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套用》创刊于2008年,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路信息中心、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共同主办的以科研信息化(e-Science)为主题的高端综合类学术期刊。
根据2019年1月《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套用》编辑部官网显示,《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套用》第三届编辑委员会委员有47人,顾问有2人。
据2019年1月5日中国知网显示,《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套用》共出版文献766篇、总被下载68490次、总被引1661次、(2018版)複合影响因子为0.454、(2018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269。 据2019年1月5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套用》载文量为394篇,基金论文255篇,被引量为328次,下载量为6358次;根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套用》影响因子为0.36。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套用
- 外文名称:E-science Technology & Application
- 语言:中文
- 类别:信息科技综合类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路信息中心、中国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编辑单位:《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套用》编辑部
- 创刊时间:2008年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国内刊号:11-5943/TP
- 国际刊号:1674-9480
- 现任主编:桂文庄
- 编辑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四街四号
办刊历史
2008年,《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套用》创刊,中国知网收录3期。
2009年,该刊刊期为季刊。
2010年2月,该刊经过中国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批准,获得CN刊号:CN11-5943/TP。
2011年,该刊刊期由季刊变更为双月刊。
2014年12月,该刊成为中国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办刊条件
栏目方向
- 报导内容
《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套用》主要发表信息领域高学术水平的文章(中文为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信息学等领域基础研究和套用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和创新性的最新成果。该刊物主要包括有关科研信息化的“大家”视点、信息化在计算和套用等方面的科学研究进展、相关战略研究进展,以及中国国内外相关资讯等内容。
- 主要栏目
《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套用》主要设有论坛、理论、技术、套用、交流、资讯观察等栏目。
1.【论坛】(PERSPECTIVE):探讨e-Science的发展方向、热点、政策等问题;
2.【理论】(THEORY):e-Science理论研究,包括探讨其发展规律以及对社会、科学、文化的影响等理论内容;
3.【技术】(TECHNOLOGY):e-Science相关技术的研究,包括超级计算系统及软体与计算方法、科学数据获取存储处理与分析、科研格线、协同工作环境、虚拟研究组织、科研管理系统、科研信息化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行和维护等各方面研究进展与学术成果;
4.【套用】(APPLICATION):e-Science技术在各科学与技术研究领域中的套用进展和成果;
5.【交流】(EXPERIENCE):e-Science在实际套用中的经验、方法、体会的交流;
6.【资讯观察】(NEWS&VIEWS):中国国内外e-Science最新发展动态和趋势的报导。
人员编制
根据2019年1月《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套用》编辑部官网显示,期刊第三届编辑委员会委员有47人,顾问有2人。
序号 | 姓名 | 职务 | 专业技术职务 | 单位 |
1 | 桂文庄 | 顾问 | 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 |
2 | 王鼎盛 | 顾问 | 院士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3 | 陈刚 | 编委 | 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4 | 陈明奇 | 编委 | 高级工程师 | 中国科学院信息化工作处 |
5 | 崔金钟 | 编委 | 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6 | 冯珑珑 | 编委 | 教授 | 中山大学 |
7 | 葛敬国 | 编委 | 副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计算信息工程研究所 |
8 | 郭杉 | 编委 | 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遥感套用研究所 |
9 | 黎建辉 | 编委 | 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路信息中心 |
10 | 李俊 | 编委 | 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路信息中心 |
11 | 李国辉 | 编委 | 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12 | 李京 | 编委 | 教授 | 中国科技大学 |
13 | 李晓明 | 编委 | 教授 | 北京大学 |
14 | 李晓东 | 编委 | 研究员 | 中国网际网路网路信息中心 |
15 | 李新亮 | 编委 | 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
16 | 刘世梁 | 编委 | 教授 | 北京师範大学 |
17 | 卢宇彤 | 编委 | 教授 | 中山大学 |
18 | 陆忠华 | 编委 | 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路信息中心 |
19 | 王斌 | 编委 | 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
20 | 王赤 | 编委 | 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套用研究中心 |
21 | 王孝群 | 编委 | 教授 | 人民大学 |
22 | 温浩 | 编委 | 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23 | 吴宜灿 | 编委 | 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 |
24 | 谢高岗 | 编委 | 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
25 | 杨沛超 | 编委 | 研究员 | 社科院计算机网路信息中心 |
26 | 杨小渝 | 编委 | 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路信息中心 |
27 | 尹海清 | 编委 | 教授 | 北京科技大学 |
28 | 于坤千 | 编委 | 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
29 | 袁晓如 | 编委 | 教授 | 北京大学 |
30 | 张林波 | 编委 | 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
31 | 张云泉 | 编委 | 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
32 | 赵永恆 | 编委 | 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
33 | 陈岚 | 编委 | 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
34 | 单志广 | 编委 | 研究员 | 国家信息中心 |
35 | 李新 | 编委 | 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
36 | 刘清 | 编委 | 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战略规划研究院 |
37 | 莫则尧 | 编委 | 研究员 | 北京套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 |
38 | 王旭东 | 编委 | 研究员 | 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
39 | 王颖 | 编委 | 教授 | 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 |
40 | 肖云 | 编委 | 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路信息中心 |
41 | 杨锐 | 编委 | 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42 | 于军 | 编委 | 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
43 | 张耀南 | 编委 | 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所 |
44 | 曾大军 | 编委 | 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45 | 张晓林 | 编委 | 研究员 | 上海科技大学 |
46 | 孟胜 | 编委 | 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47 | 汪德清 | 编委 | 教授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48 | 武永卫 | 编委 | 研究员 | 清华大学 |
49 | 章文嵩 | 编委 | 研究员 | 滴滴出行 |
办刊成果
出版发行
据2019年1月5日中国知网显示,《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套用》共出版文献766篇。
据2019年1月5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套用》载文量为394篇。
收录情况
《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套用》被中国知网、万方资料库等收录。
影响因子
据2019年1月5日中国知网显示,期刊总被下载68490次、总被引1661次、(2018版)複合影响因子为0.454、(2018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269。
据2019年1月5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期刊被引量为328次,下载量为6358次;根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期刊影响因子为0.36,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735种)中排第3775名,在自动化技术与计算机技术(94种)中排第50名。
文化传统
办刊理念
《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套用》推动信息科学技术发展,搭建理论与技术套用的桥樑,促进与各学科各行业的交叉融合。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主任 | 钱德沛 |
副主任 | 陈润生 |
副主任 | 孙九林 |
副主任 | 阎保平 |
副主任(常务) | 迟学斌 |
主编 | 桂文庄 |
注:表中为2019年1月《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套用》编辑部官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的信息