非欧度量下流形上的全纯函式性质等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该团队先后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奖2项,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项,并在Springer出版社出版专着一部。
由河北省“燕赵学者”蒋春澜教授所领导的运算元理论与运算元代数研究团队,近十几年来,引入复几何、K-群及指标理论,在运算元理论与运算元代数分类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力的研究成果,相关论文发表在国际顶尖杂誌《Inventiones Mathematicae》和《Advances in Mathematics》上。相应研究成果已获得国家教育部二等奖一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河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一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杰出青年基金B类,及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所培养的博士生纪奎的博士论文2010年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该团队还成功举办了国际数学家大会“运算元代数与套用卫星会议”及多次国际学术会议。
此外,学院在套用机率与精算数学、人工智慧、学科教学论、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图像处理、智慧型仪器与虚拟仪器研究、密码学与网路安全、计算机网路等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
代数与代数组合方向在万哲先院士的支持和帮助下,在王仰贤教授的带领下,形成了一支优秀的研究团队,在李群李代数以及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对于结合方案的研究工作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出版专着《矩阵结合方案》,获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一项,并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培养了中科院百人计画获得者赵开明教授等优秀人才。在结合代数与环论的研究方面,以朱元森教授为代表的研究队伍,得到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主持召开的“环与根论国际学术会议”以及“数学辞海”第二卷的编纂工作在国际国内都产生了很好的影响。
代数拓扑与微分拓扑是数学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以吴振德教授为创始人和带头人的拓扑学研究团队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在该方向的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发表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有的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获得了同行的广泛关注。该团队获得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三项。
微分动力系统研究梯队始建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在陈藻平教授和何连法教授的带领下,围绕动力系统理论中的核心研究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而独具特色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动力系统学界赢得了广泛讚誉。多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研究成果三次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奖,该团队还被同行讚誉为是国内动力系统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北京大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刘培东教授为杰出代表,团队的年轻教师朱玉峻教授入选了“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画”。该团队成功举办了全国“2012动力系统及相关课题学术会议”。
组合设计与组合几何研究团队形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康庆德教授、丁仁教授在国外留学回来后开始发展起来的,是我国最早从事该领域研究的科研团队之一,现已构成一支优秀的研究团队,组合论的研究在国内外已经处于领先地位。三十多年来,该团队在区组设计的大集与超大集、图设计的大集与超大集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开拓性的工作,并得到了许多国际瞩目的研究成果;在铺砌与分划、三角剖分等问题的研究中取得了突出成绩,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及国内重要刊物上。自1991年至今该团队一直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并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项,河北省科技进步奖四项。该团队还培养了一大批组合论方面的优秀研究人才,如常彦勛教授、雷建国教授、苑立平教授等。
运算元逼近与複分析是函式论中的重要分支,郭顺生教授与黄沙教授是国内较早从事该领域研究的学者。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该团队用机率方法解决运算元对有界变差函式逼近的问题,并得到了开创性成果。此后,用统一光滑模对运算元逼近的等价定理和拟中插式运算元的逼近等问题进行了完整系统的刻划,填补了国际上有关研究的空白。在複方程函式理论及边值问题,Clifford数不可交换性、典型群上的调和分析以及相应于非欧度量下流形上的全纯函式性质等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该团队先后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奖2项,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项,并在Springer出版社出版专着一部。
由河北省“燕赵学者”蒋春澜教授所领导的运算元理论与运算元代数研究团队,近十几年来,引入复几何、K-群及指标理论,在运算元理论与运算元代数分类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力的研究成果,相关论文发表在国际顶尖杂誌《Inventiones Mathematicae》和《Advances in Mathematics》上。相应研究成果已获得国家教育部二等奖一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河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一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杰出青年基金B类,及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所培养的博士生纪奎的博士论文2010年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该团队还成功举办了国际数学家大会“运算元代数与套用卫星会议”及多次国际学术会议。
此外,学院在套用机率与精算数学、人工智慧、学科教学论、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图像处理、智慧型仪器与虚拟仪器研究、密码学与网路安全、计算机网路等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
着名校友
六十多年来培养了22000余名学生,有的已成为高校及研究机构的专家和学术骨干,有的成为国外高校的知名学者,有的成长为省、市级领导干部,绝大部分成为基础教育的骨干力量。如: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刘建亚教授、李增沪教授、刘培东教授,中科院百人计画获得者赵开明教授,美国国家基金委员会委员王军平教授,河北省副省长张和,河北省文化厅厅长张妹芝,苏步青数学教育奖获得者刘贵、张强等。
所授荣誉
1996年以来在国内外着名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250余篇。出版学术专着2部,译着2部,有6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学院成功主办了中德组合数学会议、环与根论国际会议。2002年8月,又成功举办了国际数学家大会组合数学和算了代数及其套用卫星会议。
发展前景
河北师範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教职工正以团结协作,改革进取的精神,为建设研究型、有特色、高水平的新型学院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